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重慶一中院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通過10餘家省媒體展示多元解紛成效
為豐富「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力量,9月4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與西南政法大學勞動社會保障法制研究中心合作搭建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此舉系重慶法院系統創新性嘗試。同時,該院引入專業行業調解力量搭建8大平臺,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手段,助推多元解紛工作取得實效。
01
「高校+法院」升級解紛力量
據介紹,西南政法大學勞動社會保障法制研究中心現有專職研究成員12人,兼職研究員20多人,研究人員均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和訴訟領域的理論專家和實務踐行者。中心主任胡大武教授帶領多名研究員,進駐法院、設置專崗開展勞動爭議調解工作。
此外,重慶一中院還引入重慶大學環境法學專家、重慶理工大學智慧財產權專家等高校團隊作為專家調解員,助力環境資源、智慧財產權糾紛調解。高校專業團隊堅實的法律理論基礎、強大的調解員隊伍,成為重慶一中院多元解紛工作的亮麗名片。
02
搭建8大平臺助力「多元解紛」
重慶一中院依據受理案件的類型和結構,精準對接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專業調解、律師調解,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廣泛引入解紛資源。在實踐中找準案件類型與行業性質的連接點,積極對接行業協會、銀行、保險公司、婦聯等機構組織。
一起勞動爭議案件,經過西南政法大學胡大武教授調解後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目前,該院共搭建智慧財產權、金融保險、婚姻家事、環境資源、特邀調解、律師參與多元化解等7個調解工作組,引進銀行、保險、證券、高新技術企業、婦聯、法學院校等各行各業共32名調解員,2020年調解人員增幅達到60%。此外,還有退休法官團隊在街道社區設立「天平工作室」參與社區調解。8大平臺多方聯動助力多元解紛,豐富的調解資源為實質性解紛工作注入強勁動力。
03
「1+1+1」創新律師參與模式
該院還積極創新糾紛化解合作模式,推出「1+1+1」律師參與涉訴信訪化解新模式,形成「法官接訪—判後答疑—律師化解—減少申訴」工作流程,全市五大知名律所47名律師累計參與化解案件203件,化解率32.3%。
疫情期間,法官與調解員上門為90歲老人的贍養問題進行調解,讓老人得到滿意的贍養費用
與此同時,重慶一中院建立法院主導的訴前聯動糾紛解決機制,制定調解人員培訓辦法和在線調解工作規範等相關文件。組織召開轄區法院訴訟服務質效推進會,開展「代表委員基層行」、「聚焦多元解紛深推訴源治理」等活動。暢通立案前分流調解、立案後速裁快審和精細審理的銜接流程,對適宜調解的案件在立案前導入訴前調解程序,不適宜調解或者調解不成的案件根據案件類型進行繁簡分流,分類、有序開展調解和速裁工作。
04
大力推廣「網際網路+多元化解」
為給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快捷、精準的訴訟服務,重慶一中院充分利用「重慶法院糾紛易解平臺」,推廣在線調解,探索「網際網路+多元解紛」的新方式。在搭建好專業調解力量的同時,主動推廣應用音視頻在線辦理調解功能,使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參與案件調解,真正享受到多元、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
據悉,今年以來該院利用糾紛易解線上平臺開展調解329件次,訴前調解案件佔一審立案數量25.83%。年初新冠疫情期間,重慶一中院「雲調解」大顯身手,當事人通過登陸微信小程序「移動微法院」或「易法院」APP就可進行網上立案,網上立案後進行在線調解的新模式獲得當事人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