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勁吹「運動風」:開學先上「體育課」 體質要達「硬槓槓」

2020-12-17 天津頻道

原標題:大學校園勁吹「運動風」

武漢大學的學生在引體向上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四川外國語大學師生展示排舞。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我希望年輕的你們與國家、與時代的脈搏共振。體育教會我們永不服輸、永遠進取的精神,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冠軍。」

近日,在天津大學2019新生開學典禮上,奧運冠軍、桌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為近5000名本科新生講授了大學生涯中的第一堂體育課,分享了對於「體育精神」的理解。

又到開學季,體育課成為不少高校「第一課」的選擇。讓更多青年學子重視體育作用、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鍛鍊習慣——如今,高校的「體育風」和「健康風」吹得正勁。

「第一堂體育課」:激發學生鍛鍊興趣

在天津大學的第一堂體育課上,鄧亞萍講述了自己在艱苦條件下堅持訓練的經歷:每天綁著15公斤沙袋在廢舊澡堂裡訓練,冬天地上結冰打滑,夏天酷暑難耐……「不利的客觀條件不能阻止你前進的步伐。」鄧亞萍說。

「希望通過這樣的講座,激發同學們對於體育鍛鍊的興趣和內生動力,發揮體育的育人作用。」談及「第一堂體育課」的目標,天津大學體育部主任吳金克說,學校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鍊、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

上周,西南交通大學的新生也迎來了第一堂體育教育課。7000多名新生跟隨奧運國際裁判員劉江和亞運會冠軍曾秀君一起「熱身」,以運動的方式開啟自己的大學生涯。

同樣為新生集體上體育課的還有清華大學。不久前,4000餘名清華大學新生與學校全體體育教師面對面,聆聽清華人的體育故事,了解清華體育的內容和要求。

事實上,清華大學的「第一堂體育課」由來已久,是由著名體育家馬約翰於上世紀50年代創立的。「無體育,不清華」的體育傳統與體育精神便由此而來。從2014年開始,清華大學恢復了這一傳統,重新開設「第一堂體育課」。

在今年的體育課上,中國工程院院士、87歲高齡的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倪維鬥現身「課堂」。他通過自身經歷,講述了體育鍛鍊的重要性。倪維鬥說,體育鍛鍊不僅能夠讓身體強壯、磨鍊吃苦耐勞的精神,還能讓自己保持頭腦清醒,更高效地投入工作。

「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體質「補課」刻不容緩

50多年前,清華大學提出了「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號召。隨著全民健身的日益深入,高校體育再度煥發活力。體育成績和體質指標,如今成了高校學子必須達到的「硬槓槓」。

高校越來越重視體育,背後的原因其實有些「辛酸」。在不少專業人士看來,如今高校體育很重要的一項作用是「補課」——由於中小學階段缺失體育教育,很多基礎性的體育教育內容不得不在高校開設。而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鍛鍊習慣等體育教育的目標,其實是在中小學階段完成的。

這些年,儘管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出現積極變化,但學生群體連續多年體質下降是不爭的事實。2015年國民體質監測報告顯示,7歲到19歲的學生體質狀態中,大學生下滑最嚴重;2017年《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指出,我國大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肥胖率持續上升,每5年提高2%到3%。

大學生體質為何下滑明顯?專家表示,鍛鍊意識和能力的缺乏、生活方式的改變是重要原因。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先把文化課學好,上大學後再鍛鍊,但實際上鍛鍊習慣的養成,鍛鍊意識、能力的形成,是從小就培養出來的,等到大學惰性就形成了,沒有動力了。」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薛彥青表示。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和電子設備普及,也讓不少大學生「宅」在了宿舍和教室,健身鍛鍊便成了「老大難」。

為了提升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我國對高校體育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2017年4月發布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指出,要持續提升青年體質健康水平,青年體質達標率不低於90%,引領青年積極投身健康中國建設。規劃提出,在學校教育中強化體質健康指標的硬約束,讓更多青年培養體育運動愛好,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

「胡蘿蔔加大棒」:鼓勵學生走向運動場

近年來,我國多所高校實行體育改革,用量化的「硬指標」鼓勵學生走向運動場,提升身體素質。各所高校「奇招」頻出,卓有成效。

2017年,清華大學「不會遊泳者不能畢業」的舉措引發了公眾熱議。根據規定,新生入學後必須先參加遊泳測試,凡不通過者必須在兩年內參加培訓課程並達到要求。清華大學還開設了50多個項目的體育課,並通過體育協會、體育課外競賽、體育活動等形式帶動學生參加健身運動。

浙江大學的體育課程改革,則將體育課程劃分為課內體育與課外體育兩部分。學校還研發了一款手機應用,用於學生跑步「打卡」——只有每學期跑滿48次,每次跑步超過一定距離(男生3.5公裡、女生2.5公裡),才能獲得滿分。

吉林外國語大學在體育課之外,為學生設置了不同的鍛鍊計劃:大一學生要早起運動,冬季長跑,夏季做廣播體操;課業負擔較重的大四學生,也要達到一定的跑步裡程數,以實現「體育教育不斷線」的目標。

「現在大學生晚睡晚起現象很普遍,早起鍛鍊既是體質的訓練,也是一項自控力訓練。」吉林外國語大學學生馬卓說,經過幾個學期的「強制性」運動,很多同學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有了積極的變化。

隨著高校體育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國內賽事選擇在高校體育場館舉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學校體育的發展。

上個月舉行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在賽事組委會的統一部署下,共有包括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在內的10餘所大中專院校承辦了多項比賽,這些學校的體育場館條件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改善。通過在學校比賽,也營造了體育氛圍,增強了學生鍛鍊意識。

今年5月,天津科技大學承辦了全國蹦床錦標賽。該校學生周海霞說,很多同學之前對蹦床運動並不了解,但觀賽經歷培養了同學們對蹦床運動的興趣,也激勵大家投入到體育鍛鍊之中。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9月10日 第 10 版)

(責編:張靜淇、王浩)

相關焦點

  • 開學先上「體育課」體質要達「硬槓槓」 大學校園勁吹「運動風」
    武漢大學的學生在引體向上比賽中。體育教會我們永不服輸、永遠進取的精神,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冠軍。」  近日,在天津大學2019新生開學典禮上,奧運冠軍、桌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為近5000名本科新生講授了大學生涯中的第一堂體育課,分享了對於「體育精神」的理解。  又到開學季,體育課成為不少高校「第一課」的選擇。
  • 「硬槓槓」的校規並非清華專屬,專家:都是憂慮學生體質下滑
    對此,清華大學稱,如果學生確實存在因慢性病、皮膚病或心理疾病等原因不適合學習遊泳的情況,遞交醫院等相關證明,經學校教務和體育部審核確認後,可用其他體育課程替代遊泳。這種「硬槓槓」非清華專屬類似的「硬槓槓」並非清華大學專屬。
  • 體測「硬槓槓」讓大學生體質更強健
    體測「硬槓槓」讓大學生體質更強健 2014-07-11 14:10:40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提出基本要求,最受益的是學生個體。  教育部近日出臺政策,規定高校必須為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不少於144學時(專科生不少於1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大學生畢業時,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處理。因為涉及大學生切身利益,引起廣泛關注。
  • 重視學生體質就該有「硬槓槓」
    (12月31日中國青年報)  雲南中考改革的這個「實施意見」之所以瞬間刷爆朋友圈,是因為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並列為100分,這在全國恐怕「史無前例」。有家長認為,「這對於不愛運動和天生體質差的孩子來說就是噩夢。」但更多的家長認為,「將體育列為主科是必要的,沒有體質一切都為零,孩子的健康比數理化成績重要。」
  • 溫州大學開學送健康 享瘦運動第一課
    「『快樂享瘦健康』是俱樂部的第一宗旨,讓入會的同學們通過科學的飲食調節,合理的有氧運動,達到增強體質,快樂瘦身的目的。」溫州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學生體質健康中心負責人,省健美操優秀教練員張娜老師告訴記者,如今,大學體育不達標,就不能正常畢業。
  • 同主科有了持平傾向 體美勞成了硬槓槓
    體美勞成了硬槓槓  同主科有了持平傾向  籃球、體能訓練——這段時間,每逢周末,北京市民林婷都要帶兒子參加體育培訓。「以後體育中考可能會到100分。雖然孩子剛上初中,但從現在就得把短板給補上。」林婷說。  目前,北京市中考體育科目滿分為40分,其中過程性考核10分,現場考試30分。
  • 體育,最好的「開學第一課」
    在這背後,則是另外一個道理:體育,也可以是開學第一課!事實上,如今教育部已經明文規定:要保證青少年體育鍛鍊活動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嚴禁擠佔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3億大中小學和幼兒園師生分期、分批、錯時、錯峰開學,各家的「小神獸」終於都回到了校園,在學校或是在電視上上了自己的《開學第一課》。
  • 大學「體測季」來臨:保持運動才能達標 體育掛科難畢業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出,要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意見明確,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體育「掛科」,大學不能畢業——中國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劃下了硬槓槓。
  • 大學體測季來臨:保持運動才能達標 體育掛科難畢業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出,要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意見明確,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  體育「掛科」,大學不能畢業——中國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劃下了硬槓槓。面對大學生體質水平連年下滑的現實,將體育成績和身體素質同畢業證「掛鈎」,釋放出了明確的信號:年輕人,該動起來了。
  • 同主科有了持平傾向 體美勞成了硬槓槓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體美勞成了硬槓槓同主科有了持平傾向籃球、體能訓練——這段時間,每逢周末,北京市民林婷都要帶兒子參加體育培訓。「以後體育中考可能會到100分。雖然孩子剛上初中,但從現在就得把短板給補上。」林婷說。學校體育同樣如此,改變「走過場」、學會「真本事」是關鍵。王登峰表示,學校體育要實現讓學生享受運動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和錘鍊意志的目標。目前,由「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構成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正逐步完善,「教會、勤練、常賽」成為每個學生都需達成的「硬指標」。據介紹,目前我國95%的學校能夠保障學生在校每天1小時體育鍛鍊。
  • 開學了先動動!杭州這些學校新學期開門先上體育課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在節目中對孩子們說,自己從小就很注意鍛鍊身體,所以到現在八十多歲還能夠站得很直,寄語青少年也要注意鍛鍊,身體健康可以為社會作更多的貢獻。這個節目社會影響非常好,也告訴我們,體育也許是最好的開學第一課。
  • 安全有趣 應成為體育課的方向
    曉想隨著近日各地陸續開學複課,相繼有3名初三學生在體育課長跑訓練時猝死,讓跑步該不該戴口罩衝上了熱搜,也引起人們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校園體育運動安全的重視和體育課亟需改革的呼籲。這就回到了如何做好複課後體育銜接,讓體育課安全又有趣的原點上。經過了漫長的疫情宅家期,複課後「學生體能下降」已成普遍現象。有調查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狀況不容樂觀, 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隱患,有將近1/3的學生每天鍛鍊不足一小時。許多學生只要離開學校,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這也反映出目前學校的體育課設置仍不夠合理和完善。
  • 西南交大新生第一堂體育課號召學生:放下手機 一起運動
    第一節,頭部運動,預備,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雙手叉腰,就這個動作,抬腿運動,預備,起……」聽著老師發出的命令、同學們踏地發出的咚咚聲、舒展筋骨的咔咔聲以及不時的歡笑和交談,看著是不是以為這是發生在體育場的一節體育課程?恭喜你,答對了一半,這是一節體育課,不過,它發生在西南交通大學的開學典禮上。9月7日,該校舉行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
  • YSBA青商院|在日本,體育課是這樣上的……
    日本有句諺語「孩子是風之子,大人是火之子」,越是這樣從小放養鍛鍊,孩子長大以後體質就會越好。 相比中國的體育,日本更注重人的體質,這從日本的體育課中就能看出。 在日本,無論是三十多攝氏度的夏天或者飄著雪花的嚴冬,你總能看見學生穿著短褲汗衫上體育課。 日本體育課注重的是讓學生得到完整的運動體驗,並非單一技術的重複性學習。這裡的體育課有著很大的運動量,項目特徵明顯。在小學、中學和高中都有不一樣的要求。
  • 體美勞成了硬槓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同主科有了持平傾向籃球、體能訓練——這段時間,每逢周末,北京市民林婷都要帶兒子參加體育培訓。「以後體育中考可能會到100分。雖然孩子剛上初中,但從現在就得把短板給補上。」林婷說。學校體育同樣如此,改變「走過場」、學會「真本事」是關鍵。王登峰表示,學校體育要實現讓學生享受運動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和錘鍊意志的目標。目前,由「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構成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正逐步完善,「教會、勤練、常賽」成為每個學生都需達成的「硬指標」。
  • 運動精英給孩子們上「體育課」,廣西校園體育需要多方合力
    12月23日,2020年廣西「體育舞蹈進校園」公益課堂活動在南寧市興桂路小學進行,專業舞蹈教師為孩子們帶去拉丁舞、街舞等多項新鮮體驗。 這是近期廣西校園體育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期包括中國圍棋名宿王汝南、劉小光在內,多個不同領域的體育大腕密集走進校園,為少年們上別開生面的「體育課」。
  • 「體質測試」一定要佔用體育課嗎?該不該算體育教師的工作量?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實施是為了貫徹落實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的「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精神,促進學生積極的參加體育鍛鍊,上好體育課,增強學生的體質和提高健康水平,以體育人,培養學生健康素養,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測試的每一項內容都反映了學生身體健康素質的一個或多個要素,從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學生體質與健康情況。
  • 體育課,不教健身|GymSquare
    為什麼上體育,學不會健身?作者/晟傑編輯/GymSquare編輯部年輕人越來身體焦慮了,如果說年輕人的健身技能應該從大學體育課中學到,但很顯然,體育課並沒有教會中國年輕人健身。和高校體育的健身口號相反,是體測數據逐年下滑,以及大學生們的體質情況日漸堪憂。而校門外的健身大熱門,承擔了提升「心肺、肌力」等基礎要素,以及培養健身習慣的作用。為什麼上體育課,學不會健身?可能要回到「體育課究竟練了什麼」。
  • 上好體育課從何處破題:體育課學什麼?怎麼上?怎麼考?
    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是落實「健康第一」理念的基礎性環節。近年來,校園體育課程改革、創新性體育活動等在各地有不少開展,如何上好體育課也有了更多嘗試。  日前,教育部對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中《關於出臺剛性措施強化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提案》作出回應,再次強調要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
  • 教育部通知:嚴禁擠佔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
    近日,從教育部網站獲悉,教育部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424號(教育類033號)提案答覆的函中表示,要保證青少年體育鍛鍊活動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嚴禁擠佔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