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中看到一段視頻,12月7日,G373次高鐵唐山到長春途中,一中年女子與母親發生口角。女子不斷辱罵母親:「我咋不打死你呢!死了得了!」一旁乘客上前勸阻,被罵人女子懟:「你們管吧!給你們,你們管。」隨後女子獨自揚長而去。這名中年女子的言行令人產生諸多感想:一是作為子女應敬重和孝順父母,二是家人之間要友善溝通,三是女子應講究社會公德,四是女子的言行會對在場的未成年人產生惡劣的負面影響,五是女子將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等等。
究其根本,這段視頻反映出該女子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學會如何做人。缺失家庭教育,也就是在孩子應該懂得辨別是非,感知真善美醜惡的啟蒙期,不但沒有學會正確辨別,而且很有可能接受誤導,從而不辨是非曲直,才會出現視頻中的現象。視頻中現象也可以看成是家庭問題,但最終會導致一定社會問題的出現,因此,應引起每位做父母的足夠重視。我認為,良好的家庭教育,嚴格的家規、自律的父母、良好的成長環境這」三因素「不容忽視。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
嚴格的家規
孩子未出生前,家長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應該思考要給孩子怎樣的生存成長環境。我認為,應該思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讓孩子身心健康,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家規,這對於家長自律方面的約束和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必不可少的。在網絡的一篇文章中,曾看到過一則家規,在這裡共同學習分享一下,共計10條: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獨立
2、見人主動打招呼問好——禮貌
3、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堅強
4、承擔責任,做錯了事情主動道歉——反思
5、任何時候不能說謊——誠實
6、積極主動幫助別人——熱情
7、大膽嘗試,坦然接受挫折與失敗——認知
8、好的東西要學會分享——大氣
9、不能浪費任何食物——節儉
10、做事情要持之以恆——習慣
上述家規不只是講給孩子聽的,或要求孩子出生就能夠做到,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按照上述家規中所提出的要求去做,通過實情實景,引導孩子去踐行,最後成為孩子的習慣。打罵母親的這位中年女子,應該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和做法是錯誤的,她不知道做人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就是孝敬父母。分析一下,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言行,能做出被公眾所唾棄的事情,找到的直接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才使得她不明事理。孩子一生的好習慣好品行就是從出生開始,靠父母一點一滴的引導、修正和教育而養成的,並不是天生的,因此,嚴格的家規才能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
自律的父母
家庭裡面有嚴格的家規,看似給孩子定的,首先要求家長帶頭遵守,並且處處給孩子做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長必須做到。比如,父母孝敬尊重長輩,孩子才能懂得要尊重和孝敬長輩,父母對待自己長輩的態度和做法,在孩子沒有明辨是非能力時,孩子會效仿。父母的言行不當,孩子就會學習父母不正確的言行,慢慢會成為孩子的習慣,因此,就會有上述中年女子對待母親現象的出現。因此,孩子出現某些方面的問題,父母應多從自身找原因,注重修正自己,給孩子以正確的示範和引導。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
比如,控制孩子玩智能電子產品,家長一定要做到儘量不在孩子面前擺弄手機等電子產品,不能無節制地追劇或打電子遊戲。嚴格自律的父母,一定能夠給孩子以正確的示範,孩子就能接受正確言行的薰陶。反之,做不到嚴格自律的父母,孩子一定不會懂得,做人應該做到自律,懂得規範自己,並且人人都應時刻校正自己。要教孩子懂得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要有勇於承認錯誤的勇氣,並且學會承擔責任,更要有改正錯誤的態度,要相信自己,靠自己的努力能夠克服困難,堅實地邁出走向成功的每一步。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良好的成長環境
孩子的成長環境,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家庭環境。孩子最好由父母親自帶,陪伴孩子成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父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意見出現分歧時,要心平氣和地交流,講道理,不大聲講話,不講粗話和髒話。父母做到尊老愛幼,講究社會公德,遵守公共場所秩序,愛護公物,愛護環境衛生。要熱愛本職工作,有進取意識和奉獻精神,家人間經常交流工作體會和感悟,取得階段性成績要與家人分享,給孩子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家庭成長環境。社會環境。我認為,對於孩子來講所謂的社會環境,就是除去與家人在一起之外的所有環境。有些不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不能讓孩子接觸,比如娛樂場所,成年人間交流的場所。成年人間交流儘量避開孩子,不要讓孩子過多過早地接觸成年人應該考慮的人和事。比如,家庭成員間的矛盾和問題,成年人間的勾心鬥角,工作中的煩惱或同事間的矛盾問題等,不要讓孩子過早地感知。孩子心智成熟到一定階段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講其中的道理,通過具體事例來教育和引導孩子學會了解社會的每一面,學會辨別是非。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孩子身邊的人。要監管孩子與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了解孩子經常與哪些人在一起。要從孩子能夠接觸人開始,包括幼兒園時也要有選擇地交小朋友,最基本的就是多與講禮貌、言行習慣好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上學後,也要了解孩子經常與哪些同學在一起,要經常與老師溝通,了解情況,如果發現孩子與言行習慣不好且學習習慣和成績都不好的同學經常在一起,就要用智慧的辦法讓孩子遠離他們。家長切忌在孩子面前,生硬地指責別人,評價別人優劣,不要傷害孩子與同學間的感情,想辦法讓自己的孩子遠離他們。同時,要正確引導孩子與品行兼優的同學相處,多交流,最好能成為學習上能夠互相幫助的朋友。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結束語,視頻中的場景的確令人氣憤,很多人想到的是用語言噴她。我認為,通過接觸這樣的場景,應該引發出更多的思考,為什麼中年女子能夠如此對待自己的母親,我們自己是怎樣做的,我們又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或者說能夠為減少和避免此類社會現象再次出現,自己能夠做些什麼,而不能只是想到用語言去指責或批評。讓我們都能從自身做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品行兼優的人,為家庭負責,對社會有益,更進一步才是培養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本領,有能力貢獻智慧和力量給社會。歡迎關注浩媽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