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竅的關鍵:覺醒自我驅動力!父母需正向引導,不能幫倒忙

2020-10-22 明乾家庭教育

教育最糟糕的結果,就是孩子沒有了內驅力。

沒有了內驅力,孩子會更容易喪失積極性,輕則易受到外界的誘惑而墮落,譬如手機遊戲、網絡小說;重則會有抑鬱的心理。

一言以蔽之,喚醒孩子的內驅力刻不容緩,而家長更需要不斷支援而不是幫倒忙。

曾經在無數個失眠夜裡,我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兒子對我射出仇恨的雙眼。想當初,為了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我擠破頭皮把他塞進好的小學,可是到最後,為什麼兩個人卻都傷痕累累呢?

兒子今年11歲,從小到大被家裡人都慣壞了,所以稍微有些不如他心意的事,他就會大吼大叫,脾氣特別爆,他最怕的人是爸爸,因為爸爸會因為他不聽話打他,也因此他幾乎不主動和爸爸講話,有時候見到爸爸甚至都要繞道走。

小學4年級的時候,我辭掉了工作,正式成為全職媽媽,主要原因是一通來自班主任的電話。

是的,兒子的班主任陳老師在電話裡說:孩子有點厭學,對學習這件事不咋感興趣。平時課上,會在書上亂塗亂畫,喜歡開小差。因為作業完成的特別差,數學老師下課把他叫到辦公室,他還會特別抗拒......

於是,從那天起我開始對兒子進行全方位監控。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這才是噩夢的開始。

某天晚上,我把兒子的平板沒收了,讓他趕緊把剩下的作業寫完,他不耐煩的帶著怨氣去寫作業,結果我途中去檢查發現他一錯再錯的題還是不會!我給他聽寫英語單詞,他連最簡單的「banana」都拼錯了,當時,我瞬間火冒三丈,嚴厲訓斥他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

他使勁推開我,跑到客廳大聲說:「你有本事你做啊,你厲害你怎麼連大學都沒讀過,沒用的媽媽。我討厭死你了!」

我強力壓制自己的情緒,可是悲傷、委屈、憤怒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大吼一聲:「滾!有多遠滾多遠!」

吼完之後我開始後悔,自責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可是我完全陷入了「憤怒—懊悔—憤怒」的死循環,對兒子越來越沒有辦法的我,只能用無休止盡的爭吵和他博弈。

焦頭爛額的我,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接觸家庭教育。我開始研讀武志紅、尹建莉、李玫瑾的文章,其中中心思想都差不多是:父母的教育很重要,一定要做合格的父母,對此我很認同,可是理論知識夠了,卻沒有一個好的指導力量,所以具體該怎麼做,我還是不知道。

網上給我推送的那些方法,也都成效不大。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偶然一天我接觸了《引爆孩子學習力》的訓練營課程,抱著試試的態度我開始系統的跟著黃老師學習。

黃老師首先幫我找到最根本原因,他說:「教育的成功,是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內驅力。當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沒有內在動力,自然容易在各種誘惑、垃圾快樂中沉淪。」

而我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保護兒子僅剩不多的學習欲。

孩子的長板,決定人生的高度

現在很多家長會有攀比心理,別人家孩子英語口語說的真好、別人家孩子鋼琴過了10級、別人家的孩子參加的數學奧數比賽...於是我們就會給孩子報英語班、鋼琴版,打著「為孩子好」的想法,其實是滿足的自己的虛榮心。

其實回想起來沒有錯,我雖然在語言上儘量克制把兒子與別的孩子對比,可是心裡總是想到誰家那個孩子得了優秀三好生,是在哪兒補課,然後就跟風給孩子報班,卻從來沒考慮過孩子的實際情況。

孩子的學習進度跟不上,在學校裡被老師批評,回家被家人批評,巨大的挫敗感下,孩子當然會逐漸放棄學習。換個角度考慮,這種打擊放到成年頭上估計也是遭不住的。

於是,我按照老師的方法開始用語言去鼓勵孩子,用眼睛去發掘孩子隱藏的長板。慢慢的,我發現兒子雖然專注力不集中,但是他的思維非常跳躍,比如有時候問他一個問題,會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據此,黃老師給我的建議是多和孩子進行頭腦風暴,可以採用續編故事等形式。

總之,半個月後,我就發現孩子身上的改變特別明顯,他玩遊戲的時間變少了,和我溝通的次數變多了。

多給孩子傳達積極正向的情緒與期待,放大孩子的成就感

一項研究表明:父母每天給孩子說的話中只有僅僅不到20%是積極正向的。

而另一項實驗顯示:父母經常性打擊孩子,孩子的認知發展,會比落後於同齡孩子一年甚至更久。

所以,我的錯誤同時也映射了很多父母經常會做錯的。因此我在這裡也強烈建議父母都能多給孩子些正向的情緒與語言。因為,當我遵循黃老師的指導,我的兒子第一次樹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兒子說:媽媽,我其實長大以後想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就像是鍾南山爺爺一樣!

當時我聽到這句話,就立馬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我發自內心的說:兒子你的理想真偉大,媽媽相信你有毅力,在這條路上不斷克服困難。

除了鼓勵還不夠,要和孩子同進步

現在流行一句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說如果最親密的人能夠做一個好的榜樣,耳濡目染下,孩子也能夠慢慢的自相互學習。

通過我的勸導和孩子實實在在的改變,我成功讓爸爸跟著我一起學習。休息日,我會拉著爸爸舉辦一個家庭讀書會,分享自己近期看到的好書或者好文章。起初,爸爸覺得害臊還不願意配合,可是兒子臉上洋溢的笑容讓爸爸也融化了。

有一天夜晚,爸爸久久的抱著我對我說:「以前是我不好,把教育孩子的重擔都壓給了你,以後我保證會做你堅強的後盾,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做一個合格的爸爸。」

那一刻,我哭了。這一切美好的日子來的有多不容易,只有我自己知道,但現在能夠有人和你一起並肩作戰,讓我感到幸福不已。

走過了這段黑暗的時光,我發現還有很多很多的家長和我一樣,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束手無策,親子關係極差,家庭毫無幸福可言。因此,我非常非常想要把【引爆孩子學習力】分享給大家!

在這裡,和我一樣,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改變教育方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問題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來自成都的李媽媽激動地和老師說:「孩子的變化極大,就像換了個人!」

就像上海的楊媽媽,她和我們說:「孩子學習更加主動,親子關係越來越好!」

蘇州的劉媽媽興奮地說:「按照老師給的方法做,效果非常好,孩子開始主動上課學習。」

南京的柳媽媽在老師的陪伴指導下,帶著老公一起改變教育方式,孩子的變化非常大!「家長的態度改變,加上老師的方法,真正讓自己遠離了雞飛狗跳的日子!」

杭州的林媽媽用老師教的「愛心筆記」法,正確向孩子表達愛,不僅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情緒,兒子也願意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媽媽感動地說:「他還不忘寫個『愛你的兒子』!」

除此之外,在這裡成長、改變,繼而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學習更有動力、有目標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我相信你肯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自己看了很多教育書,很多教育文章,找到很多方法,結果在孩子身上一用,發現依然無效?

其實,就像一句流傳甚廣的話——「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為了真正幫到家長們,我們立志要做真正 有實效、能落地的好課!真正讓家長們從知道到做到!

因此,我們邀請腦潛能導師黃偉強和幾十位家長深入對話,研發尋找到了激發孩子學習內在動力最有實效、最能落地的方法!

我們採用訓練營的模式,就好比給你配了一個隨身教練!

>>有人給你制定練習計劃,每天陪伴你一起實踐;

>>你能看到教練怎麼點評不同人的動作,以此來糾正自己;

>>練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得到反饋指導;

>>還有很多夥伴家長一起互相支持、打氣,不再孤軍奮戰!

點擊下面的卡片,就可以加入學習。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只要用對方法,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親愛的家長朋友,如果您目前教育孩子時,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您也可以預約我們的1對1指導服務,富有經驗的家庭教育指導師,隨時給您提供在線諮詢、指導,給您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點擊下面的卡片,立即報名參加!

請關注我,獲取更多教育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開竅」的秘訣:自我驅動力的覺醒,開啟開掛的人生
    學渣也能迎來開掛的春天》,看到那麼多孩子突然「開竅」了,無數媽媽希望這一奇蹟能夠發生在自己娃的身上,後來在評論區大家開始排隊「祈福」,希望孩子早日開竅,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媽媽們都能夠得償所願。我們都知道,「開竅」本質上其實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就是說沒有人能隨隨便便「開竅」,縱觀很多開竅的案例,我們會發現開竅的共性就是:脫胎換骨,重塑自我。
  • 解析《父母的覺醒》:親子教育的關鍵,是父母懂得「自我覺醒」
    前天晚上,寶媽群裡開展了激烈的討論,親子教育的關鍵到底是什麼?有位媽媽說到:&34;你看這位媽媽一開始就說到&34;,其實潛意識就已經覺得是孩子的錯了,看看,大人們是多麼的以自我為中心。在親子教育中最關鍵的就是父母需要懂得&34;,父母盲目自自大,不去嘗試改變,結果就只能是水火不相容,爭吵和打罵。
  • 別給孩子貼標籤,它會阻礙孩子的進步,父母正向引導是關鍵
    我們不妨來做個試驗,如果你放一杯水在桌面上,然後只留孩子一個人在房間。離開房間的時候,你告訴孩子,千萬不能碰桌面上的那杯水,然後你就關門離開。你不說,孩子可能還不會去注意那杯水,因為那只是一杯水而已,觸發不了孩子的好奇心。但是,你特意交代孩子不要去碰,這反倒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為什麼媽媽要放一杯水在這,為什麼媽媽特意交代不能去碰,這杯水裡加了什麼東西嗎?這就是話語的魔力,你的一句話,輕而易舉的牽動了孩子的思維,引導孩子關注了某件事或某樣物品。
  • 小孩「開竅」的法門:自我驅動力的甦醒,開啟開掛的一生
    這在大家口中所謂的忽然「開竅」,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像這樣的「開竅」當然不是因為孩子瞬間變聰明了,真正的原因是這是孩子努力後「質變」的呈現,是孩子厚積薄發的展現。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的開竅,關鍵需要孩子自驅力的覺醒,發自內心的動力,才能換來「開竅」的逆襲人生。
  • 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覺醒,做好這兩件事就夠了
    也有潑冷水的,覺得這樣「推「出來的孩子沒有自驅力,沒有學習自驅力的孩子,就算進了北大清華都沒有用。大家都關心「學習自驅力」,畢竟「自雞」的孩子就好比一臺「永動機」,學什麼都自覺,又快又好,父母省不少心。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談談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力覺醒。
  • 積極正向的期待,引導孩子越來越好
    ,是指孩子能夠做好或者樂意去做的事。定期和孩子聊聊他最近有哪些進步,引導他說下來、寫下來,列一張清單,並且定期補充。目的是幫助孩子積極、正向的認識和看待自己,讓他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有價值,並且把這樣的自我認知根植於腦海之中。當孩子問到那我有什麼缺點呢?可以這樣回答:在媽媽眼中你是沒有缺點的,因為所有的好與不好那都是你的特點。
  • 《父母的覺醒》:還給孩子真情性,父母擺脫舊日創傷,覺醒自我
    註定會把遺留下來的陰影,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無疑就形成了家庭問題的替罪羊。孩子背負父母的陰影,然後成為了父母,也會再次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只有覺醒的時刻,覺醒的父母,會阻止背負的陰影,傳遞給下一代。如果父母覺察和意識不到,自己遺留的創傷陰影,留心觀察孩子的缺點,也許你會從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創傷陰影投射出的影子。發現它,覺醒過來,還給孩孩子天真本真的性情。
  • 家長對孩子實施開竅的教養秘籍:三個開竅加速器(基於開竅九式)
    所謂的開竅,就是孩子的「元認知」能力到達某個時間點的真正覺醒。所謂的開竅教養,是指家長通過《開竅九式》,在日常生活中,將孩子的吃喝玩樂、人際交往、讀書學習、體育活動,轉化為開竅訓練科目,讓孩子從內隱意識上升為自我覺察,從自我覺察上升為元認知的過程。
  • 《西奧和不先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通過與「不先生」的相處,西奧明白了什麼時候應該說「不」,什麼時候不該說,從自我覺醒到自我思考,西奧已經開始逐漸體會到了自我思考以及以此為引導做出決定的滿足感了。實驗證明,6個月大的孩子可以伸手摸自己的鏡像,18個月大的孩子會摸自己鼻子上的紅點,這就是自我意識覺醒的具體發展標誌。在主觀自我意識形成後,孩子還會明白包含時間成分的客觀自我,將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自我看做連續整體,慢慢地孩子會對各種身心狀態有一定的認識。
  • 六步正向引導法,培養讓父母做夢都想笑的孩子
    李賢國說:「我是孩子越小,自己越老;孩子越大,自己越年輕。」這句話乍聽起來有點兒難理解,可越琢磨越看到裡面的智慧。做父母的,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予他足夠的時間和關愛,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他,就能培養出讓父母做夢都想笑的孩子。看著孩子的成長與進步,父母的心裡充滿喜悅和幸福,怎能不越來越顯現出青春與活力呢?
  • 「頂嘴」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不見得是件壞事,追本溯源合理引導
    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頂嘴現象。一些家長對此頭痛不止,認為孩子頂嘴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往往會因此大發雷霆。其實不然,孩子出現頂嘴行為,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父母對此刻意阻止,反而不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和孩子的正常成長,不利於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
  • 幫孩子開竅,真就這麼簡單!3個步驟,父母輕鬆喚醒孩子學習熱情
    「哎,我兒子對學習一點也不上心,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老是熬夜玩手機,不想上學。」「孩子的心思全部都是籃球,無心學習,補課也沒有效果,作業都是應付了事。」3大家庭教育法寶 (1)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是加速孩子開竅的基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到,人類有5中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 孩子說「不」其實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這就是所謂的「自我意識」的覺醒。3歲至7歲這一期間,屬於孩子人生發展的第一逆反期,孩子會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能夠任父母「擺布」的小嬰兒了,孩子要實現自我意志,實現自我價值感,希望父母和親近的他人接納自己「我長大了」並「很能幹」的「現實」。
  • 走出為人父母的迷亂,做覺醒的自我
    【美】沙法麗·薩巴瑞《父母的覺醒》1、精華內容:(1)超越自我成為一個覺醒的父母,我們首先要察覺和超越自已的自負感,使自己成為本真的自我。自負感是一種人為製造出來的自我感覺,這主要是基於他人的意見而形成的。
  • 用思維導圖解讀繪本《西奧和不先生》——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過程
    在西奧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時候他的拒絕是&34;所為,那是他不能控制且不能理解的所在。&34;代表了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他又害怕父母會生氣。
  • 《父母的覺醒》:唯有不斷自省的父母,才能養出內在快樂的孩子
    對於男孩父母的做法,我當時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明明兒子犯了錯,父母卻極力否認,直到偶然間看到《父母的覺醒》一書之後,我才了解到男孩父母做法背後的原因,本書作者沙法麗.薩巴瑞在書中指出許多未覺醒的父母會將自己的尊嚴同孩子的行為混在一起,當孩子做出某些出格行為之後,父母會覺得羞愧和焦慮,害怕被別人說是不稱職的父母,男孩的父母不願去承認孩子的所做作為,原因就在於不願別人說自己育兒失敗
  • 想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可利用自我決定理論,父母要清楚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對學習沒興趣。但究竟差在哪裡,孩子要怎樣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呢?這就涉及到心理動機了。01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主動學習?1)畏難情緒顧名思義,畏難情緒指的就是面對困難,孩子會表現出恐懼,從而最終退縮或迴避困難,不能直接面對的表現。
  • 熊孩子經常搗亂幫倒忙,家長該怎麼辦?
    有利於孩子發展助人為樂的品質這段時期是孩子助人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雖然孩子有時候會幫倒忙,但是家長們也不要直接拒絕ta!孩子主動做一些簡單的家務,能讓ta將來進行團結合作打下基礎,也能讓ta學會與人分享、培養愛心。
  • 突然「開竅」的孩子是怎麼回事?有父母坦言:感覺瞬間開了掛
    就感覺像是孩子感覺瞬間開了掛!其實這位家長說的孩子突然「開竅」的行為,在一個好的家庭氛圍中,很容易出現。孩子的神經元增多,就相當於電路被接通,孩子知識傳送更靈敏,而且思維更靈活,自然也就「開竅」了。2、孩子認知框架構建起來了父母對孩子學習這件事,無論是督促還是培養他學習習慣,都是用正向的、積極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一直抱有興趣。
  • 在網絡中如何正向引導孩子
    在網絡中如何正向引導孩子。 孩子們不會篩選過濾信息更不會辨別是非,就算是大人在網絡上也是不少人盲目跟隨不會自己思考,特別容易被一些掐頭去尾的內容所騙,所以給孩子上網時應該格外小心。 也可以利用平臺給孩子看看在山區的學生,在前線保衛國家的戰士,看一些公益活動,給孩子正向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