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荔枝教育訪談,記錄這個時代的教育智慧。這是由我蘇教育工作室2020年全新推出的一檔對話教育界專家、權威人士的欄目。內容涉及教育熱點解讀、教育理念分享、學校運營管理、教育著作鑑賞等。從教育者的故事中感悟人格的魅力和時代的變遷,在與他們的對話中體會以人為本的教育情懷和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
「自由聊天是最好的。」看到攝像蓋上鏡頭後,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姚峰放鬆不少。
姚峰所執掌的這所職業學校在市區核心地段和江寧區,共擁有四個校區,總佔地面積10.4萬平方米,可謂南京高職「航母級名校」。採訪中,職教人眼中的「明星校長」姚峰,卻更像一個低調謙遜的普通老師,鏡頭前略顯拘束,鏡頭外卻無所不談。
問到如何描述自己,姚峰答:「有人說,普教是開火車的,把握方向;職業教育是開拖拉機的,沒有現成軌道,要自己去找出路、拓市場。不一定準確,但非常形象。」
92年從南京師範大學畢業至今,姚峰「乘了」11年普教「火車」,做了17年職教「拖拉機司機」。或許正是這份經歷,讓他比別人更深刻體悟到,職業教育雖開拓不易,卻是腳踏實地為學生,最「接地氣」的教育。
「每個學生都是寶藏,都值得擁有出彩人生。」談起學生,姚峰藏不住笑意:曾經學校宿舍晚間要按時熄燈,但廁所裡有燈長明,學生竟能摸清複雜電路,把廁所的燈連接接線板拉到寢室繼續用。事情雖違規,但他們的動手能力震驚了我,「原來適合的教育能讓孩子有超乎想像的發展」。
滿懷對學生的愛,厚植職教情懷,在他的領航下,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職教答卷」——176位同學通過「專轉本」考試,連續兩年總錄取人數居全省同類學校首位;畢業生就業率和對口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華為、科大訊飛等名企蜂擁而來,建起校內實訓基地……
新經濟下的新職教是什麼模樣?面臨的瓶頸如何「破題」?正值升學季,又該如何理性面對選擇?一起聽姚校長談職業教育。
01
新經濟呼喚新職教
我蘇網:相關部門剛剛發布了2020年100個緊缺型職業的目錄,這也反映了新業態、新經濟、新模式帶來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此背景下職業教育有哪些新應對?
姚峰:新經濟、新業態孕育著新機會、新職業,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急需大量實用型技能技術人才。作為職教人,一定是肩負著急社會之所需,承擔培育實用型人才的歷史責任。因此職教專業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拋棄「前浪」的陳舊模式,擁抱「後浪」的創新意識。
南京未來三年要建148所幼兒園,教師、保育員等嚴重缺乏。因此幼兒發展和健康管理專業相應而生,緊盯0~3歲照護服務需求和4~6歲的幼教服務需求,加盟南京市嬰幼兒協會並和幼兒園合作成立校外實訓基地。
再如,財務會計行業受到人工智慧巨大衝擊,傳統手工會計已經不能應對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會計專業轉型上「雲」,實行現代學徒制,試點「智能財稅1+X」項目,建設雲財務共享中心,將財務諮詢公司的會計代理記帳業務與學生實踐操作相結合。學生利用公司真實的票據從事票據錄入、編制記帳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會計報表和申報納稅,為適應會計工作崗位的需求而奠定基礎。
此外,伴隨南京市「4+4+1」發展規劃,還新設了網際網路金融專業、移動互聯應用專業,擬開設研學旅遊專業、人工智慧專業。
我蘇網:AI(人工智慧)發展迅猛,未來會和職教畢業生「搶飯碗」嗎?
姚峰:AI迅猛發展和職業教育的矛盾衝突是肯定存在的。例如人工智慧完全能夠勝任前臺做帳,那麼會計和金融行業會受到極大衝擊。這也是為何我們也在加快專業轉型,積極向雲財務、雲會計布局。此外很多低端技能、技術型崗位,都可能被機器所取代。
若簡單操作技能的培養再無意義,那麼職教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是操控人工智慧的人,而不是被人工智慧操縱的人。我相信服務素養、人的素質,這是短時間內機器無法取代的。因此職教學生應精準定位於應用型人才上,切入點和著力點在動手能力、售後服務、技術服務上。提升學生操控機器能力、技術的培養,注重人和人相互溝通、服務能力的培養。
02
社會需要重塑「人才觀」
我蘇網:職業教育面臨什麼困境?該如何「乘風破浪」?
姚峰:國家近年出臺了類似「職教20條」等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政策,春天來了,但火熱的夏天,我覺得還有點遙遠。職業教育還有很多發展完善的空間:
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困擾,社會需要重塑「人才觀」。有些家長不願選擇職業學校,即使孩子上了也是無奈之舉。馬上招生季,中高職中考錄取放在普高之後,這其實就說明在當前的教育管理體系當中,職業教育還是一個層次,而不是一個教育類型。因此需要整個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視職業教育的氛圍。
要打通並拓寬職業教育的上升通道。雖然職教學生升學的渠道也比較多:5+2專轉本、專升本、專接本、海外留學等。但學生一旦進入職業學校,大多數只能獲得中專、大專文憑。職業教育學歷教育上升的通道不夠寬。要拓寬開口、拓展空間,將職業教育一直延伸到本科、研究生階段,為中職、高職類職業院校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業和職業發展空間。
加大對職業教育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強校企對接。在資源整合、招生規模、師資調配、專業設置這些方面暢通渠道。作為技能立足的教育,我們更希望有通道、有條件能直接從行業和企業招聘專家充實師資隊伍或聘請大咖任教。
03
「普職融通」讓成長路徑更寬
我蘇網:您理想的職業教育是什麼模樣?
姚峰:初中畢業生年紀尚小,在某種程度上,還沒有樹立人生的發展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參考國外類似做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並行發展,「普職融通」,相互之間學分互認。普高畢業後的高考,可以選擇研究性大學,也可以選擇職業性、技能性大學;職教的中專、大專層面學生,畢業時也可以有同樣選擇。 這樣給孩子提供更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長方式,促使他們成才。當然,這是個大工程,需要更多國家層面的政策設計和布局。
我蘇網:您如何定義「好的教育」?
姚峰:我想用三句話詮釋我心中「好的教育」:
最適合的教育。最好的教育不一定是最先進的教育,不一定是所謂重點學校的教育,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會讓他有超乎想像得發展。每個學生有不同的天賦和基礎,不同的條件、成長經歷。根據人的發展的規律來說,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他的潛能,達到最優的教育效果。
曾經有一位學生,因打遊戲而耗費大量時間,導致中考成績一般,家長為此很焦慮。但他對動漫有著強烈的興趣,堅持報考我校動漫專業。入校後,不論是課堂專業學習,還是課後實習與自修,他都全神貫注。通過產教融合,動漫專業當時共孵化了三家小微企業,其中一家與學校合作,共同完成一部動畫片《重返大海》。最終這部動畫片在全球公映,這在全國尚數首例,而這個學生便是合伙人之一。
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必須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自覺性、培養上進心,引導學生好學並不斷完善自己。職業學校正是在幫孩子們拓展潛能、重塑信心。
面向未來的教育。我們無法預測孩子10年以後20年後會怎麼樣,但只要我們教會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養成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即使走向社會也能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立於不敗之地,最大程度把握未來。
04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我蘇網:正值升學招生季,相比普高學生,選擇職教的考生需要更早確認專業方向。您對「後浪」如何做選擇有何建議?
姚峰:作為一名從事職教17年的「前浪」,有一點感觸很深:初三畢業15歲左右的孩子,很多對人生目標、人生方向並不明確,很多時候是家長在做選擇。而有些家長選擇職業教育的原因是孩子成績出來之後,讀普高沒希望,因此趕緊找一家職業學校解決問題,對職教不關心、不了解。
比如說我們學校以五年制高職學歷教育為主體,是南京市教育局直屬職校,可以說是公辦中的公辦。但有的家長諮詢時甚至對學校是公辦還是民辦都不清楚,如果基本情況不了解,談不上對專業的深入了解,也更談不上讓孩子發展和專業選擇相吻合了。
因此做出選擇前,家長要充分了解學校、了解專業,了解清楚社會急需什麼樣的人,在替孩子抉擇的同時,尊重孩子的想法,建議好好和孩子溝通3個問題:你喜歡學什麼?你能學進去什麼?你想從事什麼?一般職教類學校因為學籍管理規定,轉專業不太容易,再次選擇可能就要等到畢業升學之際。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最理想的狀態一定是專業和興趣愛好相符合,並能夠成為將來的職業,在此基礎上再多考慮社會急需的人才類型,幾點綜合起來,做出的選擇會更合理。
(我蘇網專稿 記者/朱彤 東城 周祥(實習) 視頻/大鵬 設計/張婧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