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傳統習俗不能忘 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忙清掃

2020-12-23 華商網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的「小年」,也是進入春節的重要標誌。從這一天起,在外的人要趕回家,在家的人要置辦年貨。現代人工作節奏快了,生活條件好了,他們是如何為春節做準備呢?

  本報隨機選取了年齡在24歲至45歲之間的30位讀者進行了採訪,「掃房子」和「趕大集」成為最受關注的臘月習俗。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習俗:話說灶神今天要上天庭面奏玉皇,匯報這家人一年來的善惡,因此要祭拜灶神,讓他上天言好事。現在都市家庭已沒有了灶膛,那我們思考可多準備一些糖果、糕點,寓意來年生活甜甜蜜蜜。

  有26名讀者表示從來沒有祭過灶,4位讀者表示曾在孩提時代跟大人祭拜過。網友xie107發帖說,「雖沒有條件祭灶,但這天會買灶糖(麥芽糖)。」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須對住所進行徹底的大掃除,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乾乾淨淨迎新年。

  有28位讀者選擇此項為「最看重的習俗」。在高新區上班的楊君利先生說,「掃房」有掃走「不順」的寓意,家裡很重視。其實,掃房子不必「畢其功於一日」,習俗中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到除夕為止均為掃塵日(迎春日)。

  臘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

  習俗:家家都要做豆腐、買豆腐,取豆腐為「鬥福」之意。當天還要「接玉皇」,舊俗認為玉皇大帝將在這一天下界,視察人間善惡,因此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祈盼來年得福。

  有兩位讀者看重此習俗。家住吉祥村的範華峰先生說,他每年的這天都會去做一些公益事情,例如獻血、捐款,「我不是迷信,而是感到人需要這種敬畏之心。」

  臘月二十六,燉大肉

  習俗: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吃「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而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

  對此感興趣的有6名讀者。計程車司機晁招敏對這一習俗情有獨鍾,「我們家年前會燉出一鍋大肉放著,年前吃它解饞,年中吃它方便,年後吃它依然下飯,過癮又實惠。」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習俗:現在雖說不用宰雞了,但趕大集備年貨還是有必要的,買些鞭炮、春聯、糕點、酒水、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等等。

  看重此習俗的讀者多達26人。家住紅廟坡的讀者李冠華說,和家人一起去購年貨,不在乎真的買了些什麼,在乎的是與家人一起體會年味的溫馨感覺。

  臘月二十八,貼花花

  習俗:這一天要在屋內掛上年畫,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則要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窗戶上還要貼上漂亮的窗花。需要注意的是,春聯和門神則要留到除夕再貼。

  共17名讀者選擇了此項。家住太華路的張清雅說,每年貼窗花的時候就想起了已故的奶奶,老人窗花剪得非常漂亮,不但給自家剪還送給四鄰,人緣很好。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習俗:按老理兒從初一到初五不能蒸饅頭和炒菜。諧音聽起來像「爭吵」,因此就在這一天把年後幾天吃的饅頭、花饃提前準備好。

  有12位讀者看重此習俗。家住辛家廟的呂萍女士說,平時在家自己蒸饅頭的次數不多,但臨近年關,他們家還是會在這天蒸點饅頭,也算應習俗討個吉吉利。

  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習俗:除夕是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

  因為今年沒有臘月三十,原本年三十進行的貼春聯、貼福字、放爆竹、守歲、吃年夜飯等習俗都在臘月二十九這天完成,特別是「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的壓歲錢是不能少的。

  專家點評

  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民俗專家傅功振說,臘月習俗歌謠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主要是提醒大家過年時必做的一些準備,其實每日做什麼,不必苛求與習俗完全相符。

  最重要的是,體會全家人一起為年節忙碌時,那種充實的感覺。漂泊在外的遊子,也會趕在這個階段回到父母身邊,參與到忙碌中去。在這「忙碌」中,家庭成員更加和睦、親情維繫得更為緊密,這才是過年的真正意義。

  本報記者楊琰冰

相關焦點

  • 春節系列之五:臘月二十四,傳統民俗掃房子
    臘月二十四,傳統民俗掃房子讀寫人家主筆:白東和每到年尾,各家各戶都要清掃屋子,打掃房子,乾乾淨淨迎接新春,這實際上是掃塵。民諺云:「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我們北方掃塵就叫掃房,南方卻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通過打掃,大家小戶準備過年。在民間,祭祀灶神前後至除夕,有一次衛生大掃除,牆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處一年的積塵,均須於此日以掃帚清除乾淨;箱柜上的金屬把手等,也應擦拭一新,甚俗起源甚古,流傳至今。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 農曆臘月廿四是蘇州「小年」,傳統習俗有哪些?南北為何差一天?
    農曆臘月廿三,也是傳統習俗裡的「小年」。小年是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因此過小年非常隆重。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間,二十五買豆腐,二十六買斤肉,二十七買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掃一掃。」臘月二十三,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農曆裡小年是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
  • 各地小年是哪一天及如何過,老祖宗的傳統不能忘
    臺灣地區:除夕前一天   南京:正月十五、即上元節(元宵節)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除夕(大年是年初一晚上)雲南部分地方:正月十六  部分地區有臘月二十二送灶神的習俗,這天也成為該地區的小年。
  • 小年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小年夜習俗盤點(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地區,小年具體日期並不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為農曆臘月二十三,南方不少地方則是臘月二十四),甚至在一些日曆上,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都被標為「小年」。此外,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 進了臘月都是年,臘月之後的習俗,你了解多少。值得收藏哦
    臘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臘八其實,臘月習俗真正的開始,應該是臘八這一天。在漢代之前,臘祭的具體日期並不固定。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投票通道↑↑↑↑↑掃塵日,即臘月二十四,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房間各個角落。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後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中國一些地方,每年從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這段時間都叫做「掃塵日」,也叫「迎春日」。在民間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北方通常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則是臘月二十四),小年一到預示著春節也近了。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情感願望,此習俗向人們傳遞著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
  • 臘月二十四,送你18張姓氏頭像,年味十足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四,春節的腳步已經臨近,在此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踩著快樂的節拍,帶著好運的精彩,在爆竹聲中把健康平安送來。新年總要有新氣象,如果你還在發愁沒有好看的頭像,那麼屬於你的福利馬上到來。春節期間,我們將一如既往為大家帶來款式新穎的姓氏頭像,每天送出18款,風格迥異,年味十足,讓頭像為你的春節加點料。接下來就送出本期的18張姓氏頭像,也為你介紹一下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今天的民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 小年夜拜灶神的習俗傳統的由來是什麼
    2019年1月28日是農曆年的小年節日,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小年(南方大部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小年的到來,意味著家家戶戶要開始掃塵除舊,祭拜灶神,乾乾淨淨準備過年了。那麼,小年夜祭拜灶神的習俗傳統由來是什麼?小年祭灶的由來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 二十四掃房子是什麼意思 臘月除塵習俗的來歷寓意及講究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告別「小年」,就該做迎接過年的準備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掃塵」,即年終大掃除,也叫「掃房子」。[臘月二十五磨豆腐由來傳說故事]二十四掃房子是什麼意思  掃塵日,即臘月二十四,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後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
  • 過小年祭灶:火神與灶神信仰並存,有的已演變為單純的灶神信仰
    舊時民間過小年的主要習俗為祭處神,又稱送灶、辭灶。各地祭灶的時間不盡相同。一般說來,北方人是臘月二十三,南方人是臘月二十四。此外還有「官三(二十三日)、民四(二十四、宜家五(二十五)」的說法。灶,是在人類把火引進住所後才產生的。
  • 農曆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你家小年是哪天?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但是由於地域的影響,各個地區對小年的日期並不統一。央視新聞頻道今天播著播著就出現了豌豆黃、薩其馬、驢打滾、湯圓、花生糖、芝麻糖……網友表示:央視播新聞猝不及防變吃播。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 聽過「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說法,但背後的傳說你知道嗎?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農村,每家每戶都會定在這一天進行大掃除,給整個家裡裡外外都仔細清掃一遍,除了掃掉灰塵,還有掃掉過去一年的晦氣和不好的東西,以乾淨整潔的形象迎接新年的到來。「二十四,掃房子」這句俗語幾乎人人都聽過,還被編進那首關於過年習俗的歌謠,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家裡長輩之所以會選擇在二十四這一天掃房子,而不是二十五、二十六,背後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傳說。古時候,人們一直信奉神明,但和人一樣,神仙也有好壞之分,傳說中有個三屍神一直像影子一樣在人間晃蕩,喜歡跟隨人們的行蹤。
  • 小年祭灶傳統從何而來?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哪天才是正日子?
    在小年這一天,十分重要的一項活動便是祭灶,灶神在我國古代社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神靈,他雖然沒有強大的法力,但卻掌握著人間的衣食以及禍福,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居家之神。民間素來有過小年的傳統,但小年具體在哪一天卻是不固定的,一般來說北方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而南方則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
  • 科普潮汕人的小年習俗
    農曆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就是我們潮汕人常說的小年,也稱祭灶節。今天已經臘月二十三,還有一天就小年,你是否了解潮汕的小年習俗?臘月二十四,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又被稱為過小年。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是春節的一個序曲。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傳統灶臺已難覓蹤影,祭灶的習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
  • 臘月將至,這4種傳統美食不能忘,應節而食,滋補身體寓意吉祥
    臘月將至,這4種傳統美食不能忘,應節而食,滋補身體寓意吉祥如果覺得還不錯不要忘了關注我哦,每一個關注都是一份鼓勵。我會更加努力更新優質實用的的內容的。"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還有一個多月就是臘月了,再過兩天,臘八就要到了。那首兒時的童謠已經開始在腦子裡面回想了。
  • 你家是過二十三還是二十四
    小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一般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臘月是指農曆十二月,在日曆上面,陽曆下面就是陰曆,而陰曆中一般將二十寫作廿,臘月二十三日也就是臘月廿三。小年其實就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主要有掃塵,祭灶等民俗活動。民間有一俗語「官三民四船五」,這說的是官家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平民在臘月二十四,而生活在船上的人家則是在臘月二十五。
  • 北方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小年祭拜灶神的由來傳說故事
    今天是2020年1月17日,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小年(南方大部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在很多地方還保留著請灶王、祭拜灶神、吃糖瓜的習俗。那麼,灶王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小年夜祭拜灶神的傳說故事  「灶王」又稱灶王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灶神。
  • 春節習俗有哪些?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春節習俗有哪些?臘月二十三—糖瓜粘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