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4年,東三環主路7月5日零時再次啟動大修工程。此次大修北起三元橋西,南至分鐘寺橋東,全長10.86公裡,主體工程計劃於10月底前全部完工。
擔心對出行造成影響的親可以放心了,大修工程主要工序全部在零時至5時進行。
今天凌晨1時許,東三環光華橋上機器就位,大修動工。 本報記者 孫戉攝
三環路全長48.2公裡,上次大修時間為2003年,這條環路交通量長期處於飽和狀態,路面狀況老化破損日益突出。繼去年西北三環完成大修後,地處繁華商業區的東三環也將舊貌換新顏。
1 先外後內分道施工不斷路
「無痕」施工、不擾民,是本次大修的一大特點!
為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大修工程主要工序全部在夜間零時至5時進行。施工期間,將按照先外側、後內側,分區域、分階段的原則進行交通導行。
具體來講,處理外側道路病害時,佔用主路最外側兩條車道施工,將車輛導入最內側1條車道通行;處理內側道路病害時,佔用主路最內側兩條車道施工,將車輛導入剩餘1條車道通行。
大修動工前,交通路政部門已向沿線居民單位發放了3萬份告知書,爭取市民的配合理解。
施工期間,交通部門將及時通過交管部門微博、微信、導航軟體及室外信息屏等手段,向社會告知施工組織安排情況及交通疏導、繞行信息,請廣大市民夜間出行儘量繞行施工路段周邊道路。
由於將採用封閉嚴密的吸塵設備,修補裂縫時採用免切割環保修復工藝,以往設施拆除、路面銑刨的噪聲揚塵問題將徹底解決。
2 通過梁板接縫將不再顛簸震蕩
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在此次大修中得到應用——
比如,將首次為沿線22座橋梁的防撞墩迎撞面外掛直徑2.5毫米的鋼絲網,再通過錨噴高性能砂漿進行加固,以此增加鋼筋保護層厚度。在拆除舊防撞墩表面時,採用高壓水射流技術,徹底清除鬆散混凝土的同時,減少揚塵。
大修後,駕車通行東三環各個橋區,將不會出現通過梁板接縫處時的顛簸、震蕩等行車不適。針對個別橋區梁板間伸縮縫保護帶反覆出現破損開裂的現象,此次大修將拓寬保護帶寬度,首次使用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等性能更強的環氧樹脂混凝土澆築。
在為橋梁換「新衣」的同時,嘗試使用水銑拆除技術,對橋面鋪裝層進行保護性拆除,減少因施工造成的橋梁損壞,解決橋面汲漿破壞、漏水等影響橋梁耐久性的病害。
3 分車道制定修複方案
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此次維修總面積36.98萬平方米,維修橋梁22座、公交站臺12座。
今日凌晨零點,記者來到東三環國貿橋區施工現場,一排錐桶整齊碼放在施工路段前,施工人員手拿閃爍的指揮棒,對過往車流進行疏導。與此同時,各種作業設備有序進入施工路段。
東三環是本市重要交通幹線,平日交通流量巨大。雖然已是深夜,三環主路依然車流不息。與去年完工的西北三環大修相比,東三環橋梁維修佔比高,施工難度也更高。
此次大修分為兩個標段,以國貿橋為界,兩個標段各分6個工區,內環、外環同時推進施工,順序為先外側道路,後內側道路。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長侯小明介紹,本次大修將主要進行道路病害處理、銑刨加鋪路面、公交車道及出入口車轍處理,並加固防撞護欄、檢查井等,進一步提高道路耐久性及行車舒適性。
公交優先、綠色出行理念在本次大修中進一步體現,全線12座公交站臺及無障礙系統將同步升級,對公交專用道及公交港灣進行綜合處理,邊修邊施劃車道線,不會影響車輛通行。同時,更換隔離帶公交站臺步道磚1.5萬平方米,外側路緣石全部更換為花崗巖,更加耐久堅固。
分車道制定修複方案是此次大修一大亮點——
根據前期路面病害診斷,在道路中面層材料選擇上,公交專用道、公交站臺及出入口採用高溫穩定性能更優的抗車轍瀝青混合料;其他車道採用高節能、低排放的溫拌改性瀝青混合料;局部基礎薄弱路段則採用ATB-30瀝青碎石混合料,抵抗路面荷載的重複疲勞。
【連結】
23條道路大修
2017年,本市計劃完成三環主路、四環輔路和京通輔路等23條道路大修。
第一批大修工程共13項、104萬平方米,目前已全面開工,包括京通輔路(區界—高碑店橋)、四環輔路(小武基橋—公益西橋)、三環主路(三元橋西—分鐘寺橋西)、西直門北大街輔路(明光橋—西直門橋)、新街口南大街(西直門內大街—地安門西大街)等。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