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論文寫作不是什麼難事兒

2021-03-01 河南教師

教學論文寫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從選題構思到行文定稿,是一個從無到有、變虛為實的教研思維物化顯現的過程。而最終承載起一篇論文的,是文字(有時還會配以圖示)。唯有基於得當的文字進行表述,作者的本源意圖才有可能充分展露,文章的內涵張力才有可能得以顯現。

可見,教學論文寫作中的文字表述是極其重要的。本文試著梳理當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論文寫作在文字表述方面存在的四大問題,進而提出改進建議,以饗讀者。

問題一:言意不符,文章「糊」了!

很多老師感嘆,自己寫論文時常會陷入詞不達意的尷尬。其實,一線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智慧,也不缺乏論文寫作所需的理性思考。然而,一旦開始寫作,由於語言文字修養的相對匱乏,行文總似擠牙膏。好不容易「擠」出一些詞句來,又總覺得與自己原本想要表達的意思存在落差,由此導致「言意脫節」的現象。如果此類現象過多,文章表達的清晰度便會降低,從而使讀者萌生糊塗感。

例如,有位教師撰寫《附加題:想說愛你不容易》時,有這樣一段描述:「一年級學生最大的思維特點是直觀形象。附加題作為一種更加考驗孩子智慧與思維能力的題型,需要教師針對孩子的思維特點讓題目化抽象為具體、變文字為直觀。」

讀後,筆者不禁產生疑問:是教師命制附加題時注意呈現方式,做到「化抽象為具體,變文字為直觀」呢,還是教師教學課本及作業本所編附加題時講究引導策略,力求「化抽象為具體,變文字為直觀」呢?依筆者猜測,作者本意應是後者,即「附加題的教學指導」,但觀其語言表述,確實讓人有些費解。

另外,總有一些文章會產生「言過其實」的弊病。例如,有位教師在《如何提高簡便計算教學效率》一文的開篇寫道:「在計算教學中,簡便計算給筆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因為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部重頭戲,留給教師和學生的困惑實在太多。」

簡便計算固然不可忽視,但稱其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頭戲」是否有些誇大了?在這裡,用「一塊重要內容」替換「一部重頭戲」,或許恰如其分。

對策:加強文字表述的準確性。進行論文寫作時,不要一味苛求詞藻的華麗、文筆的漂亮,首要的是努力促成「我這樣想」到「我這樣寫」的自然轉化,清晰、明確、完整地將所要表達的教研思考敘述清楚。無歧義,不偏頗,這是教學論文寫作文字表述的價值底線。

如筆者曾在《從「流於形式」到「指向實質」》(《小學教學研究》2013年第8期)一文中,對當前解決問題的教學現狀作出如下描述:「很多教師過分追求解題策略的豐富多樣,但對每種策略僅是點到即止,缺乏紮實的本質挖掘。這樣一來,解決問題常常顯得『轟轟烈烈』且『飄忽不定』,學生在由衷感嘆『方法真多啊』的同時,並沒能學到多少真正能夠發揮長效的策略思想。」由此,將解決問題教學「偏重策略擴面、忽視思維深挖」的激進化狀態進行了客觀再現與樸實記錄。

問題二:內容鬆散,文章「蔫」了!

在撰寫文章的過程中,很多老師會逐漸想到一個問題的多個方面,於是,想到一點,寫一點;再想到一點,再寫一點;又想到一點,又寫一點……這樣一來,論述視角齊全了,文章內容豐滿了,但總感覺是幾層意思的簡單疊加,顯得隨意散漫,缺乏精神。

例如,有位教師在《關於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行文時這樣敘述:「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數學學習才有親近感,才富有活力和靈性。用生活中的例子來理解數學概念,總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體驗。」不難發現,作者企圖表達兩層意思「依託生活情境體驗數學」「藉助生活實例理解數學」,雖然寫得比較清楚,但總感覺兩層意思斷裂,讀起來不順溜,不如整合為「讓學生依託生活情境體驗數學、藉助生活實例理解數學,使數學學習更有親近感」。

案例與評析不匹配,是導致內容鬆散的又一原因。就當下小學數學論文樣貌而言,「案例+評析」是非常重要的寫作手法,但「案例」與「評析」常常淪為「兩張皮」。

例如,在《淺談常態化數學教學的策略》一文中,有位教師首先呈現了一個案例:課堂上,老師想挑兩名學生板演。其中一名學生已經發現自己錯了,老師還是要求學生將錯誤板演出來,並當著全班同學「檢討」錯誤原因……應該說,案例比較典型,也有現實意義,但作者評析時只是空洞談論時代背景、教育理念、課標精神、人文關愛等「大道理」,而沒能緊貼案例場景加以針對性剖析,進而提出改進策略。於是,文章的整體性、表達力便被削弱了許多。

對策:重視文字表述的整體性。寫論文不同於寫日記,它既需要觸及某個主題的方方面面,也需要適當整合、有效提煉,並將幾個方面的意思娓娓道來,努力實現步步深入、層層遞進。請看筆者在《糾錯:呼喚「平等對話」》(《小學教學》2007年第8期)中所寫的一段文字:「學生是尚未成熟的生命體,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些錯誤,用成人眼光審視顯得一無是處,但從兒童視角體味則顯得可圈可點。因此,數學教師面對錯例,切忌武斷獨裁,而應巧拓學路。

案例中,華應龍老師基於『中立者』的客觀姿態,引導『出錯者』申辯錯理,組織『觀錯者』指明錯因,讓全體學生領會了錯例的合情成分和謬誤之處。」這段文字圍繞「錯例」關鍵詞,其三層意思較為清晰:一是「出錯」的背景,二是「迎錯」的立場,三是「糾錯」的實例,從理論到實踐,從背後到臺前,呼應提升,渾然一體。

問題三:廢話連篇,文章「空」了!

一篇教研論文,短的幾百字,長則幾千字。無論篇幅長短,每處文字均服務於主題論證,因而都是不可或缺的,可謂「少一字則嫌少,多一字則嫌多」。然而,受「越長越好、越厚越好」等錯誤價值觀的影響,當前一些文章「摻水」現象比較嚴重。

首先,講重要意義太多,寫個性對策偏少。圍繞主題(包括各級小標題),很多教師會用大量篇幅描述其價值意義、作用地位。比如,闡述「把握起點」的,會強調把握起點怎麼怎麼重要;探討「創設情境」的,則說明創設情境如何如何必要……事實上,絕大多數文章都不可能是關於某個研究主題的「處女作」,所以其重要性、必要性往往已被前人重複千百遍,成為眾所周知的「正確的廢話」。在這種背景下,論文寫作的生命力顯然在於:既然這個主題如此重要且必要,我是怎麼做的。而令人遺憾的是,本該濃墨重彩進行抒寫的「個性對策」卻被嚴重「縮水」了。

其次,引名家言論太多,亮自我聲音偏少。青年教師寫論文時,總習慣於旁徵博引,藉助專家學者的經典言論作為論據,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一篇文章中引用名家言論太多,則會喧賓奪主,蓋過作者自己的聲音,使文章顯得空洞。例如,有位教師撰寫《基於錯誤資源利用的數學教學策略》時,先後引用了蘇霍姆林斯基、契訶夫、蓋耶、葉瀾、魏書生、鄭毓信及格式塔心理學派的諸多理論,全文給人以「名人名言集萃」之感,但對「基於錯誤資源利用的數學教學策略」的詮釋卻很不充分。

對策:凸顯文字表述的具體性。教研論文作為教師日常教學及常態研究的心得梳理、經驗總結及疑惑探討,重要的是有感而發,並且感得真切、發得具體,切忌「無病呻吟」。而相關的背景資料,僅是「作料」,應控制比重。如筆者曾應邀撰寫《課改十年:數學教學的「美麗轉身」》(《小學教學研究》2012年第1期),裡邊關於「素材選擇」有這樣一段文字:「學習素材的重要意義無需多言。

但如果僅僅關注素材本身的時尚、『噱頭』,而忽視素材呈現之後的數學化過程,那麼,素材宛如『花瓶』,會成為幹擾學生數學學習的『誘惑因子』,導致數學學習走向低效。」應該說,將「素材選擇」中的普遍性問題作出了客觀、具體的闡述。

問題四:表述枯燥,文章「乏」了!

雖說教研論文無需刻意苛求文採,以「把思考說清楚」為主要目的,但是,作為一種通過文字記錄、有待讀者閱覽的書面作品,可讀性還是需要注意的。例如,有位教師寫到備課時,有這樣一段話:「一節課下來,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啊呀,我忘記提醒學生這一知識了,怪不得作業錯誤這麼多。現在流行集體備課,我也拿來了別人的教案,但看了一下,如果照他們的設計思路,我根本上不了課,完全不是自己能把握的,所以就老老實實自己備課吧……」

顯然,作為一篇論文,這裡的寫作語言比較瑣碎,有些囉嗦,且太過口語化。另外,有些文章的用語儘管是書面化的,但詞彙貧乏,讓人缺少了通讀下去的興趣。

對策:追尋文字表述的藝術性。不求通篇美似散文,但對重點部分的表述展開,還是需要適當講究文學性的。這樣做的終極目的,並非譁眾取寵,而是通過改變表達技巧,切實提升敘述張力,同時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如筆者撰寫《新課程:我們需要怎樣的教學設計》(《小學數學教育》2007年第9期)時,對於傳統教學中「線型設計」的弊端,曾有這樣一段描寫:「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就好像是跟隨著教師行進在一條狹窄封閉的通道裡。沒有旁逸斜出的餘地,沒有駐足細品的時間,更沒有回望反思的機會,師生雙方就在這樣貌似順利的數學課堂中『蜻蜓點水』。」這裡,藉助比喻來說明,通過排比來強調,文章活力便被激發了。

(選自《小學教學》數學版,作者葉柱,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上虞區教學研究室)

相關焦點

  • 論文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寫作的四個要點
    選題是撰寫教學論文關鍵的一步。所謂選題,顧名思義,就是選擇教學論文的論題,即在寫論文之前,選擇確定所要研究論證的問題。「題好文一半」是很多作者寫作經驗的總結,因為確立一個好的題目,就可能寫出一篇好論文;相反,論題選得不好,不僅會為收集整理材料、提煉論點、安排文章的結構和動筆寫作帶來一系列的困難,而且會造成半途而廢,即使勉強完成寫作,質量也堪憂。
  • 教學論文寫作的步驟
    宋學俠摘要:本文從整體宏觀的高度著眼,以論文寫作的前期準備、中期論證和後期修改等各個階段的各個步驟為線索,對每個步驟在文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寫作的原則、內容與方法等展開充分的論述,以期一步一個腳印地從根本上解決當前教學論文寫作中存在的諸如:論題不適當、論據不翔實、論證不充分、結構不完整
  • 教學在職研究生論文如何快速寫作
    起源說教學論文寫作在多個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第一時間分享交流教學過程中的看法意見,以及對某一個教學問題的解決之道。對於教學工作者而言,進行教學在職研究生論文寫作不僅可以有效進行學術交流,還是獲取相應學位證書的必要步驟。因此大家都想完成好這一任務,使其成功通過查重審核。
  • 教師教學論文寫作三步走
    教師寫論文,要在生活中做一些積極有益的教育資源的積累,要求教育者有一種心靈的積澱,能沉下心來教學,靜下心來做教育,做一名科研型教師。教育教學中,要留心生活,觀察課堂,思索課外。一、留心積累文章呈顯,要洞察教育現實,關注教育教學熱點,要體悟自己或他人教學風格,要反思教育成果,進行寫作,形成文稿,謀篇布局,做到精緻有形。
  • 隨筆型教學論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論文眼下,教育隨筆的寫作非常繁榮,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隨筆簡短、隨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潑,寫起來又不必佔用大量的時間,十分適合處在第一線的教師寫作。
  • 2020年10月14日┃論文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寫作的四個要點
    教育教學論文寫作的四個要點  要點一:恰當的選題  選題是撰寫教學論文關鍵的一步。所謂選題,顧名思義,就是選擇教學論文的論題,即在寫論文之前,選擇確定所要研究論證的問題。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表明作者的態度;提出的看法要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實際;確立的論點要揭示事物的本質。論點的說服力根植於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於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荒謬的,那麼再怎麼論證也不能說服人。因此,論點正確是議論文最起碼的要求。  (二)論點的鮮明性  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不能模稜兩可,含混不清。
  • 教研寫作分享||教學論文的三種類型及其寫作方法及選題技巧
    如果你能結合體育教學去梳理我們體育教學論文寫作方法的話,本文不失為較為系統的內容。因為無論哪個學科教師進行教研寫作,作為一線教師來說都是從方法、觀點和教學中的隨筆寫起。本文介紹三種教研寫作方法和論文選題方法。
  • 通過科學期刊Nature分享論文寫作教學經驗
    作為大學英語老師,我很高興有機會在頂級科學期刊網站上撰文,與全世界的科學家交流英語論文寫作與教學的經驗。由於Nature原稿篇幅有限,本文將介紹筆者為理工科博士生開展論文寫作教學與指導的經驗,與廣大英語和理工科的高校老師、博士研究生交流。
  • 11個課例,聚焦議論文寫作課堂教學
    議論文寫作,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功利地說,為高考,因為十多年來,高考中佔70分的寫作,文體多偏向議論文。從學生語文素養角度說,議論文寫作,是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議論文寫作上,多花一些工夫訓練,十分正常,也非常必要。但是,怎麼訓練呢?大多高中語文教師的做法是:關注素材的積累和文章結構的架構。
  • 觀點型教學論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論文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往往會產生一些新的觀點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觀點和想法,又覺得它會對現實有一定的警示意義和指導意義,就總想把它表達出來
  • 教師具備三個條件都能寫好教學論文,其中「擅長寫作」最不重要
    教學論文的發表或獲獎更是存在著許多不公平現象,比如論文的撰寫發表都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了,花錢就可搞定,這嚴重玷汙了教育教學科研的純潔性,也大大傷害了一線普通教師的心。在許多一線教師心目中所有的教育教學論文都是「假大空」的東西,撰寫、發表、獲獎都是花錢的;可見許多一線教師對教學論文的誤解是多麼深啊。
  • 寫作| 教育論文寫作四部曲
    思品中學一級教師教科研寫作培訓班》,該院徐乃賽老師包攬2天的教學,根據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給我們傳授了教科研寫作四部曲。翻看筆記實在是愛不釋手,就把課堂筆記敲在電腦裡以便再次學習:一、課題的選擇1、教育研究論文包括:理論研究型、實踐研究型、經驗總結型、綜述評論型。
  • 【博士論文寫作】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如何安排
    博士論文也是所有學歷論文中論文寫作要求最高,論文寫作難度最大的一個。因此博士論文的寫作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的,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寫作的時間,寫起來就會斷斷續續,艱難重重。寫好博士論文按要求來寫是最基本的,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我們要學會如何安排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下面筆記就這方面具體來講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提綱寫作論文 作論文提綱——不可或缺的導航儀
    導讀:關於免費提綱寫作論文範文在這裡免費下載與閱讀,為您的提綱寫作相關論文寫作提供資料。二、製作提綱,依據需要巧定位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列舉寫作提綱,不僅需要有耐心,還需要運用一些指導技巧.小學生寫作時沒有總體把握的意識,常常跟著感覺走,想到哪就寫到哪,這給教師的指導帶來一定困難.教師可以通過「倒逼」的方法,先將教材文本或者習作的提綱找出來,然後再回扣文章,讓學生對提綱產生認知
  • 學術規範與學士學位論文寫作
    [關鍵詞]學士學位論文;學術規範;學術規範教育剛剛經歷了國家教育部組織的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在迎評促建工作中,筆者深為學士學位論文寫作中暴露出的問題感到憂慮:1、論文選題因循守舊,毫無新意;2、論文內容東拼西湊,缺少思考;3、論文格式華而不實,不合規範。
  • 論文寫作步驟有什麼?
    畢業季的時候,高校大學生為了拿到畢業證,會有最後一道坎,就是畢業論文的寫作和畢業論文的查重。只有畢業論文的查重率通過學校要求才能進行答辯。那麼如何寫作畢業論文才能呢通過重複率,順利進行學校答辯而畢業呢?除了我們自己認真學習,掌握了專業知識能力外,還需要了解論文寫作的技巧和方法。
  • 北大法學院教學沙龍第四期 | 曹志勳:對德國博士論文寫作的觀察
    2019年5月10日中午,北京大學法學院青年教學沙龍系列第四期「對德國博士論文寫作的觀察」在陳明樓102會議室舉行。本期教學沙龍由曹志勳老師主講。曹志勳老師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 新書 | 拯救中國學生論文寫作的神器來了
    對於許多中國本科生來說,寫畢業論文的確不簡單。作者根據教學經歷設計了捲毛教授和拔毛哥兩個角色。他認為,寫論文是個拔毛的過程,發量日漸堪憂。然而,拔頭上毛易,去心中毛難。寫作需要放下:放下思想負擔、放棄陳舊觀念。
  • 七招幫你指導研究生論文寫作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關於論文寫作這方面的話題。那麼,研究生在學習中除了看文獻就是寫論文,那麼今天就論文閱讀與寫作這個話題來探討一下。當然在剛上研究生的時候,我也是不怎麼會閱讀論文的,別說閱讀論文,就連論文在哪裡搜索,如何更快地檢索到論文也是不懂的。經過一年的學習,漸漸也熟悉如何閱讀文獻,那麼平時我是如何閱讀文獻的呢?
  • 重要通知|「iWrite賦能的英語寫作教學研究與論文發表」工作坊二期招募
    論文撰寫與發表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外語教師展示與交流學術成果的重要途徑之一。研究能力不僅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體現,也是教師優化教學和實現個人發展的基礎。為滿足教師研究需求,助力高校英語教師提高在二語寫作領域的選題挖掘能力、掌握研究方法、提升論文撰寫能力,iWrite攜手全國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電化教育》聯合舉辦「iWrite賦能的英語寫作教學研究與論文發表」工作坊,面向全國招募基於iWrite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