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獲獎名單公布,高等職業教育組共評選出一等獎81件、二等獎144件、三等獎209件。這是全省中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拼的主陣地,也是教師們展現教學能力和課堂風採的大舞臺。
優質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沒有高水平的「工匠之師」,就沒有高素質的「大國工匠」。
目前,廣東職業教育駛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快車道」,進一步擴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總決賽。
高起點
讓優秀的人成為「工匠之師」
近日,2020年廣東省專科批次投檔情況公布,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面向深圳市外文理科投檔線分別為448分、444分,在全省同類高校中排名第一。平安、比亞迪、阿里巴巴……深職院有一批來自產業最前沿的師資力量,吸引考生報考。
廣東產業發達、市場化程度高,職業教育成為學生眼中的「香餑餑」。
去年,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出臺《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支持公辦職業院校自主設置招聘條件,探索通過先面試後筆試、直接面試、技能測試、考察聘用等方式招收高素質教師。
「要讓真正符合職教需要、能承擔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重任的『雙師型』教師在職教講臺上唱主角。」深職院黨委書記、校長楊欣斌說。近年來,深職院擴大招聘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驗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企業經營管理者,加快引進具有絕技絕藝的大師、行業企業領軍人才、工匠及傳統技藝傳承人到學校任職任教。
技術人才不會憑空出現,「大國工匠」不是天生而成。要為學生搭建實現夢想的上升通道,關鍵看教師。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中藥學院院長汪小根入選了2019年「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項目。該院的中藥製藥技術專業教學團隊也入選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躋身「國家隊」行列。
過去兩年,廣東新增「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職業教育)10人、高職院校珠江學者17人,共有8所高職院校入選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設立職業教育「雙師型」省級名教師、名校長、培訓專家工作室30個,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的人才培養。
「學校以課程、項目為依託,推動實施基於職業過程的模塊化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吸引教師各展所長、優勢互補,打造了一批『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複合型實踐教學創新團隊。」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有關負責人說。
廣東省貿易職業技術學校的學員在學習面點製作。
嚴要求
高質量「金課」培養大國工匠
「拆裝成功!」在廣東省第五屆高校(高職)青年教師教學大賽決賽現場,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機電與汽車學院教師覃卓庚在5分鐘內蒙眼完成了汽車發動機的活塞連杆組拆裝。這手「教學絕活」讓他從138名決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去年起,該校啟動「擠水課、育金課」,定下教師自評、教研室同行評、校內外教授評、行業企業專家評、學生評和教學督導評6個評定環節,如果均不過關,課程即被評定為「水課」。該校還主動培育一批理念正確、含金量高、考核要求嚴、學生好學的「金課」,目標建成300門左右。
要培養未來的大國工匠,高質量的「金課」不可少,教學理念、教學設備的升級換代是關鍵。
「這是現代冷庫技術綜合實訓設備,注意它的管路系統原理……」為將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至最低,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製冷與冷藏專業教授、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言生變身「主播」,用鏡頭帶領工作室學員走進實訓室,生動地介紹設備配置、實操流程等情況。一堂課下來,學員感觸頗深:「徐老師總是能把前沿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各種疑難雜症在他的課堂上總能迎刃而解。」
從曾經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到如今的全國優秀教師、省職業教育「雙師型」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從教十多年間,徐言生已實現從「高工」到「高師」的華麗轉身。
今年初暴發的新冠疫情給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帶來新挑戰,倒逼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提高線上教學組織能力,適應全新的課堂形式。
3月的一個清晨,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教師喻甜香背起電腦,來到山坡上的一間信號較好的房子,開始網絡直播上課。今年春季學期,該校上萬名學生開啟線上學習模式。身處湖北的多名教師克服各種困難,以直播、錄播等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保障停課不停學。
「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該校有關負責人認為,優秀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也是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紅色印記牆繪隊在清遠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深紮根
產教融合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師傅,請喝茶!」 精準扶貧「粵菜師傅」涼山布拖班開班儀式上, 22名「徒弟」向中國烹飪大師、中華金爵獎獲得者羅福南鄭重地行拜師禮。羅福南向徒弟們送上了用自己畢生經驗整理而成的「粵菜寶典」,託起近3000名涼山州精準扶貧班學員「一人學廚,全家脫貧」的夢想。
要解決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兩張皮」,就要求職業教育需緊密對接產業需求。「雙師制」正是一劑良藥。
在廣東省高職院校學生技能大賽汽車檢測與維修賽項的比賽現場, 面對複雜的維修難題,參賽學生們揮灑汗水、臨危不亂、各顯神通,詮釋了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
「通過實訓實踐,為行業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學生每年就業率均達99%以上,求人倍率達3:1,就業質量位居省內相關專業前列。畢業生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識滿足度高,崗位晉升時間平均縮短1至1.5年,就業質量穩步提升。
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支持職業院校、本科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健全高等學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機制。
創新的教師培養機制,鼓勵院校主動聯繫企業,將大師「請進來」。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自2016年起實施「雙導師制」,每個專業每門專業核心課程由「校內導師」與企業兼職「校外導師」共同實施課程教學,指導和培養人才。廣東省非遺剪紙傳承人、佛山市大城工匠饒寶蓮,佛山市大城工匠、技術能手岑翠芹,全國技術能手、佛山大城工匠胡建武……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相互指導、相互學習、相互督促,構建起課程質量的雙重保障機制。
服務地方發展,院校也樂於讓教師「走下去」,積累一線經驗。
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廣東農工商職業學院教師劉文在山區種植獼猴桃12年,幫助農民增收800萬。該校還面向農村致富帶頭人等積極開展農業技術技能提升等社會服務與培訓,為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職業教育不是閉門造車,教師必須紮根廣東土地、踐行產教融合。」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責任人表示,廣東將繼續深入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打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職業教育新局面。
延伸閱讀:
廣東每年投5億元,只為做好這件事|立德樹人 築夢育人①
【記者】鍾哲
【作者】 鍾哲
廣東教育頭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