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攤兒

2020-12-20 光明數字報

    讀書人是書蟲,把淘書視為最好的消遣,其中的樂趣我也能體會到一二:在書堆裡淘來揀去,有可能帶來意外驚喜,就像舊雨不期而遇;何況如今的書籍奇貴,舊書肆時常可以撿到便宜,著實吸引人。

    上世紀80年代我住在北京的北太平莊附近,常常不遠十多公裡的路程,騎車到琉璃廠淘舊書。那兒過去曾是讀書人常常光顧的地方,據說魯迅先生就經常去那兒淘書。只是,當時剛剛興建的琉璃廠路邊不設地攤,舊書都擺在門店裡,以線裝書為多,動輒標價百元上千元,只能偶爾買幾本便宜的閒書。

    我對舊書市場格外留心,一聽說什麼地方要處理舊書了,就治戰具,備糗糧,希望滿載而歸。所謂戰具就是把自行車檢查一遍,別在關鍵時刻趴下,同時準備好零錢以及食物、飲水。有一次我打聽到北京圖書館要處理一批舊書,就趕緊通知一位北大哲學系的朋友。第二天我一大早騎車到圖書館門口等候,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門口居然已經有二十多號人了,個個躍躍欲試。不一會兒,拉著舊書的老師傅出來了,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上裝滿了舊書,大家一擁而上。我運氣好,左手搶到了一套《四庫全書總目》,上下冊,如獲至寶,心裡怦怦亂跳;右手隨便一抽,又是一本《金文編》。我心滿意足,不敢再有貪念,就從人堆裡擠了出來,正巧看到我的那位朋友,兩手空空如也,一副沮喪的樣子,我想想就把《金文編》遞給了他,以示慰藉。《四庫全書總目》至今仍擺在我書櫥的醒目位置,如同一屋圖書的領頭羊,似乎有了它,我才有底氣說自己也在藏書。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我之所以還是喜歡去舊書肆淘書,都因《四庫全書總目》給了我美好的回憶與滿滿的信心。

    上世紀90年代,我家搬到了石景山區。玉泉路一帶時常有舊書地攤,所謂冷攤是也。那時的玉泉路一帶尚未開發,阡陌交通,農舍儼然,是外來人口的淵藪,也聚集著稀奇古怪的方物,包括奇書。有一次在一片白楊樹蔭下,一位老者守候著一個書攤,我彎腰翻檢,好書還真不少,明清的筆記小說幾乎都是成套的,但當時囊中羞澀,最後只買了兩本公安派袁氏兄弟的散文集。後來接連幾天我揣了重金去找那老者的書攤,竟然杳如黃鶴。淘舊書,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也。

    前幾年,八寶山開闢了一個舊貨市場,名字很大氣,叫「北方舊貨市場」,市場門口豎起了一個大牌樓,上書「聚珍天地」,門口還立有一個廣告牌:「博古苑古舊書刊」。這兒成了一個舊書與古董的混合市場,也有玉石書畫。這個舊貨市場成了這幾年來我周末的精神園地:只要沒有其他的重要安排,我就要騎車到那兒逛逛,看古董,淘舊書,品鑑書畫,其樂無窮!在那裡,我最大的收穫還是淘到了不少好書,一套二十四史,就是在那兒配齊的。除此之外,還買了《藏書》、《容齋隨筆》、《儒林外史》、《淞隱漫錄》、《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另有零零星星買到的諸子百家,以及幾套《紅樓夢》。有些書看似重複,但是家中藏著幾種版本,便感覺富足,尤其摩挲在手,其得意之妙,存乎一心。

    前不久的一個周末,我再次去逛「博古苑」,古董和玉石市場還在,書畫市場也在,可是舊書刊市場成了空城,問了才知道,那兒的舊書刊市場被查封了,查封的理由很可笑,竟然是有些書涉及國家機密。這就讓人大惑不解了:國家機密是國家保密部門的事情,怎麼會和這些小書販們扯上關係呢?他們只知道走街串巷,收購些破書爛紙,再轉手賣給那些書蟲們賺點小錢,至於哪些書裡、文件夾裡藏有國家機密,實在不是他們所能明白的。幸運的是,有人指點說「博古苑古舊書刊」搬到青塔雙盈市場去了。於是,我開車去尋找,果然在永定路南找到了雙盈市場,在三號樓裡,整個二樓都闢為書刊市場了,書棚剛搭好,很多書還沒有上架。

    「博古苑」沒有了,世事不居,這也無需奇怪。但我祝禱,古舊書刊市場依然能在北京佔有一席之地。果能如此,則書販幸甚!書蟲幸甚!

    (作者為某出版社編輯)

相關焦點

  • 二手書,舊書攤
    有一段時間,我常光顧小城步行街的舊書攤,買過一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書。有舒婷、汪國真、席慕容的詩集;有王蒙、池莉、張賢亮的小說;還有泰戈爾、紀伯倫和莎士比亞……我甚至還花了不到20塊錢淘了一套毛選(那套書的原價才9塊6,幾乎全新),不過,至今也沒有讀完。這些書,大多保存完好,卻也不是整潔如新。有時翻開扉頁看到陌生的籤名和購書日期,親切感油然而生。
  • 老北京東安市場從舊書攤到大商廈 書還在,看書的人哪去了?
    在舊書攤看書的最大好處就是心裡非常踏實,不用擔心給翻壞了,也沒有售貨員老在身邊提醒「挑好了把書放回原位,請到收款臺開票」的話語,只要你願意看,看一天也沒人催你。幾十年過去了,東安市場幾經翻建,已成為一座裝修豪華,富麗堂皇的大商廈,再也不會有舊書攤的位置了。
  • 足療店搖身變為「舊書攤」 只為轉租前再賺一筆
    看似「不起眼」的小店裡,只見一名老大爺正在忙活著,將一摞摞舊書整齊地排放在躺椅上,小小的足療店為何搖身變成了「舊書攤」?執法人員立刻上前了解情況。「我就是把平時回收的書擺在店裡,有人路過就進來看看,如果想要就出點錢拿去。」老大爺解釋道。可當執法人員詢問其有無相關證照時,他卻茫然地直搖頭。
  • 在重慶舊書市場淘書
    在渝十六年,最常去的舊書攤是楊公橋、石橋鋪,且按下不表。此外還有:紅旗河溝立交橋洞裡曾經擺過舊書攤,書品極佳,多是故家流出的五十到八十年代出版物。如今記得淘到的有朱光潛譯的維柯《新科學》、楚圖南譯的斯威布《希臘神話和傳說》上下冊、範壽康《朱子及其哲學》等,都以牛皮紙作書衣。到此淘書,最好坐619到大廟下車,先吃一碗「海關對面」的幹拌豌雜麵,配一碗桃花羹。
  • 你的舊書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二、半低廉的處置方式:賣給舊書攤優點:處置快、必須比賣廢品收益高 缺點:有些地方舊書攤難找舊雜誌還是有一定的價值,有些舊書攤會用兩本舊雜誌換你一本舊雜誌,實物換實物。舊書攤回收舊書也是給出的價格很有限,畢竟人家是做生意的嘛。這個半低廉的處置方式,適用於:一些沒價值的雜誌(相對應有價值的首刊、尾刊、或者重大事件的。
  • 又遇菜攤兒
    於是,那些高大樟樹下的菜攤兒一溜排開,成為小城一道獨特的風景。清晨,伴著樹間宛轉的鳥鳴喚醒這個世界的,還有路邊菜攤兒上那些在輕聲碎語中成交的小買賣。我便也如過去的時光裡一樣,一次次看見菜攤兒的主人,看見他們揮汗如雨,看見他們疲憊不堪,看見他們有愁容也有笑臉,看見他們點數著細碎的鈔票,小心放進口袋……不同的是,如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會舉著手機上的二維碼,笑盈盈、忙不迭、不厭其煩地完成一筆筆小買賣。日子,便這樣在路邊的菜攤兒裡流連忘返,從春到夏。
  • 滬上舊書業「換一種活法」:所有人都是舊書經營者
    大大小小的舊書店、舊書攤散布在上海市的大街小巷,尤以上文提到的漢口路、福州路以及昭通路一帶為代表。很多古舊書店的從業人員中的佼佼者,在長年累月的覓書、購書、售書過程中,甚至成為了精通古籍目錄學、版本學的專家。新中國建立以後,據1956年的資料統計,當時上海共有私營古舊書店五十六家,私營或者個體舊書攤二百四十八個,街頭巷道,幾無處不在。
  • 非凡年新起點,藝術準時出攤兒
    藝術是有魔法的,靜候開攤兒,自會揭曉~ 最佳逛攤兒時間每天13:00-21:00是最主要的攤兒主營業時間7月1日 悄悄開攤兒好日子,動起來,藝術家們內部運動會現場採用「託管式擺攤兒*每場workshop限定30人,需要提前報名,會員優先*報名方式:留言「我要參加周六/日+聯繫方式報名」或在藝高高或SNOW51工作人員處報名 逛攤兒須知所有的攤兒都不是用來純欣賞的,是用來做買賣的,超值的藝術品、衍生品、藝術定製……不能錯過。
  • 買賣舊書 書販月均賺三千(圖)
    記者從潘家園舊貨市場辦公室了解到,近期每天的舊書交易額都能達到75萬元。  北京的潘家園和報國寺聚集了大批職業販賣舊書的書販,以買賣舊書為生。記者對書販這一群體展開調查,發現他們平均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
  • 「剃頭匠」把攤兒擺進隔離備勤點了!
    鼓勵擺地攤聲音一出各地地攤經濟一夜爆火這不,「剃頭匠」已經將地攤兒擺進嘉陵監獄集中隔離備勤點了! 「剃頭攤兒」紅火火 「今天上午已經是第6個了!」 王榮政一邊拉話,一邊仔細地用長剪給青年民警打著碎發。12日一大早,他就在其他民警的「簇擁」下,找到空間開闊的盥洗間,支起了「剃頭攤兒」。他不是簡單地一推了事,而是根據民警需求和年齡特徵,將每一個頭型設計都當成藝術品。 「榮政的板寸技術,可以跟『小山東』的媲美!」剛理完髮的民警吉德聰這樣評價道。 「那是監獄戰時執勤第二批,由於時間跨度長達兩個多月,戰備點好多民警都說自己頭髮長得像『人熊』。」
  • 臺灣寫真:書香創意市集走進昔日舊書街
    在老臺北人的記憶中,牯嶺街總與舊書攤畫上等號,上個世紀五十、六十年代曾聚集舊書店,舊書飄香。而後很多書店搬到光華商場,這裡一度沉寂沒落,不過,現在臺北市和地方人士用心計劃,希望再現牯嶺街舊書街的昔日風採,於是從二???年開始發起第一屆書香創意市集,吸引人潮,今年已經是第六屆了。
  • 藝術準時出攤兒,2020萬人展,重啟藝夏
    藝術是有魔法的,靜候開攤兒,自會揭曉~ 最佳逛攤兒時間每天13:00-21:00是最主要的攤兒主營業時間7月1日 悄悄開攤兒好日子,動起來,藝術家們內部運動會現場採用「託管式擺攤兒*每場workshop限定30人,需要提前報名,會員優先*報名方式:留言「我要參加周六/日+聯繫方式報名」或在藝高高或SNOW51工作人員處報名 逛攤兒須知所有的攤兒都不是用來純欣賞的,是用來做買賣的,超值的藝術品、衍生品、藝術定製……不能錯過。
  • 北京地壇舊書生意火爆 商販賣舊書月收入能過萬
    「你別小看這些賣舊書的,他們雖然學歷低,但都歷經了舊書買賣行業的起伏,身家百萬的不在少數,文化水平不比大學畢業的差!」從事了多年舊書行業的和先生望著舊書攤向記者感慨。  北京春季地壇書市上周末落幕。僅用兩年時間,地壇書市打造的「舊書淘寶街」人氣十足,供銷兩旺。
  • 大雁塔春節舊書集市人氣旺 最便宜1塊錢一本
    西安大雁塔北廣場旁的樂遊路春節舊書集市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慣例是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開集、十五結束,已經形成西安新的年俗。在這裡經營舊書生意的張師傅說,這些書大多數是他們從廢品收購站中挑選收購而來的。在舊書攤前,可以看到很多「書迷」專心致志地尋覓著自己喜歡的舊書,有的一轉就是大半天。淘到好書,幾位書迷相互分享。很多舊書上都有老標籤,可以看出是一些單位圖書館淘汰的舊書,被這些經營舊書的人挽救回來重新利用。
  • 老北京舊書往事:一份超越買賣與生死的書單
    上世紀上半葉,北京城裡的文人雅士們常去舊書攤,他們與書鋪的老闆或者店員熟識後,形成了一種極為特殊的關係,流傳著很多佳話。袁家方先生是民國北京一家舊書店老闆的後人,他講述了自己父親開舊書店時的許多細節以及老北京舊書行業中,店員與顧客之間超越金錢,甚至超越生與死的不平凡故事。講述者:袁家方,74歲,京城老字號研究專家。
  • 閒置無用賣廢品可惜 舊書處理成了難題
    閒置無用賣廢品可惜 舊書處理成了難題   2003年1月8日02:14  遼瀋晚報   瀋陽市瀋河區萬泉小區的居民孫永福面對著家裡越積越多的舊書不知道怎麼處理
  • 漳州七旬老伯的「舊書情結」:讓好書不被當廢品賣
    鄭德鴻 攝    鄭亞龍的舊書店收藏有許多不同年代的舊書,這本《康熙字典》就是其中之一。 餘丹 攝   中新網漳州6月19日電 (餘丹 鄭德鴻)「這是漳州城內最後一家舊書店了,為了那些熱愛收藏舊書的老顧客,我也要一直堅守下去」。
  • 滑縣市井小巷中的炸串攤兒,一開就是32年!
    你還記得小時候揣著零錢跑到街邊找炸串的日子嗎如果你在滑縣光顧過這家炸串小攤兒那麼今天就來看看關於它的故事這家位於滑縣道口廣場街的炸串攤從1988年開業至今已有32個年頭32年前滑縣的樣子你未必還記得但在市井小巷中的炸串攤見證了無數關於滑縣與滑縣人的故事丁師傅和他的妻子是這家炸串攤的創始人,不少滑縣人都對他們印象頗深。
  • 都勻:便民「攤兒」為街坊答疑解惑
    圖為活動現場11月21日,都勻市文峰街道辦事處、市住建局、百子橋社區聯合在金麒麟小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服務暨主題黨日活動,把黨組織的力量延伸到了居民小區,把便民「攤兒」設在群眾家門口,派發宣傳單,為街坊們答疑解惑,受到小區群眾點讚。
  • 上海文廟與舊書市場
    1986年,文廟自發成為上海最重要的舊書集散中心,曾一度佔據上海書刊批發市場將近九成的份額。1993年,有人提議上海可以開辦類似塞納河邊「十裡書市」那樣的舊書集市,提議當即得到各方的贊同。經過對文廟自發舊書市場的規範和整頓,上海文廟舊書市場便於每周日與公眾見面,並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