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更多了,但不代表活動更自如了|GymSquare

2020-12-11 GymSquare精練

給健身一些實用性,建立暢通的人體動力鏈。

作者/晟傑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當健身被幾乎成為「增肌減脂」的代名詞後,的「實用性」正被逐漸忽視。

這種忽視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可能專注局部肌肉健美的人,對於躲閃、起跑等日常關鍵動作做起來都開始費力,而風潮正盛的功能性訓練,一度脫離體適能發展需要,成為看起來花哨的馬戲表演。

相反也有健身實用的案例,更多用戶願意踏入綜合體能訓練館,是對協調、爆發、敏捷的發展需求,興起的Animal Flow、MovNat等健身方式,能讓看起來四肢不夠靈活的現代人,回歸人類本該有的活動自如。

被忽視的健身「實用性」,需要回歸

健身為什麼要實用,因為人類除了四肢壯碩,更需要日常活動自如。這裡也有運動科學的進一步解釋。

實用性健身往往能建立暢通動力鏈kinetic chain。這種從頭長到腳的「鏈條」,由肌肉、關節互相堆疊排列而成,他們的協作決定了「擠地鐵、趕公交」能否更輕鬆。無論是後來的相鄰關節假說,還是筋膜鏈理論,其實都基於這一概念。

換句話說,強化這一全身「鏈條」,能做到健身有所實用。相反,不應僅限於單關節肌肉運動。

基於動力鏈,健身實用的重要性,還體現在閉鏈動作CKC的價值上。相比開鏈的高位下拉,閉鏈的引體向上,更能強化「爬上屋頂修房」時所需的功能性。

這種「閉合」的動力鏈模式,其實改變了人體自身的運動狀態,相比開鏈OKC改變外界物體的運動狀態,起到穩定駕馭身體的作用。

看起來,死肌肉與活肌肉的調侃,其實有所依據,而在調侃之外需要發現,讓健身實用一些,或許能讓它在未來成為剛需。

一部分健身方式,

不太實用

健身Fitness被用來提升生活能力,在過去更是實用的「生存之道」。

從進入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戰爭逐漸興起,人們開始「為了戰爭而健身」,到工業革命時代,為了隨時準備投身戰鬥,公民們開始「為了民族自豪感而健身」,都是實用性的體現。

但這種內在實用性逐漸消逝,一部分健身方式不實用了。

比如說,為了肌肥大而過度採用固定訓練器械,隔離了其他肌肉的協同作用,有悖於人體的完整運動系統。

美國健身器械品牌諾德仕Nautilus的發家史,極具代表性。諾德仕通過宣傳35分鐘訓練就能獲得肌肉的固定器械,使其在短期內達到上億美元的銷售額。甚至不惜採用類固醇「作弊」,誇大器械的健美效益。

諾德仕Nautilus

但事實上,專修局部肌肉的健身方式,不利於日常動作模式習得。比如在基礎肌肉募集方面,被證明有所缺失。NSCA早在2009年的一項研究已經發現,與史密斯機深蹲相比,自由重量深蹲時,肌電圖顯示肌肉平均活動高出43%。

而本應用於提升人體日常跑跳的功能性訓練,也一度成為缺失訓練目的,博取眼球馬戲表演。

波速球、藥球等小工具的密集分布之下,並不代表「什麼都需要練」的功能性訓練理念。比如說,在波速球以及瑜伽球的不穩定表面進行力量訓練,肌肉做功顯著下降,而之所以選擇波速球等不穩定表面訓練,更多在於為踝關節的穩定康復計劃帶來更多效益。

Michael Boyle

相應的,功能性訓練的簡單前提在於「有目的的訓練」,也是Michael Boyle所倡導的。

看起來,無目的功能性訓練、專修局部肌肉的健美式訓練,讓健身不那麼實用。

相較而言,也有一部分「實用」健身興起,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還原一個活動自如的人類。

雖然中國五禽戲沒有廣泛走進健身房,但同樣模仿動物的原始健身法Animal Flow,從2015年開始逐漸在健身房風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來源:Animal flow certification LEVEL 1

Animal Flow模仿四大動物模式:獸式、蟹式、猿式、蠍式,比如在其1級動作套路中,包括蠍式伸展、猿式橫向跳,都會練習到髖關節靈活度,而在獸式姿態、蟹式姿態中則會對肩關節穩定性進行強化。

相同的健身方式還有MovNat,該詞源於法語單詞「mouvement naturel」即自然運動。

動作模式包括步行、奔跑、平衡、爬行、跳躍、攀爬等移動技能,以及推舉、攜帶、投擲、捕捉等操控技能,甚至會涉及搏擊防禦技巧。創始人Erwan Le Corre認為,自然運動最重要的基礎理論在於——實用性和適應性。

Erwan Le Corre

給健身一些實用性,

建立更通暢的人體動力鏈

是時候給健身一些實用性,來還原一個活動自如的人類。而背後的運動科學,或許能解釋整個還原過程。

其中最為核心的是,實用性健身建立了暢通的動力鏈,使人體自由位移、水平改變、推拉、旋轉。

動力鏈kinetic chain的概念最早在1875年被提出,這條從頭長到腳的「鏈條」由骨骼、關節、肌肉、筋膜、韌帶、肌腱、神經所構成,他們協同作用。

比如,運用更多的關節相鄰假說joint-by-joint approach,就是穩定、靈活關節相互堆疊,並且互相影響的代表。自上而下地看,有胸椎關節趨於靈活、腰椎關節趨於穩定、髖關節趨於靈活等。

關節相鄰假說joint-by-joint approach

相應的,如果在負重深蹲時,胸椎活動度較小,就容易形成相鄰的腰部發生代償現象,承受過度的載荷。而Gray Cook創建FMS的本質,也是通過7種動作模式,觀察關節穩定、靈活失衡,發現人體動作代償和功能障礙。

在此處,健身實用的體現之一,就是使動力鏈重的穩定部位回歸穩定,靈活部位回歸靈活。無論是模仿動物Animal Flow,還是自然運動MovNat都有一定作用。

FMS

而另一方面,強化動力鏈也在於,能發達跑跳速度、躲閃爆發的實用性。

美國春田大學劉展認為,人體運動鏈具有「波浪效應」。不僅通過手、臂和肩,同時也可通過自己的腳和腿傳送能量和力, 甚至可以通過自己的腰臀部位進行傳遞。這種「波浪效應」的結果是身體所產生的力和能量得以有效的傳遞。

而對於日常生活來說,這種效益也體現在擁擠車廂中維繫身體穩定,以及轉身開關門等。而無論是搏擊健身時的擺拳、還是CrossFit的槓上SWING動作,都是實用性的練習方式。

人體基本動作模式

來源:《人體動作模式和運動鏈的理念在運動損傷防護和康復中的應用》

有了動力鏈作為基礎,健身的實用性還體現在閉鏈動作CKC的價值上。

健身房內,伏地挺身、引體向上屬於閉鏈,相反,健身房常見的槓鈴臥推、高位下拉都屬於開鏈。

更詳細的來說,在自重健身狀態下,「手、腳」等運動鏈末端,處於固定狀態的發力模式,具備功能性訓練所強調的動作遷移性。

開、閉鏈訓練後的實垂直跳躍對比

來源: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比如早在1998年,就有物理治療期刊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對比了閉鏈深蹲,與開鏈腿屈伸、髖內收外展訓練,對彈跳力發展的比較,研究結論是,閉鏈組提升了10%的垂直彈跳,而開鏈組幾乎無變化。

這種「閉合」的動力鏈模式,改變了人體自身的運動狀態,相比開鏈改變外界物體的運動狀態,能起到「駕馭」身體,有所實用。

實用性健身,

可能成為未來剛需

健身,可能不需要用複雜的機械設備,而是通過練習基本的跑、跳、攀等運動技能,來讓日常行動自如。相比一味地「練到力竭」,具有擴展性和漸進性是讓健身實用的思路。

這種樸實無華的實用性健身,或許能成為未來剛需。

舉例來說,由於自重健身具備日常動作遷移性,所以在設計訓練計劃上有一定靈活性,以避免動作厭倦,甚至幫助突破,也能根據用戶的個人喜好進行動作適配。

事實上,在更受歡迎的團體課中,其實已經能看到諸如F45等課程體系中,同時包含推撐、提拉、弓箭步等模仿日常工作、生活時的功能性練習。

而這種,健身趨勢,或許也是疫情後期更多人願意接觸的方式之一。

有運動表現培訓機構告訴GymSquare,相關認證培訓需求,在去年上漲30%,而對疫情後相關專業的培訓需求,也持看好態度。

相比外表上更健壯,相信有更多人開始關注自我的活動能力。給健身賦予一些實用性,可能也是疫情後在課程設置、教練培訓上值得探索的方向。■ GYMSQUARE

相關焦點

  • 舞蹈團課是健身課嗎?|GymSquare
    甚至在體力活動日益缺失的當下,舞蹈團課能還原一個行動自如的人類。至少在生活、日常訓練中難以調動的肌肉,都能通過舞蹈團課得到鍛鍊。例如,側向行走等舞蹈基礎動作,就是對平日前後行走的重要補充。在一個被卡路裡數字和泵感主導的健身年代,更多的人只將其作為一種解壓方式,或者作為跑步、單車和舉重等訓練的交叉訓練選擇。而實際上,用燃脂程度和快樂,來衡量舞蹈類團課的益處未免太過局限。
  • 李小龍健身:最早的功能性訓練|GymSquare
    作者/晟傑編輯/GymSquare編輯部一名偉大的功夫巨星背後,通常有一套不為外人道的訓練計劃。但如果在今天談論李小龍的健身法,其實就是一種功能性訓練——每塊肌肉都不浪費,為全力戰鬥服務。簡單來說,李小龍的訓練計劃,更把人體看作一根鏈條。強化這一全身「鏈條」,才能做到靈活自如、發力迅猛。具體來看李小龍的訓練計劃,以臂部、肩部、腿部、背部、胸部作為5個主要發力肌群,採取2組每組8-12次的容量,以槓鈴抗阻的方式,在一次訓練中進行循環訓練。
  • 客廳才是女性健身的天堂|GymSquare
    當以電視為代表的單向電子媒介,為家庭健身帶來了直觀可視化、更具體的圖像指導。社交媒體的對比效應初顯,電視節目中身材纖細的女明星,激發了女性健身「瘦美」意識的誕生。不再只是健康與時髦,更是追求瘦美體形。最後,伴隨家庭健身更多與線上社交媒體相關,女性健身佔據更大比重,是健身意識的覺醒,帶來的取悅自我的內生動力。
  • 體育課,不教健身|GymSquare
    比如,上完體育課「臉不紅、心不跳」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拉引體、跑長跑」形成的體測畏懼,以及「多高、多重」的體測數據,似乎只和畢業績點掛鈎。而在「體育課學不會健身」的現狀下,問題本質值得探究。除此以外,和中國體測數據更多用來做宏觀統計相比,美國廣泛使用的FitnessGram的體育測試管理系統,能夠通過體質報告,實現制定個人運動計劃,影響學生運動積極性。回到主題,與社會健身房相比,校園體育課或許應更多承擔「健身」的作用。
  • 蘋果的健身新事業|GymSquare
    而對於蘋果來說,在手機業務增長放緩,亟待找到更多新業務增長點的矽谷巨頭來說,健身需求看起來十分光明。 蘋果的健身新事業,看起來已經開始。 ,更簡單的視覺體系,甚至點擊開始的綠色按鈕,都和Nike的健身應用有著某種類似。
  • 健身公司,為什麼開始做美容了?|GymSquare
    ,優化品牌定位;目標用戶相同,通過多樣化服務滿足其更多需求。健身公司通過相似商業模式,開拓健身之外其他「wellness」相關品類,可以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輻射更廣泛群體,增加長期可持續的收入渠道。比如私教包月的中田健身,用同樣的模式,開啟了美甲美髮店拓展。整合美容師、美甲師和按摩師的資源,以更實惠的價格向C端用戶提供多樣化的美容服務。
  • 一文讀完2020健身行業大事記|GymSquare
    挑戰在於,以北京為代表的健身房復工之路漫長,而機會則在健身房精細化運營時代到來,以及,多樣化健身消費品受到大眾、資本層面的關注。 這裡有一份2020健身行業大事記,內容精選於GymSquare過去一年所發布的所有文章。
  • 私教認證更多了,但實操考核並不多|GymSquare
    甚至說,注重實操的零基礎私教培訓,更符合多數訓練年限較低的新晉教練。可對於國內健身市場來說,私教的實操能力是當下剛需。在這個健身教練尚未全面規範的市場,相對自由化的認證體系未必有普適性。比如以NSCA為代表的理論化培訓,更符合有運動科學基礎的再教育需求,以及潛在的訓練習慣。也因此,能看到一部分被引進的培訓體系,都在因地制宜作出實操向的調整。相反,更多理論導向的短期培訓,很難使學員系統接觸實操技巧。
  • 不夠健身的普拉提,為什麼能吸引現代人?|GymSquare
    北上廣的普拉提館,幾乎不主打「減脂塑形」賣點,甚至顯著的體重變化,也並未發生於12周普拉提練習者身上。而作為來自康復室的訓練體系,普拉提更多是靜態運動代表,以核心控制、關節排列和配合呼吸等為基本原則。
  • 帕梅拉健身教學為什麼爆紅?|GymSquare
    近些年,國內健身市場存在一部分優質運動健身博主,以周六野Zoey、陳暖央為代表,通過個人人設的建立與品牌的經營走紅網絡,收穫了大批粉絲。在塑造理想身材之外,理想型人設的打造也被逐步重視。在國內也有望陸續出現「帕梅拉」。
  • 被竊取的身高體重,健身APP隱私侵權被集中整治|GymSquare
    而在健身應用領域,對用戶生物特徵以及行動路徑的收集,代表了更大的不可控風險。直接危險因素更高的,是用戶的日常活動路徑、住址面臨暴露。而和健身APP隱私洩露更相關的,就有美國媒體指出,部分免費健身APP的盈利方式,是將用戶身體信息出售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能根據用戶的健康狀況評估、日常鍛鍊數據,以評估保險盈利概率,來決定保費以及是否售保。來自政府層面的警示,能進一步使健身APP重視用戶隱私保護。
  • 隔離健身艙,健身房的抗疫法寶|GymSquare
    隔離健身艙為健身房的復工,掛上一層安全護膜。作者/Aurora Cai編輯/GymSquare編輯部掛著浴簾的隔離「健身艙」,可能是健身房的抗疫法寶。避免飛沫傳播病毒,也不存在口罩阻礙呼吸。這種健身艙,由三面透明的洗澡掛簾圍成的半封閉活動區間。健身者面前的掛簾,幫助隔擋了大口呼氣可能造成的飛沫病毒傳播。每個健身艙寬度超過兩米,是有著物理隔斷的社交疏遠。臺上的教練帶著透明防護面具,臺下健身者在專屬健身艙內跟練。雖不能把危險係數降低至零,但為健身房復工,掛上了一層安全護膜。
  • 跑步機,是時候不變成晾衣架了|GymSquare
    用戶活躍度,是家庭健身核心。作者/夢軒編輯/GymSquare編輯部如果說健身是反人性的,那麼當跑步機變成晾衣架,就是順應人性的。但與此同時,這種家庭健身器械,也喪失了更重要的用戶活躍度。如何讓用戶不將跑步機當作晾衣架,是國內健身器械公司智能化轉型時,所面臨的難題。
  • 健身教練職業化趨勢,已經到來|GymSquare
    與此同時,當更多人在討論教練「吃青春飯」時,反映了教練職業的職業上升通道狹窄。 但如今,健身教練職業化趨勢,已經全面到來。而在教練證照回歸入行門檻時,教練培訓的紅利時代已過去,機構達成的共識將集中於,提供精細化的專業、服務培訓,甚至是更清晰的職業道路規劃。
  • 健身會員心臟驟停、肌肉溶解,急救和篩查是教練必修課|GymSquare
    而在投入產出比較大的影響下,心血管篩查、關節活動評估等篩查服務,看起來是多餘的。健身房復工,會員心臟驟停、肌溶解發生健身房復工,除了防疫防控,也要面對會員重新健身後的潛在風險。與此同時,近日在微博平臺「男子過量運動致橫紋肌溶解」的閱讀量已超200萬,包括福建、天津等地,陸續有健身會員健身後酸疼不在意,又接連2-3天前往健身房,直到尿液呈濃茶色才前往就醫。
  • 威爾仕的月付制,和健身俱樂部的新變局|GymSquare
    因為過去二十年健身房是稀缺資源,但當下消費者呈現個性化趨勢,儘早做月付的事情,是儘早把更多選擇權交給用戶。 並且月付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消費者來倒逼企業成長。,到以臺灣亞歷山大健身房危機為代表的健身房付費制度變革,都經歷了類似「年卡-月卡」的路徑。
  • 歡迎參與GYMSQUARE精練2020中國健身行業調研|精練調研
    2020年可能是中國所有健身房變化最大的一年,當更多人開始討論健身卡透明化,以及月卡趨勢下的應對策略,或許需要一份客觀的行業調研結果作為參考。 GymSquare精練現已經發起《2020中國健身行業調研》,調研從健身房經營出發,輻射大型俱樂部、團課健身房、私教工作室等健身房管理、經營者。
  • 沒時間健身的北上廣白領,和令人堪憂的身體健康|GymSquare
    作為網際網路大廠的工作時間新產物,996的工作模式,讓現代青年的生活儼然被工作填滿,沒有生活,更沒有時間健身。 以至於白領們的健身教練也會感到困惑,「他們真的還有時間健身嗎?」
  • 健身總是練不出肌肉與線條?做GYM肌肉訓練時會犯上的3個錯誤
    明明你經常都走進健身室操練肌肉,希望可以練出完美胸肌老鼠仔及六塊腹肌,但偏偏幾個月下來卻沒有成效!到底你犯了什麼錯?如果你健身一段時間,卻總是練不出理想的肌肉與線條,不妨留意一下,自己是否犯了以下三大健身的錯誤!
  • 團課教練的門檻,是更高的|GymSquare
    教團課不僅在於「表演」,更要會「健身」。為什麼要有門檻?因為教團課很難。首先難在教的是「一群人」,每個用戶能跑多快、跳多遠是不穩定因素,在Linkedin上,就有用戶反駁F45的HIIT課程,對新手用戶過於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