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藍天、吊腳樓、古樹、梯田,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太美了,像在畫裡一樣。」今年中秋佳節,帶著全家人來到錦屏縣河口鄉文鬥苗寨旅遊度假的廣東遊客李先生,面對文鬥美景,不由發出讚美。
文鬥苗寨自古以來有愛樹護樹的傳統,這裡無山不青,無水不綠,森林覆蓋率達95%,村裡百年以上的古樹有1000餘棵,有銀杏、香樟、紅豆杉等30多個珍稀樹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300多棵。綠水青山的文鬥,2009年入選第二屆「中國景觀村落」,2017年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列為全國第一批綠色村莊。 依託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文鬥苗寨近年來發展起了鄉村旅遊,當地村民通過接待遊客增加了經濟收入,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今,綠色已成為貴州靚麗的名片。隨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建設,貴州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57%,中心城市和縣級城市空氣品質指數優良天數平均比例分別為97.2%和97.7%。 近年來,貴州堅定不移地縱深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建設綠色生態,大力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植被恢復造林、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綠色面積不斷擴大,成為長江、珠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的有力舉措。
2015年,貴州省全面啟動了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截至2017年,累計造林1900餘萬畝,是計劃的兩倍以上,全省林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2018年,貴州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7%,這個數字比20年前增長了幾乎一倍。 在植綠護山的同時,貴州著力加強綠色治理,「藍天保衛」「碧水保衛」「淨土保衛」「固廢治理」和「鄉村環境整治」五場汙染防治攻堅戰在黔中大地打響。
全面推行「五級河長」制,全省4600餘條河流共設立五級河長2.2萬餘名,為河流治理奠定了組織基礎。
從2017年起,將每年6月18日確定為「貴州生態日」,舉辦「保護母親河·河長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動。 如今,「綠水青山」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依託於好山好水,貴州旅遊持續多年「井噴式」發展,已成為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的品牌風行全國,每年吸引國內外的遊客慕名而來。 2018年5月7日,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官網報導貴州「已成為中國最有前途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從2015年開始,貴州旅遊業保持著年增長40%以上的高速度,2017年接待遊客7.44億人次,旅遊收入7116.81億元。2018年,遊客接待量更突破了10億人次。 今年中秋小長假,全省旅遊接待人數1395.97萬人次、旅遊收入9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94%、25.89%。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遠柏
編輯 楊韜
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