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北輾轉到嶺南求醫的腸癌患者賈先生在手術前一天突然得知,自己的血型竟然是極為罕見的「鑽石熊貓血」,血液同時含有三種罕見抗體,堪稱 萬人中無一。由於在國內等地市的血液中心都找不到合適的手術備血,他的手術兩度受挫。
從查出腫瘤以來,賈先生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 幸好,他遇到了一群好醫生。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8月18日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獲悉,在該院結直腸科丁培榮教授團隊、輸血科林文前主任醫師團隊的全力幫助下,賈先生順利完成了腸癌保肛手術,現已順利出院。
心臟搭橋、腎病、糖尿病纏身
他在全國找敢幫他切除直腸癌且不用掛尿袋的醫生
「我一直在找一個敢給我做手術的醫生!」黑龍江省鶴崗市的賈先生今年52歲,今年初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直腸癌。
老賈說,自己是個老病號,患過腎病症候群,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有心臟冠脈搭橋術史、大量輸血史,長期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由於直腸腫瘤位置較低,靠近靜脈叢,術中出血的風險不小,老家的醫生告訴他無法保肛,但他不想變成「造口人」。
經多方打聽,他了解到中腫的直腸癌綜合治療在國內享有盛名,便通過中腫「雲診室」遠程就診,在老家完成術前放、化療。
7月6日,老賈終於從祖國的最北端來到嶺南廣州,找到「廣州實力中青年醫生」、中腫結直腸科丁培榮主任醫師,考慮到他病情複雜、就醫過程坎坷,丁教授協調醫院為他開通了「住院綠色通道」,準備接受腸道腫瘤切除術。
「單純從腫瘤病情看,他在我們治療過的病人中並非最複雜的,但他的基礎病情比較棘手。」丁培榮坦言,手術前,團隊精心準備治療方案和應變預案,對切瘤保肛很有信心。
血液竟同時含有三種罕見抗體 萬人中無一
然而,誰都沒想到意外狀況出現了。
7月14日,中腫輸血科為老賈進行手術前備血檢查時,發現血液中不規則抗體抗I、II、III均為陽性!中腫輸血科與廣州市血液中心經過多次努力都沒能找到與其相合的血液,排期手術只能按下暫停鍵。
輸血科在老賈體內發現了Diego 血型系統的抗Dib抗體,與之適配的Dib抗原陰性血液人群比例僅為0.06%-0.15%!進一步檢查中,發現他體內竟還有Rh血型中的抗-E抗體,並存在抗-H抗體的可能性,這意味著找到匹配血型無異於大海撈針!
兄弟初步配型成功 手術重啟時又被叫停
中腫輸血科和廣州市血液中心立即篩查老賈兒子的血液,並不相配。但中腫團隊並沒有放棄。
「我弟弟在西安,在廣州血液中心的協助下,他到西安血液中心配型,沒想到竟然配成功了。」老賈說,弟弟被告知他成為西安發現的該稀有血型第一人。
喜訊傳來,弟弟立即從西安趕到廣州。就在老賈再次期盼手術重啟時,手術前進行的血液配型再次傳來噩耗。弟弟的血液成分並不能與他百分百相配合!
配不到血就意味著無法進行手術!這一消息讓老賈和家人萬分焦慮,一籌莫展。
「精打細算」採用自體輸血技術
老病號終於成功切除腫瘤
正當臨床用血緊張之時,中腫輸血科決定冒險對這個身體虛弱的老病號採用自體輸血技術。經過對他身體的全面評估,醫生制訂了周密的自體輸血計劃。
「我跟別的病人不一樣,自體採血特別難!」老賈說,自己的基礎疾病較多,長期服用「雙抗」藥物,且剛剛結束放、化療,給醫生們出了大難題。
讓他感動的是,廣州醫生不畏難不放棄,認真地為他制定方案,耐心地向家屬解釋治療思路。
據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輸血科林文前主任醫師介紹,在無菌間採血期間,輸血科團隊給老賈充分補水擴容,密切觀察生命體徵變化,採血精確,堪稱「精打細算」。輸血科在術前先後三次為他採血,持續半個月,共採集自體血600毫升。
有了自體血作保障,7月30日,老賈終於走上了手術臺,成功接受了腸道腫瘤切除術。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我太幸運了,在廣州遇到這麼多對病人負責任的醫生!」出院十天後,老賈激動地到醫院向救命恩人送出錦旗。
老賈與丁培榮團隊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陳鋆
圖片:醫院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