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竅」的秘訣:自我驅動力的覺醒,開啟開掛的人生

2020-08-05 媽媽深呼吸

導讀:

前兩天寫了一篇文章《 孩子突然「開竅」是種什麼體驗?學渣也能迎來開掛的春天》,看到那麼多孩子突然「開竅」了,無數媽媽希望這一奇蹟能夠發生在自己娃的身上,後來在評論區大家開始排隊「祈福」,希望孩子早日開竅,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媽媽們都能夠得償所願。

我們都知道,「開竅」本質上其實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就是說沒有人能隨隨便便「開竅」,縱觀很多開竅的案例,我們會發現開竅的共性就是:脫胎換骨,重塑自我。

孩子「開竅」的秘訣:自我驅動力的覺醒,開啟開掛的人生

而總結一下規律,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開竅,都跟自我驅動力的覺醒有關,自驅力一旦覺醒,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然後一路開掛下去。

如果沒有「開竅」,無論父母怎麼威逼利誘,老師如何耳提面命,孩子都是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架勢,因為這些都是外驅力,如果孩子感受不到學習和做一件事情的樂趣,無法品嘗到成就感,哪怕能短暫的打雞血,一旦失去外界壓力,動力會隨之消失。

想想我們大學時候是不是有不少同學,高中很拼,上了大學一下失去了目標,整個人散漫下來,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

孩子「開竅」的秘訣:自我驅動力的覺醒,開啟開掛的人生

包 麻麻就有個大學同學,入學時成績排名第三,大一頭半年我們很多同學都不認識這個人,據說只有考試的時候才出現,其餘時間都在網吧裡,到了大二,連考試都見不到人影兒了,輔導員做了很多工作無效之後,大三的時候被勸退。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只有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引起主動學習的熱情,也就是調動自驅力,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那麼如何點燃這把火呢?

孩子「開竅」的秘訣:自我驅動力的覺醒,開啟開掛的人生

有以下幾個點會成為孩子「開竅」的關鍵因素:

1、最基本的需求先滿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有以下五種需求: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這些需求是逐級升高的,只有底層的需求得以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才會產生,學習就是高級的自我實現需求。

所以,首先父母應該滿足孩子最基本的需要,現在社會,孩子的物質需求都能滿足,我們創造一個溫馨有愛的生長環境,家庭關係融洽,親子關係良好,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果夫妻成天吵架,偶爾還要來點家庭暴力,父母對孩子沒有基本的耐心,動不動就批評、指責,甚至是打罵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成長的孩子,連正常的生活都保證不了,心裡的能量不斷的被消耗,哪裡還有多餘的精力來支撐「開竅」呢

孩子「開竅」的秘訣:自我驅動力的覺醒,開啟開掛的人生

2、給孩子一個充滿信任感的人設

很多父母總喜歡通過貶低、打擊孩子來刺激他們上進,殊不知帶著否定意味的句子,很容易讓孩子反感,破罐子破摔。跟孩子談話時,一定要多採用正向的、積極的語言,明確地告訴孩子,你的人設是什麼,你通過努力能夠做到哪一步,孩子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和目標去努力

在教育學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心理學效應,叫做「羅森塔爾效應」。

兩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曾經去過一所學校,對一個年級的所有學生做了「智商測試」,然後他列出一份名單送給了老師,稱名單上的學生是「最有發展前途」的一批人。

在隨後的跟蹤研究中,奇蹟出現了,名單上的學生每個人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而且個個自信滿滿、求知慾旺盛

孩子「開竅」的秘訣:自我驅動力的覺醒,開啟開掛的人生

其實,那份名單只不過是羅森塔爾隨機列出來的,而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心理暗示,並且成功傳遞給了學生,所以他們才有了不可思議的改變。

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以及預期,會成功影響他們的行為,並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最終影響到未來的成就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開竅」,不管他現在是否能做到,無論他是不是表現很糟糕,如果希望孩子積極一些,不要用反話或者批評刺激他,要給他一個「你可以做到」的積極人設,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真能做到!

孩子「開竅」的秘訣:自我驅動力的覺醒,開啟開掛的人生

3、把自主權還給孩子

何謂自主權?就是沒有任何外力的幹擾下,自己打心眼裡想做的事情,對一個孩子來說,自主權就是不用為了討好父母、不受權威的幹擾、不為逃避懲罰,就是跟隨自己的心在一起

給孩子自主權,是喚醒內驅力的基本條件,現在的父母太喜歡「操心」了,自己的工作勞累不說,工作之餘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比如陪伴孩子寫作業,替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在生活中大包大攬,替孩子安排好一切

大人渾然不覺這是一種幹涉和控制,而孩子卻有深深的無力感,時間久了,就容易養成凡事依賴別人的性格,反正有人替我操心,自主意識慢慢變差,碰到問題也喜歡把責任推到父母身上,因為有「兜底」的。

孩子「開竅」的秘訣:自我驅動力的覺醒,開啟開掛的人生

無論生活還是學習,不妨多給孩子一些選擇權,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做主,當孩子有了掌控感,就會願意為自己的選擇付出努力

除此之外,還要幫助孩子細分一些容易實現的目標,太高的目標夠不到會有挫敗感,沒有目標或者目標太小又不容易產生成就感。

讓孩子體會到努力和學習的樂趣,多進行正向激勵,就會形成正向反饋,「開竅」是遲早的事兒。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相關焦點

  • 小孩「開竅」的法門:自我驅動力的甦醒,開啟開掛的一生
    這在大家口中所謂的忽然「開竅」,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像這樣的「開竅」當然不是因為孩子瞬間變聰明了,真正的原因是這是孩子努力後「質變」的呈現,是孩子厚積薄發的展現。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的開竅,關鍵需要孩子自驅力的覺醒,發自內心的動力,才能換來「開竅」的逆襲人生。
  • 小孩自我能動性的覺醒,就是「開掛」的開始
    下面是如何讓小孩的自我能動性(也就是常說的自覺性)開啟的小竅門。 在電影的編劇裡面總會「屌絲」逆襲的故事。在很多的家長朋友裡面都希望這樣的電影橋段能發生在自家的孩子身上。要知道所有的逆襲都不是偶然,是時機、人為與自我能動性的結合。那如何將孩子的自我能動性喚醒,讓TA猶如一輛火車一樣「轟隆轟隆」的往前開,一路「開掛」下去。
  • 開竅的孩子就像開了掛,大叔發現科學開竅的路徑,價值超過幾個億
    開竅,這是很多的父母一直想要讓孩子達到的境界。究竟有沒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模型或者說一個路徑,來指引我們幫助孩子達到開竅的狀態呢?千百年來,多少科學家,多少教育家,多少心理學家都在苦苦追尋,想要找到這個答案。迄今為止,雖然沒有誰說這就是實現開竅唯一的路徑,但是先輩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所有的研究匯聚到一起,讓這個讓千萬人研究的課題有所突破。
  • 開竅的孩子就像開了掛,身心健康是前提,很多人忘了那最初的心
    一輩子專注的做一件事,這樣的人,都能體會到開竅的那種奇妙的感覺,體會那種酣暢淋漓,體會那種快意人生。我們的孩子,讀書要讀多少年?很多的孩子學習很痛苦,沒有快樂,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們不是在生活,他們的父母也已經忘了,就算是學生,也有權利去享受自己的人生,去生活。而不是,等把學都上完了,才去生活。很多時候,我們走著走著就忘了,把自己的人生整的很複雜,很疲憊。正是這個原因,很多的人,離開竅越來越遠,根本活不在當下。
  • 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覺醒,做好這兩件事就夠了
    也有潑冷水的,覺得這樣「推「出來的孩子沒有自驅力,沒有學習自驅力的孩子,就算進了北大清華都沒有用。大家都關心「學習自驅力」,畢竟「自雞」的孩子就好比一臺「永動機」,學什麼都自覺,又快又好,父母省不少心。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談談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力覺醒。
  • 突然「開竅」的孩子是怎麼回事?父母稱:感覺瞬間開了掛
    我發現,其實有挺多孩子是突然開竅的,為此,我還專門去網上搜了一下,結果發現不少父母有同感,就是明顯感覺孩子變得不一樣了:說說我兒子吧,從幼兒園到高中,所有老師評價都是貪玩,高考考了個二本,結果上大學後開掛了,本科當了學生會副主席,400多分考上了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現在讀985博士。
  • 家長對孩子實施開竅的教養秘籍:三個開竅加速器(基於開竅九式)
    所謂的開竅,就是孩子的「元認知」能力到達某個時間點的真正覺醒。所謂的開竅教養,是指家長通過《開竅九式》,在日常生活中,將孩子的吃喝玩樂、人際交往、讀書學習、體育活動,轉化為開竅訓練科目,讓孩子從內隱意識上升為自我覺察,從自我覺察上升為元認知的過程。
  • 男孩一旦在學習開竅簡直像開掛
    都說女孩不如男孩聰明腦子活絡,男孩一旦在學習開竅簡直像開掛,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習慣培養和思維邏輯拓展。和姐姐一起帶侄女去體驗了一堂數學課,孩子聽得很認真專注,老師講的很到位,幫助孩子捋順解題思路,整體體驗很好。
  • 開竅的孩子就像開了掛,沒有笑容的孩子最可憐,而且最不容易開竅
    同樣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十分能夠理解每一個父母的心情,也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多少的問題存在,但我們作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利於他們健康成長的環境,而不是逼迫孩子們,不是嗎?我們試著做這樣的一件事,想一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你是什麼樣的心情,你那時候是怎麼對待孩子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你們是怎麼對待孩子的。你心中是什麼樣的感受。當孩子上了幼兒園,老師布置了第一個作業的時候,你是什麼樣的心情?看著孩子作業完成的不好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你對待孩子是不是一如既往的好,是不是像他剛出生那樣?
  • 突然「開竅」的孩子是怎麼回事?有父母坦言:感覺瞬間開了掛
    前兩天,和大寶一個班級的家長們一起聊天,過程中談論到了「開竅」這個事情。有些家長說,自己家孩子之前一直學習平平,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幾個月卻像是「開了竅」,學習成績突然突飛猛進。孩子自己也開始對學習這件事有興趣了,不用總是催著,甚至還能自己主動說多做幾頁習題。
  • 開竅的孩子就像開了掛,孩子是需要拽一把的,這個時候父母不能少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非常厲害的人,都能夠有超出自己的成就和人生體驗,但是有時候,事與願違,往往不如人意。這裡面有兩個方面的影響,我們今天來研究一下。第一個,孩子還沒有能力的時候,需要父母拽一把。第二個,孩子有一定的能力的時候,需要父母推一把。
  • 孩子突然「開竅」了怎麼回事?父母戲稱:感覺瞬間開了掛
    感覺就像打遊戲,打了一半,突然用了掛一樣。孩子也終於不用自己催促,每每都自己主動要求學習,你也會保持著一臉老母親的微笑夾帶著疑惑,原來那個皮猴子怎麼突然間認學了呢?很多家長都想:啥時候我家的那個也能開竅,我就省心了。
  • 熊宜君,李彥呈他們開掛的人生已開啟!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為什麼能開啟他們的開掛人生的。             每個孩子從出生便能感知這個世界,他們懂得什麼是真實,什麼是美好。沒有太多的幻想,認認真真就好!                  比別的同齡孩子更有擔當,願意分享自己的能量,擔當起了小老師的角色。
  • 孩子突然「開竅」了怎麼回事?父母戲稱:感覺瞬間開了掛
    感覺就像打遊戲,打了一半,突然用了掛一樣。孩子也終於不用自己催促,每每都自己主動要求學習,你也會保持著一臉老母親的微笑夾帶著疑惑,原來那個皮猴子怎麼突然間認學了呢?之前費盡心思讓他學習,現在說都不用說了。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方法很簡單
    那麼家長該怎麼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呢?或者說孩子怎麼才能自我救贖呢?中國式家長喜歡用"胡蘿蔔加大棒",如果孩子聽話那我就獎勵你,如果你不聽話,那麼我就懲罰你。雖然這種辦法可能初具成效,但不是長久之計。自己讀一些書、請教老師,或者給孩子買一些積極的書,可能父母並不識字,沒關係的,孩子認識就行,最重要的其實是讓孩子自己覺醒不是嗎?我給大家推薦我看過的覺得很有用的一本書,是周國平先生的散文集,名叫《覺醒》,這是一次書友會上我聽一位前輩讀了一個片段,瞬間被治癒了。
  • 「四本開掛小說」讓各種各樣的事物開啟外掛,會發生什麼連鎖反應
    「四本開掛小說」讓各種各樣的事物開啟外掛,會發生什麼連鎖反應1,勤奮努力的我不算開掛。作者「三陽天」。簡評:第一本,不!你就是開掛了。金手指的覺醒,讓這個努力的主角開始了開掛又努力的修煉之路。原本就開了努力掛!在加個變態掛,果然掛都是團結的呀。故事整體屬於玄幻爽文,雖然從書名還有內容裡面看著會覺得這本書是情感代入的故事,但是開了掛!還是爽比較重要。2,學霸也開掛。作者「手握寸關尺」。
  • 突然"開竅"的孩子是怎麼回事?父母稱:感覺瞬間開了外掛
    有些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可能學習成績並不是理想,但是上初中以後就如同開掛一般,成績急速上升,讓人不可思議。前幾天跟發小在一起聊天,因為太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所以談起小時候的事情感覺有好多話可以聊,發小說:上初中以前,自己就跟個呆瓜似的,怎麼都學不會,每次考班裡的倒數,父母都覺得沒面子。
  • 開竅的孩子就像開了掛,學會找到情緒的來源,天天盡享天倫之樂
    這兩點,都有多了解,都有了相應的能力以後,那麼再面對孩子的作業問題,孩子的學業問題,再面對孩子那差勁的學習人生的時候,就會開啟一扇新的大門。很多的人,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態,開啟了修行的模式,這個是一個通往平和的一條讓人們普遍接受的路線
  • 《認知覺醒》升級腦系統,一路開掛,36歲中年男實現人生逆襲
    想勤奮,卻總是心生惰性、自我消耗?想努力,卻總是比拼毅力、苦苦支撐?想精進,卻總是彎路不斷、迷茫無助?曾經我們走過的彎路,跳過的坑,那些讓我們疲於應對,又無比灰心喪氣的時刻,這本書的作者都曾經歷過。在我們仍然苦苦追尋出路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華麗的蛻變,升級了自己的腦系統,一路開掛,成就了今天的一切。
  • 孩子開竅的關鍵:覺醒自我驅動力!父母需正向引導,不能幫倒忙
    教育最糟糕的結果,就是孩子沒有了內驅力。沒有了內驅力,孩子會更容易喪失積極性,輕則易受到外界的誘惑而墮落,譬如手機遊戲、網絡小說;重則會有抑鬱的心理。一言以蔽之,喚醒孩子的內驅力刻不容緩,而家長更需要不斷支援而不是幫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