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4名大師獲評輕工「大國工匠」

2020-12-28 閩南網

輕工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產業,在我國工業體系中地位突出。近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公布了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名單,來自全國各地的60名同志榜上有名,其中,泉州市4位大師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史俊賢、吳德強、張建奎、林建勝。

開展「大國工匠」推薦學習活動旨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建設適應輕工業創新發展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勞動大軍。下面,就讓我們來一睹在本次獲評「大國工匠」中,來自泉州4位大師的風採吧。

史俊賢 形成自己的木雕藝術語言

人物名片

中國輕工「大國工匠」

全國技術能手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福建省美協雕塑藝委會委員

近年來,泉州的工藝美術大師接納西方與當代藝術思潮,在傳統雕刻的基礎上創新求變,以更為個性化的藝術語言,挖掘更深層次的思想內涵,史俊賢就是其中的代表。在他看來,藝術雕像並非「形」的真實還原,而在於表現作品內在的精神。在近30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史俊賢不斷跳出舒適區,探索新的藝術領域,拓展思想的深度和題材的廣度。

20世紀70年代初,史俊賢出生於泉州古城的一個教育世家,奶奶善書法,媽媽在泉州工藝美術公司工作,帶他接觸了花燈、木雕、竹編等泉州民間工藝,使得他自小對藝術耳濡目染。

可以說,泉州豐厚的藝術文化積澱成了他最早的藝術啟蒙。憑著對美術的熱愛,史俊賢水到渠成地走上了藝術之路,1990年考取福建省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先後受聘於泉州多家工藝美術企業,1996年又創辦了泉州恆陽禮品有限公司。

史俊賢是「半路出家」的木雕大師,他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思立開創的「自然型」木雕吸引,年近40歲拜師盧思立,邁進木雕藝術的殿堂。史俊賢一開始便沒有走傳統木雕的路徑,他立志衝破傳統的束縛,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基於深厚的美術功底和雕塑基礎,史俊賢的創作很快便進入佳境。憑著獨樹一幟的風格和作品中的思想性,史俊賢近年來屢獲大獎,不僅有「大國工匠」「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加身,在與全世界藝術家同臺競技的比賽上,他也多次脫穎而出取得佳績,作品多次被國家博物館、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獲得業內諸多好評。

吳德強 感受「與石雕對話」的樂趣

人物名片

中國輕工「大國工匠」

中國石雕藝術大師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

福建豐盈雕刻集團藝術總監

從藝30多年來,吳德強善於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創作新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反映時代巨變,描繪精神圖譜,在傳統雕刻、古建園林雕塑、公共藝術以及工藝美術領域,創作出兼具時代特色與人文精神的優秀作品。他的多件石雕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及中國工藝美術館等機構收藏,數次作品獲「華茂杯」「惠藝杯」「百花獎」「百鶴杯金鼎獎」「百花文藝獎」等賽事和展覽的金獎或一等獎。

吳德強從不吝嗇於傳授自己的知識,利用自己掌握的雕塑技藝,採取「傳、幫、帶」的方式培養了大批石雕藝術學員。深知行業中人才的重要性,他匯聚各方資源,於2019年和2020年組織承辦了「豐盈韻」第五屆、第六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石雕創作營活動。在創作營現場,時常能看到吳德強對學生們的悉心指導和言傳身教。據介紹,在去年承辦的創作營中,有清華美院雕塑系的研究生通過創作營平臺和雙向選擇,成為豐盈雕刻集團的一員。

「從1986年初中畢業到現在,我都在與石頭打交道,因為熱愛所以才會堅持。」在吳德強看來,石雕是一種藝術,它可以為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在用不同材質的石頭進行創作時,創作者本身能感受到「與石雕對話」的樂趣。

張建奎 在傳統與現代題材間穿梭自如

人物名片

中國輕工「大國工匠」

全國技術能手

中國石雕藝術大師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

福建省振昌園林古建築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張建奎出生於石雕世家,成長於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身為黨員的他走出了一條不同於雕藝前輩的藝術道路。他秉承傳統工藝,融入現代藝術,在傳統題材與現代題材中穿梭自如,以創新精神開拓千年南派雕藝的新風格。

在創作生涯中,張建奎不斷創新。即使是前人雕刻無數的傳統題材,張建奎也不願因循守舊,他刻刀下的作品造型無一重複,手法無一雷同。尤其對人物雕像,張建奎準確把握、注意凸顯人物特徵、氣質、動勢和神採。

張建奎的人物雕塑受到廣泛讚譽,作品分布全國各地,其中包括了崇武中華石雕博覽園戚繼光雕像、古田會議舊址毛澤東雕像、山東東營天寧寺滴水觀音雕像、浙江紹興龍華寺鎮山王雕像、廣東海豐五面媽祖雕像等精品,甚至遠到馬來西亞、泰國都有他雕刻的觀音像。2015年,張建奎創作的《西方三聖——佛祖》漢白玉雕像在國家博物館展示,並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林建勝 四十年匠心造瓷

人物名片

中國輕工「大國工匠」

全國技術能手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理事

德化縣聚益瓷雕工廠藝術總監

德化「中國白」載譽千年而不衰,自古以來名家輩出。從事德化陶瓷雕塑40年來,林建勝不但是德化陶瓷雕塑產業的參與者,同時也是推動者和見證者。他創新研發了會滴水的「滴水觀音」,將德化瓷塑推向更廣闊的市場。作為藏傳佛像瓷塑的創作先驅,他的創作更是豐富了德化瓷塑的創作題材,拓展了德化瓷塑的發展空間。

成功燒制藏傳佛像可以說是林建勝從藝生涯厚積薄發的體現,這一成就離不開其40年來技藝的錘鍊和商業的積累,以及對瓷塑創新的孜孜追求。在林建勝看來,攀登藝術的山峰沒有捷徑可走,需要恆心和毅力。藏傳佛像常遇到反覆重複的造型,林建勝創作的半身高的「千眼千手觀音」就歷時40多天,僅瓔珞、項鍊、底座上細密串聯的珠子就有成百上千個,每個僅一二毫米,沒有機械製作、測量,全靠用手搓出相同大小,不僅考驗著作者的手感,而且考驗其耐心程度。

一直專注於宗教題材雕塑的林建勝,近幾年也在涉獵新的題材。他帶領的創作團隊完成了《華夏賢哲——百子瓷韻》大型系列瓷塑作品,歷時4年共雕塑100尊古代賢哲,塑像高度均達52釐米,工程之浩大令人驚嘆,填補了中國陶瓷史上大型系列歷史人物創作的空白,並獲得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獎」金獎。(記者陳雲青 楊翬 陳若榕 通訊員林志偉 文/圖)

來源:泉州晚報

相關焦點

  • 輕工「大國工匠」李福祥:水性塗層開拓者
    前言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 , 大國工匠是職工隊伍中的高技能人才, 體現在他們身上的勞模精神
  • 欽州市坭興陶大師陸景平上榜「大國非遺工匠」
    欽浪網訊 (記者 何京) 近日,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正式公布首批「大國非遺工匠」認定名單,廣西共有3人入選,我市坭興陶大師陸景平榜上有名。為落實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培育中國工匠的要求,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主辦、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承辦的首批「大國非遺工匠」認定申報工作於10月份啟動。經過一個多月的公開報名和嚴格審核,首批名單正式「出爐」,欽州市非遺傳承人陸景平榜上有名,為我市坭興陶的發展增光添彩。陸景平1979年從藝至今,已有38年。
  • 高水平工匠之師培養高素質大國工匠
    優質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沒有高水平的工匠之師,就沒有高素質的大國工匠。目前,我省職業教育駛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快車道,進一步擴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我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 潞安化工任建業獲「大國工匠」榮譽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日前,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在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開展「大國工匠——能源化學地質篇」(第五季)學習活動,共推出「大國工匠」50名,潞安化工集團王莊煤礦員工任建業同志榮獲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大國工匠」稱號。
  • 成為「大國工匠」的老師,是什麼體驗?|立德樹人 築夢育人②
    優質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沒有高水平的「工匠之師」,就沒有高素質的「大國工匠」。近年來,深職院擴大招聘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驗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企業經營管理者,加快引進具有絕技絕藝的大師、行業企業領軍人才、工匠及傳統技藝傳承人到學校任職任教。技術人才不會憑空出現,「大國工匠」不是天生而成。要為學生搭建實現夢想的上升通道,關鍵看教師。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中藥學院院長汪小根入選了2019年「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項目。
  • 大國工匠講授開學第一課——「中國夢·大國工匠公益巡講活動...
    8月31日上午,以「中國脊梁 強國一代」為主題的「中國夢·大國工匠」全國巡講活動走進衡水一中唐山分校(唐山金名學校),與全校3000多名師生、家長共話匠心精神。全國勞動模範王軍,全國模範教師張國、孫楠,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澤旭出席活動並做主題講座。
  • 涵養君子人格 培育大國工匠
    學院成立全國首家高職院校「中華吟誦傳承教育研究院」,每年一屆的「經典吟誦大賽」,已成為校園文化的品牌,五千餘名師生齊誦經典、共同接受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洗禮。此項活動入選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設計劃重點項目。學院傳統文化育人創新實踐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君子人格、大國工匠」育人品牌獲得教育部高度讚譽,並在全國示範推廣。榜樣彰顯激勵力量。
  • 我省22名裝備技能大師走進校園收徒 打造工匠湘軍
    2016湖南職業教育宣傳活動周系列報導 我省22名裝備技能大師走進校收徒 將通過「現代學徒制」模式傳授技能 打造工匠湘軍 ◆開欄語◆ 5月9日-15日是2016年「湖南省職業教育宣傳活動周與此同時,許多職業院校與企業通過「無縫對接」形成長效合作機制,一大批技能大師走出車間走進了校園。 三湘都市報5月15日訊 昨日,湖南省裝備製造企校技能大師對接活動啟動儀式現場,被譽為「中國汽車起重機調試第一人」的中聯重科高級技師龍衛國,從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建湘手中接過「技能大師工作室」牌匾,與21名來自省內裝備製造業的技能大師一起,成為該院兼職教師。
  • 涵養悅美文明 精育大國工匠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緊扣「六好」標準,以「涵養悅美文明、精育大國工匠」為主線,深化文明校園建設,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第一屆重慶市文明校園」「重慶市文明單位」等殊榮,系全國一家3次參加全國高校黨建、思政工作會議的高職院校。
  • 從章丘走出的「大國工匠」——陳行行
    近日,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舉行,山東技師學院優秀畢業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特聘高級技師陳行行名列其中,是10個年度人物中最年輕的一位。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獲評「金山工匠」
    本報訊(勞動報記者郭翼飛)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層層選拔、激烈角逐,2019年「金山工匠」及「金山工匠提名獎」於近日正式揭曉。而本屆獲獎者也呈現出製造行業、非公企業人員佔比高,技能等級高、學歷高,崗位創新能力強三大特點。
  • 烘焙情操的教義 大師與工匠的對話
    10月6日,何文信大師和「好利來」技術總監張廷興及行政總監餘學軍來到重慶輕工職業學院——好利來實訓基地傳藝。行知教育集團董事長吳安鳴召集重慶輕工職業學院、重慶行知職業技術學校、重慶行知高級技工學校食品專業全體教師和部分學生歡迎何大師的到來並虛心求教。
  • 潘永堅:「大國工匠」的不懈追求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來自寧波的「大國工匠」、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潘永堅受邀參會,與上合組織11個國家的近百名選手進行交流。    說起地質勘察,許多人或許比較陌生。其實,大到跨海大橋、地鐵建設,小到高樓打樁、溫泉選址,都要開展地質勘察。「這是重大建設工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必須精益求精,如果出現一丁點疏漏,就有可能對國家和百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潘永堅嚴肅地說。
  •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近年培育20餘名大國工匠
    通訊員 徐敏 攝 2017年被中國中車授予「高鐵工匠」稱號的陳士華和羅斌;2018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謝光明;「90後」全國鐵路技術能手劉鵬……他們都是軌道交通行業的「大國工匠」,他們都是畢業於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職校學生。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由湖南鐵道職院培養的大國工匠達到20餘名。
  • 濰柴大學·大國工匠的搖籃
    自辦學以來已累計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數萬名高級技能人才,其中多人已成為省、市首席技師,成就最高者當選年度大國工匠。  學校藉助國際化企業濰柴的品牌和實力,充分發揮企業辦學優勢,引進企業先進管理理念,在教學改革、德育建設、教學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已成為國內校企合作模式的領航者。
  • 大國工匠 盾構先鋒
    盾構工程行業眾多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大國工匠,他們潛心研發、勇於創新、默默奉獻,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壁壘。為大力弘揚盾構工匠精神,北京盾構工程協會與工人日報社共同舉辦全國首屆「盾構工匠」評選活動。今天我們根據評選結果,公布獲選的50名盾構工匠優秀事跡。
  • 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50名候選人產生
    中國工會新聞網北京1月7日電 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自2018年6月份啟動以來,全國各地工會和廣大職工積極響應、廣泛參與。日前,經各省級工會和各全國產業工會推薦以及職工群眾自薦、推薦,組委會辦公室認真審核材料、廣泛徵求意見、反覆對比遴選,50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候選人已經產生。
  •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被需值教育」立德樹人 企業學院校企一體化育人
    獲評「福建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全省民辦唯一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被需值教育」立德樹人 企業學院校企一體化育人」學生50名。學校建設了一支由行業匠師、企業技師和學校教師組成的能教書、能實踐、能育人的「三元雙師」師資隊伍,如聘請榮譽酒店國家級廚藝大師胡滿榮、百宏集團「泉州工匠」鄒叔平等70多位企業高級技術技能人員擔任企業學院教師;校企合作主持建設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編寫《運動鞋電腦輔助設計》等教材(實訓指導書),立項省級以上相關教研課題,發表教育教學論文。
  • 軍工名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培養多名大國工匠,實力超過不少985!
    許多人並不知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電子、信息領域學科實力非常強悍,尤其是在雷D研製方面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培養了包括天宮、天眼、嫦娥系列方在內的多名「大國工匠」校友!在學科實力方面,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獲評A類3個,都是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的電子類強勢學科:01 A+(並列全國第一名):電子科學與技術;02 A類(前2—5%):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03 A-類(前5—1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35名科學家入選「大國工匠」,西北工業大學12名,南華大學上榜
    全國35名頂級科學家入榜「大國工匠」名單,這份名單不乏很多我們熟悉的大型重點工程及其總設計師,例如我們國產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北鬥衛星總設計師謝軍、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等等,這些進入榜單的35人均為國家大型攻關項目,在國際舞臺上有著重大突破的重大項目的總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