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上有人討論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的難度。要說今年的高考作文哪個難寫,我們得看今年的高考全國Ⅰ卷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
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材料確定,邊界清晰,任務明確,只能三選一。這是典型的任務型作文。考生對任務型作文的寫法應該很熟悉,完成上述任務應該不難。話雖如此說,完成任務不難,但要寫出高分作文,也不容易。
有網友說,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這三個歷史人物的事跡不太了解,沒聽說過小白,更不知呂小白或者姜小白。原來齊桓公的名就是小白?感覺這作文題確實難寫,不知道選誰合適,也不知紙上與「公子小白」相遇的考生們是如何寫的。
有資料稱,齊桓公繼位前叫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姜姓呂氏,但不叫呂小白或者姜小白,因為春秋時代的男子不稱姓。查看相關資料,發現春秋時的人名與姓氏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這事還是由專家去解釋,我們在此說不清。
初中語文課文中,涉及到齊桓公的人物是管夷吾即管仲。具體課文是《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教學中,教師會拓展,進而講齊桓公重用管仲的典故「一箭之仇」。該作文題裡的材料,其實就包含典故一箭之仇。
高中課文《齊桓晉文之事》提到齊桓公。高中課文《諫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徵,原本是瓦崗軍中人,是李世民政敵的人物。但是李世民即位後,也是不計前嫌。但李世民的不計前嫌和齊桓公的不計前嫌有所不同。
要寫好,還得抓住這樣幾個點:齊桓公以國家利益為上,不計前嫌,重用管仲,表現出大胸懷。鮑叔牙以社稷為重,識人、薦人、甘居人下,可謂高風亮節。而管仲革新,輔助齊桓公振興齊國,完成了霸業。
最後,說說發言稿的格式:先寫稱謂,打個招呼,提示自己要發言了。比如「老師好」「同學們好」「大家好」之類。接著寫正文,談自己的想法。結尾別忘了說一句「謝謝大家」之類的話,表示自己的話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