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樹忠 紮根巖層的「金釘子」(治學)

2020-12-23 人民日報

圖為沈樹忠在國外科考。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他是第一位榮獲地層學國際個人突出貢獻獎的亞洲科學家。對他而言,走上科研這條道路,是偶然,也是必然。從博士期間到現在,他就像一枚「金釘子」一樣,深深紮根在學術的巖層中,為地層學研究貢獻力量。

日前,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地層學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榮獲地層學國際個人突出貢獻獎。

這一由國際地層委員會2004年設立、每4年頒發一次,且每次僅有一人獲獎的個人突出貢獻獎,旨在獎勵在國際地層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地質學家。57歲的沈樹忠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亞洲科學家。

頒獎詞中介紹,沈樹忠是二疊紀兩個「金釘子」落戶中國的主要貢獻者之一,為二疊紀綜合地層學、地層序列的建立和全球對比、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抓住一切學習機會,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

在地質學上,「金釘子」是定義和區別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地層的唯一標準,建立「金釘子」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解決地質歷史的時間對比問題。目前,中國已建立了11顆「金釘子」,與義大利並列為數量最多的國家。

在浙江長興煤山國家級地質遺蹟保護區,一個10米高的立柱,頂端是一塊放大了上千倍的微小欣德刺化石模型。它來源於半山腰的一片巖層,在2000年被確定為「金釘子」;山腳下的另一片巖層中,存在著名為王氏克拉克刺的化石,在2005年被確定為另一枚「金釘子」。泥沙掩埋、歲月沉積,短短40多米的距離,卻隔著近200萬年時間:一個是三疊紀的開端,一個是二疊紀長興階的起點。

二疊紀兩個「金釘子」分別位於廣西來賓市蓬萊灘和浙江長興縣煤山,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金玉院士領導的兩個國際工作組開展科研工作,沈樹忠是成員之一。

對沈樹忠來說,走上這條科研道路,是偶然,也是必然。

1977年,他第一次參加高考,成績並不理想,來年報考中專,被浙江煤炭工業學校(浙江工商大學前身之一)地質專業錄取。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安徽浙江交界的長廣煤炭公司成了一名地質技術員。

有一天,他無意中看到了中專生考上研究生的新聞。「我靈光一閃,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沈樹忠說,經過夜以繼日的學習,兩年後終於考上了中國礦業大學的研究生,1989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

另一次轉折發生在1994年。一次西藏科考改變了他的科研軌跡。

「那時去西藏科考的年輕人也少,連續一個月跋山涉水,總共背回來上百公斤重的石頭。」沈樹忠回憶,他早期的成果基本都是在西藏做出來的。

1996年,沈樹忠被教育部選派赴日本留學,後來到澳大利亞讀博士後。1999年,希望繼續從事地層學工作的他攜全家回國,開始了二疊紀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的研究生涯。

破譯巖石中的奧秘,為研究地球演化提供參考

2.52億年前發生了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超過95%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陸地生物滅絕,地球從此進入恐龍時代。

這次事件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當時環境發生了什麼變化?持續時間有多長?這是藏在石頭中的秘密。

「地球上的一層層石頭,就如同天書中的一頁頁紙張。化石及其中的信息,不僅可以還原時間坐標系,還蘊含著當時的生活環境信息。」沈樹忠說,地層學家的工作就是要破譯這本石頭天書中隱藏的密碼。

古生物學家通過對地層、化石的研究,試圖還原生物大滅絕的歷史真相,但並沒有一致的看法。

在長興煤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和國際同行一起開展了高精度綜合年代地層框架的研究。「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生態系統的崩潰是由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引起,其中西伯利亞火山多次噴發的規模最大,多地的巖漿活動造成地表溫度及整個環境的迅速惡化。」沈樹忠說,火山噴發出大量溫室氣體,使得蘊藏在地表沉積物中的甲烷氣體釋放,海陸生態系統迅速崩潰。

在生物大滅絕事件的科研中,地層學研究主要是解決時間對比問題。過去有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大滅絕要花上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時間。2011年,沈樹忠所在的研究團隊通過應用高精度的單顆粒鋯石鈾—鉛同位素測年法,將這一事件的過程精確到20萬年,2014年進一步精確到6萬年左右。

沈樹忠進一步解釋,地質歷史時期發生了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這些事件與生物的正常更替不同。研究歷史上的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時間等信息,對評估當今地球面臨的危險、預測地球今後的發展趨勢有重要參考價值。

從博士論文選擇「腕足動物和生物大滅絕」作為主攻研究題目至今,沈樹忠像一枚「金釘子」一樣,深深紮根在這片學術的巖層中。

希望更多人了解地層學,期盼年輕學子投身科研

在學院官網上,有一張沈樹忠頗為滿意的照片,那是16年前他在澳大利亞雪梨盆地考察時拍攝的。彼時的他,烏黑的頭髮、白皙的皮膚。而眼前的他,花白的頭髮、黝黑的膚色,如同換了一副模樣。

儘管如此,談起艱辛的科研之路,他樂在其中。「從事這種研究有很多樂趣。不僅可以欣賞美好的大自然,層層疊疊的巖石還蘊含著破解地球和生命演化的奧秘。」沈樹忠坦言,每當找到精美的化石或有了新發現,那種滿足感、幸福感難以言表,所有的疲勞和辛苦都不復存在。

地層學是地質學的基礎性學科,沈樹忠覺得,學科發展和人才儲備還是有隱憂。

一方面是由於地層學的專業相對小眾,許多人了解不多。另一方面,雖然不少高校均設置了與地層學相關的專業,但在當前社會,市場應用性更強的專業往往更受歡迎;還有些高校甚至取消了相關專業,導致人才匱乏。此外,地層學作為基礎學科,也不如新興學科受重視。

「目前,我國在傳統地層學研究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要在更大舞臺上發揚學科所長,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在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方面需要加強。」沈樹忠坦言,希望相關部門增加招生力度、制訂地層學後備人才的培養計劃、加大對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國地層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水平。

在沈樹忠看來,從事地層學的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吃苦耐勞的品質、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在日復一日的文獻翻閱、野外考察、化石挖掘、處理分析中默默奉獻。

「希望能更多地介紹地層學是什麼、學者們做了哪些工作,更希望看到有年輕學子說想來學習、做研究。這是我願意接受採訪的原因。」沈樹忠說。

相關焦點

  • 時評|把自己鑄成一枚「金釘子」
    來源:中國國防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杜博文把自己鑄成一枚「金釘子」■杜博文自古功名亦苦辛,丹青難寫是精神。日前,成為首位榮獲地層學國際個人突出貢獻獎的亞洲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從煤炭公司地質技術員起步,在基礎學科領域甘坐「冷板凳」,數十年一以貫之、鍥而不捨,被譽為紮根巖層的「金釘子」。對每名官兵而言,無論身居何職、所守何崗,都有為國防建設發光發亮的職責義務,應當竭盡所能,把自己鑄成一枚光彩奪目的「金釘子」。安心才能安業,守心方可持正。
  • 一曲中國氣派的考古戰歌 報告文學《面壁百年——尋找「金釘子」的...
    迄今為止,全球正式確立的「金釘子」有65枚,中國11枚,列第一。而這11枚中,有4枚在浙江,其中2枚在長興,長興成為中國縣級城市裡面擁有「金釘子」最多的一個縣。 由紅旗出版社2020年12月最新出版的報告文學《面壁百年——尋找「金釘子」的中國科學家》一書,聚焦的就是在浙江長興「金釘子」地質遺址上,黃汲清、趙金科、盛金章、楊遵儀等一代代中國地質學與地層古生物學家,於亂世中開啟了尋找「金釘子」的科考苦旅。
  • 【地學科普】金釘子(GSSP)
    有了「金釘子」,全球的地質工作者就有了「共同語言」。什麼樣的地質剖面才符合金釘子標準呢?它必須同時具備交通便利、巖層發育良好、化石含量豐富並且分布廣泛,容易識別等一系列條件。四十餘年來,全球科學家在蒼莽大地的巖層中,共釘下了68顆「金釘子」。
  • 中國拿下第11個「金釘子」,全球第一
    所謂「金釘子」是全球年代地層單位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GSSP)的俗稱,是全球不同年代地層的唯一標準,在一個特定的地點一段特定的巖層序列中標出,作為確定和識別全球巖石地層之間的界線。最近,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際地科聯)以全票的表決結果,批准把全球寒武系第三統和第五階共同底界的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金釘子」)建立在中國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這是我國繼2011年後獲得的第11個「金釘子」。
  • 到長興看「金釘子」--中國數字科技館
    金釘子地球在誕生至今的46億年間,究竟經歷了多少個地質時代?大約在19世紀,美國人民為了紀念東西部鐵路大動脈接軌,在竣工時釘下了一枚用黃金製成的鐵路道釘,俗稱「金釘子」。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的研究員沈樹忠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礦物測年方法確定了這次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
  • 中國獲第11顆「金釘子」,世界排名第一!
    2017版國際年代年代表(地層界線間的「釘子」標誌代表已經確立了的「金釘子」)四十餘年來,全球科學家不斷探索,總計釘下六十餘顆「金釘子」。此前,中國與義大利各擁10顆「金釘子」,並列榜首。這次,中國憑藉位於貴州劍河的寒武系苗嶺統烏溜階底界「金釘子」的確立,以11顆「金釘子」再奪冠,成為全球獲得「金釘子」最多的國家。
  • 這枚「釘子」不簡單 | 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
    按照現在專業的說法,「金釘子」是國際地層委員會和地球科學聯合會,以正式公布的形式所指定的年代地層單位界線的典型或標準,是為定義和區別全球不同年代(時代)所形成的地層的全球唯一標準或樣板,並在一個特定的地點和特定的巖層序列中標出,作為確定和識別全球兩個時代地層之間的界線的唯一標誌。簡單來說,「金釘子」可以理解為一種地質年代分界線或者說標誌層位。
  • 貴州地質與古生物領域成就享譽中外:中國第11枚「金釘子」獲得記
    趙元龍教授講述苗嶺統、烏溜階「金釘子」正式批文日前,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9屆學術年會在河南鄭州落幕,81歲高齡的貴州大學教授趙元龍在會議上作了主題為《全球寒武系第三統及第五階「金釘子」—中國第11枚「金釘子」釘在劍河》的學術報告。
  • 講述科學家發現「金釘子」故事
    《面壁百年·尋找「金釘子」的中國科學家》新書分享近日,一部講述10餘位科學家發現、證明及捍衛長興灰巖及「地層金釘子」全過程的長篇報告文學《面壁百年·尋找金釘子的中國科學家》,在長興龍山街道舉行了新書分享會。
  • 學一學「釘子哲學」:善釘釘子,敢拔釘子,不埋釘子
    「我們要有釘釘子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打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打一顆,不斷打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讓「金釘子」綻放光芒
    2018年6月21日,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批准把寒武系第三統和第五階共同底界的「金釘子」「釘」在中國貴州劍河,這是中國確立的第11顆「金釘子」。而在這11顆「金釘子」中,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簡稱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金釘子」研究集體主持確立了7顆,參與確立了2顆,在國內外同類科研機構中,遙遙領先。
  • 中國第11枚「金釘子」落戶貴州劍河
    中新社貴陽7月5日電 (冷桂玉)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近日全票表決通過批准把寒武系第三統暨第五階的全球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金釘子」)建立在貴州劍河,這是中國獲得的第11枚「金釘子」,也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金釘子」最多的國家。
  • 沉積巖層巖性分析
    在較南部地段發育著不等粒的以細礫—砂巖為主的巖層,向北則變為細粒和不等粒的石英一砂巖層。斜層理方向、礫石定向的大量測量資料證明,碎屑物質搬運的主要方向是從南向北、北東和北西。這樣,根據雅圖林巖石厚度的增加、巖層成分的相變和相互補充的古動力資料,在所研究地區發現了二個從早雅圖林期起就存在的雅圖林沉積區。
  • 南大發力引進學術大咖:院士沈樹忠、藝術史泰鬥傅申受聘該校
    南京大學新聞網12月8日發布消息《胡金波書記赴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調研並看望新引進院士沈樹忠》介紹,7日,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赴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開展調研,與地科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教師代表座談交流。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參加調研。
  •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十大美景評選丨古丈階「金釘子」
    古丈階「金釘子」全稱為寒武系苗嶺統古丈階「金釘子」,位於古丈縣羅依溪鎮酉水河南岸,是一套連續沉積的碳酸鹽巖地層剖面,是我國在46億年地球史上釘下的第8枚「金釘子」,也是湖南省的第2枚「金釘子」。
  • 沈樹忠院士:深入理解重大生物事件與環境因素的關係,對認識...
    我校沈樹忠院士團隊與中科院聯合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支持下,將化石記錄重現為生物演化歷史,繪製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曲線,其時間解析度較國際同類研究的精度提高近400倍。這一成果在《Science》發表後,引起一波又一波的關注。
  • ...大洋發現計劃"科考船歸來-金釘子 古文字 火山碎屑巖 洋殼...
    此次航行中,科學家在南海打下了5顆「金釘子」,鑽取到了海底擴張後所形成的硬性玄武巖。  至今為止,南海的形成過程和年齡還是未解之謎,只能根據地球物理探測間接推斷。在昨天的上海科協大講壇上,349航次首席科學家、同濟大學李春峰教授與美國科學家林間教授講述:怎樣翻開這本「大書」,讀通海底的「古文字」?  在「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的航程中,科學家們已經在南海打下了5根金釘子。
  • Science|新年首月內第二篇正刊:南京大學樊雋軒、沈樹忠等人精準...
    1月17日,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以研究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了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樊雋軒教授、沈樹忠院士等的論文《A high-resolution summary of Cambrian to Early Triassic marine inverteb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