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寫作什麼

2021-02-19 黃河之語

寫作什麼

國文科牽涉到的事項很多,這兒只講一點關於寫作的話。分兩次講,這一次的題目是《寫作什麼》,下次的題目是《怎樣寫作》。我的話對於諸位不會有直接的幫助,我只希望能有間接的幫助。就是說,諸位聽了我的話,把應該留心的留心起來,把應該避忌的隨時避忌,什麼方面應該用力就多多用力,什麼方面不必措意就不去白費心思。這樣經過相當的時候,寫作能力自然漸漸增進了。

諸位現在寫作,大概有以下的幾個方面:國文教師按期出題目,教諸位練習,就要寫作了;聽了各門功課,有的時候要作筆記,做了各種試驗,有的時候要作報告,就要寫作了;遊歷一處地方,想把所見所聞以及感想記下來,離開了家屬和親友,想把最近的生活情形告訴他們,就要寫作了;有的時候有種種觀感凝結成一種意境,覺得要把這種意境化為文字,心裡才暢快,也就要寫作了。

以上幾方面的寫作材料都是諸位生活裡原有的,不是從生活以外去勉強找來的。換句話說,這些寫作材料都是自己的經驗。我們平時說話,從極簡單的日常用語到極繁複的對於一些事情的推斷和評論,都無非根據自己的經驗。因為根據經驗,說起來就頭頭是道,沒有廢話,沒有瞎七搭八的無聊話。如果超出了經驗範圍,卻去空口說白話,沒有一點天文學的知識,偏要講星辰怎樣運行,沒有一點國際政治經濟的學問,偏要推斷意阿戰爭、海軍會議的將來,一定說得牛頭不對馬嘴,徒然供人家作為嗤笑的資料。一個人如有自知之明,總不肯做這樣的傻事,超出了自己的經驗範圍去瞎說。他定知道自己有多少經驗,什麼方面他可以說話,什麼方面他不配開口。在不配開口的場合就不開口,這並不是難為情的事,而正是一種誠實的美德。經驗範圍像波紋一樣,越來越擴大。待擴大到相當的時候,本來不配開口的配開口了,那才開口,也並不嫌遲。作文原是說話的延續,用來濟說話之窮,在說話所及不到的場合,就作文。因此作文自然應該單把經驗範圍以內的事物作為材料,不可把經驗範圍以外的事物勉強拉到筆底下來。照諸位現在寫作的幾個方面看,所有材料都是自己的經驗,這正是非常順適的事。順著這個方向走去,是一條寫作的平坦大路。

這層意思好像很平常,其實很重要。因為寫作的態度就從這上邊立定下來。知道寫作原是說話的延續,寫作材料應該以自己的經驗為範圍,這就把寫作看作極尋常可是極嚴正的事。人人要寫作,正同人人要說話一樣,豈不是極尋常?不能超出自己的經驗,不能隨意亂道,豈不是極嚴正?這種態度是正常的,抱著這種態度的人,寫作對於他是一種有用的技能。另外還有一種態度,把寫作看作極特殊可是極隨便的事。拿從前書塾裡的情形來看,更可以明白。從前書塾裡,學生並不個個作文。將來預備學工業、商業的,讀了幾年書認識一些字也就算了,只有預備應科舉的幾個才在相當的時候開始作文。開始作文稱為「開筆」那是一件了不得的事,開了筆的學生對先生要加送束修,家長對人家說「我的孩子開筆了」,往往露出得意的笑容。這為什麼呢?因為作了文可以應科舉,將來的飛黃騰達都種因在這上邊,所以大家都認為一件極特殊的事,這特殊的事並且是屬於少數人的。再看開了筆作些什麼呢?不是《溫故而知新說》就是《漢高祖論》之類。新呀故呀翻來覆去纏一陣就算完了篇;隨便抓住漢高祖的一件事情,把他恭維一頓,或者唾罵一頓,也就算完了篇。這些材料大部分不是自己的經驗,無非仿效別人的腔調,堆砌一些毫不相干的意思,說得壞一點,簡直是鸚鵡學舌,文字遊戲。從這條路徑發展下去,這就來了專門拼典故的文章,無病呻吟的詩詞。自己的經驗是這樣,寫出來卻並不這樣,或許竟是相反的那樣。寫作同實際生活脫離了關係,只成為裝點生活的東西,又何貴乎有這種寫作的技能呢?所以說,這種態度是極隨便的。到現在,科舉雖然廢掉了,作文雖然從小學初年級就要開始,可是大家對於寫作的態度還沒有完全脫去從前的那種弊病。現在個個學生要作文,固然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殊的事,但是往往聽見學生說「我沒有意思,沒有材料,拿起筆簡直寫不出什麼來」,或者說:「今天又要作文了,真是討厭!」這些話表示一種誤解,以為作文是學校生活中的特殊的事,而且須離開自己的經驗去想意思,去找材料,自己原有的經驗好像不配作為意思、不配充當材料似的。再從這裡推想開去,又似乎所謂意思、所謂材料是一種說來很好聽、寫來很漂亮但不和實際生活發生聯繫的花言巧語。這種花言巧語必須費很大的力氣去搜尋,像獵犬去搜尋潛伏在山林中的野獸。搜尋未必就能得到,所以拿起筆寫不出什麼來,許多次老寫不出什麼來,就覺得作文真是一件討厭的事。進一步說,抱著這樣的態度作文,即使能夠寫出什麼來,也不是值得歡慰的事。因為作文決不是把一些很好聽、很漂亮的花言巧語寫在紙上就算完事的,必須根據經驗,從實際生活裡流注出來,那合乎所以要作文的本意。離開了自己的經驗而去故意搜尋,雖然搜尋的工夫也許很麻煩,但是不能不說他把作文看得太隨便了。把作文看得特殊又看得隨便的態度使作文成為一種於人生無用的技能。這種態度非改變不可。諸位不妨自己想想:我把作文認作學校生活中的特殊的事嗎?我離開了自己的經驗故意去搜尋虛浮的材料嗎?如果不曾,那就再好沒有。如果確曾這樣,而且至今還是這樣,那就請立刻改變過來,改變為正當的態度,就是把作文看得尋常又看得嚴正的態度。抱著正當的態度的人決不會說沒有意思、沒有材料,因為他決不會沒有經驗,經驗就是他的意思和材料。他又決不會說作文真是討厭的事,因為作文是他生活中的一個項目,好比說話和吃飯各是生活中的一個項目,無論何人決不會說說話和吃飯真是討厭。

以上說了許多話,無非說明寫作材料應以自己的經驗為範圍。諸位現在寫作的幾個方面原都不出這個範圍,只要抱正當的態度,動一回筆自然得到一回實益。諸位或者要問:「教師命題作文,恐怕不屬於我們的經驗範圍以內吧。」我可以這樣回答,凡是賢明的國文教師,他出的題目應當不超出學生的經驗範圍,他應當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想,什麼材料是學生經驗範圍內的,是學生所能寫的、所要寫的,經過選擇才定下題目來。這樣,學生同寫一封信、作一篇遊記一樣,仍然是為著發表自己的經驗而寫作,同時又得到了練習的益處。我知道現在的國文教師賢明的很多,他們根據實際的經驗和平時的研究,斷不肯出一些離奇的題目,離開學生的經驗十萬八千裡,教學生搔頭摸耳,嘆息說沒有意思、沒有材料的。自然,也難免有一些教師受習慣和環境的影響,出的題目不很適合學生的胃口,我見過的《學而時習之論》就是一個例子。我若是學生,就不明白這個題目應該怎樣地論。學而時習之,照常識講,是不錯的。除了說這個話不錯以外,還有什麼可說呢?這種題目,從前書塾裡是常出的,現在升學考試和會考也間或有類似的題目。那位教師出這個題目,大概就由於這兩種影響。諸位如果遇見了那樣的教師,只得誠誠懇懇地請求他,說現在學會作這樣的題目,只有逢到考試也許有點用處,在實際生活中簡直沒有需要作這樣題目的時候。即使您先生認為預備考試的偶爾有用也屬必要,可否讓我們少作幾回這樣題目,多作幾回發表自己經驗的文章?這樣的話很有道理,並不是什麼非分的請求。有道理的話,誰不願意聽?我想諸位的教師一定會依從你們的。

再說經驗有深切和淺薄的不同,有正確和錯誤的不同。譬如我們走條街道,約略知道這條街道上有二三十家店鋪,這不能不算是經驗。但是我們如果仔細考察,知道這二三十家店鋪屬於哪一些部門,哪一家的資本最雄厚,哪一家的營業最發達,這樣的經驗比前面的經驗深切多了。又如我們小時候看見月食,老祖母就告訴我們,這是野月亮要吞家月亮,若不敲鑼打鼓來救,家月亮真箇要被吃掉的。我們聽了記在心裡,這也是我們的經驗,然而是錯誤的。後來我們學了地理,懂得星球運行的大概,才知道並沒有什麼野月亮,更沒有吞食家月亮這回事,那遮沒了月亮的原來是地球的影子。這才是正確的經驗。這不過是兩個例子,此外可以依此類推。我們寫作,正同說話一樣,總希望寫出一些深切的正確的經驗,不願意塗滿一張紙的全是一些淺薄的錯誤的經驗。不然,就是把寫作看得太不嚴正,和我們所抱的態度違背了。

單是寫出自己的經驗還嫌不夠,要更進一步給經驗加一番洗鍊的工夫,才真正做到下筆絕不隨便,合乎正當的寫作態度。不過這就不止是寫作方面的事了,而且也不止是國文科和各學科的事,而是我們整個生活裡的事。我們每天上課、看書、勞作、遊戲,隨時隨地都在取得經驗,而且使經驗越來越深切,越來越正確。這並不是為作文才這樣做,我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要做一個健全的公民,就不得不這樣做。這樣做同時給寫作開了個活的泉源,從這個泉源去汲取,總可以得到澄清的水。所怕的是上課不肯好好地用功,看書沒有選擇又沒有方法,勞作和遊戲也只是隨隨便便,不用全副精神對付,只圖敷衍過去就算,這樣,經驗就很難達到深切和正確的境界。這樣的人做任何事都難做好,當然不能稱為有用,當然夠不上叫做健全的公民。同時他的寫作的泉源乾涸了,勉強要去汲取,汲起來的也是一盞半盞混著泥的髒水。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於整個生活裡,整個生活時時在那裡向上發展,寫作材料自會滔滔地無窮盡地流注出來,而且常是澄清的。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寫作只要伏在桌子上拿起筆來硬幹就會得到進步,不顧到經驗的積累和洗鍊,他們沒想到寫作原是和經驗糾結而不可分的。這樣硬幹的結果也許會偶爾寫成一些海市蜃樓那樣很好看的文字,但是這不過一種毫無實用的玩意兒,在實際生活裡好比贅瘤。這種技術是毫無實用的技術。希望諸位記著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於整個的生活,寫作固然要伏在桌子上,寫作材料卻不能夠單單從伏在桌子上取得。離開了寫作的桌子,上課、看書、勞作、遊戲,刻刻認真,處處努力,一方面是本來應該這麼做,另方面也就開鑿了寫作材料的泉源。

現在來一個結束。寫作什麼呢?要寫出自己的經驗。經驗又必須深切,必須正確,這要從整個生活裡去下工夫。有了深切的正確的經驗,寫作就不愁沒有很好的材料了。

相關焦點

  • 微寫作:寫作教學的有益探索
    寫作課到底怎麼上?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王榮生教授多次指出:「中學語文幾乎沒有寫作課。」語文教師常有這樣的感嘆:作文課怎麼上?語文教材通常將寫作放在綜合性學習中,試圖在活動中教學生學習寫作;但實踐證明:寫作因此難以體現主體性。雖然有些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加上「寫作指導」,這些「指導」有活動設計,也有能力目標,但總體上還屬於粗放式的操作。
  • 寫作教學(一)║寫作動機的挖掘與寫作價值觀的引領是核心
    反觀,學校的語文教學,大體上還是以課文精講與試題訓練(含答題技巧)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關於寫作能力培養依然是捉襟見肘的狀態。 寫作不好教是因為寫作的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其他學科諸如數學,學加減乘除的運算,理解了之後,稍加練習,基本上便可觸類旁通;諸如英語,掌握了音標與語法就懂得發音與造句。
  • 論公文寫作與申論寫作之間的教學結合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在公文寫作教學中,以公文寫作教學帶動申論考試,以申論考試體現公文寫作技能,相互促進,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公文寫作教學要求學生把解決問題的思維通過規範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採用什麼詞語、何種句式、如何分段分層、怎樣布局謀篇都是需要認真思考和仔細琢磨的,而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也正是申論考試要核心考察的能力。
  • 論公文寫作與申論寫作之間的教學結合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在公文寫作教學中,以公文寫作教學帶動申論考試,以申論考試體現公文寫作技能,相互促進,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公文寫作作為一門必修課或選修課,在許多高職高專院校或大學已普遍開設,其教學目的就是教授公文寫作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公文寫作能力。
  • 自由寫作法在漢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北京華文學院黃榮榮  過程寫作法的構思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其中自由寫作法(freewriting)是運用最廣的方法之一。自由寫作法緣起於英語第一語言寫作,後被借鑑到第二語言寫作教學中。近年來,華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界也進行了一定的嘗試,但運用範圍還不廣。
  • 寫作論語 | 黃金麗:寫作教學現場感的內涵、特徵及改善策略
    從時間維度上來看,便有了寫作教學環節與寫作教學階段的切分。從空間維度上來看,各個寫作教學要素構成具有寫作教學結構、類型與形態等特點的寫作課型框架。寫作教學課堂現場感處於時空的複合感知狀態中。具有寫作教學感的教師,當身處寫作教學現場時,能夠自覺投入其寫作教學情感,營造出寫作教學場域,敏銳地感知到課堂上學生的寫作狀態,理解課堂上寫作教學事件的所以然,主導寫作教學開展的情勢,創造性地做出教學決斷,引領寫作教學開展的取向,推動寫作學習活動的生成和發展。寫作教學現場感主要是指教師對寫作教學活動的把握與敏感度,是教師對寫作課堂教學現場的投入、理解、判斷和調控能力的總稱。
  • 教學論文寫作不是什麼難事兒
    從選題構思到行文定稿,是一個從無到有、變虛為實的教研思維物化顯現的過程。而最終承載起一篇論文的,是文字(有時還會配以圖示)。唯有基於得當的文字進行表述,作者的本源意圖才有可能充分展露,文章的內涵張力才有可能得以顯現。 可見,教學論文寫作中的文字表述是極其重要的。本文試著梳理當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論文寫作在文字表述方面存在的四大問題,進而提出改進建議,以饗讀者。
  • 寫作教學:從籠統概念化走向分層可操作 ——以敘事記敘文寫作教學為例
    本文旨在對寫作教學目標進行層次化、可操作化研究,對寫作教學內容進行程序化研究,使寫作教學有所追尋——有明確的寫作教學目標,有所憑藉——有可操作的寫作教學內容,以期改變當前寫作教學狀態,努力提高寫作教學效能。
  • 英語寫作課教學流程
    在英語教學中共有六大課型,統分為兩大類----技能課與知識課。技能課包括聽說課,閱讀課和寫作課。知識課包括詞彙課,語音課和語法課。在技能類課型中,相比較聽說課和閱讀課而言,考生最難掌握的就是寫作課教學流程。寫作課教學流程與聽說課和閱讀課一樣,都採用PWP的教學模式,即pre-,while-,post-(前中後)。這也是一節課的主要環節。
  • 論文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寫作的四個要點
    選題是撰寫教學論文關鍵的一步。所謂選題,顧名思義,就是選擇教學論文的論題,即在寫論文之前,選擇確定所要研究論證的問題。「題好文一半」是很多作者寫作經驗的總結,因為確立一個好的題目,就可能寫出一篇好論文;相反,論題選得不好,不僅會為收集整理材料、提煉論點、安排文章的結構和動筆寫作帶來一系列的困難,而且會造成半途而廢,即使勉強完成寫作,質量也堪憂。
  • 教學論文寫作的步驟
    關鍵詞:基礎英語;教學論文;寫作步驟引言近10年來,筆者有幸參與了基礎英語教學論文的評審工作,並針對在評審中發現的論文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於2008年撰寫了《教學論文寫作要議》一文,發表在《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8年第9期上。
  • 作文教學:寫作理念課怎麼教
    比如蘇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就有「你的生活很重要」「獨立思考,善於發現」「寫作也是對話」「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等「寫作觀」的教學內容。很多人會認為,中學生沒有必要懂得什麼寫作理念。的確,對於中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寫作的基本能力,這也是中學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但並不能因此否定中學生了解一些基本寫作理念的必要性。
  • 走向「自覺」的寫作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幾點嘗試
    寫作教學關鍵在於學生的興趣與投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則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寫作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實現「寫作的自覺",讓學生有表達的欲望,有話說,想說好,變成自我生活的必需,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上花大氣力。 1、激趣第一步:讓閱讀教學活起來。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
  • 家書寫作教學實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年7期作者:孫青在學生作文教學實踐過程中,實用文體寫作,考試測評時常出現。為適應新時代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和傳承優秀家風家規家教,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布置學生給家長寫一封家書,開家長會時讓家長給孩子寫一封家書,這不僅僅是一次書面文字的對話,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原創看臺】形式新穎,內容精煉 ,主題鮮明 。
  •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途徑
    【純乾貨】讀後續寫: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途徑讀後續寫: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途徑【摘要】讀後續寫作為一種較新的測試題型與教學方式,近年來引起了英語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讓學生能在讀後續寫題型上有更好的發揮,基於讀後續寫理論背景,整理出讀後續寫的教學、學習原則,五 大教學步驟與評價標準。
  • 【寫作教學】怎樣寫作
    不過寫作的時候,如果要臨時翻査這些書,一一按照書裡說的做去,那就像一手拿著烹任講義一手做菜一樣,未免是個笑話了。這些書大半從現成文章裡歸納出一些法則來,告訴人家怎樣怎樣寫作是合乎法則的,也附帶說明怎樣怎樣寫作是不合乎法則的。我們有了這些知識,去看一般文章就有了一支量尺,不但知道某一篇文章好,還說得出好在什麼地方,不但知道某一篇文章不好,還說得出不好在什麼地方。
  • 英語寫作教學課例分析
    而我一直以來閱卷內容都是寫作,對於學生最後呈現出來的寫作看的很多。試卷閱卷結束後,整個寫作平均分可能只有6-7分,一篇寫作總分15分。在閱卷時能批改到不少只有1、2分的寫作,通常只有幾個單詞,還是題幹裡抄下來的。還有部分學生的寫作字數寫得不少,但很多句子並不正確,各種錯誤錯漏百出,甚至有不少空白的。
  • 英語寫作教學與思維品質發展
    出現這樣的窘境,主要源於英語教學中,存在重傳授語言知識和訓練語言技能,輕發展心智水平、提高人文素養的問題。因此,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概念,不再強調語言的「工具性」,而是突出了語言教育的育人本質。本文擬從思維品質與寫作的關係、思維品質在學業質量水平分級描述中的體現入手,反思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通過英語寫作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思維品質發展的課程新目標。
  • 讓寫作有點兒意思——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能力提升》(初、中級)培訓
    11月6日上午,《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能力提升》(初、中級)培訓在寧海中學大梁山樓如期進行。本次培訓主要以課堂教學和開展講座兩種形式並行。於我們而言,不僅能夠從課堂實踐中掌握技術,還能從講座傳授中吸收知識,真切德將寫作教學落到實處。6號上午,西店中學的楊晶晶老師帶來的一堂《學寫跌宕起伏的故事》拉開本次培訓的序幕。相對於一些缺乏想像力的情節,如何讓故事變得跌宕起伏?
  • 轉變英語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本文通過調查分析一般學校以往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碎片化教學問題,嘗試運用英語模塊教學法進行英語寫作教學改革,變碎片化寫作教學為整合後的模塊化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變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寫作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激發了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積極性,結果證明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英語成績的整體提高,為一般學校的英語寫作教學探索出一條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