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打撈證件高考生孟麗的身份證就是掉進這口井裡
獻花謝「打撈」孟麗返校向石玉鋒老師送花道謝
邂逅「窮有信」「窮有信」男孩陳奕帆同天返校向班主任石玉鋒致謝
邂逅「富且仁」「富且仁」車主薛戰民(左)與石玉鋒老師(右)、陳奕帆(中)相聚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嵐文圖
核心提示|11日上午,高考前不慎把身份證掉進窨井裡的女生孟麗,特意買了束鮮花,來到新密市第二高中,感謝幫她下井撈身份證的好老師石玉鋒。
令她想不到的是,見到石老師後,竟然意外遇到了聞名全國的「窮有信、富且仁」的兩名主人公——薛戰民和陳奕帆。
兩個正能量故事,4個主人公,在校園裡因大河報報導而相聚。
受助女生專程返校謝「打撈之恩」
11日上午,已經順利參加完高考的女學生孟麗,再次來到新密市第二高中。她是專程來感謝石玉鋒老師的。
原來,孟麗是該校文科班的學生,而石玉鋒老師是她隔壁理科班的班主任。
走到學校的教學樓前,孟麗見到了剛從樓內出來的石老師,趕緊快步上前,把手裡的鮮花送給石老師,紅著臉說:「謝謝石老師,當時如果不是你幫我把身份證從井裡撈出來,我都不知道該咋辦了。」
「沒事,這不算啥,作為老師都應該這樣做!」石玉鋒老師接過花後,笑著安慰孟麗。
說起當時把身份證掉進窨井裡的情形,孟麗仍記憶猶新。她指著教學樓前的一口方形窨井告訴記者,6月8日上午8時27分,眼看快到高考的入場時間,她看到前面的學生都在做入場前的準備,便伸手去掏左手抱著的一張夾在書中的數學卷子,沒想到把卷子抽出來時,卻把夾在裡面的身份證帶了出來。
身份證直接從她腳下窨井蓋的網眼裡落到了井中,嚇得她頓時額頭冒汗,不知所措。就在這時,石老師跑了過來……
石玉鋒老師告訴記者,他當時離孟麗站的地方約有五六米遠,聽到孟麗和同學們的驚叫聲,就趕過去查看,這才知道孟麗把身份證掉進了窨井中。他起初打算到辦公室裡找撬槓來撬開井蓋,沒想到試著用手抓著井蓋往上一拉,竟然把井蓋給掀開了,忙讓旁邊其他老師幫忙扶著井蓋,自己跳進去把身份證取了出來。
「這是一口雨水井,高考前幾天沒下雨,井裡沒多少積水,下井後,我一眼就看到了井底的身份證,就直接撈了出來。」石老師說,由於事發突然,他當時根本沒來得及多想,只是下意識地就跳到了井裡。
旁邊的老師用手機拍了幾張他下井時的照片發到了網上。他的照片被迅速轉發,他的事成了熱點。
「其實真沒什麼,這根本就不是事兒,學校裡的任何一位老師遇到了都會這麼做的!」石老師對自己為學生「跳井撈證」的義舉,很不以為意。
「窮有信」男孩給恩師送果籃
說起石玉鋒老師,也許讀者和網友們並不陌生。早在去年2月12日,本報記者在報導「窮有信」男孩陳奕帆時,就採訪過他。他是陳奕帆的班主任。
去年2月5日凌晨,石老師的學生陳奕帆在寒假打工送外賣途中,不慎撞上了一輛寶馬車,因一時找不到車主,他就在車上留下一封道歉信和打工掙來的311元現金。車主薛戰民發現後,委託大河報記者幫忙尋找肇事學生,不為索賠,而是不想讓這個誠實的孩子小小年紀再去打工,要資助這個孩子完成學業。
後來記者在查找十餘所學校後,找到了陳奕帆所在的新密市第二高級中學,見到了陳奕帆的班主任石玉鋒老師。
時間再回到昨天——6月11日——石玉鋒老師正在教學樓裡跟孟麗聊天時,一名戴眼鏡的男生提著果籃走了過來。
「石老師!」聽到喊聲,石老師忙扭頭查看,臉上頓時露出驚喜之色。
「你咋來啦?高考考得咋樣?我正想打電話問你呢!」石老師關切地詢問著。
原來,來人竟是「窮有信」男孩陳奕帆。「我爸我媽讓我買點水果來,替他們感謝你的。」不擅言談的陳奕帆,說話時一臉羞澀,「考得還可以,我今天是專程來看您的,這兩年多來,你對我真是太好了,像父親一樣關心我,愛護我。」
「我想當兵,從小就想到部隊裡鍛鍊,覺得這樣我才能更好地報效祖國,回報社會!」陳奕帆說,如果能考上大學,他就從高校裡報名入伍。如果考不上大學,他就從社會上報名參軍。
對陳奕帆的理想,石老師很贊同,他認為,好男兒志在四方,奕帆如果能順利走進軍營,既實現了理想,更是件好事。
牽掛「兒子」高考情況寶馬車主到校探望
11日上午,被讀者和網友稱讚「富且仁」的寶馬車主薛戰民,剛好從浙江回到新密辦事,到新密後就直接來到新密市第二高中,想問問陳奕帆高考的情況。
得知高三學生已經離校時,他忙到教務處向值班老師打聽陳奕帆的情況。
陳奕帆正巧在這裡跟班主任石老師、副校長王連山和孟麗談論畢業後打算。
「我早就把奕帆當成了我的兒子,只要回新密就抽空到學校看孩子。」薛戰民告訴記者,陳奕帆誠實、敢於擔當的優秀品德令他十分看重。
「學校接連發生讓人感動的事,全校師生都感到很自豪!」看著陳奕帆、薛戰民和石玉鋒老師同時出現在學校裡,新密市第二高中副校長王連山很開心。
王連山說,去年該校出了聞名全國的「誠信男孩」,今年又出了紅遍網絡的下井幫學生撈身份證的老師,更巧的是,這位老師還是「誠信男孩」陳奕帆的班主任。他特別感謝大河報對師生二人事跡的報導,大河報的報導弘揚了社會正能量,在感動無數讀者的同時,也教會了大家如何做一名好人。
據王連山介紹,該校平時特別注重對學生們的品德教育,對教師更加注意師德的培訓。
在學校同時遇到「窮有信、富且仁」的兩位主人公,孟麗既吃驚又欣喜。她說,陳奕帆是好同學,薛戰民是好大叔,石玉鋒是好老師。從陳奕帆同學和薛戰民叔叔身上,她感受到了好人的榜樣是無窮的。從石老師的身上,她感受到了為人師表的偉大。她會像他們那樣,做一個給社會帶來正能量的好人。
馬上評論
養小德足以成大業
□本報評論員趙志疆
世界很大,好人很多,以至於時常使人產生「世界那麼小」的感嘆。
6月11日,新密市第二高中。「窮有信」男孩陳奕帆來了,「富且仁」車主薛戰民來了,這一次,主角不是他們,而是陳奕帆的班主任石玉鋒。高考前,石老師跳進窨井幫考生撈身份證的事正在網上熱傳,受助女生孟麗專門買了鮮花來致謝。
去年年初,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持續報導的「窮有信,富且仁」備受關注。轉眼一年時間過去,當時正在讀高二的「窮有信」男孩陳奕帆,已經結束了今年的高考。陳奕帆此行是專門向班主任石玉鋒表示感謝,沒想到,石老師本人也因為一則暖聞而成了「網紅」。雖然只是一種巧合,但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必然——言傳身教的耳濡目染下,優秀品質總是更容易在師生身上互為映射。
提起來「窮有信」,陳奕帆表示那是做人的本分;提起「跳井撈證」,石老師覺得「這根本就不是事兒」。他們都沒有豪言壯語,但卻足以感人至深。庸常的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或遇上英雄,最令我們感動的,往往是那些平凡人身上閃爍的人性光輝。如果說英雄令人高山仰止,平凡的人性光輝更容易使人起而行之,因為這是「做人的本分」,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事兒」。
兩起「暖新聞」,因為石老師而聯繫在一起,對於「窮有信,富且仁」系列報導來說,這無疑是最令人感到欣慰的「大結局」。「窮有信」男孩陳奕帆即將迎來嶄新的生活,「富且仁」車主薛戰民一如既往關心著他的成長,與此同時,石玉鋒老師依舊身體力行著教書育人的職責,用潤物無聲的行動傳遞愛與關懷。
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試已經結束,在祝福莘莘學子都能取得好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希望提醒大家,漫漫人生路上,考試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有形的考試之外,更多的是無形的考驗,只要我們堅持為人處世的道德原則,就能點亮我們在生活中前行的燈塔,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們都能成就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
從日常生活的點滴之處做起,足以養小德而成大業。從這對「網紅」師生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個人品德的傳承、社會品德的映射,這無疑是一筆值得珍藏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