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有教無類

2021-02-07 普通話水平測試

教:教育;類:類別。對各類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

《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西周時期,政府設國學和鄉學兩類。國學又分大學和小學兩級,而鄉學則多稱為庠、序、校、塾等。《禮記·王制》記載,「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闢雍,諸侯曰泮宮」。西周前期,因戰事頻仍,學校教育以武事為主,而西周后期政權穩定,開始傾重文化教育。當時大學學習以禮、樂、射、書為主,而小學則多學六藝基礎知識。此時的教育依然以貴族教育為主,平民是很難進入官辦學校學習的。

到了東周,戰亂頻仍,禮樂崩壞。周王失去了對全國的控制,全國範圍內統一的制度開始崩解,諸侯開始為政一方。為了培養本國人才,諸侯紛紛設立自己的官學,稱為「庠宮」。這時候教育對象不再局限於貴族,為了充實人才,一些有能力的平民也被官學吸收培養。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也在同一時期興起,孔子本人非常認同擴大教育對象範圍的做法,同時他還提出教育是教化民眾,增強國家實力,維護統治穩定的重要手段,因此,他認為教育甚至不能僅僅局限在有潛力有培養價值的人,而應推廣至所有國民。所以,他本人積極推廣私學,認為這樣可以使任何願意學習的人獲得受教育的機會。

故而,孔子以前,「學在官府」,只有貴族子弟有權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貴族子弟才有當官的資格。到了孔子的時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為私人辦學提供了機會。孔子正是抓住了這一機會,開始了其創辦私學的職業生涯,希望通過興辦教育來培養「賢才」和官吏,以實現其政治思想。在教育對象問題上,孔子明確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有教無類」的意思是無分貴族與平民,不分國界與華夷,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孔子弟子三千來自魯、齊、晉、宋、陳、蔡、秦、楚等不同國度,這不僅打破了當時的國界,也打破了當時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視為「蠻夷之邦」的楚國人公孫龍和秦商入學,還欲居「九夷」施教,充分體現了孔子的教育主張。孔子弟子有來自貴族階層的,如南宮敬叔、司馬牛、孟懿子;也有很多的是來自平民家庭,如顏回、曾參、閔子騫、仲弓、子路、子張、子夏、公冶長、子貢等。而平民教育更能體現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實質。

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其「眾生一體都有善性」的理論。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說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習相遠」又說明了實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於「人皆可以通過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認識,孔子才作出了「有教無類」的論斷。

儒家認為人可以為神、上帝。儒家相信人畢竟有體現至善、上通神明、天人合一的可能。孟子認為:人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之趨善,如水之就下。人有天生的善端,本此善端,便可成德、成聖。荀子認為:途之人可以為禹。程朱理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聖外王之路,也是把國家、組織的管理權柄最終交給聖人。到陸王心學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心即理,心外無物」。在傳入中國後,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吸收儒家的有教無類也發展出眾生平等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說法。

「有教無類」思想的實施,擴大了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來源,對於全體社會成員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現代社會,特別是20世紀後,教育成為全體公民的需要和共享的權利,教育的全民性和普及性顯得更為鮮明充分。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有教無類
    在教育對象問題上,孔子明確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有教無類」的意思是無分貴族與平民,不分國界與華夷,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孔子弟子三千來自魯、齊、晉、宋、陳、蔡、秦、楚等不同國度,這不僅打破了當時的國界,也打破了當時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視為「蠻夷之邦」的楚國人公孫龍和秦商入學,還欲居「九夷」施教,充分體現了孔子的教育主張。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2007年7月,退而不休的趙孝斌到「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參觀考察,邯鄲作為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其聲名遠播的成語典故、濃鬱的成語文化氛圍深深吸引了他。他邊參觀邊思考,開封是一座具有豐厚成語典故資源的城市,「杞人憂天」、「才高八鬥」、「五十步笑百步」、「開卷有益」、「抱薪救火」等成語典故均發生在開封,為什麼開封不能申報「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呢?
  • 成語典故苑落戶御河岸
    記者 陳豔輝東方今報開封訊  12月5日上午,由《東方今報·開封讀本》連續報導的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現實版——開封成語典故苑開苑儀式在御河岸邊舉行。
  • '有教無類'原來是這個意思!
    成語《有教無類》,其出處: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子曰:「有教無類。」
  • 大名成語典故——隕雹飛霜
    大名成語典故——隕雹飛霜 2020-03-06 1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名成語典故——折節力行
    大名成語典故——折節力行 2020-05-13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鳴鑼比武
    成語典故文化是淮南文化脈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塞翁失馬」「風聲鶴唳」「一葉知秋」「時 苗 留 犢」「臨 淵 羨 魚」等許多歷史典故膾炙人口,和淮南有密切關係的成語有1000多條,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淮南因此成為了「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
    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這部書以成語典故為主線,串聯了從先秦到清代的賢達之士滿溢聰慧謀略的詩文、品德與言行;融思想性、資料性、知識性、可讀性、趣味性為一體,讀來引人入勝。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一千成語一座城
    「百川歸海、一葉知秋、草木皆兵、一寸光陰一寸金……」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都出自淮南。近日,淮南市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成語典故是最能體現漢語優點的一種語言結構,寥寥數語,蘊意無窮。
  • 大名成語典故——殺人不眨眼
    大名成語典故——殺人不眨眼 2020-01-08 2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淮南:細品成語典故 看盡城市春秋
    原標題:細品成語典故看盡城市春秋「以成語典故為媒」書寫申創答卷細品成語典故看盡城市春秋在眾人努力下,以《淮南子》精髓為核心、八公山典故為重點、歷史故事為主題的系列書籍、戲劇、電視、電影、動畫等成語典故表現形態,及與淮南地方成語相關的文化產業和文藝精品也相繼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八公山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這些成語典故一直根植於中華民族文化靈魂之中,而這些成語典故均源自具有燦爛古代文化的淮南大地。
  • 成語典故---羽扇綸巾
    成語典故---羽扇綸巾 20-06-08 09:08
  • 邯鄲成語典故之都街頭「快閃」秀成語故事
    如果說這是一個成語的場面,無需提示,人們一定能夠脫口而出:負荊請罪!13日下午,在「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市,30名來自河北工程大學的大學生身著古代服飾,在邯鄲市文化藝術中心廣場上演了「完璧歸趙」、「黃粱美夢」、「胡服騎射」等12組成語造型,並與現場觀眾同時揮動手機,共同高喊口號「成語邯鄲搖一搖」。這是邯鄲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碩果金秋·品讀邯鄲」系列網絡宣傳活動中「魅影邯鄲」系列快閃的第二場。
  • 曲沃被命名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鄉」
    2月19日,記者從曲沃縣委宣傳部獲悉,該縣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鄉」順利通過專家評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曲沃縣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鄉」,並成立「中國成語典故傳承基地」。  根據現有資料統計,《漢語成語大辭典》中收錄的5500多條成語,出自曲沃的有300多條,與曲沃有關聯的多達1500條以上。
  • 臨淄:圖解成語典故——覆水難收
    悠久的歷史不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眾多名篇巨著,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也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淄成語典故作為濃縮的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發生和傳承的過程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臨淄人。
  • 成語典故:亡戟得矛
    成語典故:亡戟得矛 2015年03月20日 14:36
  • 大名縣成語典故——白璧青蠅
    李文軍,男,1969年9月出生,大名縣大名鎮人,大學文化,教育學學士。《大名縣誌1979-2005》副主編,《大名軍事志》主編,著有《金戈鐵馬大名府》《大名成語典故》《文學藝術作品與大名》《武術之鄉--大名》《歷史文化名城--大名》《臨濟宗--興化寺》等多部研究、記述大名歷史文化的著述。《大名成語典故》由李文軍同志主編,2017年12月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發行。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圖)
    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這部書以成語典故為主線,串聯了從先秦到清代的賢達之士滿溢聰慧謀略的詩文、品德與言行;融思想性、資料性、知識性、可讀性、趣味性為一體,讀來引人入勝。
  • 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網訊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將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將展開激烈比拼,一決高低。通過大會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2020-07-21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