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三因素」不容忽視,根本是教孩子先學會做人

2020-12-23 浩媽聊教育

近日網絡中看到一段視頻,12月7日,G373次高鐵唐山到長春途中,一中年女子與母親發生口角。女子不斷辱罵母親:「我咋不打死你呢!死了得了!」一旁乘客上前勸阻,被罵人女子懟:「你們管吧!給你們,你們管。」隨後女子獨自揚長而去。這名中年女子的言行令人產生諸多感想:一是作為子女應敬重和孝順父母,二是家人之間要友善溝通,三是女子應講究社會公德,四是女子的言行會對在場的未成年人產生惡劣的負面影響,五是女子將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等等。

究其根本,這段視頻反映出該女子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學會如何做人。缺失家庭教育,也就是在孩子應該懂得辨別是非,感知真善美醜惡的啟蒙期,不但沒有學會正確辨別,而且很有可能接受誤導,從而不辨是非曲直,才會出現視頻中的現象。視頻中現象也可以看成是家庭問題,但最終會導致一定社會問題的出現,因此,應引起每位做父母的足夠重視。我認為,良好的家庭教育,嚴格的家規、自律的父母、良好的成長環境這」三因素「不容忽視。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

嚴格的家規

孩子未出生前,家長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應該思考要給孩子怎樣的生存成長環境。我認為,應該思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讓孩子身心健康,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家規,這對於家長自律方面的約束和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必不可少的。在網絡的一篇文章中,曾看到過一則家規,在這裡共同學習分享一下,共計10條: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獨立

2、見人主動打招呼問好——禮貌

3、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堅強

4、承擔責任,做錯了事情主動道歉——反思

5、任何時候不能說謊——誠實

6、積極主動幫助別人——熱情

7、大膽嘗試,坦然接受挫折與失敗——認知

8、好的東西要學會分享——大氣

9、不能浪費任何食物——節儉

10、做事情要持之以恆——習慣

上述家規不只是講給孩子聽的,或要求孩子出生就能夠做到,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按照上述家規中所提出的要求去做,通過實情實景,引導孩子去踐行,最後成為孩子的習慣。打罵母親的這位中年女子,應該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和做法是錯誤的,她不知道做人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就是孝敬父母。分析一下,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言行,能做出被公眾所唾棄的事情,找到的直接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才使得她不明事理。孩子一生的好習慣好品行就是從出生開始,靠父母一點一滴的引導、修正和教育而養成的,並不是天生的,因此,嚴格的家規才能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

自律的父母

家庭裡面有嚴格的家規,看似給孩子定的,首先要求家長帶頭遵守,並且處處給孩子做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長必須做到。比如,父母孝敬尊重長輩,孩子才能懂得要尊重和孝敬長輩,父母對待自己長輩的態度和做法,在孩子沒有明辨是非能力時,孩子會效仿。父母的言行不當,孩子就會學習父母不正確的言行,慢慢會成為孩子的習慣,因此,就會有上述中年女子對待母親現象的出現。因此,孩子出現某些方面的問題,父母應多從自身找原因,注重修正自己,給孩子以正確的示範和引導。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

比如,控制孩子玩智能電子產品,家長一定要做到儘量不在孩子面前擺弄手機等電子產品,不能無節制地追劇或打電子遊戲。嚴格自律的父母,一定能夠給孩子以正確的示範,孩子就能接受正確言行的薰陶。反之,做不到嚴格自律的父母,孩子一定不會懂得,做人應該做到自律,懂得規範自己,並且人人都應時刻校正自己。要教孩子懂得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要有勇於承認錯誤的勇氣,並且學會承擔責任,更要有改正錯誤的態度,要相信自己,靠自己的努力能夠克服困難,堅實地邁出走向成功的每一步。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良好的成長環境

孩子的成長環境,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家庭環境。孩子最好由父母親自帶,陪伴孩子成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父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意見出現分歧時,要心平氣和地交流,講道理,不大聲講話,不講粗話和髒話。父母做到尊老愛幼,講究社會公德,遵守公共場所秩序,愛護公物,愛護環境衛生。要熱愛本職工作,有進取意識和奉獻精神,家人間經常交流工作體會和感悟,取得階段性成績要與家人分享,給孩子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家庭成長環境。社會環境。我認為,對於孩子來講所謂的社會環境,就是除去與家人在一起之外的所有環境。有些不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不能讓孩子接觸,比如娛樂場所,成年人間交流的場所。成年人間交流儘量避開孩子,不要讓孩子過多過早地接觸成年人應該考慮的人和事。比如,家庭成員間的矛盾和問題,成年人間的勾心鬥角,工作中的煩惱或同事間的矛盾問題等,不要讓孩子過早地感知。孩子心智成熟到一定階段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講其中的道理,通過具體事例來教育和引導孩子學會了解社會的每一面,學會辨別是非。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孩子身邊的人。要監管孩子與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了解孩子經常與哪些人在一起。要從孩子能夠接觸人開始,包括幼兒園時也要有選擇地交小朋友,最基本的就是多與講禮貌、言行習慣好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上學後,也要了解孩子經常與哪些同學在一起,要經常與老師溝通,了解情況,如果發現孩子與言行習慣不好且學習習慣和成績都不好的同學經常在一起,就要用智慧的辦法讓孩子遠離他們。家長切忌在孩子面前,生硬地指責別人,評價別人優劣,不要傷害孩子與同學間的感情,想辦法讓自己的孩子遠離他們。同時,要正確引導孩子與品行兼優的同學相處,多交流,最好能成為學習上能夠互相幫助的朋友。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結束語,視頻中的場景的確令人氣憤,很多人想到的是用語言噴她。我認為,通過接觸這樣的場景,應該引發出更多的思考,為什麼中年女子能夠如此對待自己的母親,我們自己是怎樣做的,我們又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或者說能夠為減少和避免此類社會現象再次出現,自己能夠做些什麼,而不能只是想到用語言去指責或批評。讓我們都能從自身做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品行兼優的人,為家庭負責,對社會有益,更進一步才是培養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本領,有能力貢獻智慧和力量給社會。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教」什麼?
    什麼樣「道德層次」的家庭就會培養岀什麼樣「道德水平」的孩子,學校德育的力量很難糾正。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家教」責任之根本。家長切忌用社會上的「反面典型」汙染孩子純淨的心靈,否則孩子將錯誤地吸取個別的、非典型的、非主流的反面教訓「錯位」成長。道德品質是在「道德行為」中表現岀來的,要重視對孩子平日的行為指導,提高道德認識與判斷的能力,提高「道德實踐」能力。
  • 寶寶三歲前,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將會受益終身
    孩子通過爸爸媽媽的每日教誨言傳身教,了解世界,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因為孩子三歲前行為還沒固定,三歲前有錯通過指教孩子很快可以改過來,但過了5歲要改變就很難因此我們要在三歲前不斷的調整培養孩子好習慣,這是教養的重點,怎樣教養孩子好習慣有三個重點一是,指導孩子言行,二是,培養孩子行為,三是,改正孩子錯誤指導孩子正確的言行,培養孩子日常生活良好的行為
  • 只有普通學歷背景的我們,怎樣做才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沒有良好的學歷背景,可能給孩子提供不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其實這是思想的一種誤區,能否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長的學歷高低並無很大關係,和父母的思想高度有著很大關係。很多人都覺得學校教育重於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老師,而把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孩子有什麼問題都是老師的問題。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思想誤區,都說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責任,但是對於育人家長有著更大的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身教勝於言傳。
  • 孩子上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NO!家庭教育更不容忽視!
    家庭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可能你還很疑惑,孩子都上幼兒園了,還用做早教嗎?有些家長認為教育的問題直接交給老師就可以了,自己就不用操心了。可是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在幼兒園裡能夠按時吃飯對人有禮貌,做事也很積極。
  • 都知道做人重要,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做人?
    引導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中國民間有幾句傳統的罵人話,叫做「不是人」、「沒人味兒」、「畜牲」等。這罵語的分量其實是相當重的,因為它從根本上否定了被罵者做人的起碼資格和條件;同時,也說明做人的標準是有底線的。
  • 只要家長教得好,世上根本就沒有熊孩子!「家庭教育」很重要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成長中受到的教育,決定了孩子是一個乖小孩還是一個熊孩子。有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闖禍之後喜歡用「他還只是一個孩子啊」來為自己的孩子開脫,但是卻從未想過,如果自己能把孩子教好的話,孩子根本就不會闖禍,不會讓人不喜。
  •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品德教育
    作者:傅國亮(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  家庭教育的定位和方向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2月12日在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一錘定音,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 從小要教孩子學會這4種良好品德,很多家長都在這樣做,錯過可惜
    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一個國家的未來與這個國家對下一代的教育息息相關。「先成人,再成才」是大家都認同的教育觀點,作為父母,如何管教孩子永遠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國家現在推行的素質教育正在逐步走向正軌,其中,家庭教育作為這其中很重要的一環,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有遠見的家長,從小教孩子這5種良好品德,錯過可惜。
  • 他剛獲得中央戲劇學院藝考第一,成功的背後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後備力量。因此,在小哥看來,易烊千璽無論是品格的塑造還是事業的成功這都歸功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和前提。
  • 我跟同學激辯,他說「讓孩子學會做人,再說升學率」,我說,少扯淡,你是假大空
    我最討厭有校長說,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做人」。有個親戚任某中學副校長,他說,我們的學生不僅要考上清華北大,而且要學會做人,心懷家國,報效社會。我聽了後,就不以為然——少扯淡,你是假大空,你先把學生多培養出幾個清華北大,這才是真本事。
  •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五期|畢曉冬:本分做人 身教當先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五期|畢曉冬:本分做人 身教當先 2020-12-11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做焦慮的父母,先從自己學會如何做人開始
    為人父母,培育孩子,首先要自己能夠心理健康,放下對孩子過多的期待,先去學會如何做人。否則,自己時常焦慮、時常反覆,並且不思進取,心理狀態紊亂,怎麼能夠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我比較注重這類在心理、在人品、在行為方面的以身作則來培育孩子。通過生活中許多類似的事情,使孩子能夠從這些基本的品行品格方面得到培養,進而帶動他健康成長,形成各類積極、包容等的良好品行和行為。 所以,要做不焦慮的父母,父母要能夠不斷的學習和完善自己,從基本的待人處事上下足功夫。
  • 教孩子力行孝道的方法「家庭教育連載」10
    教孝,要以身作則孝要怎麼教?最省力的一個做法就是身教,以身作則。有一位老師學習《弟子規》,深刻體會到學了就要做到。她學了「入則孝」之後,覺得自己與孝道還有一段差距,所以就勉勵自己要行動起來。恰逢五一長假,這位老師回家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於是到家後,她就搬了三張椅子,請外婆、爸爸、媽媽坐。
  • 融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融洽和諧的親子關係,是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親子關係十分頭疼,時常感到焦慮。其實,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要以為和孩子的親子關係緊張,就沒有轉機了,要堅信,只要作為父母的內心始終期待親子關係向著融洽和諧的方向發展,一定會發生好的轉變。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愛的情感「常言道「孩子還是自己的好」,可見天下父母都愛自己孩子的。
  • 正確的家庭教育是什麼?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轉變,我們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終生受益。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為;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 家庭教育的真正含義:樂觀、感恩、修養、夢想、做人、成功
    那麼,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是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2.培養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3.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揮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第二大關鍵問題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 蓮花家教|家庭教育的基石——良好的夫妻關係
    蓮花家教|家庭教育的基石——良好的夫妻關係 2020-08-07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一孩子跳樓,家庭教育缺失,孩子更容易走上極端
    心痛的是她還是個孩子,沒有得到一個美好的童年,還沒好好認識這個美好世界,就離開了。更多的是失望,對家庭教育的失望!不負責的老師連說都不說,課程教完了至於能不能吸收那就看自己的了。如果老師對學生犯錯不予理睬,孩子的教育只會是失敗的。
  • 教育是突破階層的最好途徑,家庭教育佔比重越來越重
    教育是突破階層的最好途徑,家庭教育佔比重越來越重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越是身處鄉鎮、縣城,就越希望子女能夠走出去。如果說家庭是每個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只有良好的家庭才能成為孩子良好的學校。以學校的標準來設置家庭,以教師的標準來要求父母。家庭整體的功能比學校廣泛,作為人生的起點和基礎,家庭教育的主要職能是教孩子為人、處事、接物。
  • 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未來鋪路,在未來的發展中發光發亮!
    親子超級樂園先給小夥伴們簡單介紹一下許可馨,其實這位留美學生在網上引起非議的原因,不是因為學習很好,更不是因為做人做事很到位,反而是因為傳播負能量,坑爹坑媽的行為而走紅。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那麼許可馨的家庭教育又是怎麼樣的呢?小夥伴們別著急,且聽親子超級樂園給小夥伴們細細道來吧!因為許可馨的父母事業順利,為許可馨創造了很多優質的生活條件。但由於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雖然是在如此優厚的家庭環境下薰陶著,家庭教育還是有所缺失及不足。在未來受教育的過程中,因為家庭教育不能及時地教育到位,導致未來的發展出現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