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發現,孩子小時候還很乖,很聽話,可是到了初中高中,不管說什麼,孩子都不愛聽。
早上起來讓孩子吃早飯,孩子拒絕;晚上讓孩子少熬夜,孩子拒絕;天冷讓孩子穿衣服,孩子也拒絕;更要命的是,這個年紀的孩子父母還得時時提防著早戀,生怕孩子做出什麼出格的事。
很多在父母看來都是「為你好」的答案,孩子們就是不領情,作為父母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的身體。其實作為家長,普遍都會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問題發生時才會去找答案,但其實未雨綢繆才真的有必要。
作為父母,我們除了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還需要懂自己的孩子,用孩子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去保護孩子。
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身體,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自己的方式,孩子們會知道不洗手會有細菌、不吃飯腸胃的工作機理會出問題,青春期身體會變化不必緊張等等,孩子們會明白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身體喜歡的,怎樣做身體才會越來越健康,這其實比父母的提醒更加有效,孩子們會從本質開始認識身體。
認識身體,孩子們可以更好的認識自己,眼鼻喉、耳嘴手、心胃肺、肝脾腎,每個器官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新生一兩個月的寶貝已經會用嘴來認識世界,他們會用嘴巴和小手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孩子們會認識更多身體的部位。到了三歲,他們會逐漸開始區分性別,孩子們會開始好奇自己是怎麼來的,到了十二三歲孩子們會步入青春期,身體會再次悄悄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可能會讓孩子們茫然,會讓孩子們無措,甚至會讓孩子們因為好奇而莫名的探索。但是如果孩子們在恰當的年齡有恰當的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孩子們會更好的認識自己,更坦然的面對身體上的各種變化。
為什麼有些孩子喜歡啃指甲?為什麼生病呼吸道會不通暢?為什麼細菌入侵人會生病?為什麼長期不按時吃飯,腸胃會生病,身體似乎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同的器官、喜好和特點都不同,怎麼做才會讓身體更健康呢?對於孩子們而言,除了父母告訴孩子們各種身體的知識、通過生活去積累經驗,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去認識身體,提前了解身體在不同情況下會出現哪些異常,怎麼做才會更健康。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其實大家都需要用健康的狀態去生活。
心理學和生物醫學中有很多身體和情緒之間的研究,這些研究都或多或少告訴我們一種信息,身體和情緒之間是有聯繫的,當你經常緊張難過,可能會影響你的脾胃、如果你經常激動,可能會引起心臟方面的疾病,如果經常憤怒可能會傷害肝臟,如果經常煩躁可能會傷害腎臟。
總之身體和情緒密不可分,了解身體,你也會了解不同器官的脾氣,知道如何用更好的狀態去應對,如何才能用積極的狀態去回應身體。這不僅對於孩子們更重要,其實對於家長而言也是非常不錯的一種體驗,可以幫助家長調節情緒,用更好的態度去對待孩子養育中的種種問題。
美國的醫學博士、兒科專家霍華德·本內特博士,用他30多年的兒童診治經驗,專門為5—15歲的孩子寫了一套《給孩子的身體書》,這本書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們認識身體,還可以了解青春期的奧秘,霍華德博士還在書中介紹了一些簡單常見的兒科疾病的原因和應對方法,不僅僅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的認識自己,對家長也不失為一本好書。
書中有1000多張美妙的圖表,雖然是科普知識,但是介紹的非常有趣、生動,還配有DIY的小遊戲來幫助孩子們感受身體的奇妙,在探索中認識身體,認識自己。
通過生動有趣的介紹,不僅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身體,正確看待疾病和身體的改變,也讓孩子們正確面對生活,學會保護自己,愛護身體,是一本非常棒的身體科普書籍。
如果你也想讓孩子有更好的身體教育,學會更好的愛自己,可以點擊看一看查看詳情和購買。這本書目前頭條618特價只需56,真的非常實惠,喜歡不要輕易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