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2021-03-02 同步悅讀

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石楠老師人生歷程對教育的啟示

■ 周志宏

    一個人不管他十八歲,還是八十歲,一旦停止了學習,我認為這個人他就衰老了。

   足跡有多遠,心就有多寬。

——石楠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得有一個在路上。

——題記

3月15日上午,著名太湖籍作家、已近八十高齡的石楠老師應邀來太湖講壇做了題為《我的學習歷程和體會》的精彩講座。石楠老師用倍感親切的家鄉口音將自己的人生歷程、對學習的熱愛、對文學的痴迷、對寫作的追求、對旅行的嚮往、對親人的深情等娓娓道來,字裡行間洋溢著對文學大師民族脊梁的景仰,對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對不公平遭際的默默忍受,對命運的不屈服,對苦難的抗爭,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對家鄉後學的諄諄囑託和殷切期望,沒有玄奧的理論,沒有華麗的辭藻,就像跟親人話家常,言語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給人無限啟迪與教益。

最讓人感動的是,老師將自己的「愛情、婚姻、家庭」這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故事毫無保留地與我們這些「娘家人」分享。一般來說,重新組合的家庭充滿諸般矛盾與無奈,但石老師的真情與大愛為幾個不幸的孩子撐起了一片灑滿陽光的天空。她說服丈夫做掉了再婚後的「愛情結晶」,說:「我若生下這個孩子,他會因為父母在身邊,萌生一種優越感,即使我不偏心眼,三個孩子都會有自卑感,這不公平,對他們的成長不利。」「什麼親生不親生,只要我真心待他們,他們也會真心待我。這兩個孩子,從小失去母愛,很可憐,我也有義務讓他們得到補償。我相信愛能換到愛的。」這個後媽的無私的愛贏得了孩子們的深深敬重(也贏得了臺下所有聽眾的深深敬重),連鄰居們也無人知道她的家庭是由兩個破碎家庭組合起來的。全國婦聯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美好家庭」(裕華杯)評獎活動中,石老師家當之無愧地榮獲「美好家庭」的榮譽稱號。

聽過講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石老師的人生經歷給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怎樣的啟示?學校和家庭應該怎樣培養下一代?學生應該怎樣做才能健康成長?石老師的講座告訴了我們答案。

首先,要學會學習。石老師求學經歷富有傳奇色彩,由站在小學窗外旁聽、上夜校掃盲班識字、十六歲進小學插班讀書、再到以全區第一名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考起太湖中學,她的正規學歷現在看來也就是初中畢業。儘管初中學習期間成績優異,也深受老師們喜愛,但由於是地主的女兒,終於與高中無緣,她的系統的學校教育也就在初中階段戛然而止。一個初中畢業生後來成為著名作家,這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學習,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自主學習。石老師說:「學習是我不斷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我對學習的堅守也是我對文學深愛的堅守歷程。是學習成就了我的作家夢想,已成為了我生命的必需。」

與石老師成長經歷相似的是作家莫言。1955年莫言出生在山東一個荒涼的農村,家裡人口很多,在五六十年代,物質生活極度貧困,他像小狗、小貓一樣長大。上小學時,碰上文化大革命,文革沒結束就輟學回家勞動,因此他的正式學歷是小學五年級。以後參軍、學習,逐步走上專業創作道路。石老師和莫言的經歷充分說明學習比學歷重要,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在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之快超乎想像。一個人學會了怎樣去學習,就能不斷獲得新知識,就能一輩子跟著時代的潮流前進。學校學習不僅要打好厚實的知識基礎,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不僅會跟著老師學,更要學會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主動發展,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要為學生修築一個知識的「蓄水池」,而是要讓他們學會打鑿一眼永不枯竭的「噴泉」;不是要交給學生幾塊閃閃發光的金子,而是要使他們掌握點石成金的本領,用自己的手指去點石成金。正如石老師所說:「學習對一個人來說,是相隨終生的事。一個人不管他十八歲,還是八十歲,一旦停止了學習,我認為這個人他就衰老了。」「學習能讓人永葆心理的青春。給人力量和智慧,讓人逐漸變得完美,給人帶來愉悅,心裡蕩漾著陽光。學習的好處無窮無盡。」所以,要想孩子取得成就、獲得人生的幸福、永葆青春和智慧,就要引導孩子們學會學習。

其次,要學會生存。石老師是地主的女兒,在那個強調階級鬥爭、唯成分是論的特殊年代,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是很難體會到「地主的女兒」對一個女孩子意味著什麼。了解反右派鬥爭和文化大革命歷史的人都知道,許多人由於不堪忍受打擊折磨,選擇了輕生,巨大的壓力與不公往往連成年男性都無法承受,何況一個女孩子。石老師讀初中時雖然成績優異卻無緣上高中,只好去安慶當學徒工。在安慶三家小工廠工作的二十年時間裡,「地主女兒的帽子,在強調階級成份和階級鬥爭的大氣候下,就是一塊沉重的石磨壓在我的頭上,我飽受冷漠和歧視,不管我如何努力工作,我的工作如何出色,但好事沒有我的份,運動一來我就要提心弔膽,害怕有什麼禍事要突然降臨。」在這種逆境當中,石老師堅持學習、讀書,心靈也變得無比強大。她說:「艱苦的生活並沒有泯滅我的求知慾,我看一切能夠找到的書,不放過任何一個自學的機會,上函授,讀夜大,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讀書真正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失學的傷痛和初次遠離家鄉親人的孤寂像陰霾般籠罩著我,我就用讀書來驅散它們。我開始和書籍朝夕相處,它成了慰藉我寂寞心靈的親密夥伴。」「每讀一本書,我就感到是一次精神上的遠遊,是我從靈魂到意識進行的一種脈脈交流,不僅陶冶了我的情操,升華了我的精神,使我的靈魂受到一次次的冶煉和震顫。」「羅曼•羅蘭巨著《三巨人傳》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給我心靈強烈震撼和激勵。我從中悟得了苦難的真諦,那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智慧之光,有如烈日,可以促使生命成熟。我不再怨天尤人,不再畏懼苦難了!」

石老師的經歷告訴我們,要培養孩子面對逆境與挫折的勇氣,要鍛造一顆強大的心靈,在困難、壓力面前不屈服,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學會生存。學會生存是現代教育理念核心內容。生存的首要前提是珍愛生命,生命不僅僅屬於個人,也屬於家庭、親人,甚至屬於我們整個社會。生命對任何人來說,都只有一次,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所以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強化生命意識,教導學生學會自我保護、自我負責,無論遇到怎樣的逆境、挫折與打擊都不能屈服,要有堅強的抗擊打能力。怎樣獲得這種能力——那就要讀書學習,持之以恆地讀書學習。學習能給懦者勇氣,使弱者堅強,給絕望者以希望,學習會使人的心胸變得無限寬廣,一個寬廣的胸懷還有什麼容納不了?一個堅強的靈魂還有什麼能夠將他擊倒?這就是石楠老師用她的親身經歷告訴給我們的生存秘訣。學會生存還必須有一個強健的身體,身體是做一切事情的先決條件,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縱有天大的本領,也是枉然。所以,我們家長和老師不能僅僅盯著考試分數,而要引導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加強體育鍛鍊,強健體魄。學會生存,還應該包括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做到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人格高尚的和諧統一。(醫學研究已經揭示,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密不可分,相互影響。)我們必須重視健全人格的培養,注重完美人格的塑造,做到身體、心理與人格的平衡、和諧發展。這些方面,石老師都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第三,要學會做人。以前我只知道石老師是一位作家,出版了許多作品,在這個大大小小作家燦若群星的國度,石老師也就是其中一顆閃爍光芒的星星而已。聽過講座,最讓我震撼的是,石老師不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還是一位優秀的妻子,更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用自己無私的真愛把非己親生的幼小孩子變成了自己的「尾巴」,把自己變成了孩子的「依靠」,用自己的賢淑與美德把兩個破碎的家庭變成了中國「美好家庭」。她在我們心目中已不再是高懸天宇的寒星,而是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用溫暖、光明與慈愛感動每一個聽眾。文學即人學,我想,石老師取得成就不是偶然的,人品、學問、文章不可分割,石老師德為楷模,行為世範,這是她取得成功的保證。從做人這方面來說,石老師更是家鄉的驕傲和寶貴的財富。

當前,由於中考、高考的存在,許多學校重智育輕德育,學校教學圍繞著考試這根指揮棒轉,以至於人才的培養也是智育一枝獨秀。對學校的評價也主要看升學率,只要升學率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醜,這有違教育的本質,與立德樹人的初衷相去甚遠。石老師堪為道德模範,所以成就輝煌。德乃立身之本,是一個人成才的關鍵。要成為優秀人才,就要學習石楠老師的崇高風範,學會做人,富有愛心,身處逆境不怨天尤人,追求理想不改初衷,取得成就知恩圖報,回饋社會。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家長都要學習石楠老師的高尚品德,要教育孩子們像石楠老師那樣,慈祥博愛——愛國愛鄉、愛家庭愛社會、愛親人也愛他人、愛大自然愛世界,讓我們的心靈變得高尚,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愛的陽光。

「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很欣幸我們不是「可憐的生物之群」,我們的家鄉也不會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為家鄉太湖有石楠這樣優秀的兒女,每一個太湖人尤其是太湖的青少年學生都應當從其不平凡的成長曆程和崇高精神品質、道德風範中汲取養分,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不斷地成長、成功、成人,把我們的國家和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編者簡評】

這是一篇對教育本質有著深刻洞察力的文章。

太湖籍著名作家石楠女士的人生歷程富有傳奇色彩,作者從自己家鄉這位成功人士身上,得出了對教育的三點啟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現實中,為了考重點,考名牌,多少家庭和學校在逼孩子加班加點,死記硬背,搞題海戰術,而不是教會他們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在升學率這根指揮棒下,重智育,輕德育,更談不上心理健康教育,忽視對孩子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培養。這些做法,嚴重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也與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馳。

把握教育本質,遵循教育規律,把孩子培養成身心健康、德才兼備、富有發展後勁的人,使他們在漫長的人生路上能夠行穩致遠、獲得人生幸福,這是作者對千千萬萬望子成龍的家長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期待,也是寫作本文的初衷。

文章氣脈流暢,感情飽滿,期望熱切,論述透徹,讓人感受到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學習對一個人來說,是相隨終生的事。一個人不管他十八歲,還是八十歲,一旦停止了學習,我認為這個人他就衰老了。

◎學習能讓人永葆心理的青春。給人力量和智慧,讓人逐漸變得完美,給人帶來愉悅,心裡蕩漾著陽光。學習的好處無窮無盡。

◎讀書於我是學習,寫作於我是學習,行走、旅遊、集會是學習,與家人相處是學習,與朋友相交更是我向生活學習的好機會,我真切地體會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生活的真諦。

◎學習是我不斷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我對學習的堅守也是我對文學深愛的堅守歷程。是學習成就了我的作家夢想,已成為了我生命的必需。

◎每讀一本書,我就感到是一次精神上的遠遊,是我從靈魂到意識進行的一種脈脈交流,不僅陶冶了我的情操,升華了我的精神,使我的靈魂受到一次次的冶煉和震顫。

◎「這些傳記中人的生涯,……他們永遠過著磨難的日子,他們固然由於毅力而成為偉大,可是也由於災患而成為偉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過於怨嘆,人類中最優秀的和你們同在。吸取他們的勇氣做我們的養料罷。……」

◎苦難更讓我認識到逆境是老師,是天賜予我的禮品,這段人生經歷,也成為了我認識人生的一筆無價財富,終生享用不盡。

◎讚美同行需要正大光明的境界,承認對手更需要博大的胸襟。

◎何謂丈夫?丈夫就是在別人活不下去的環境中活著,又不喪失人生信念和高尚氣節,能忍人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

◎讀書是學習,生活也是學習。

◎幸福的婚姻需要經營,寬恕,包容,呵護,用真誠的愛去維護。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勵志書,弘揚的是正能量,歌唱的奮鬥向上的精神!

◎旅行,不僅能讓自然之美和人類創造的美浸潤我的心靈,在追尋美的歷程中,豐富我的知識學養。足跡有多遠,心就有多寬。心寬,才會快樂。如果我們沒有條件走出,就讓讀書來彌補,讓書籍帶你走。

◎一個民族的語言的消亡是真正的亡國。

◎不管這個人是十八歲還是八十歲,一但他停止了學習他就衰老了。

◎讀書不但給我們知識,增加我們的學養,還給我們帶來享受和快樂!

◎讀書是一種讓自己變得更加睿智的過程,也是人的一種精神上的漫遊。

周志宏,文學學士,任職於安徽省太湖縣師訓科教中心,中學高級職稱。喜歡讀書、旅行和思考,熱愛寫作。

相關焦點

  • 做人:學會付出,學會寬容
    我們作為一個人應該學會付出。我們說;我們在付出,我們在做人。可是我們沒有教養我們算得了人嗎?現在我向你們保證我一定會學會付出,學會寬容,現在我特別想感謝兩個人,一個是;我的姥姥,一個是我的老師,她們讓我學會了怎樣付出,怎樣寬容,不管怎樣我要謝謝我的姥姥和,我的老師,她們給了我勇氣和自信。
  • 學會做人 學會做事 學會合作 學會學習丨教師代表陳鵬教授在2020屆...
    學會做人 學會做事 學會合作 學會學習丨教師代表陳鵬教授在2020屆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2020-07-03 0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會做人 學會做事 學會合作 學會學習丨陝師大教授在2020屆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學會做人 學會做事 學會合作 學會學習——2020屆畢業典禮教師代表發言教育學院 陳鵬教授反思自己人生幾十年的經歷,我最終想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這16個字是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其意是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予以指導。雖然時過境遷,但對各位同學未來人生的發展仍有重要的啟示。
  • 做人: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做人: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美文 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作者:安之 來源:經典語錄(ID:cazysj) 人活一世, 很多事不能順心意, 要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才能讓心不生怨恨, 才能讓身遠離疲憊。
  • 【學會生存作文】「生存」簡單,但不可忽視
    「生存」簡單,但不可忽視,「學會」容易,但是做起來是毅力的往途,兩個詞組在一起,就是今天的正題——學會生存。  烈日炎炎,蟬鳴不斷。  在社會中生存,要有奮鬥不止的意志和豁達的樂觀精神,如果遇到危險,向人求助,不是本身的錯誤,而是本能的智慧。只有有了智慧、堅強、毅力、信念,才能生存下去。  學會生存,現在中國許多父母只顧溺愛孩子們,卻使孩子們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導致孩子們把勞動和生存技能拋之不顧。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篇報導,讀高三的學生居然還不會坐公共汽車!
  • 做人,要學會適時「低頭」,這才是智者該做的
    做人不要什麼時候都表現得極為強硬,這一點好處都沒有,還會處處碰壁,學會恰當適時的低頭,懂得藏其鋒芒,收其銳氣,這並不失為人生守弱用柔的智慧。學會低頭,這不是認輸,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老話說,君子之心,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人這一生,不可能總是意氣風發,生活也不會總是洋洋得意,失意和低俗也時有發生,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我們要學會低頭、韜光養晦。
  • 做人,要學會閉嘴!
    不該說的話不要說,不該問的事不要問,這才是做人最大的智慧!很多時候,沉默就是金,很多事自己心裡明白就好,沒必要說出來,要學會思考反省。有時候沉默就是減少與他人的衝突和矛盾。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一定要好好思量,千萬不要貪一時之快就口無遮攔,否則只會引火上身。
  • 學會生存作文300字
    學會生存作文  在一個荒島,沒有住所,沒有生活用品,只有大片的樹林。有一個人因為坐的船翻了,漂到了這個荒島,利用船上的材料建起了住所,種了糧食,在島上生活了28年。他救下一個野人「星期五」,後來又救了一位船長,這位船長送他們回了家。
  • 做人不能太老實,要學會「拒絕」
    作家畢淑敏說:「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一個不懂得拒絕別人的人,就會被當成軟柿子,一次次任由別人拿捏。做人太老實,越不敢吭聲,會越活越沒有尊嚴,也難以翻身。「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做人不能太老實,要學會「拒絕」。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若欺我,我也欺人。
  • 從高橋走出的中科院院士:周志宏先生
    1928年,周志宏揭示了純鐵在高速冷卻下形成馬氏體的過程,形成的論文被載入了著名的《美國礦冶學報》,周志宏也由此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科學博士學位。「寧懷故國土,不戀他鄉金。」報國之情迫切的周志宏,於1929年秋回到祖國。回國後,擔任國民政府兵工署兵工研究委員會助理委員。1930年,出任兵工署下屬的上海煉鋼廠廠長。
  • 心理學:做人,學會3種「厚臉皮」功夫,人生才會越來越順
    在人生道路上,做人有時候就要學會厚臉皮,才能成就一個強大的自己。 一般而言,學會以下這三種「厚臉皮」功夫,人生會越來越順,路會越走越寬! 最後,大島決定改變自己,學會拒絕男友,學會拒絕同事。 三毛曾說:「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不懂得拒絕的付出,是一種低價值付出。
  • 【關於生存的作文】學會生存,戰勝困難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像魯濱孫那樣傳奇的經歷極其少見,但是困難、挫折、挑戰時時伴隨著我們,學會生存,具備自我保護的本領,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還記得五年級時,暑假是在寧波過的。某天晚上聽到一則新聞是關於車禍的,那天清晨兩三點時,一條高速公路上有兩輛車同時闖紅燈,結果相撞了。原來,甲方屬於酒後駕車,駕駛員是一名剛滿十八歲的大學生。
  • 尊重生命 學會生存 健康生活
    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學會積極地生存、健康地生活與獨立地發展。開展生命教育,要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綻放生命。認識生命就是要讓學生明白,人的生命具有多重屬性,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而社會屬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
  • 學會遊泳是孩子的生存必修課
    學會遊泳是孩子的生存必修課 2013-08-16 來源:《中國教育報》   8月7日,浙江義烏5名外來兒童夜間遊泳溺亡。8月1日,湖南新化5名學生結伴遊泳不幸溺亡。
  • 《厚黑學》:臉皮厚才是社會生存法則,想成功就要學會左右逢源
    第二、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職場當中,你一定會遇到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可是你也一定要假裝沒有發生過,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也不要當老好人,才能夠取得更多的成就。第三、在生活中,在不違背自己原則的情況下,要學會寬容一些,給別人留一條後路,也就是在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 做人要學會說「不」,不要被別人利用你的善良
    做人,不光要學會包容,還要學會露些鋒芒,該翻臉時翻臉,不要怕得罪人。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做人的根本是一心向善,向善而生,向善而死,但是一味地向善,就會失去了對抗惡的風骨,難以成全自己。 善良有一個度,沒有尺度不懂變通的善良並非真善,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去主張惡的囂張。
  • 都知道做人重要,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做人?
    引導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中國民間有幾句傳統的罵人話,叫做「不是人」、「沒人味兒」、「畜牲」等。這罵語的分量其實是相當重的,因為它從根本上否定了被罵者做人的起碼資格和條件;同時,也說明做人的標準是有底線的。
  • 良好的家庭教育,「三因素」不容忽視,根本是教孩子先學會做人
    究其根本,這段視頻反映出該女子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學會如何做人。缺失家庭教育,也就是在孩子應該懂得辨別是非,感知真善美醜惡的啟蒙期,不但沒有學會正確辨別,而且很有可能接受誤導,從而不辨是非曲直,才會出現視頻中的現象。視頻中現象也可以看成是家庭問題,但最終會導致一定社會問題的出現,因此,應引起每位做父母的足夠重視。
  • 聰明的人懂得:做人若想抬頭,要先學會低頭
    但韓信畢竟是有大將之才,他懂得一個道理:做人若想抬頭,要先學會低頭。古人云:「直木遭伐,水滿則溢」。低頭是一種智慧,低頭可以讓你站得更穩,更容易被別人接受,要想抬頭,先學會低頭。正所謂「煩惱皆因強出頭」,這句話可以說是人生的生存之道,而這裡的「強」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意思是「勉強」「勉強」,是指當自己的能力還不夠,但還是勉強去做一些事情。固然,勉強去做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但成功的可能性並不高。
  • 聰明人懂得「夾著尾巴做人」,學會這些,讓你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01學會低調做人、做事俗話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尤其在職場中,要低調做人,不要太過於招搖,要「夾著尾巴做人」。這裡所說的低調做人,不是說讓你逆來順受,是要懂得一些為人處世的技巧。在職場中,會有好多不如意的事,抱怨越來越多,情緒越來越差,總想要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