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豐說:「沒有健康,生活就不成為生活,人也就雖生猶死」
美國的哈比博士,曾經寫了這樣的一串數字1000000來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0」分別代表事業、地位、權力、金錢、家庭、房子等.
如果有一天不小心少了幾個「0」,對我們的影響當然會很大。可是只要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就還可以獲得更多的0。是嗎?
相反,如果不注重健康,代表我們健康的「1」沒有了,那麼剩下的房子你還能住嗎?車子你還能開嗎?當然是不能!
每一個媽媽從懷孕那一刻起,就只祈求孩子平安出生,當寶貝降生的那一刻,父母都希望只要孩子平安健康長大就好。孩子的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老去,沒有辦法照顧孩子一世,所以,我們的孩子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學會生存。
雖然我們的寶寶現在還很小,但是生存能力決不能等長大以後再去培養。
生活習慣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大事可講,都是日常的一件小事,一件一件地累積起來,日積月累時間久了就會變成大事了。
1.飲食習慣
不可以孩子吃什麼都由著孩子的喜好來,一定是要少油少鹽 ,少吃零食喝飲料,合理營養均衡,葷素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每天合理攝入。路邊攤偶爾吃一次沒問題,但是要告訴孩子不可以常吃,因為真的不健康。看看路上的小胖墩,真的不是健康孩子。
2.起居習慣
按時睡覺,按時起床,起床後喝杯溫開水,好好的拉臭臭,不要憋尿等等,每天運動一會兒,飯前便後要洗手,睡覺前後要洗漱。這些習慣養成是健康的。偶爾一次犯懶沒關係,但是經常偷懶,皮膚和牙齒都會壞掉。
3.讀書用眼習慣
現在孩子小小的身體扛著一個大大的書包,稚嫩的小臉上卡著一副小眼鏡,看書寫字姿勢不正確,脊椎變形,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所以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非常重要,躺著歪著,強光弱光不看書,看書半個小時四十分鐘後,要休息一會兒,學校的眼保健操要認真做。
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身體連接得著爸爸媽媽愛我們的心,所以我們要愛它,珍惜它。保護好我們最聖潔的殿堂。
所以,愛惜身體,渴了,餓了,困了,累了,生病難受了要滿足它,不要不理它,這些都是身體給我們發出的最直觀的信號。
早在2008年,日本有一個5歲的小女孩做飯的事情感動了無數人,讓無數的媽媽心疼得為之落淚。起因是這個小女孩的媽媽的得了絕症,但是只是普通家庭,沒有多少財富能夠留給孩子,媽媽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教會孩子,洗衣做飯這些家務,在她離開之後才能生存下去。
哪有一個媽媽不想為孩子做一切,哪個媽媽都不捨得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挨一點累。但是這是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必須面對的生存問題。
1.讓孩子學會做家務從點滴做起
美國兒童教育中心實驗證明:在100個孩子當中,有87個孩子在8個月時候就有了自己吃飯的意識,會饞會搶,在10個月開始就會伸手去抓盤子裡的菜。
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自己吃飯,不要怕孩子弄髒桌子衣服,給大人添麻煩。孩子基本一歲時候都可以走路,可以選擇讓孩子自己去扔紙尿褲,可以把自己的小玩具放回小箱子,點點滴滴從小培養引導自理意識。
2.告訴孩子做家務是為了今後更好的愛自己
中國家庭中,女人做飯的比例由以前的95%已經下降到72%。
因為現在女性承擔著和男人一樣的工作壓力,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古話:「能者多勞」,所以多幹多挨累,很多生女孩的家庭就不不教孩子做飯了,不會自然不需要幹。
我們的孩子可以不做,但是一定要會做,但是做飯是為了更好的愛自己愛家人,而不是為了取悅誰,畢竟心若不在這個家,拴住胃也沒什麼用。
3.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就業成率是15:1,犯罪概率竟然是1:10.
這個數據令人深思,為什麼做家務跟找工作和犯罪聯繫到了一起呢?
因為做家務不光是一項家務勞動,更是一種對綜合素質的培養。勞動不光鍛鍊孩子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磨練孩子的自立,自信,樂觀,毅力與耐心。同時潛移默化的訓練了孩子的責任心與勤勞的美好品質。
1.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
讓寶寶有主人翁意識,而不是這個家裡的客人,做家務是他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與義務。吃完飯跟媽媽一起收拾碗筷,避免使用「謝謝幫忙」這一類詞彙。
2.增加家務的層次感
家務不只是勞動,孩子可以從勞動中鍛鍊邏輯思維能力,耐心,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學問,快樂以及成就感。
(1)教會孩子做準備與計劃,比如洗衣服,胸前有沒有油汙,需要準備洗衣液浸泡等步驟。
(2)抓重點和要領,先看看領子袖口這些容易髒的地方,要重點浸泡搓洗。
(3)標準與原則,浸泡時間長短,水溫,洗衣液漂水等用量。
培根說:「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時間管理是孩子自理能力中要求最高的一項,只有學會時間管理,孩子才能輕鬆處理好自己的生活與學習,才能有條不紊的順利進行。
父母要學會合理「督促」而不是毫無章法的「催促」
1.樹立時間觀念,讓孩子自己做計劃
儘早教會孩子認時鐘,所有事情按照時間走,「還有五分鐘」「需要半個小時」讓孩子感受時間長短,形成初步概念,按時間做事,幾點吃飯,幾點睡覺,幾點看電視都是按照時間走,上了學的孩子可以制定自己的計劃。
福特說:「據我觀察,成功的人都是在別人荒廢的時間裡嶄露頭角的。」
2.建立明確的目標,提升孩子興趣指數
給孩子樹立目標,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個目標的意義和價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3.實時鼓勵,滿足
治療孩子拖延症最好的方法是給孩子即刻的滿足,讓孩子覺得目標並不遙遠,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
當然我們的孩子還很小,對於很多事物還不了解,所以我們要逐步耐心的引導,並且告訴孩子合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