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2020-08-28 小重光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是學心理的,你說我寶寶出現這些情況正不正常:有時很乖巧很有耐心、有時很黏人且脾氣暴躁……」

有一本書叫《可怕的兩歲》,說的是2歲孩子處於人生第一次發展的高峰期,開始有自主意識,不再是以前那個順從大人的小綿羊,稍有不合自己心意時就大發脾氣,讓父母覺得很有挑戰。

如果我們能提前了解寶寶的變化,心裡有預期,那麼應對起來就能更從容一些。

育兒書雖然也會介紹得很全面,如果你一邊帶娃一邊工作,實在沒有時間看大部頭的書,那麼這部BBC的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就很值得你看一看。



《北鼻異想世界》主要通過24個有趣的實驗,對0-2歲的寶寶們進行測試,有些是在家裡,有些是在嬰兒室,通過對比20年前的結果,反映出在新的時代、不同的家庭,兒童的發展發育有何變化。

昨天看了第一集《成為你》,信息量就已經非常多。

一、氣質的形成

第一個實驗是給幾位6個月的寶寶輪流呈現出玩偶盒子、忽然跳起來的玩具小狗和帶著面具的人,看這幾位寶寶的反應如何。





結果發現,同一個寶寶對不同器材的出現反應一致。有的寶寶會很興奮、有的寶寶很淡定、有的寶寶卻很害怕,他們表現出來的氣質分別是激動型、平靜型、謹慎型,而這個實驗也可以看出,寶寶的氣質其實很早就已經有了不同的傾向。

了解了寶寶的氣質,在應對生活的場景時我們心裡就更有譜,比如激動型的寶寶可能對什麼都很感興趣,很容易興奮,那我們可以用一些比較優雅平靜的活動來陶冶;如果寶寶本身比較謹慎,面對陌生事物時就會表現出不自在,此時需要父母們多引導,耐心地等待孩子去適應新的環境。

二、語言的刺激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她說她女兒1歲8個月時就已經能把繪本中每一頁的故事講出來,現在2歲半,已經把100本繪本看完了,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家裡講故事。

我的女兒已經1歲7個月了,現在只會叫爸爸媽媽以及一些簡單的咿咿呀呀的回應。

後來我們又探討了一下,說會不會是她自己帶,平時跟女兒說話比較多,而我家婆帶我女兒基本就是管吃喝拉撒,語言上的溝通沒有很多?

在這個實驗裡,我找到了答案。




媽媽和18個月的佩西都帶著儀器進行測量,第一天時,媽媽說了1.3萬個單詞,佩西說了大概2500。第二天,媽媽說了1.37萬個單詞,佩西竟說了2800個。媽媽增加了5%,寶寶就增加了13%,效果十分顯著。



語言專家說,18個月到24個月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高峰期,如果想讓孩子多點表達,養育者就要多和孩子說話,提供語言刺激,這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其實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語言和詞彙量發展有幫助,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提到,小時候給孩子換尿褲時,如果父母邊換邊在孩子耳邊嘮叨幾句,孩子長到青春期時一般比較能聽得進父母的話;而如果什麼話都不說,什麼表情也沒有,那麼到了青春期時跟父母的隔閡相對也會大一些。

三、自控力的發展

這個實驗是讓寶寶們的頭上戴一個腦部活動感應帽,面前放一個非常漂亮的螢光棒,讓父母對寶寶說「不能碰它」。然後別過頭不看寶寶。觀察寶寶可以控制自己多久不去碰螢光棒。



腦部活動感應帽連接到電腦,可以看到腦部哪個區域最活躍,哪個區域就最紅,說明那個區域在起作用。


結果發現,有的小朋友根本沒有啟動大腦的控制區域,一把抓住了螢光棒,有的寶寶堅持了一會,8-9秒以後還是忍不住去拿,也有寶寶試圖控制自己不去拿螢光棒,堅持了45秒之久,而這個控制的方法是去扯帽子,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這個實驗我們能看得出來,小孩的自控能力因人而異,所以以後要是看到別人家的寶寶自控能力比較好,就不需要很沮喪地說,「你們家的是天使寶寶,我家的就不行,想要東西的時候立馬就要。」其次,我們可以嘗試教寶寶通過轉移注意力增加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家庭裡的性別分工

實驗讓相對成熟的2歲寶寶們參與,助理先用兩個玩偶確定寶寶理解了爸媽的性別角色,接下來用猴子玩偶演示做家務、照顧寶寶、陪寶寶玩熱鬧的遊戲和修車,讓寶寶們分情況選擇由爸爸還是媽媽來實施。





結果發現,在做家務、照顧寶寶這兩個任務中,爸爸的參與度不比媽媽低,而比較熱鬧的遊戲,有的寶寶也會選擇讓媽媽一起玩,但修車這個事情,寶寶們還是果斷選擇了爸爸。

說明在寶寶們的眼裡,我們原始的「男主外,女主外」性別角色並不明顯。隨著社會的發展,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

其實相同的實驗20年前有做過,在當時,孩子們的選擇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區別,媽媽主要負責做家務、照顧寶寶的工作,比較熱鬧的遊戲和修車由爸爸負責。



還有一個實驗涉及到的是我們現在普遍關心甚至擔心的問題,那就是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我們的觀念裡,小孩子玩電子產品百害而無一利。但是實驗表明,使用觸屏電子產品的孩子在精細動作等超過不使用的孩子。

既然電子產品的使用無法避免,我想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它的優勢發揮出來,而不是一刀切,不可碰。

紀錄片裡還有其他關於人際關係、分離焦慮等非常有意思的實驗,雖然這部片所採用的樣本量比較少,也有人質疑實驗方法嚴謹的問題,但對於我們了解寶寶的行為,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如果你實在沒時間看專業的育兒書籍,不妨看看這部短小萌新的紀錄片。



我是,90後寶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喜歡讀和寫,希望能在寫作這條路走得更遠


相關焦點

  • 想知道2歲前的寶寶想什麼,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可以看看
    嬰兒的性格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嬰兒的自控力可以培養嗎?為什麼成人學習語言不如孩子快?這些讓很多家長疑惑的問題,兒科專家格迪·辛格博士,邀請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 200 多位嬰兒,進行了一場最有開創性的嬰兒腦科學研究。BBC 並將這些研究影像拍成了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
  • 想知道2歲前的寶寶想什麼,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可以看看
    楊思超嬰兒的性格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嬰兒的自控力可以培養嗎?為什麼成人學習語言不如孩子快?這些讓很多家長疑惑的問題,兒科專家格迪·辛格博士,邀請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 200 多位嬰兒,進行了一場最有開創性的嬰兒腦科學研究。BBC 並將這些研究影像拍成了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 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 )。
  • 豆瓣高分BBC紀錄片:0-2歲寶寶的《北鼻異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觀
    相信每個人對於「人類幼崽」都充滿好奇,想知道他們小小的腦袋裡都在想什麼,想知道一個新生命的發展歷程,想了解他們創造更好的環境。英國BBC在2018年出品的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我們可以從各種各樣的實驗了解寶寶大腦的發育、社交技能的建立、獨立性的發展。
  • 豆瓣8.4分的《喬喬的異想世界》,這絕對不是一個當納粹的好時機
    當然,受疫情影響影劇院全部停擺,損失慘重,無論是國產還是國外大片只能全部擇期上映了,預計引入的國外大片中,有一部電影黑色幽默電影曾被許多人期待,那就是《喬喬的異想世界》,這部電影豆瓣8.4分,爛番茄新鮮度80%,爆米花指數高達94%,只能在期待中等待了。
  • 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刷新認知:寶寶開口早,原來早期更關鍵
    2018年英國BBC拍攝製作了一部紀錄片叫《北鼻的異想世界》 ,邀請了世界各個領域頂尖的科學家和200多名嬰幼兒走進專門設計的實驗室,來探索研究嬰兒的各種行為。其中在第一集中有一項很著名的實驗:嬰兒早期語言發展。
  • 《喬喬的異想世界》,又名《喬喬兔》
    影荒時期,來分享一部豆瓣8.4分的美國影片《喬喬的異想世界》,又名《喬喬兔》,這部電影2019年10月18日在美國上映時獲得了2020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等殊榮。
  • 告訴父母3歲前必須重視的事!寶寶的世界居然這麼神奇
    3歲是寶寶身體、神經、心理髮育最快的黃金時期,把握好這個重要階段,能為寶寶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如果父母或主要帶養人能夠了解寶寶在0-3歲的成長發育特點,就可以減少養育過程中的磕絆和阻礙,營造更有利於寶寶成長的環境。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BBC嬰幼兒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幫助寶爸寶媽們解讀「嬰語」,一起探索寶寶們的異想世界。影片共3集,挑選了其中一些有趣的實驗和結果,與各位寶爸寶媽們分享。觀影連結見文末。
  • 你所不知的0-2歲寶寶的異想世界
    說起0-2歲寶寶,你是否覺得他們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嬰兒而已?寶寶就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未來,所以,我們趕緊一起去看看小嬰兒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神奇。 在BBC紀錄片「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裡,有一個特殊的寶寶實驗室,他們召集全英倫超過200名寶寶來參與先鋒實驗,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一起觀察研究在寶寶出生的頭兩年裡會發生哪些不可思議的變化,以及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孩子的未來。
  • 豆瓣8.4分《喬喬兔》:當二戰成為黑暗童話,成長需付出生命代價
    豆瓣評分8.4,直觀地證明了這部影片在大眾心目中的褒獎程度。故事不複雜,講的是德國男孩喬喬和母親在二戰期間藏匿猶太女孩愛莎,喬喬從一個崇拜希特勒的小納粹逐漸成長並背棄法西斯信仰。影片有意迴避了戰爭的血腥與殘酷,反而用大量溫暖又明亮的色調把人性的黑暗包裹在絢麗的童話色彩當中。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必須要贏在子宮裡?孩子早期教育怎麼做?
    另一部紀錄片則給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這就是來自BBC的《北鼻的異想世界》。這部紀錄片拍攝了英國200多個家庭和他們寶寶們的日常生活,由世界各地兒童研究專家設計各種不同實驗,試圖揭示嬰兒各個方面的發展。其中,紀錄片包含了人類發展初期個性的形成,情緒的發展,語言發展,大動作發展,合作獨立等各個方面。
  • 喬喬的異想世界結局是什麼意思,治癒殘酷世界唯有愛與包容
    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中國內地重新定檔7月31日上映,發布中國內地定檔海報「治癒殘酷世界,唯有愛與包容」,《喬喬的異想世界》結局解析、劇情看點,關於這部電影不可忽略的細節都有哪些呢?《喬喬的異想世界》結局到底表達的什麼意思?在內地重新定檔上映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喬喬的異想世界」,感受一段關於戰爭與殘酷、自由和溫暖的故事吧。
  • 2015年豆瓣高分電影排行榜 豆瓣高分電視劇推薦
    《速度與激情7》8.4分  5.《捉妖記》7.0分  6.《侏羅紀世界》7.7分  7.《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7.1分  8.《煎餅俠》6.4分  9.《港囧》5.9分  10.《琅琊榜》9.2分  2.《毛騙 終結篇》9.5分  3.《無心法師》8.5分  4.《偽裝者》8.3分  5.《平凡的世界》8.0分  6.《靈魂擺渡2》7.8分  7.《心理罪》7.7分  8.《嘿,老頭!》7.8分  9.《長大》7.4分  10.
  • 「可怕的2歲」:孩子到了2歲,撒潑、打滾發脾氣,究竟為了啥?
    其他媽媽們則高呼:「恭喜加入『可怕的2歲』!」聽到2歲,屏幕前的你或許暗自竊喜,世界上又多了一位即將瘋掉的老母親……2歲的孩子有什麼特點?沒用,他開始撒潑了,一時半會兒全家都別想安靜。2歲的孩子撒潑,比女人吵架招式多的多,喊停也沒用的那種。
  • 《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引進內地 斯嘉麗出演喜劇
    《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引進內地 斯嘉麗出演喜劇 時間:2019.12.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豬豬
  • 《裝臺》豆瓣8.4分 根據什麼小說改編 大結局是什麼
    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寫實接地氣的劇情、演員們細膩鮮活的表演以及原汁原味的陝西話和西安美食獲得收視第一和豆瓣8.4分的好成績。  劇中,西安籍演員閆妮一改往日形象,挑戰了一次「小女人」角色。「其實我這個也不算什麼,有的演員為了角色忽胖忽瘦,都是要去接近角色,角色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對吧?」  談及如何和角色「合二為一」,她表示「需要找這個人物最終想表達的是什麼,這個人物的什麼能觸動我,能帶給觀眾什麼。觀眾相信你,願意跟著你的情感走,這個是最最重要的東西。」
  • 《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面對現實回頭擁抱的勇氣」
    但是他卻選擇拍攝一部成本更小的原創電影,正當觀眾搞不清頭緒的時候,穿著納粹軍裝頂著小鬍子的塔伊加出現了:他在這部自導自演的《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裡,竟然大逆不道地飾演千古罪人希特勒!他為什麼敢碰觸這個西方國家禁忌的題材呢?事實上,《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真的沒有那麼大逆不道,相反地,它精緻可愛,就像一隻毛茸茸的小兔子,它身上的納粹「卐」字黨徽甚至如此順眼。
  • 2歲娃到底有多「恐怖」?爸媽吐苦水:這是老天派來懲罰我的吧
    今天想和大家說一說「2歲娃」的事情。都說養娃這件事情任重而道遠,路上會有很多的坎坷,但是很多家長應該都沒有想到,這一個坎兒來的這麼早。XX權世界:我兒子19個月,打人,咬人,抓人,扔東西,撕書,摔碗,摔玩具。頭痛死了。有時候忍不住也會打他,但是打了過不了一會兒又這樣了。當孩子在2歲左右,都不約而同的成了一個「恐怖的小惡魔」,特別的叛逆,事事都要順著TA的意思,否則就是哭鬧不止。
  • 可怕的2歲,孩子究竟怎麼了?家長該怎麼陪TA度過?
    文|全文共219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有位媽媽在群裡說,我家孩子2歲了。其他媽媽們則高呼:「恭喜加入『可怕的2歲』!」聽到2歲,屏幕前的你或許暗自竊喜,世界上又多了一位即將瘋掉的老母親……2歲的孩子有什麼特點?你以為他鬧起來就只是嘟嘟嘴?
  • 《飛不起來的童年》豆瓣8.4,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飛不起來的童年》在豆瓣評分8.4,將一個問題兒童的成長和教育展開,將溫情和冷暖糅合在一起。母親深受酗酒和毒品的折磨,Chala只能早早當家,以訓練戰犬為生,只是這種謀生手段使得他變得很暴戾,於是他在學校打架,鬥狗,撩妹,卻仍保持對老師的敬愛。
  • 綜藝|《喬喬的異想世界》定檔7月31日,斯嘉麗飾演單親媽媽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近日,由中影 / 華夏發行,美國迪士尼影業全球呈現的奧斯卡獲獎影片《喬喬的異想世界》宣布將於 7 月 31 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喬喬的異想世界》由《雷神 3:諸神黃昏》導演塔伊加 · 維迪提自編自導," 寡姐 " 斯嘉麗 · 詹森、奧斯卡最佳男配得主山姆 · 洛克威爾等群星出演,溫情演繹一個用愛與包容治癒殘酷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