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國防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杜博文
把自己鑄成一枚「金釘子」
■杜博文
自古功名亦苦辛,丹青難寫是精神。日前,成為首位榮獲地層學國際個人突出貢獻獎的亞洲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從煤炭公司地質技術員起步,在基礎學科領域甘坐「冷板凳」,數十年一以貫之、鍥而不捨,被譽為紮根巖層的「金釘子」。對每名官兵而言,無論身居何職、所守何崗,都有為國防建設發光發亮的職責義務,應當竭盡所能,把自己鑄成一枚光彩奪目的「金釘子」。
安心才能安業,守心方可持正。凡做一件事,便以高度的責任感、進取心、自信心,集中全部精力,胼手胝足、摩頂放踵,就會超越自我、成就非凡。司馬遷用18年的博覽、走訪、收集、整理,寫成《史記》;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一顆顆光芒綻放的「金釘子」,體現在衝鋒不止的擔當裡,體現在捨我其誰的境界中,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擺脫私慾私利的幹擾羈絆,寧靜以致遠、厚積而薄發,才能換來累累碩果,擁有豐厚的人生。
不怕無能,就怕無恆。儘管誰都知道,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但現實中成功學泛濫成災,有些人一心渴盼快速成功成名,總是熱衷於短平快,只栽速生楊,不種公孫樹。其結果,天天被幻想牽著鼻子走,求出彩卻不想出汗。殊不知,走得多遠與行走的速度並沒有必然關聯,走過的每一步路都是對未來的積澱,艱難困苦的深處就是希望盛開的地方。越是在浮躁浮誇的環境裡,越需要去尋找心底的一份定力與寧靜,越需要重新認識拙樸的可貴,日積月累,久久為功香自芳,終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樹靠默默紮根茁壯生長,人憑無怨無悔成就事業。滿心渴望建功立業的人,哪裡都是成人成才的肥沃土壤。那些奮鬥之路上的逆境與挫折、艱難與困苦,是阻擋弱者的高山,卻是冶煉勇者的熔爐。林俊德為了國家核試驗工作,在風沙漫天的大漠戈壁咬牙堅守了一輩子;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用算盤珠撥拉出核潛艇」。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們初心不改,視使命和責任高於一切,面對重重困難依然自信從容,起筆精彩,落筆圓滿,用執著堅定,鑄就精彩而又飽滿的人生。
成就事業不能指望恩賜與施捨,只能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要以「萬折必東不回頭」的志氣,「赴百仞之谷而不懼」的勇氣,「滴水石穿而不悔」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把自己打造成一顆「金釘子」。
責任編輯/孟凡利
網絡編輯/李斌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