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寫作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我們班孩子,從二年級開始也講口頭作文,可是寫到紙上,就發現和口頭差距太大,即便是口頭已經講好的,寫到紙上也問題多多。觀察力,如何培養?還懇請颶風老師再細說一說吧!引導很難,很難。推薦些書也可以啊!
怎樣解決「口頭作文講得好,寫到紙上問題多多」的問題,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談過幾次,這裡就不贅述了,需要人可以去翻看童喜喜公眾微信號上今年4月「颶風信箱」的系列文章就行了。
今天就說觀察力的培養,即怎樣培養觀察力,讓孩子的寫作積沙成塔。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要像童喜喜說的那樣,要進行藝術的觀察,以藝術的角度去觀看體察事物,從而豐富而精確地儲備素材,高效完成寫作的前期準備。
具體操作起來,需要做到如下三步。
一、培養並發展獨特的視角
觀察,其實是孩子感知與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特別要幫助孩子有自己獨特的觀察視角。
1.學習、掌握觀察的基本方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幫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觀察方法。比如,按時間的先後順序觀察,按空間方位轉換來觀察,按事物類別觀察,也可按事物特徵來觀察等等。
2.有目的的觀察
在培養孩子觀察的時候,我們要幫助孩子有目的的觀察。根據觀察的目的,確定觀察的對象與觀察方法。比如,要觀察番茄,如果我想認識番茄這種植物,那麼我就得去觀察番茄的植株的特徵,觀察它的莖,觀察它的葉,觀察它的果實,甚至要觀察它的根,才能夠認識番茄這種植物;如果我想了解番茄的生長規律,那麼就要觀察它的生長過程,它是怎樣生根、發芽、長葉、開花和結果的;如果我想買番茄做菜,那麼我就要觀察番茄果實的形狀、顏色,成熟度,新鮮度,甚至了解它的品種及產地。
我們在培養孩子觀察能力的時候,一定要訓練孩子根據目的進行觀察,就能幫助孩子確定觀察的視角。
3.多角度地觀察
觀察的目的不同,觀察的視角不同,觀察的所獲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帶領孩子不斷地嘗試:同一事物,用不同的方法觀察。比如,觀察學校的美麗,同樣是按照空間轉換的方法來觀察,既可用觀察點不變,又可以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觀察。
同一事物,可用不同的方法觀察,更可用不同的視角觀察。比如,對同一所學校,既可以從它的外觀的美麗、建築的獨特來觀察;也可以從它是師生溫暖的精神家園的視角來觀察;更可從它的歷史的變遷及文化厚重的視角去觀察。
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與不同的視角,觀察同一事物,就有助於幫助孩子形成獨特的觀察視角。
4.在細緻觀察培養洞察力
同時,要不斷地引導孩子觀察熟知的事物,發現事物細微的變化,培養並發展洞察力。
比如,引導孩子觀察同桌。如果不注意觀察,同桌似乎沒有變化,每天都是老樣子。但是,每天當有意識地去注視同桌,有意識地去盯半分鐘,去發現今天的他與昨天的他的不同處。這樣堅持,就一定能培養起孩子的洞察力。
堅持不懈地細緻觀察,發現事物的細微變化,久而久之,就能幫助孩子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角。
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堅持有目的地、細緻地、多角度地觀察,就能培養起孩子的觀察能力,且有觀察的獨特視角。這樣,孩子在生活中就能很容易捕捉到自己對事物的獨特感受。
二、抓住特點有重點地觀察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要孩子學會藝術地觀察,光有獨特的視角還不夠,還要培養孩子根據事物的特點,有重點地觀察的習慣。
孩子有了觀察能力,有了自己獨特的視角,就很容易捕捉到自己的獨特感受,抓住事物的特點。抓住事物特點還不夠,還要根據特點,確定觀察的重點進行觀察。
比如,孩子感受到一個同伴特點愛整潔特點,就可根據愛整潔這一特點,有重點地觀察同伴怎樣愛整潔,進而觀察到同伴衣著整潔,文具整潔,還把注重教室的整潔;繼續有重點地觀察他怎樣注重教室整潔時,就可觀察他特別注意課桌擺放得整齊,一發現課桌不整齊,他就會立即把課桌擺放整齊;還可發現他特別愛收拾講桌上的物品與收拾班級書櫃;再重點觀察她每天怎樣收拾書櫃,就會觀察到他不僅把散落在桌子上、抽屜裡的書收回書櫃,還把書櫃裡的書,按類別分層擺放,同時,還把同學們喜歡看的書,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地方。
這樣立足於被觀察對象的特點,找準觀察的重點,就能讓觀察不斷地深入,就能不斷地深入了解這個事物。了解的事物越多,抓住的特點就越多,對事物的理解就越具體,就越能為寫作積累精確而豐厚的素材。
三、深入挖掘事物的意義
培養觀察力,要有藝術地觀察,還要深入挖掘被觀察事物的意義。
比如,上面提到了那個孩子愛整潔,他不僅對自己的衣著、文具要求整潔,而且對教室也要求整潔,細到對課桌、講桌及書櫃都能保持整潔。如果就對個人的觀察而言,我們觀察到的是這個人的一個特點,或一個好習慣。
如果我們再繼續深究特點有什麼作用,那麼,我們就知道,他這個愛整潔的特點,不僅給人留下賞心悅目的感受,還讓教室給人心曠神怡的舒服感;特別是他對書櫃的整理,不僅讓班級的同學身心都特別地愉悅,無形之中,還用自己的行動,幫助了那些同學改正了缺點,也像他那樣按規矩還書。
如果再繼續深究這件事的意義,我們就可以說,他在養成一個好習慣的時候,把自己變得越來越美好;我們還可以說,他在改變自己的時候,在改變著班級,在改變著同伴……我們更可以說,他改變自己、改變環境中追尋著自己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
觀察的時候,不僅要引導孩子像這樣掘井似的深入思考,還要引導孩子多角度地思考:既要站在自己角度思考,也要站在他人角度思考;既按常規的思維方式思考,又按批判性思維的方式思考。
比如,一個孩子在節日的晚上,想給媽媽講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而媽媽要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的大結局,讓孩子先自己玩。
對這樣一件事,既可以站在孩子的需要的視角來看待,又可以站在媽媽的需求的視角看待;既可以從家庭應該怎樣拒絕電視、進行親子共讀的角度思考,又可從家庭應該怎樣保證每個家庭成員獨立的生活而不失去自我的角度思考。
這樣的思考,同樣是一種深入的思考,既考慮孩子的成長,又考慮父母的休閒;既考慮尊重人性的,又要考慮人格的塑造。
所以,在觀察中,特別是在藝術的觀察中,引導孩子站在人性與社會的角度,挖掘被觀察的事物的深刻的意義,就能幫助孩子捕捉住這一事物更為深遠的、更為普遍的意義,積累起更為精確、豐厚且有深度的寫作素材。
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培養孩子在生活中藝術的觀察,就能幫助孩子在生活中積沙成塔,建築起寫作的大廈。
用閱讀自我挑戰
把網癮變為網商
中國教育學會IAP素質大賽權威推薦
百度寶寶知道權威推薦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童喜喜首次提出「網商」概念
《網俠龍天天》為兒童量身打造,培育兒童「網商」,是為孩子量身打造的網商培養課程,兒童日常網絡生活指南
教育專家推薦:
《網俠龍天天》系列童書獨具匠心地教兒童如何在網絡時代立足,如何把網絡作為工具積極自學。這些勵志的成長故事,不亞於一劑「網絡疫苗」,在這網絡時代,應該向兒童特別推薦。
——朱永新(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這是一套深入淺出的書。說它淺,是因為它故事輕鬆明快,語言風趣幽默,非常適合孩子閱讀。說它深,是因為對孩子的校園生活、網絡生活具有啟示性、教育性。
——徐德霞(《兒童文學》雜誌前主編)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童喜喜)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