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安:職教大咖「雲」集,探討人工智慧時代職教發展

2020-09-09 國泰安

2020(第六屆)中國職業教育合作峰會(線上直播)於8月31日圓滿落幕。本次大會匯聚了職教專家、教授、學者、職院校長、協會領導、企業高管、行業專家、以及全國職教院校老師逾20萬人,以「人工智慧時代,職業教育的使命、責任和擔當」為主題,在人工智慧背景下,職教教育的改革發展。

人工智慧時代,職業教育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下面是經泰安整理的大會嘉賓精彩觀點:


楊志明部長

中國勞動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楊志明

中國人的勤勞聞名於世,進入網絡時代,勞動不僅創造財富、創造文明、創造智慧還創造幸福,當前勞動領域出現三大趨勢,勞動的需求從數量轉向質量,勞動的供給從無限走向有限,勞動的流向走向新生代,更加青睞新業態。


餘仲文校長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原副會長、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創校校長:俞仲文

人工智慧將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隨著人工智慧產業迅速壯大,人才困境日益凸顯。行業企業對於高端技能人才、複合型技能人才需求數量增加,低技能勞動者就業難,而高技能勞動者供不應求 。80年代我們掃除的是「機盲」(掃除計算機盲);進入新世紀的00年代,我們掃除的是「網盲」(掃除網絡盲);今天進入「智」時代,我們要掃除「智」盲(掃除人工智慧盲),提升產業大軍的AI的素養與技術水平,這是新時期職業教育的重大任務。


湯敏

國務院參事、友成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

職業教育能不能停課不停學?很多人特別是對職業教育不了解的人第一個印象就是不可能。職業教育需要更多的實操、實訓,在家裡怎麼辦呢?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實操實訓學生居家也可以做一部分,比如有24%的學生可以利用仿真的實訓軟體進行仿真的實訓,那麼未來我們能不能讓更多的學生,回到學校,這種仿真的實訓也是可以運用的?因為仿真的軟體的實訓成本更低。


陳工孟

國泰安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職業教育合作峰會組委會執行主席:陳工孟

對於職業教育來說,我們正處於一個劃時代的風口,有三方面的因素匯聚,對我國的職業教育帶來巨大的衝擊與變化。第一是新科技的應用發展,從網際網路到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以及到智能製造技術的應用,對各行各業、對我們的生活、對各種職業崗位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二是我們人口結構的變化,老齡化已經悄悄地來臨,90後以及00後的擇業口味的變化。三是中美關係和國際形勢的嚴峻挑戰。這三大因素的匯聚,將給我們的行業、產業及生活帶來各種巨大的變化甚至顛覆性的重塑,從而得各類職業崗位帶來深刻地影響與變革。


李軍旗

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旗

通過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打造新的未來的產業生態。這對一個企業內部來說,就是達到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的問題,對企業外部來說,則是提供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的整體解決方案,實現由製造業向科技服務業的轉變。但是要實現這樣的生態和產業形態的改變,最重要的是人才,尤其是複合型人才,特別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研究開發型人才,這種人才的培養,就需要我們今天很多專家探討,如何通過職業教育、通過教育改革,來真正實現未來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的培養。


徐習明

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徐習明

我們希望通過AIoT的應用,構建場景物聯,構建對數字孿生的洞察,為各行各業的用戶提供四個方面的價值。先是拉近管理距離,把跨度很大、網點很多、組織很複雜的企業裝到管理者的口袋裡。第二是提升業務效率,從事事管、時時管,變成管意外、管碰撞的數據、管洞察的規律。第三是規範作業行為,包括職業教育裡面的操作規範、執行規範、場景規範,通過AIoT,通過場景物聯,來幫助企業用戶規範作業行為。第四是防範安全隱患,這個安全隱患是比傳統的安防更大的範疇,包括人員作業的安全、著裝安全、配置安全、環境安全、設備安全。


丁金昌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分會會長:丁金昌

怎麼推進職業院校學生的高質量就業?首先必須分析人工智慧時代,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職業院校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分析人工智慧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技術人才。第二是要提高自身的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是生命線,我們通過內涵建設,來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也就是說,學校要通過層次的提升,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新時代、新發展,職業教育要有新的作為,要開展新一輪的專業建設。開展新一輪專業建設的目的,就是使我們培養的人才適合新的人工智慧時代的需求。


譚志彬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培訓處處長:

1與X的關係,X是1的強化、補充和拓展。強化就是在職業技能知識、素養等方面進行強化,在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新要求進行補充,在職業領域、職業能力等方面進行拓展。關於1+X,我們通過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實踐,我們認為分析職業需求和職業能力,是做好X證書的前提。


張志東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志東

在雙高建設中存在幾個問題:第一,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體現不明顯,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體現在自身教育理念、辦學模式、專業定位、課程體系、課堂模式、評價方式等方面,而這些在「雙高計劃」建設方案中都體現得明顯不足。第二,高職教育的高等屬性被忽視,高職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得以確立,但出現了另一種傾向,表現為恐「高」症,主要體現的是只重視育人功能,忽視了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功能,特別是作為技術研發這一方面表現得不太好。


祝玉華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祝玉華

我們這個信息化在百年樹木、十年樹人裡面到底起一個什麼樣的作用,由於這個靈感,讓我包括我們團隊在一起勾勒一個相關的樹,我們命名為「智慧樹」生態系統。在整個智慧樹裡面,它的土壤環境就是我們的十大任務,高水平專業群、領軍人才、治理水平、專業建設、比賽、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合作等等。這個土壤豐厚了,這個樹就會長得更加旺盛


王春雷

深圳國泰安教育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春雷

在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怎麼做?必須改變過去以場館和設備為核心的建設模式,而應以人才培養為主線來規劃和建設公共實訓基地。即通過區域產業調研分析,了解目前和未來3-5年需要什麼人才和數量,並通過崗位調研分析,明確崗位的知識和技能需求,從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基地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 在基地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虛擬仿真、智能管理等新科技,建設好四大中心(培訓中心、實訓中心、鑑定中心、服務中心)。運營也是基地能否發揮應有作用的重要環節,要探討企業化和專業培訓運營模式。


趙志松

海爾教育戰略部長:趙志松

基於海爾教育學聯網的生態平臺,我們打造了人單合一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專業的課程體系+實訓體系,並且通過頂崗實習,實現畢業即就業,以及統一的人才標準及技能認證。在人單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中,通過沉浸式的學習,利用全場景的智慧物聯教室以及案例式的教學,以實戰為導向,採用海爾大量的實踐案例來編寫教材。採用場景式的實踐,搭建實際的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家庭、智慧社區、酒店、園區等等,進行實踐的學習。通過實際的實習項目,按照海爾員工的標準進行頂崗實習,實現畢業即就業的目標。最後,通過企業化的評價,對頂崗實習的學習進行標準化的評價和淘汰,從而實現從理論、仿真、實踐、實習、競賽、認證、就業一體的定製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陳吉紅

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吉紅

國家出臺了職教20條,我認為這20條中間最重要的是處理好學校跟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我覺得產教融合1.0是共同育人,學校要育人,企業要用人,我們有頂崗實習,共建實訓基地。產教融合2.0是共商教育改革,滿足學校的師資、教材、企業的品牌市場需求,有1+X證書,校企聯合學院、博物館,甚至製造博物館。產教融合3.0就是要共研應用技術,比如我們的聯合研究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師資工作站等等。


周建松

中國高教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會長:周建松

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學校和專業群。要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深度融合;要通過建設56所高職學校樣板,進而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帶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要通過建設引領職業教育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實現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發展,為建設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做出重要的貢獻;要形成一批有效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標準,探索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可以預計,下一步隨著雙高計劃的實施,省部級雙高單位和專業技術單位必將正式啟動。因此通過雙高計劃,引領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帷幕已經拉開。


何衛

海爾教育職業教育總經理:何衛

目前海爾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已經做了一些實踐,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海爾的優勢首先是應用體系,第二是我們有大量的實踐案例,第三是我們有很多實際應用場景及技術。但是海爾的弱勢是在整個課程體系、教材上的打造。這次海爾教育和國泰安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希望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打造物聯網產業學院,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材、實踐、實習、認證,包括未來的用人,全流程體系打通,進行優化升級。以便更好地服務於企業,服務於高等學校和學生,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跟國泰安深入合作的重要目的和出發點。


胡康穎

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文教衛業務部總經理:胡康穎

我們認為在人工智慧教育方面,職校教育方面,初步應該分成三個層次,是比較實在的三個切入點:第一層級,通識教育型的課程與實踐,這個開展是面向全校範圍師生的人工智慧的同識類的培訓服務。第二層級,人工智慧+專業通識性的課程與實訓,開展面向行業專業群的群共享性專業技術或者是通用型的人工智慧實訓實習、培訓類的課程。第三層級,就是要更進一步的,更加走向專業的核心。也就是所謂的人工智慧+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訓,以定製化AV+專業培訓內容,開展人工智慧+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訓的建設,對接企業複合型AI+崗位。


陳文勇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院長:陳文勇

我們的產業學院現在還處於探索階段,我們是以項目為載體,加快融合,先摸索著前進。但是背後更重要的是模式的探索,產教融合的模式的探索,想尋求在機制體制方面突破,這樣才能做實。對於企業來說,他們也是非常需要在混合所有制方面的推進,但是現在可能還很難突破,我們希望接下來通過政府平臺的引導,在機制方面有所突破。


程亙卉

德國TÜV萊茵學院大中華區副總經理:程亙卉

在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上,我們不是做底層開發,而是基於開發應用上的識別。所以職業教育人才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非常接地氣,能夠更好地利用這些技術服務於現在業態的環境。過去的工種,傳統業務下,再多也可以數得過來。但是在新的4.0的創新下,會發現工種發生了巨變,可能過去非常必要的若干個工種,會集成為一個工作。德國雙園制裡要求職業人才培養的第一點,就是識別企業的需求。企業的需求變化非常快,在ICT行業可能是半年一個更新,一年就會落伍,如果跟不上,一年就落伍了。汽車行業,我們認為3到5年是一個坎。


唐海峰

國泰安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研究院智能製造專家:唐海峰

以三教改革作為切入口,來重點建設AVR的新形態的項目化的、工作手冊式的教材,與產業發展和技術技能崗位緊密對接。三教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的核心就是教材的改革。以前傳統的教材受限於技術的局限,很多都是紙質化的、平面化的教材。如果用新科技的手段來豐富教材的形態,從平面到立體,從單一形態到多形態,再按照工作流程,按照工作崗位的需求來設計相關的項目化教學內容,不僅跟產業的技能崗位需求相對接,同時也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人工智慧產業學院的內容建設中,新形態立體化的工作手冊式教材應該成為建設的重點。


錢乃餘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原院長、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專家:錢乃餘

新科技賦能是必然趨勢,我想未來的高等學校都應該是科技型的,這對當下的高職院校是機遇更是挑戰。要抓住機遇,就必須主動去擁抱新技術的發展。我想一是要將新科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特別是人工智慧基礎知識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成為各專業的通識教育。二是充分利用新科技的成果,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特別是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的應用,真正地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王屹

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南寧師範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院長:王屹

「新科技賦能高水平專業建設」聚焦了三個關鍵的概念:新科技、賦能、專業群建設。「新科技」可以從機械製造工業1.0、電氣自動化2.0、電氣信息化3.0,到智能化工業4.0。「賦能」,從管理學角度,關注的是授權賦能,即從組織結構的改革、主體互動的合作來進行價值的共創,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理解為互動合作的一種賦能形式。從技術實踐的角度,關注的是技術賦能,當前我們職業教育學領域裡所關注的焦點,就是技術變革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是從職教20條頒布以後,國家教育部啟動的新一輪高職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政策抓手。


畢結禮

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副會長、中華職教社專家委員會職教專家:畢結禮

傳統的培訓中心向現代化的公共實訓基地轉化,我想講兩個觀點,第一,產教融合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類型和層次的定位依據,我們學校的實訓基地建設一定要選定功能定位和它的方向。第二實訓基地建設,國務院發的職教20條當中指出了很明確的指向,有培養新時期的技術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的建設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第一它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也符合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因為技能人才的成長需要崗位養成和實踐訓練。


陳斯毅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原副巡視員:陳斯毅

要深入思考,準確把握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類型、性質、內涵。實訓基地從舉辦單位來講,可以分為政府主辦、企業主辦和學校主辦三大類型。從性質上來講可以分為公共性的和盈利性兩大類型。從範圍來講可以分為校內舉辦和校外舉辦兩種。所以能不能達到高水平,主要是看我們產教融合融入得深不深,也就是融入要深、技術要新、層次要高,能解決產教脫節的問題,這樣才能說是高水平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劉秀峰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概論教研室主任:劉秀峰

在高校思政課教學當中,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抬頭率,吸引大學生、贏得大學生呢?我相信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統一。傳統與守政指的是牢牢守住價值引領的初心,所以創新就是指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大膽變革、推陳出新。如果沒有傳統的守政,我們就會迷失方向的;如果沒有創新,就會弱化引導功能。思政教育只有將這種傳統的守政與大膽的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它才能更好地發揮大學生靈魂的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


宮正

中共深圳市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宮正

創新的方法有很多,小班授課也是創新,咱們用PPT、用視頻都是創新,但是聯繫我們今天的論壇,特別是活動主辦方現在做的事,我覺得就是用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更加具有衝擊力的視聽效果,包括虛擬實境的方式,能不能融入到我們師生教育中,我覺得方向絕對是正確的,但是怎麼落地,應該進一步探討,因為這個事不光是科技部門、創新部門的事,也是校方,職業院校、普通高校包括我們黨校需求的事,也是第一線的老師他怎麼用著方便,為他去量身訂作的一件事,是需要各方合作的。


黃豔

廣東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黃豔

在教學實施方式方面,彈幕教學也是一個方式,像上面傳統的方式中:講授式、提問、比較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等,肯定是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面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完全去除的,它肯定是會存在的。但是我們在這樣的過程裡面把新科技、新理念灌輸到課堂上,這個可能會是我們一直在探討也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所以一些新的包括教學設施、技術等等融入到課堂上,可能我們的課堂就會提高聽課率。


蘇麗

國泰安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蘇麗

思政課改革創新,是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生動性和針對性重要的方式。做好思政課改革創新,「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去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是我們的重要責任。傳統的思政課具有理解難、實踐難的特點,「概念抽象複雜,知識枯燥晦澀」是學生「聽不懂,不願聽,玩手機、趴桌子」的主要原因,如何讓教師更輕鬆、讓學生更積極,「降低低頭率、提高抬頭率」,讓課堂「活」起來、「燃」起來是首要解決的問題。除了用AR和VR立體化的場景打造以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理論和實際相聯繫深化的過程。通過AI智慧課堂的部署, VR體驗展館的打造,全方位地實現資源式的互動、沉浸式的體驗,甚至是一種教學場景的再現,幫助一線教師解決上課效果好、學生愛聽、老師會講問題,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感,升華與轉化知識價值能量。


張振筍

教育部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課程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秘書長:張振筍

在現在信息技術的驅動之下,我們的教育的變革也在持續地進行推進。我覺得驅動了我們教育變革有有三大動力,一個是人們對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的不懈追求。第二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群應用。第三是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這些都是我們現在身處其中且深切感受的。所以這種技術驅動下的變革,我們的職業教育結構性的深刻變革,我們學校新的形態,我們現有教學內容、流程和方式,還有師生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歸根到底改變的是人和世界的關係。


李建月

湖南省高教學會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原副理事長:李建月

AVR新技術開發的職業教育資源如何和新形態一體化的教材更好地融合?因為教學來源於教材,不限於教材,通過教材的變化、改革,更好地滿足於現代職業教育、學校教育的教育教學方面的運用。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和AVR新技術的更好的融合,可以把專業教材、實訓教材、拓展化教材,虛擬實境和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材,這樣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何漢武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校長:何漢武

AVR技術是一種多元合作,而且技術又是多學科交叉,所以它要真正落地,整體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AVR教育產品的企業是教育內容的提供者,到了學校,為什麼老師們用不上?企業應該要開放心態,積極和學校、高校合作,要在思維更加尊重教育規律。而對高校來說,需要培養老師的信息素養,建立一支研發、應用的團隊。在我們學校,我們打造了一支AVR技術團隊,這個技術團隊就定位於為學校的AVR教育教學應用服務。


周文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周文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非常重視新形態的一體化教材建設,我們鼓勵教師申報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建設項目,並給予了一定的資助,加強了VR實驗室建設,與國泰安合作建設了汽車、機電VR實訓室.老師們也積極參與新形態一體化教材的建設項目。結合各專業知識的特點,將實操內容拍攝製作成小視頻,或者將零部件結構製作成動畫,以二維碼的方式在教材中呈現,這樣學生在學生的時候可以利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直接觀看實操視頻或者動畫等數位化的資源。老師們也積極參與國家資源庫課程建設,並編寫配套的新型的一體化教材,將課程過程中製作的數位化資源在教材中呈現。

相關焦點

  • 重慶市人工智慧職教集團2020年會暨人工智慧時代產業發展與IT人才
    融合·共贏·創新·發展重慶市人工智慧職教集團2020年會暨人工智慧時代產業發展與IT人才需求論壇在重慶科創職業學院舉行12月11日上午,重慶市人工智慧職教集團2020年會暨人工智慧時代產業發展與IT人才需求論壇在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隆重舉行
  • 聚焦人工智慧,職教峰會8月25日盛大開幕
    峰會以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與健康發展為己任,歷年來吸引了來自國際國內的教育主管部門、職業教育協會、職業教育專家、一線職教工作者、企業家、投資家、媒體等眾多嘉賓參會,吸引了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典、日本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職教專家、企業家參會,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領域中影響力大、受眾面廣、成果多、深受歡迎的盛會之一。
  • 探討人工智慧時代職教發展,中國職業教育合作峰會開啟
    以「人工智慧時代,職業教育的使命、責任和擔當」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中國職業教育合作峰會日前開幕。峰會圍繞「防疫復工雙兼顧保就業的創新實踐」、「特殊時期工業網際網路的機遇與挑戰」、「AI oT助力各行業數位化轉型」、「萬物互聯時代 海爾產教融合探索」、「關於在高職院校建設人工智慧產業學院的思考和路徑」等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熱點議題深度解析,分享經驗、共話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前景。
  • 雲課堂智慧職教
    雲課堂智慧職教 學習辦公 大小: 28.16MB
  • 全國人工智慧職教集團軟體工程專委會成立暨湖南省人工智慧學會高職AI教育專委會、湖北信息技術職教集團人工智慧+產教聯盟年會成功舉辦
    12月12日,天氣晴朗、陽光和煦,全國人工智慧職教集團軟體工程專委會(以下簡稱「AI+軟體工程專委會」)成立大會暨湖南省人工智慧學會高職AI教育專委會、湖北信息技術職教集團人工智慧+產教聯盟年會在美和易思成功舉辦。應新冠疫情防疫政策需要,此次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
  • 新經濟下新職教 姚峰:端穩AI時代「金飯碗」|教育訪談
    因此幼兒發展和健康管理專業相應而生,緊盯0~3歲照護服務需求和4~6歲的幼教服務需求,加盟南京市嬰幼兒協會並和幼兒園合作成立校外實訓基地。再如,財務會計行業受到人工智慧巨大衝擊,傳統手工會計已經不能應對經濟發展的需求。
  • 海爾、海康威視參加職業教育合作峰會,推動產教融合深入發展
    8月25日,由中國職業教育合作峰會組委會主辦,以「人工智慧時代,職業教育的使命、責任和擔當」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中國職業教育合作峰會正式開幕。這是職教峰會首次「搬上雲端」,首日近11萬人次在線實現「雲交流」,進行思想碰撞。
  • 雲課堂智慧職教慕課職教雲測驗考試答案題庫公眾號
    點擊上方「智慧職教雲課堂慕課MOOC答案」
  • 九江職院應邀參加職教聯盟雲學院「職教百家講壇」作專題直播講座
    九江新聞網訊(舒平)9月1日,九江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彭曉蘭應邀出席職教聯盟雲學院「職教百家講壇」,作題為《「雙高」背景下專業群組群邏輯與課程體系構建》的直播講座,在線收看並參與互動的全國職教界專家、教師達6300餘人次。
  • 乘「雲」而上,開啟職教對外輸出新格局,「2020一帶一路新商科青年創新雲挑戰」落下帷幕
    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歷時近一個月的「感知·分享·發展——2020一帶一路新商科青年創新雲挑戰」近日圓滿落下帷幕。據悉,本次挑戰賽項目由上海商業會計學校發起,立足當前教育發展趨勢及宏觀國家發展戰略,聯同新加坡、泰國、芬蘭、丹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土耳其、菲律賓、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院校,以及長三角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職業院校,與國際組織、跨國企業共商、共建、共享職教成果與先進經驗,促進職業教育要素的跨國流動。
  • 新商科雲挑戰落幕 上海職教經驗走出國門
    圖說:新商科雲挑戰賽現場 主辦方供圖歷時近一個月的「感知分享發展——2020一帶一路新商科青年創新雲挑戰」落幕。本次挑戰賽由上海商業會計學校發起,聯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院校,以及預示著上海商會校《職教經驗海外輸出三年規劃》邁向第二階段。據悉,上海商會校《職業教育先進經驗對外輸出三年規劃》項目是上海市教委職業教育處批准的三年期競爭項目。市教委職教處處長王磊表示,希望通過這場融合式的線上國際活動,刷新全球對於上海職業教育的認知。
  • 第一季度學校實訓設備 職教迸發「新活力」
    近日,貴陽大數據教育實訓基地獲全省首家「貴州省大數據人才培訓基地」和貴陽市「大數據教育實訓公共服務示範平臺」稱號。隨著越來越多的實訓基地出現,實訓設備的發展潛力無限。職教迸發「新活力」實訓設備作為學生獲得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工具,在職教教學中必不可少。從採購領域來看,職教因自身教學需求擁有先天優勢,一直是採購實訓設備的大頭。
  • 國泰安擁抱雙海,與海康威視、海爾教育達成深度戰略合作
    、海爾教育「雙海」,「我們擁抱雙海,與全國職業院校共建新科技、賦能新職業的大海,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產業學院。」通過此次與海康威視以及海爾教育的合作,國泰安秉承新職教理念,將這些獨角獸企業的前沿技術、工藝、流程、規範、標準與崗位需要的知識點、技能點相結合,開發出產教融合型的課程體系,優質的數位化AVR立體化教學資源,用於培養、培訓掌握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的複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同時也讓廣大教師參與到新型教材合作開發和技術應用創新,特別是賦能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為職業院校培養一批覆合型老師。
  • 【職教周】經濟管理學院:勇做新時代職教改革的踐行者
    11月8日至11月14日,是2020年職業教育活動周,我校緊扣活動主題制定工作方案,以細化的舉措大力宣傳黨和國家職業教育方針政策,深入挖掘基層一線的好經驗、好做法,現推出「職教周」系列宣傳報導,以講好職教故事,唱響職教強音。
  • 課工場政企合作新篇章-廣東清遠職教城戰略合作
    2020年7月28日,清遠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建文,清遠高新區科技信息局處長王德強,清遠高新區科技信息局科長林清漢,蒞臨課工場總部參觀指導,並就後續合作意向進行了交流探討。北大青鳥文教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張惠軍,課工場高校合作總監潘貞玉,課工場教學服務總監、學習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娜,課工場大數據學院院長
  • 共謀職教大發展,益陽舉辦了這樣一個培訓班
    三湘都市報8月1日訊(通訊員 蔡敏 記者 黃京)隨著《湖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我省職教迎來「黃金時代」。益陽如何搶抓職教改革發展的歷史機遇?為全面提升益陽中職學校教育管理及課堂教學水平,近日,由益陽市教育局舉辦,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和安化職業中專承辦,益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協辦的益陽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培訓班在安化職業中專舉行。
  • 青島國際職教城正式奠基 即墨西部打造職業教育發展高地
    奠基儀式上,青島國際職教城教育及實訓中心、聯合國教科文教育信息化大會永久會址、國際職教城基礎設施項目、國際職教城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四個項目同時啟動開工,標誌著青島國際職教城建設全面啟動。青島國際職教城是打造中的「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教育+教育裝備」千億級產業集群的載體,將以職業院校建設為核心、產業集群發展為引領,整合優化青島職教資源,引進國內部分優質職業院校、國家級職業教育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國際組織和國外教育機構等,集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裝備、教育裝備產業項目,重點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商貿物流、交通、裝備製造等專業集群,建設大型公共實訓基地
  • 職教黃金時代,如何繼續「乘風破浪」?
    這意味著,發展職業教育也是當下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多元化發展的現實需求。技能人才佔比低也折射出產業發展的新方向,特別是今年,以人工智慧、5G為代表的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地紛紛發布新基建投資計劃,新基建熱潮湧動,各地紛紛競相布局人工智慧產業、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由此帶來一波新基建相關人才的缺口。
  • 青島日報聚焦|創新創未來:一座「職教城」的課程表
    以職業院校建設為支點,撬動「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教育+教育裝備」千億級產業集群項目,這座城是青島教育體系升級與迭代的標誌,是推動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也是當下進行城市轉型、產業升級的現實需要。職教城引進了一批人工智慧企業。重點打造商用衛星、無人駕駛、軌道交通等「AI+」產業方向,引入開金控股商業衛星產業基地、智行者無人駕駛產研基地、深圳藍胖子人工智慧機器人項目、中南高科人工智慧產業園等產業龍頭項目。職教城引進了一批網際網路教育企業。
  • 2020年寧淮職教暑期負責幹部學習研討會在南京江寧召開
    會議主題是「後疫情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與改革創新」。省教育廳職教處處長劉克勇、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潘東標、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長谷玉紅、南京市教育局職社處處長黃子亮、淮安市教育局職社處處長夏建軍、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副總裁繆競紅參加了本次會議。寧淮兩地職教研究機構的負責人、各區(縣)教育局分管領導、各職業院校校級領導等近百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