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今日開幕。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主題演講時指出,人們對人工智慧存在誤區,人工智慧長得不應該像人。此外人工智慧不是仿生學,跟人腦的工作原理沒有太大關係,要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其實還離我們非常遠。
李彥宏說,人工智慧是一個新事物,大家的認知不同,且存在很多誤區,「提起人工智慧,很多人會想到是一個長得像人的機器,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誤區,人工智慧長得不應該像人,我們的經歷不應該花在怎麼去造出一個機器來長得像人,不應該花在解決讓這個機器怎麼學會走路、怎麼學會跑步、怎麼學會上下樓梯,這是一個機械時代的思維」。
他認為,要讓機器去替代人的體力,這是工業化時代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要解決的是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
「現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腦怎麼工作,我認為這條路也走不通」,李彥宏說,人工智慧不是仿生學,現在的人工智慧的技術及各種各樣的算法,跟人腦的工作原理其實沒有太大關係,「事實上,人類根本還沒有搞清楚人腦是怎麼工作的,又何談用機器來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呢?所以人工智慧不是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機器的方式實現人腦能夠實現的價值或者作用」。
李彥宏強調,人工智慧存在「威脅論」,很多人擔心人類會被機器所控制,「這個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的擔心。因為我們研究時發現,比我們想像的要難很多,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其實還離我們非常遠」。
他認為,現在更應擔心技術成熟不夠快,「比如智能音箱,它真的理解你的意思嗎?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的。你問它唐朝是怎麼滅亡的,它能回答嗎?所以我們努力的方向不是造出一個長著腦袋有四肢的機器人,我們努力的方向是當你跟機器說話的時候,它能不能聽懂你的意思,它首先得明白你是什麼意思,才能夠按照你的意思為你提供服務。我們在不停向這個方向努力,但其實我們理想狀態還差得很遠」。
此外,自動駕駛或者無人車同樣如此。「人們換一臺車的頻率是多少?一臺車會在路上跑十幾年,所以即使你的技術到了,市場也不會那麼快」,他認為,目前的人工智慧可以改變交通擁堵等問題,「 在完全開放的自動駕駛或者說被人們所接受以前,我們已經可以解決泊車問題,所以希望通過技術手段,推動技術產業、推動交通、推動各行各業向智能化發展,提升人們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