為富且仁 吳振山是一個智者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2020-12-20 中國文明網

  吳振山,天山集團董事局主席。從農村到城市,從磚瓦平房到高樓大廈,從建築隊學徒工到數萬人大集團的帶頭人。35年,吳振山的房子越蓋越高、業界口碑越來越好,他的房子也從正定留村鄉走出省會,衝向了全國。「只有把活兒幹好了,鄉親才能把更多的活交給咱幹。」在吳振山圓圓的腦袋裡,總閃爍著樸素的辯證哲學。(自河北文明網)

  吳振山沒見過,但天山集團聽說過,偶然機會還去過,那時石家莊東開發區還只是一個概念,那一片還歸正定縣管轄,到處是莊稼地,一個不起眼的建築杵在那,既不惹眼,也不突出。

  多少年了,這類小企業還存在,很不簡單,也很不容易,我們應為其點讚。

  小型企業的生命周期一般都不長,一般也就二年,過了二年還能剩下,一則生命力頑強,二則肯定有其獨到之處,也就是其過人之處。吳振山的集團能一路走下來,他的過人之處就是誠信,誠信是企業之本。有人對外人誠信,對自己的人自己的員工就不一定誠信,剋扣工資、隨意辭退員工、打罵員工都有之,甚至有些是兼而有之。吳振山不但對外而且對內,關於對內的問題,許多管理者認為,自己手下的員工是自己人,自己人可以隨便。隨便可以,手下的人隨便就走了,自己的公司成為培訓工廠,成熟一個走一個,沒活是著急找活,找來的活,卻沒有稱心的熟練工可以做,做也可以,返工、賠錢的事常有。非常願意為吳振山的這些行為點讚,這個贊不是其它,而是做一個有良心的管理者,這些是許多公司都做不來的。

  吳振山有一顆仁者之心。做社會慈善,許多企業是躲避、逃避,這個事許多社會人也搞不清,為什麼有的人會把大把的錢投入做廣告,廣告是提高自己的聲譽,這方面的錢出了,毫不心疼,而做公益、做慈善比較心疼,白花花的銀子給了別人。兩方面的錢都是提高自己的聲譽,一個做加法,一個做減法,兩項相加等於個零。吳振山是兩方面都做,尤其是做公益,吳振山的路子走得比較順,應該是一加一大於二,吳振山是一個智者,我們應為其點讚。

  吳振山吃剩饅頭,場面肯定感人,我想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感人,節儉是持家之本,沒有這個本,金山銀山也會敗光,企業壯大沒有一點一滴的積累是不行的,而浪費也會讓一個大家業一點點敗光,吳振山是一個智者,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團隊,整個團隊都節儉,其企業不壯大都不行。

  吳振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其背後肯定有許多辛酸,還有眼淚,一個企業成功以後是幸福的眼淚。我們社會缺乏這樣的企業家和管理者,讓我們為其點一個大大的贊。(耿紅鷹)

相關焦點

  • 「好老闆」 彰顯「為富且仁」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2014年10月,王長義、王長信榮登「中國好人榜」。(《好人365》108期報導)   也許是受到「重農輕商」這一傳統思想的影響,商人尤其是老闆,似乎總是被戴上了一頂頂不夠光彩的帽子,諸如「無商不奸」「商人重利輕別離」等;或許還夾雜著一點點仇富的因素,於是,「為富不仁」幾乎成為那些日進鬥金的老闆的代名詞,而事實上,對於許多老闆而言,「為富不仁」,即使不是誣陷,那至少也是誤會了。
  • 宿遷民警榮登中國文明網《好人365》封面人物
    模範抗「疫」貢獻榜樣力量3月20日宿遷民警唐明清榮登《好人365》封面《好人365》是中國文明網獨家策劃的品牌欄目,該專欄每天講述一位「中國好人」的平凡故事,讓大家走近好人、了解好人,感受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肇慶常態化宣傳《好人365》 述好人故事揚德善之風
    好警察、好醫生、好老師、好夫妻、好妯娌……《好人365》每天講述一個好人事跡,猶如清茶一杯沁人心脾,帶給讀者感人至深的心靈觸動。這些從不同側面體現了國家、集體、個人層面的主流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正是好人事跡的精神內核。
  • 「好人365」是中國品牌故事素材庫
    要把這些故事講得生動活潑、娓娓動聽,使之成為當代中國形象的閃亮名片。(1月8日中國文明網)  筆者認為,中國品牌故事應該有航天、高鐵的科技創新故事,華為、阿里巴巴的創業創造故事,袁隆平培育超級水稻這些,大事業,大人物背後的陽春白雪的故事,也應該有那些凡人小事,身邊好事等這些下裡巴人的故事,好人365是中國品牌故事的素材庫。
  • 於立榮入選《好人365》封面人物
    日前,於立榮成為了《好人365》專欄的封面人物。於立榮是工程業內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企業家,是全國青聯委員、北京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她堅信唯有愛心鑄造的事業才能永恆,希望自己做一個慈善事業的推動者。
  • 新華時評:「為富且仁」看戴俊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徐兆榮)44歲的江蘇阜寧人戴俊,到陝西創業攢下千萬元資產,本可過著衣食無憂的富翁生活,卻為解救素不相識的打工女青年而英勇獻身。他的義舉感動了當地市民,數千群眾自發為戴俊悼念送行。看到這則新聞,我們為戴俊見義勇為的壯舉所感染,更感念他為我們社會樹立了一個「為富且仁」的英雄標杆。
  • 李建良:一諾千金書寫信義與擔當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2017年3月,李建良榮登「中國好人榜」。(5月19日 中國文明網)  好男兒重情義,一諾千金令人肅然起敬。面對與自己毫無瓜葛的死刑犯黃某,就因為他臨刑前的一句囑託,李建良默默的替他擔負起兒子和父親的責任,這一堅持就是16年,如今老人身體硬朗康健,2個兒女已經長大成人,李建良的付出讓這個殘缺的家庭得到了格外的溫暖,他用行動踐行了信義二字,無愧一名心繫群眾的好警察。
  • 淮北《拿破輪》登陸中國文明網「好人中國」欄目
    核心提示:為引領全國網友見賢思齊、崇德向善,6月1日起,由濉溪縣委組織部和淮北日報社聯合製作的微電影《拿破輪》,正式登陸中國文明網首頁的「好人中國」優秀音視頻展播欄目。
  • 為富而仁,馬雲的大視野,多少人能懂?
    不遠是因為只要一個連結,就可以了解彼此;不近是因為我們彼此不願交集。惡人離好人很近,因為在好人這裡惡人容易得呈;窮人離富人很遠,因為他們彼此互無所需。網絡聯通著全世界,人類頻繁的交集,讓傳染病找到了最佳的旅行方式。新冠病毒是病毒進化的先驅,它利用了信息社會的發達,在接力中迅速地跑遍了全球,讓全世界的人在短短幾個月間,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命運共同體。
  • 高考女生獻花致謝「跳井撈證」老師 巧遇「窮有信、富且仁」兩主人公
    井下打撈證件高考生孟麗的身份證就是掉進這口井裡獻花謝「打撈」孟麗返校向石玉鋒老師送花道謝邂逅「窮有信」「窮有信」男孩陳奕帆同天返校向班主任石玉鋒致謝邂逅「富且仁」「富且仁」車主薛戰民(左)與石玉鋒老師(右)、陳奕帆(中)相聚
  • "信義兄弟"把名字鑄成"金字招牌"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12月21日中國文明網)   「我們兄弟四人出生後,由爺爺取名『義、庚、智、信』,就是希望我們傳承信義美德。」每每遇到事情,兄弟幾個總會想起爺爺的叮囑,「一個字要守一輩子,至少不抹黑我們兄弟的名字!」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是中國人名正言順文化的延續,人如其名,事如其名,每個炎黃子孫對於名字都寄託著美好的願望,把自己的名字踐行成「金字招牌」,不僅是做企業,也是做人。
  • 「好奶奶」周祥薇 燃燒自己點亮別人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中國文明網)  周祥薇,七都人,在這裡,有一個遠近皆知的「留守兒童快樂之家」,一到周末或者暑假,幾乎全島的所有留守孩子都會聚集到這裡學習,嬉戲。七都島,原是一個著名的僑鄉,全島有200多名留守兒童,孩子的父母幾乎都在國外打拼賺錢,周祥薇在往來國外之時,經常聽著在外賺錢的華人訴說自己的擔憂:擔心國內孩子在家的教育情況,擔心老一輩和孩子之間的代溝等等。
  • 【好人365】「好教師」陸樑
    2017年5月,陸樑榮登「中國好人榜」。  他是敬老院裡的老好人,性格平和樂善好施;他是學生眼裡的好老師,免費幫孩子們補習英語;他年逾九旬,卻始終關注學生關心教育。從每個月20多元到退休前200多元,他一生勤儉,卻為他供職的學校捐了25.8萬元!他就是住在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敬老院的老人陸樑。1.耄耋高齡 樂善好施  陸樑今年已經94歲了。
  • 錢江晚報:窮有信,富且仁
    原標題:窮有信,富且仁   貧窮和富裕,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人生狀態,兩種狀態在不同的環境中,通過個人的行為,其實完全可以發生逆轉。   禮失求諸野。在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來自民間的善良傳承。
  • 也論「仁」與「智」:與「仁」表現為「愚」商榷
    但「五常」在孔子看來非並列的關係,而是體用關係:「仁」為體,其餘四常(義、禮、智、信)為用。「仁」是指由血緣親情推出來的關愛人的真情感。孔子認為人是道德的存在,則此真情感在孔子看來便是人之本體。人的道德本體是內在的,所以孔子既強調:「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又強調:「為仁由己」(《論語·顏淵》)。
  • 「好企業家」餘鍵:一貫走在「善行」的路上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2013年,他還為鄉鎮小學修建跑道並改造通往學校的小橋,又慷慨捐贈100萬元。  在餘姚這座「文獻名邦」之城,愛的奉獻不斷唱響,美的旋律不斷演奏,最美現象在不斷升華。她已經從一個個好人發展到一家家企業,從一個個盆景到一處處風景。正如這位四十出頭的年輕企業家所說:「這是人的本能反應,也是我應該做的。」多麼樸實的語言,多麼高尚的品質,多麼無私的境界!
  • 「蘭州好人」馮巖榮登1月「中國好人榜」
    【本報訊】近日,在剛剛揭曉的2015年1月「中國好人榜」上,「蘭州好人」馮巖以高票榮登好人榜,當選為「中國好人榜」1月份的助人為樂好人,這是今年我市首個榮登「中國好人榜」的「蘭州好人」。
  • 古訓:窮有信,富且仁,人才有好運
    作者:洞見 jessie一個成大事者,既要有在困窘時堅守誠信之行,又能在富貴後保持仁義之心。看到這一幕,我想到了一句古訓:窮有信,富且仁。在我們感嘆傳統禮節與道德文化不斷丟失的今天,其實我們身邊始終存在著懷瑾握瑜的人。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的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古人常以德行視人,德行如有欠缺,則事事受阻。一個人只有做到德行端正,才能被世人尊敬。
  • 為富且仁之榜樣!網球名將晏紫的豪門家族,為武漢捐款1000萬元
    體壇明星,一向是社會公益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且作為粉絲很多的公眾人物,其慈善行為的影響力極大——像在最近的非常時期中,積極慈善捐款捐物的體育人士就不少: 近日,晏紫在其社交媒體上如此寫道:「信義集團捐助一千萬,支援湖北抗病毒戰爭,齊心戰『疫』,中國加油!」
  • 期待「窮有信,富且仁」的事習以為常【長城時評】
    發生在今年春節的這段故事——肇事者留下一張讓車主甚感意外和無比感動的紙條,並附上了身上僅有的311元錢;車主全城尋人不為追責,還捐資獎勵肇事者。仁義車主薛戰民和誠信學生陳奕帆的事跡,溫暖了無數人。(2月15日新華社)  古語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古語告訴我們的就是人在不得志時要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在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