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經開區法院對接勞動爭議行政調解機關 將「鄰裡法官 解紛蕪優」行動繼續做實做細

2020-11-12 蕪湖經開區法院

2020年11月9日下午,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提前介入,趕赴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糾紛調解現場,主動參與完成了對一起群體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的多元調解及司法確認工作。

某單位因經營管理問題有10餘名工人涉及144489元工資未予支付,為此,工人們情緒焦急。該院知悉情況後,迅速啟動了「勞動爭議糾紛化解訴調對接機制」,並緊密結合「鄰裡法官 解紛蕪優」專項行動要求,主動深入糾紛化解現場,對接行政機關共同調解,同時做好其他法律服務工作,並無縫銜接司法確認程序,實現了矛盾糾紛當日調處、調解協議當日達成、司法確認當日完成的效果,展現了該院構築的「勞動爭議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在化解勞動爭議糾紛,尤其是群體性勞動爭議糾紛中集中、高效、便利的獨特優勢。

下一步,該院將繼續緊緊圍繞「鄰裡法官 解紛蕪優」專項行動要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創新舉措求實效,主動對接行政機關、人民調解組織等具有調解職能組織,切實深入矛盾糾紛調處現場,努力做到群眾的司法需求在哪裡,司法服務就延伸到哪裡,讓人民群眾在紮實開展的「鄰裡法官 解紛蕪優」專項行動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經開區法院 伍昆 吳亞男

相關焦點

  • 蕪湖經開區法院獲評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
    日前,省高院對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予以表揚通報,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榮獲「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該院兩名特邀調解員劉向文和陳洪亮被評為「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設優秀特邀調解員」。
  • 重慶合川法院:讓解紛有速度 服務有溫度
    ,平臺根據糾紛情況分別委派給區、街鎮、村社三級調解組織調解,調解成功就司法確認,不成功則轉訴訟;到法院起訴有調解基礎的,法院通過平臺委託到指定調解組織調解,解紛從「單車道」轉變為「多車道」。今年6月,合川部分群眾以其曾是原城市某企業職工為由要求確認勞動關係以補辦社保,為穩妥解決群體性矛盾,該院運用在區人力社保局建立的糾紛易解工作站,聯合區級各部門、代表委員等第三方人員,順利解決了這200多件勞動爭議案件,關聯案件也得到有效平息。
  • 「仲裁+法院+工會」讓勞動爭議解紛無縫對接
    調研組就北海市勞動仲裁委與北海市銀海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銀海區法院)聯動設立的「仲裁+法院」勞動人事調解工作室的做法充分肯定。在調研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就積極應對當前形勢,滿足當事人多元解紛需求,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促進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提質增效問題進行了深入溝通和探討。
  • 廣州「法院+工會」新模式調解勞動爭議
    ;市總工會副主席夏儉保、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姜耀庭代表雙方會籤了《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細則》,該《細則》對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調解員與調解專員的職責、訴前調解與訴中調解的期限、現場調解與在線調解的程序等方面作出細化規定。
  • 打造訴訟服務「定製款」 ,遼寧大連兩級法院讓多元解紛「零障礙」
    2019年以來,大連兩級法院進一步升級改造訴訟服務中心,改、擴建後,全市法院訴訟服務建設總面積突破16014㎡,為建設前總面積的2倍,大廳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在訴訟服務大廳普遍增加了訴調對接和分調裁審的工作室,設立現代化的視頻會議系統,開展線上司法確認、司法調解;全部成立執行事務中心,將執行事務中心與訴訟服務中心連接成一體,形成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升級集中送達系統,集中採集了全市600家具備訴訟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
  • 一案解三紛,懷鐵法院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
    一案解三紛,懷鐵法院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 2021-01-08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翁牛特旗法院創新多元解紛「加減乘除法」
    解紛模式上做「加法」,增強基層社會治理「心動力」  翁旗法院黨組主動融入全旗「黨建融合、聚力領航」黨建鏈建設體系,採取「黨建+」的方式,與全旗各蘇木鄉鎮、機關單位、園區企業等黨組織融合,通過組織相加、工作相融等舉措,切實提升了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  一是打造「黨建+農村牧區」解紛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 烏市新市區法院多元解紛訴調對接工作站成立
    天山網訊(文/圖 記者 劉一鳴)「在家附近就能調解矛盾,這為老百姓提供了很多便利。」9月23日,進入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人民法院多元解紛訴調對接工作站不到半小時,家住北京路的市民王立(化名)就拿著法官出具的調解書,走了出來。  當日,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人民法院多元解紛訴調對接工作站在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 廣昌法院:「特邀調解法官」助力多元解紛
    2020年3月,為持續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廣昌法院決定成立「老黨員調解工作室」,將具有20多年工作經驗的退休法官、老黨員謝允信返聘回來擔任特邀調解法官。「老黨員調解工作室」運行以來,訴前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21件,調解成功率達82.6%,有效分流了民商事案件。
  • 白城中院:加強訴源治理 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
    ,為訴前多元解紛提供司法保障;完善訴調一體對接機制,強化訴調統籌銜接,促進訴調對接實質化,做到能調則調,當判則判;完善「分調裁審」機制,著力實現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推動形成分層遞進、繁簡結合、銜接配套的整體機制。
  • 《中國審判》雜誌宣傳報導我市法院多元解紛工作
    「無訟示範村」的建設形成了「鄉村調解在先、法院訴訟斷後」的糾紛解決新機制。在甘南法院院長徐哲看來,「無訟示範村」的創建,將推進鄉村矛盾糾紛化解從個案處理向源頭治理、社會治理轉變,對促進社會和諧等具有重要意義。早在2013年,甘南法院已經開始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位一體」大調解體系,著力完善以「訴調對接」為核心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新機制。
  • 河南盧氏法院:訴中委託調解 確保案結事了人和
    近日,河南省盧氏縣人民法院訴調對接中心調處一起鄰裡關係糾紛案,這是自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創建全省現代化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示範法院的推進方案》文件發布後該院調解的首例訴中委託調解案件,實現了審判管理流程系統與
  • 高陵區「法院+檢察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揭牌儀式
    近日,高陵法院、高陵檢察院、區總工會聯合設立的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在高陵法院正式揭牌,進一步加強了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區檢察院和區工會職能作用,共同預防、合力調處勞動爭議糾紛,推動全區多元解紛機制建設,乃至全區法治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 【訴前調解】「紮根」縣域實情 「定製」多元解紛
    康保法院堅持大局為上,主動擔當作為,緊緊圍繞服務保障全縣脫貧攻堅開展多元解紛工作,從縣域實情出發,發揮訴前調解作用,「定製」多元解紛大平臺。2020年上半年,張家口市康保縣人民法院訴前分流率79.1%,位居全市第二,調撤率70.8%,位居全市第三,訴前調解成功330件,訴前化解率進入全市第一梯隊,訴前調解工作獲得當地黨委、市中院主要領導肯定。
  • 多元解紛改革案例——東莞中院:構建「1+2+3」多元解紛新模式
    標準化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場所,在法院建立了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勞動爭議、醫療、金融、智慧財產權等專業化調解工作室,以及以法官、調解員個人命名的調解工作室。在律師事務所推廣設立律師調解工作室。建設一站式線上調解平臺。
  • 溧陽法院2020年多元解紛十大典型案例
    【典型意義】本案涉及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等民生問題,社會影響面廣、關注度高。「多元調解+速裁」機制是溧陽法院積極參與訴源治理的重要舉措,通過聯調機制快速化解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為百姓群眾提供了一條更多元、便利、有效的解紛路徑。
  • 襄陽市總工會一行到保康法院調研「法院+工會」 勞動爭議訴調對接...
    原創 保康縣人民法院 保康法院11月16日,襄陽市總工會「法院+工會」工作室主任郭亮、襄陽中院立案一庭四級法官助理付華軒等一行到保康法院調研指導「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 ▶ ▶調研組對保康法院「法院+工會」訴調對接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就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縣法院、縣工會進行了討論、交流。
  • 強強聯手|安嶽在全市率先啟動「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調解新模式
    9月16日下午,安嶽縣總工會與安嶽縣人民法院「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揭牌、籤約儀式在安嶽法院舉行,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縣總工會主席尹鳳全與安嶽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忠富出席儀式,並見證工會與法院《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合作方案》的籤約,工會一行還參觀了法院「職工之家」。
  • 一站式多元解紛「四全格局」
    訴調對接窗口根據糾紛性質將其分配給調解員先行調解,調解成功的由立案窗口登記立案,法官即時出具調解書或撤訴裁定書;調解不成但當事人雙方均到場或比較清晰的簡單案件,立案後當場開庭進行簡案快審。◎全層次:構建多元解紛體系龍崗法院六個派出法庭,主動延伸司法職能,成立派出法庭駐社區訴調對接工作室,參與無訟社區建設;此外,各派出法庭分別與轄區14個司法所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專門對司法確認工作予以規範,將人民調解和司法調解有機接軌,就地化解各種矛盾糾紛。
  • 重慶一中院:「高校+法院」,助力多元解紛
    為豐富「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力量,9月4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與西南政法大學勞動社會保障法制研究中心合作搭建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此舉系重慶法院系統創新性嘗試。同時,該院引入專業行業調解力量搭建8大平臺,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手段,助推多元解紛工作取得實效。01「高校+法院」升級解紛力量據介紹,西南政法大學勞動社會保障法制研究中心現有專職研究成員12人,兼職研究員20多人,研究人員均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和訴訟領域的理論專家和實務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