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讓機器模仿人是對智能的膚淺理解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浙江在線6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祝梅)大數據、人工智慧,正不斷變革著我們的生活。如何與之相處?6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天津舉行的世界智能大會上發表主題為「智能改變世界」的演講,他表示,未來的社會應當想辦法讓人活得更像人、機器更像機器。人類必須去發現、去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機器則應去做人做不到的事情,去發展自己智能的力量,人們應尊重機器、敬畏機器。

  機器和機器比才有意思

  前段時間,Alpha Go和人類比賽下棋的事,馬雲並不像很多人那樣在意結果。在他看來,智能時代是解決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及了解人不能了解的東西。機器做人能做的事情,自己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機器要做人做不到的事情才了不起。

  人為什麼要跟機器較勁?很多問題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馬雲說,如果汽車模仿人類,那它用兩條腿走路永遠跑不快。人類也長不出翅膀,但可以用飛機實現自己的飛行夢。同理,圍棋的樂趣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博弈,機器計算能力強、很難失誤、記憶力好、沒有情緒,人怎麼搞得過它呢?他表示,Alpha Go1.0跟Alpha Go2.0才有意思,兩輛汽車比比誰快才更好,人跟機器比誰厲害,沒有意義。

  馬雲稱,今天的人工智慧,往往流於讓機器模仿人,讓機器去做人做的事,馬雲認為這是對「智能」的膚淺理解。發展機器人,不是要讓機器模仿人,而是要讓機器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因為人是有智慧的,機器是講究智能的,動物是有本能的,這三個東西是不一樣的。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的方式,人類必須要尊重、敬畏機器的智能。」馬雲表示。

  我們都在數據時代的起跑線上

  在馬雲看來,數據時代才剛剛開始。在這個價值巨大的歷史空間中,世界還只是觸到了數據時代的零頭,而基於網際網路而迅速發展的中國,有機會在數據時代通過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開拓出「換道超車」的可行性創新路徑。

  「彎道超車,十有八九會翻車,而且前面的人也不會讓你超車,這種概率太低。我們應該在不同的道上進行競爭」。馬雲舉例說,正是因為在不同的道路上競爭,才會有今天整個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正是因為中國IT基礎太差,促使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崛起;中國原有的商業零售環境太差,才有電子商務;中國原來的金融體系不太好,才會發展出網際網路金融,「不好是一個機會,關鍵在於你怎麼樣在不好的過程中尋找機會」。

  抓住機會,更要抓住時機。馬雲認為,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出現正在重塑世界生態,最好的時機或許就是當下。「網際網路是生產關係,雲計算是生產力,而大數據是生產資料,這三個結合在一起,才能進入到一個大的智能世界」。

  在他看來,抓住網際網路機遇崛起的中國有能力、亦有擔當去實現這些。「我們要為未來制定標準,而不是為了填充某項空白。」這段話,在他與瑞典首相勒文見面時也曾說過:make rule for the future。

  馬雲也再次重申自己致力於更普惠的全球化的理念。「跨國之間的對抗沒有意義,聯合起來解決問題才是有意義的。跟Facebook、跟Google聯合起來解決問題,這才是我們這個世界應該倡導的東西。必須要取代誰或者打倒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表示,今天是一個起跑的時代,對未來而言,大家都是嬰幼兒。

來源:浙江在線

相關焦點

  • 馬雲:AI應該翻譯成機器智能,智能時代千萬不要把精力花在技術設備上
    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26日表示,智能時代千萬不要把精力花在技術上、花在設備上,而是要花在人的進步身上、人的感受身上。馬雲在當天重慶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稱,他堅信AI應該翻譯成為機器智能,翻譯成人工智慧是人類把自己看得過大、過高。
  • 馬雲談 AI:機器有晶片,但人有心
    儘管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日益得到發展,甚至有言論認為其未來會將人類「取而代之」。但是,馬雲認為:「機器有智能,動物有本能,人有智慧。人類擁有的智慧是機器永遠無法獲得的。智能時代我們真正應該擔心的不是機器智能會超越人類智慧,而是人本身的智慧停止了增長。」馬雲還表示:「AI最好翻譯應該是機器智能,翻譯成人工智慧我覺得把人類看的太大。汽車比人類跑的快,但汽車不是模仿人類。
  • 馬雲:AI應該翻譯成為機器智能 人類把自己看得過高
    7月9日,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席主席馬雲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發表的AI(愛)主題演講中表示,隨著新冠疫情的蔓延,技術變革提前並且加速,這也是今年人工智慧大會與去年相比所面臨的最大不同。如果說去年人們還在爭論機器會不會取代人,就業怎麼辦;那麼現在最令人著急的是,怎樣才能讓機器儘快取代人類的很多工作,比如在病毒傳播的領域,要讓機器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人衝在最前面。
  • 馬雲表示不贊成將「AI」翻譯成人工智慧,而應該是機器智能
    展望未來,中外「大咖」們一致同意,人工智慧會延展人類的能力,放大並提升人類智能,但並非取代人類。馬雲表示不贊成將「AI」翻譯成人工智慧,而應該是機器智能,並強調機器必須有自己的獨特思考和邏輯。「汽車比人跑得快,但是汽車不是去模仿人的雙腿;未來的計算會釋放人的腦力,但計算機不是像人腦一樣思考的」。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馬雲:AI應該翻譯為機器智能
    所以我看到很多人對技術,尤其是AI技術產生了悲觀情緒。」馬雲:AI應該翻譯為機器智能,翻譯成人工智慧把自己看得過大過高馬雲則表示,應該把疫情當作一種來自大自然、來自未來的信號。人類要學會和大自然共存。AI應該翻譯為機器智能,翻譯成人工智慧是人類把自己看得過大過高。
  • 人類群星閃耀時:英語老師馬雲
    馬雲在剛剛舉辦的世界智能大會上,馬雲發表了「智能改變世界」的主題演講:人工智慧,我自己這麼覺得,我是這麼看,人是有智慧的,機器是講究智能的,動物是有本能的,這三個東西是不一樣的。要記住一點,蒸汽機釋放了人的體力,但並沒有要求蒸汽機去模仿人的臂力。
  • 馬雲:AI不是一種威脅,機器只有「晶片」,但人類有「心」
    開幕式上,特斯拉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與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進行了對話。馬雲:AI不是一種威脅,因為人類很聰明馬雲在大會上表示,不覺得AI是一種威脅,不認為人工智慧是很恐怖的東西,因為人類很聰明。
  • 馬雲對話馬斯克:人工智慧會比人聰明?
    馬雲:我不喜歡AI被稱為人工智慧,我稱它為阿里巴巴智能。馬斯克:我也這麼感覺。一般大家都會低估人工智慧的能力,他們覺得可能就像是聰明的人而已。實際上,人工智慧比這個厲害得多,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現在我們已經和手機、電腦連在一塊了,我們已經成為帶有機器特徵的人了,機器在你生命相當於你生命的延伸,你離開了手機像少了一個手臂。與人的思維速度相比,現在的人工智慧太慢了。假定一個計算機多幾個服務點的計算能力,每個毫秒對計算機來說就是極大進步,但對我們來說這不算什麼。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對於計算機來說非常短,每秒鐘最多一百個字節左右的信息對於電腦來上太短太慢了。
  • 人對智能機器行為的道德判斷:現狀與展望
    鑑於人類社會的複雜性和智能機器的「自主性」,在人-智能機器交互(甚至智能機器-智能機器交互)中,智能機器必然面臨諸多的道德情境,做出自主選擇的相關道德行為。如當自動駕駛汽車遭遇道德兩難困境時(緊急避險可拯救多人性命,但會導致少量無辜者犧牲),應當如何決策?看護機器人是否可以通過「善意的謊言」讓抗拒吃藥的病人吃藥(如機器人欺騙病人說如果病人不按時吃藥,那它就會因為無法勝任工作而被回收毀滅)?
  • 讓機器理解外語並準確翻譯,這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在滬成立了
    5月29日,語言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圖機器翻譯、語言數據挖掘、文本分析、語音識別……在這裡,機器能理解、能翻譯,持不同語言的人與機器之間能無障礙自由交流。5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共同成立語言智能聯合研究中心。
  • 模仿遊戲好不好看 人與機器的區別
    模仿遊戲好不好看 人與機器的區別時間:2016-06-02 02:12   來源:豆瓣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在《模仿遊戲》的最後二十分鐘,在審訊室裡,面對著探長的圖靈說出了本劇的題眼:人和機器的區別是什麼?二者最本質的區別是,人是有不同想法的,機器則不是。
  • 科大訊飛認知智能持續突破,機器閱讀理解SQuAD測試勇奪第一!
    全文共2091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SQuAD挑戰賽最新成績榜單SQuAD挑戰賽是行業內公認的機器閱讀理解標準水平測試,也是該領域的頂級賽事,被譽為機器閱讀理解界的ImageNet(圖像識別領域的頂級賽事)。
  • 馬雲:希望大學的教育能改變,不是讓人變成學習機器而是更有創造力
    IT之家11月10日消息 據老闆聯播報導,11月7日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大學,提到大學的教育,馬雲表示希望大學教會人們更具創造力、有建設性;不想讓一個人成為學習的機器。在演講中,馬雲表示,我希望大學的教育能改變。馬雲稱自己參觀的很多大學,大部分的大學只是關注知識的掌握情況;而自己希望大學教會人更像人:更有創造力、有建設性、有創新性;不想讓一個人成為學習的機器。
  • 馬雲:只有愛商高才能受人尊重,機器沒有心不可能取代人類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發表講稱:「在這個時候畢業,走上社會去找工作,大家會覺得很不幸,但事實是人生這樣的意外有很多,如果學會適應了,你就懂得了生活,學會把握了,你就會與眾不同。」
  • 馬雲:愛一個人時沒有邏輯,恨一個人時就有邏輯
    馬雲去美國了。去參加聯合國一個叫世界數字經濟報告的發布會。馬雲金句頻出。01 愛恨機器機器、智能發展快,隱私與數據,不容忽視。如何更好的使用機器,解決網絡犯罪馬雲說:「愛一個人時沒有邏輯,恨一個人時就有邏輯。既然背後有邏輯,機器就能發揮更大作用,我們訓練機器找出造假,偷錢的IP位址,機器做的很好。」
  • 我們如何面對人與智能機器共舞的世界? ——讀雷·庫茲韋爾《機器...
    人工智慧令魔幻照進現實相比默裡·紗納漢通過技術推理在《技術奇點:當機器擁有人性,我們將面對怎樣的世界》中,展現人授予機器以人類的情感和智慧,教授機器智能學習,在《機器之心》中庫茲韋爾又增加了一個回聲道,即伴隨智能技術深度發展,人類擁有了「機器之心」,器官甚至整個身體都有可能由機器構成,甚至出現了虛擬身體。
  • 杭州師範大學110周年校慶 馬雲闡述對未來教育的理解
    馬雲以杭州師範大學校友的身份,出席慶祝大會,並且做了15分鐘的演講。當天,馬雲再次助力母校教育學一流學科建設,在杭師大設立馬雲鄉村教育研究院和馬雲鄉村教育人才培養基地。馬雲在演講中,講了他的教育情結,對未來教育的理解。以下是馬雲演講全文,與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是母親節,也是母校的生日。
  • 【MIT TR 深度】人工智慧困境:機器何時才能理解語言
    、張冬君、聞菲【新智元導讀】隨著人工智慧系統變得越來越高端複雜,我們也愈發難以想像不通過語言,而使用其他方法與計算機溝通。不僅如此,能夠簡單地與人類交流會讓人覺得計算機無比神奇。畢竟,語言是人類理解世界、與世界互動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時候讓機器也懂人話了。但是,雖然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家進行了各種嘗試,但是機器真正理解人話依然是一個難點。本文作者認為,近年來深度學習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帶來了希望,但是究竟能不能實現機器與人類在語言上基於理解的溝通,還有待觀察。
  • 李彥宏:人工智慧長得不應該像人 更不要模仿人腦原理
    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今日開幕。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主題演講時指出,人們對人工智慧存在誤區,人工智慧長得不應該像人。此外人工智慧不是仿生學,跟人腦的工作原理沒有太大關係,要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其實還離我們非常遠。
  • 機器閱讀理解快速迭代,人機互動場景持續落地
    雖然機器閱讀理解看起來只是讓AI上陣來一場考試,但是卻是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中,繼語音判斷、語義理解之後最大的挑戰:讓智能體理解全文語境。簡單的來看,語音識別幫助機器「聽」,圖像識別幫助機器「看」,但機器如何做到聽懂和看懂,是語義理解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