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APP擁有最私密的個人信息,但也構成隱私侵權風險。
作者/晟傑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仔細閱讀APP隱私政策的人可能不多,但健身應用侵犯用戶隱私行為,已在政府層面被集中要求整改。
北京時間8月31日,工信部官網通報2020年第四批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名單,共涉及101款App,在健身類APP中包含「每日瑜伽」、「Fit健身」。其中,「每日瑜伽」被通報原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Fit健身」被通報原因為違規使用個人信息。
■「每日瑜伽」、「Fit健身」完成隱私條款更新
而根據GymSquare檢測,被通報的兩款健身APP均已完成隱私條款更新。與此同時,包括「Keep」、「咕咚」等健身APP,都在近期更新用戶隱私保護措施。
和身體健康最相關的健身APP,往往擁有最私密的個人信息,當身高體重等信息被竊取,將進一步構成行蹤曝光、財務損失風險。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
來源:工信部官網
早在2019年11月,工信部出臺《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整治問題包括: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違規使用用戶個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戶權限、為用戶帳號註銷設置障礙,共四個方面。
而用戶權益侵害體現在健身APP上,通常包含如下情況:
未獲得同意前提下,在非必要場景收集位置、身份證、人臉等個人信息;違規共享個人身高、體重予第三方,將瀏覽運動習慣等信息,用於定向推送或精準營銷,且未提供關閉該功能的選項;向用戶索取無關權限,用戶拒絕授權後,應用退出或關閉。
截止目前,在經歷企業自查、監督抽查後,工信部已陸續發布四批整改通告。當然,除了向社會公告以外,也進一步組織APP下架、停止APP接入服務,以及將違規主體納入經營不良名單或失信名單等。
比如說,今年9月14日工信部就組織對23款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進行下架,其中包括「蛋殼公寓」、「小咖秀」等。
整治是為了規避用戶使用風險。而在健身應用領域,對用戶生物特徵以及行動路徑的收集,代表了更大的不可控風險。
直接危險因素更高的,是用戶的日常活動路徑、住址面臨暴露。
■用戶根據Strava推測美軍基地
來源:Twitter
早在2017年11月,美國社交健身APP Strava就收錄了近10億次涵蓋跑步、騎行的用戶鍛鍊數據,其中,3萬億個GPS數據「照亮」了用戶健身軌跡。
但是,「照亮」的還有每個人的日常路徑。英國執法部門曾將大量的自行車被盜事件,歸因於Strava公開顯示用戶精確的騎行位置信息。甚至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等戰區和沙漠地區,士兵運動後產生的零星亮圖,一度映射出美軍軍事基地。
回到中國,更多的跑步類健身APP,已在隱私協議中,明確標註可能收集行蹤軌跡在內的敏感信息,並告知在IOS、安卓環境下關閉收集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咕咚」在近期更新中,新增運動記錄隱藏地名功能。
■「咕咚」新增運動記錄隱藏地名功能
除此以外,健身APP隱私洩露,意味著間接的財務損失風險。
從目前來看,有健身APP已在第三方信息轉讓上作出管理,比如在Keep於8月17日發布的最新隱私政策中顯示:不主動共享個人信息至Keep以外第三方,並不主動收取第三方的個人信息。
相反,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2018年發布的《APP個人信息洩露情況調查報告》顯示,當消費者個人信息洩露後,約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簡訊的騷擾,約75.0%的受訪者接到詐騙電話。
而和健身APP隱私洩露更相關的,就有美國媒體指出,部分免費健身APP的盈利方式,是將用戶身體信息出售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能根據用戶的健康狀況評估、日常鍛鍊數據,以評估保險盈利概率,來決定保費以及是否售保。
來自政府層面的警示,能進一步使健身APP重視用戶隱私保護。
其中,明確告知並不超範圍獲取、使用用戶信息,可能是更多企業亟待完善的。
去年,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發布《2019個人信息安全年度報告》,體育健身類APP自2017年以來,在隱私政策測評中持續墊底,主要問題在於——未在隱私政策中,詳細告知其對應的使用場景、收集目的和保存方式。
尤其對於作出線上化變革的健身房來說,保護會員在線信息是個全新議題。比如在威爾仕密集更新的APP版本中,我們能看到新增健身計劃制定及訓練打卡功能,以及運動數據和歷史數據板塊等。
■ 威爾仕旗下APP新增功能
但是,更重要的仍在於,大眾是否重視健身APP隱私洩露。
雖然有包括隱私權信息機構Privacy Rights曾對全球健身用戶地址、體重、設備信息作出安全評級,同時對市面上常見的健身App進行隱私風險評分,但過去主動使用隱私保護的用戶並不多。
同樣在國內,對於是否閱讀應用權限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2018年發布的《APP個人信息洩露情況調查報告》,也給出「信任運營商」、「協議大同小異」等佔比頗高的用戶反饋。
然而,在另一方面,儼然能看到更多用戶具有隱私保護意識。
基於工信部將不合理索取用戶權限,納入需整治內容,由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組委會發起的調查問卷報告顯示,近9成受訪者謹慎授予APP權限。
具體來說,有88.5%受訪者對於App申請手機權限會進行理性分析,謹慎授予權限。32.9%的受訪者對App的精準推送廣告行為表示很反感,感覺被窺探或偷聽。
包括健身APP在內的應用隱私,會進一步得到重視。對於這種數據隱私的侵犯,用戶察覺度低、違規成本低,大概率會成為過去式。■ GYM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