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不教健身|GymSquare

2020-12-11 GymSquare精練

為什麼上體育,學不會健身?

作者/晟傑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年輕人越來身體焦慮了,如果說年輕人的健身技能應該從大學體育課中學到,但很顯然,體育課並沒有教會中國年輕人健身。

相反,健身房成為年輕人畢業後的體育場。

和高校體育的健身口號相反,是體測數據逐年下滑,以及大學生們的體質情況日漸堪憂。而校門外的健身大熱門,承擔了提升「心肺、肌力」等基礎要素,以及培養健身習慣的作用。

為什麼上體育課,學不會健身?可能要回到「體育課究竟練了什麼」。

比如,上完體育課「臉不紅、心不跳」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拉引體、跑長跑」形成的體測畏懼,以及「多高、多重」的體測數據,似乎只和畢業績點掛鈎。

而在「體育課學不會健身」的現狀下,問題本質值得探究

首先,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中,面對運動負荷不達標,提出了平均運動心率達140~160次/min的運動密度概念,其次,中國體測標準中「BMI測試、坐位體前屈」的體適能固定測試項目,被部分學術期刊指出不具備個體性。

除此以外,和中國體測數據更多用來做宏觀統計相比,美國廣泛使用的FitnessGram的體育測試管理系統,能夠通過體質報告,實現制定個人運動計劃,影響學生運動積極性。

回到主題,與社會健身房相比,校園體育課或許應更多承擔「健身」的作用。

舉例來說,體育課程在教育「籃球、足球」等專項動作以外,更應注重身體體適能發展,以及在體育教育中探索趣味性,或許是高效提升身體素質的方法,最後體育測試,具備類似健身房的「反饋評估」極致,也值得探究。

體育課,不教健身

從近年的反饋來看,高校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素質正在下滑。

根據2018年《我國大學生人口身體素質研究》顯示,從1995年開始,反應力量素質的引體向上成績,幾乎呈現等比下滑,同樣在2017年《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依然呈下降趨勢,肥胖率持續上升,每5年提高2%到3%。

而政策已在「體測」上做進一步幹預,在今年10月,教育部發文明確表示要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無法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的不能畢業。

看起來,體育教學主導的校園健身,作用有限。

引體向上均值變化

來源:《我國大學生人口身體素質研究》

相反,從如今健身房、健身應用的用戶畫像上來看,大部分正是體質堪憂的大學生們。

在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運動健身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中提到,2018年熱衷運動健身的人群中,有77.6%擁有大學本科,而在針對Keep用戶畫像的研究中提到,年輕人居多,30歲以下的佔到80%,且學歷多集中在本科,本科學歷用戶有76%。

2018年中國熱衷運動健身的人群畫像

來源:艾瑞諮詢《中國運動健身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

更多高校生們選擇在健身房、健身應用中提升身體素質,而健身房的課程似乎和體育教育目標,有很大的重合度。

比如,從更多人「健身練健美」來看,實際上是在發展基礎的健康體適能,因為在健美運動過程中,發生的肌肥大、肌力的超量恢復、心血管功能適應、熱量赤字下的體脂肪減少,其實都是健康體適能要素中的「子集」。

美國私教認證佔比

來源:Orthopedic Reviews

作為對比,國外的私教課程,已向綜合體能發展,美國Orthopedic Reviews曾統計了私人教練培訓認證佔比,其中美國運動醫學院ACSM認證超過59.1%,而從訓練編排來說,啞鈴槓鈴的自由軌跡力量訓練佔比33%、有氧耐力訓練佔比24%、奧林匹克舉重爆發式訓練佔比7%。

簡單來說,國內的私教課程更像一門讓「身體強健」的基礎體育課。

在私教課以外,成為趨勢的小團課,似乎也更多承擔培養一部分人「動起來」的運動習慣。

無論是國內Keepland將其定義為「運動空間」,還是說b-monster主打夜店沉浸式搏擊團課,希望降低所謂的「健身反人性」,其實都是培養運動習慣的體現,從反面來看,CrossFit雖為團體模式,但由於對綜合體能素質的要求過高,導致在中國依舊小眾。

健身人群細分及健身需求

來源:長江證券《2016年中國健身行業大調查》

根據長江證券《2016年中國健身行業大調查》 中,將健身人群以及具體需求分為,希望「減脂、塑形」的健身愛好者、經濟型用戶,以及有社交減壓需求的高淨值用戶群。

而和中國相比,「社交減壓」已經成為美國團課健身房的突破點,也是SoulCycle、Barry's Bootcamp、Y7主打千禧一代生活方式的體現,

所以說,中國的健身房團課,也更像一門培養運動習慣的體育課。

Barry’s Bootcamp

為什麼上體育課,

學不會健身?

為什麼上體育課學不會健身,首先在於高校體育「練不夠」。

在《北京市大學生體育鍛鍊態度和行為的調查研究》中,面向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6所高校的問卷調查發現,有80%學生每周至少參加1次體育鍛鍊 ,其中每周3次以上的佔總人數的28.2%。

甚至說,體育課,沒有達成訓練強度的現象也較為普遍,「三無七不」一度成為《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傳統媒體,針對體育課無強度、無難度、無對抗、不出汗、不喘氣等,所提出的批評建議。

北京市大學生體育鍛鍊頻率

來源:《北京市大學生體育鍛鍊態度和行為的調查研究》

面對體育課難以達成訓練負荷不是個小問題,相較而言,如何衡量並提升運動負荷,也被更多關注。

長江學者季瀏提出的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中,強調了每堂體育課運動密度要達到75%左右,運動強度要達到平均心率140~160次/min;要有20 min左右的運動技能教學;要有10 min左右的體能練習。

在理論提出以外,也有「無奈」方案的實施,浙江大學從2018級本科生開始,將原來每學期36課時的體育課增加到了54課時,天津大學主辦21天燃脂訓練營,和學分物質獎勵有掛鈎,而武漢大學等高校相繼發布了跑步App,通過「跑圈」打卡日常考勤。

來源:新浪網

身體素質差,是由於體育「練不夠」,而對體育鍛鍊沒興趣,很大程度上是來自體育應試下的心理畏懼。

網易新聞浪潮工作室發表的《中國大學生,被體測折磨得有多崩潰》一文闡述了,體育測試,正在讓大學生產生畏懼,體測也更多成為了一項應試競賽。

來源:網易新聞浪潮工作室

為了突破本達不到的生理極限,體測猝死、體測使用興奮劑的案例並不算少,但是從本質上來看,或許還是在於體育測試不具備個體性,以及執行方式。

比如,相較國內更多使用BMI測體成分的方式,美國FitnessGram多用皮褶厚度衡量體脂肪,很大程度避免了肌肉含量高導致的數據不準確,而評估肌肉力量也並非是單一的引體向上,FitnessGram會通過伏地挺身、斜身引體、曲臂懸垂來針對不同部位肌群測試。

中國體測 來源:人民日報

至於在執行方式上,《中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對比及實證研究》中提到,1000/800米測試中,對於學生跑動技術、體力分配有較高要求,甚至在心理幹預下很難體現真正的有氧耐力水平,對比來說,跟隨音樂節奏進行的20m折返跑,在歐美多國家推行。

而在結束測試後,學生體測數據能否應用於提升體能弱項,甚至激發運動習慣,或許也是關鍵。

在中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更多被用作測試和評估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工具,而FitnessGram會針對學生的測試數據給出個性化的幹預方案,也能實現測試對比進行針對性體能指導。

FitnessGram

體育課,先健身

事實上,促進學生參與體育課,一直在施行,無論是劃分「足球、籃球、健美、跆拳道、遊泳」等多樣化體育教學滿足學生不同興趣,還是將「跑圈、跑操」劃分為考核指標。

但首先,體育更多需要回歸基礎體能的練習也就是力量、有氧、柔韌等素質的發展。

換句話說,體育課需要先健身。

美國高校體育課程

來源:《中美大學體育課程設置現狀的比較》

季瀏也曾提出,準備活動、技能練習不等同於體能練習,專項的運動項目不能發展所有體能,每節課前進行10min的體能訓練,是有必要的。

而在《中美大學體育課程設置現狀的比較》中提到,包括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在內的高校,對於肌肉力量、心肌功能、形體等健康體適能素質的訓練,是必備項目。

其次,體育測試需要具備類似健身房體測的「反饋評估」功能。

在體測更多被用來評估學生升學標準,身體素質宏觀數據以外,能否對個體實行體質健康,甚至體能數據的量化指導、評估以及建議,或許又是一大關鍵。

最後,和健身房嘗試和「健身反人性」作鬥爭相似,體育課、體育教學能否作出「反人性」更值得探索。

至少從懶癌愛上的《健身環大冒險》,家用健身Peloton塑造的線上健身社群來看,實際應用,也許不會太遠。■ GYMSQUARE

相關焦點

  • 舞蹈團課是健身課嗎?|GymSquare
    以至於對大部分目標為「增肌減脂」的教練開始討論:舞蹈團課是健身課嗎?在沒有結論之前,舞蹈團課在健身房的日益受歡迎是一個事實。舞蹈團課顯然已經是一門健身課,甚至已經是一種重要的訓練方式。換句話說,在舞蹈中可以做出很多平日做不出的動作,即使課程結束後你已忘記自己做了哪些動作。事實上,舞蹈的基礎功能提升作用已經被專項運動重視多年。
  • 小學英語優秀作文範例:Gym Class 體育課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小學英語優秀作文範例:Gym Class 體育課 2013-01-15 22:14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隔離健身艙,健身房的抗疫法寶|GymSquare
    隔離健身艙為健身房的復工,掛上一層安全護膜。作者/Aurora Cai編輯/GymSquare編輯部掛著浴簾的隔離「健身艙」,可能是健身房的抗疫法寶。避免飛沫傳播病毒,也不存在口罩阻礙呼吸。近日,體育健身設備服務商Places Leisure,對3萬個疫情期間回歸健身房的問卷結果進行統計,超90%的會員表示要了解健身房的清潔和消毒措施除此以外,當健身者被問及健身房的什麼因素最令人顧慮時,85%的會員在意健身房對社交距離的規定,而84%的會員表示在意健身房是否限制人流數量。
  • 李小龍健身:最早的功能性訓練|GymSquare
    甚至說,他的學生嚴鏡海對李小龍最大的貢獻,就是將自己的一套肌力訓練方法教給李小龍。嚴鏡海曾是一位舉重運動員,在抗阻訓練方向有所經驗,同時也幫助設計一系列抗阻器械。他發現在春田學院學者《測量法在健康與體育中的應用》總結了「速度同樣依賴於力量」,並進一步嘗試速度性力量訓練,通過記錄完成動作時間是否減短,作為可量化目標。
  • 不夠健身的普拉提,為什麼能吸引現代人?|GymSquare
    而2014年發表於蒂米什瓦拉體育與康複雜志的研究,分析對比了58位女性的健身數據和動機量表,也發現練習者的首要動機是對普拉提的求知慾和體驗性。 除此之外,愈多人喜歡普拉提的原因,在於個性化的訓練體驗。
  • 團課教練的門檻,是更高的|GymSquare
    除此以外,該品牌已取消團課教練底薪和滿課獎勵,這部分金額將挪入課時費收入。變革的背後,是對團課教練能力的重視。教團課不僅在於「表演」,更要會「健身」。為什麼要有門檻?因為教團課很難。首先難在教的是「一群人」,每個用戶能跑多快、跳多遠是不穩定因素,在Linkedin上,就有用戶反駁F45的HIIT課程,對新手用戶過於不友好。而培訓也沒能讓教團課變得容易,只涉及套路編排、音樂選取、臨場交流的團體健身培訓,難以達成一名健身教練的進階要求,所以,一部分團課教練正在學習體能訓練理論。
  • ...Fitness疫情下的生存法,以及一些健身新消息|GymSquare Weekly
    值得注意的是,視頻號直播在朋友圈的置頂,暫時不支持關閉。可以發現,聚集私域的微信視頻號直播,在維繫存量用戶上更有成效。相反,疫情期間的一直播、抖音等公域場景的健身直播,很難成為長期維繫用戶的紐帶,而健身品牌在公域場景完成用戶積累,是更有難度的。
  • ...全球新年健身願望大集,以及一些健身開年好消息 |GymSquare...
    雖然大行業普遍認為寒冬將至,但對健身可能是一個「抗周期」的領域。 按照我們早先文章「健身是寒冬裡唯一能做的事情」的表述,按照「牛市炒股,熊市健身」的邏輯,這根本不會是健身行業的寒冬。相反,「熊市健身」將帶動健身市場的增長。 按照相關研究表明,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體育消費應該佔到相當比例。目前中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人均體育運動消費支出依然十分有限。
  • 蘋果的健身新事業|GymSquare
    但毫無疑問,蘋果對健身需求的深入介入,瞄準的是和Peloton同樣的需求。 這也有點像蘋果版Keep,基於基本的交互和簡單的錄播課程,為初階用戶提供健身服務。只不過在秋季發布會上重點宣布的Fitness+新產品,看出來蘋果對健身領域的重視。
  • 體教融合、校園體育成為熱詞,我們需要怎樣的體育課改革?
    在本次會議期間,有眾多關於體育的議案、提案,涵蓋了體教融合、青少年體育教育、全民健身等方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此前接受媒體採訪。資料圖熱詞:體教融合姚明: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在本次兩會期間,體教融合是眾多代表提及的體育熱詞。
  • 閃耀GYMSQUARE精練大會,麥瑞克領跑家庭健身時代
    2020 年 10 月 17 日至 18 日, 「GYMSQUARE精練大會2020|大健身消費未來式」在上海舉行,近百位健身行業大咖,幾千名健身愛好者、KOL匯聚上海,凝聚運動健康的精神力量。  麥瑞克展位
  • 健身更多了,但不代表活動更自如了|GymSquare
    換句話說,強化這一全身「鏈條」,能做到健身有所實用。相反,不應僅限於單關節肌肉運動。基於動力鏈,健身實用的重要性,還體現在閉鏈動作CKC的價值上。相比開鏈的高位下拉,閉鏈的引體向上,更能強化「爬上屋頂修房」時所需的功能性。
  • 客廳才是女性健身的天堂|GymSquare
    但2000年前,女性在家私密健身是被迫無奈的,真正淑女不應該出現在肌肉汗水的健身場。從近現代開始,女性在家健身呈現時髦風潮,甚至形成最早的家庭減肥「種草」。到現在的雲健身環境下,女性健身意識覺醒,取悅自我是她們的內生動力。
  • 一文讀完2020健身行業大事記|GymSquare
    挑戰在於,以北京為代表的健身房復工之路漫長,而機會則在健身房精細化運營時代到來,以及,多樣化健身消費品受到大眾、資本層面的關注。 這裡有一份2020健身行業大事記,內容精選於GymSquare過去一年所發布的所有文章。
  • 跑步機,是時候不變成晾衣架了|GymSquare
    用戶活躍度,是家庭健身核心。作者/夢軒編輯/GymSquare編輯部如果說健身是反人性的,那麼當跑步機變成晾衣架,就是順應人性的。但與此同時,這種家庭健身器械,也喪失了更重要的用戶活躍度。如何讓用戶不將跑步機當作晾衣架,是國內健身器械公司智能化轉型時,所面臨的難題。
  • 健身會員心臟驟停、肌肉溶解,急救和篩查是教練必修課|GymSquare
    與此同時,包括福建、天津,陸續有媒體報導,有健身會員發生橫紋肌溶解。復工後運動損傷事件,也指向部分健身教練的急救、篩查能力不足。在相對重要的急救上,延用至今的2011版《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大綱》中,並無緊急救治的實操要求。
  • 健身公司,為什麼開始做美容了?|GymSquare
    健身和美容看似不相關,但驅動用戶消費行為的因素是一致的,即實現「內外兼修」。基於美國健康科技公司Shine的調查,千禧一代的女性對身心全面健康非常重視。72%的女性在新年願望中將「自我關照」列在提升外在形象之前。
  • 帕梅拉健身教學為什麼爆紅?|GymSquare
    ■ 來源:微博@周六野Zoey @陳暖央健身已不限於肉體的進化,反映的是身體與精神的共同追求。而複製出下一個帕梅拉的關鍵也恰恰在於此。但是,國內外這類健身教學領域KOL不勝枚舉,用戶的選擇面廣,然而內容多顯同質化的情況下,帕梅拉卻成功地從國外健身市場走進國內,在一眾運動健身博主中脫穎而出。
  • 健身總是練不出肌肉與線條?做GYM肌肉訓練時會犯上的3個錯誤
    明明你經常都走進健身室操練肌肉,希望可以練出完美胸肌老鼠仔及六塊腹肌,但偏偏幾個月下來卻沒有成效!到底你犯了什麼錯?如果你健身一段時間,卻總是練不出理想的肌肉與線條,不妨留意一下,自己是否犯了以下三大健身的錯誤!
  • 健身是一門宗教,「自我成就」是最大的宗教信仰|GymSquare
    雖然信奉宗教的人不多,但健身房的宗教,讓每一名健身者成為虔誠信徒。他們上癮於高強度HIIT時,爆發出的強悍力量,也熱衷於在瑜伽操房,享受冥想時的寧靜。即使是疫情期間,也必須從健身房租賃器械,把健身作為每日朝聖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