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B肝病毒自然感染後,指南或一些建議是暫時不需要治療,這種情況應該怎麼理解?實際上,這是一個免疫耐受期或處在免疫無應答狀態下,暫時不需要治療的深層意思是,必須定期密切的監視B肝病毒標誌物。
B肝的慢性攜帶狀態,短期暫時不用治療,代表什麼意思?
許多慢性B肝患者(CHB)一旦得知暫時不用治療,就容易忽視慢性攜帶B肝狀態。當今現有的前沿抗病毒藥物主要是抑制B肝病毒複製,長期使用核苷類似物(NAs)或幹擾素(IFN)有望實現臨床治癒。密切監視階段,指的是機體免疫系統對B肝病毒的「聽之任之」,這時不一定會存在嚴重肝損害,通常只有B肝DNA的高載量。
病毒DNA高負荷是B肝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當然抗病毒標準並不是病毒量高就需要抗病毒。處在免疫耐受期時,謹記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包括戒菸戒酒,合理分配糖類、脂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不濫用藥物、不熬夜、不過勞,走出短期陰轉治療的誤區。
B肝兩對半、肝膽脾B超以及肝功能,都是這種「無症狀B肝」定期需要監測的,考慮暫時不使用抗病毒藥物。是否需要立即進行抗病毒,應該包含轉氨酶持續升高,HBV-DNA陽性以及年齡30-35歲之上,或包含B肝導致的已有明確肝硬化者,都應該納入抗病毒範圍。
每位慢性B肝患者的抗病毒方案,原理上都是不一樣,所以在考慮是否應該抗病毒治療前,應該到正規醫院向肝病臨床醫生了解詳細。抗病毒方案一旦制定下來,要嚴格按照醫生指導去用藥,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即與核苷類似物臨床結果基本一致。
有的人認為,轉氨酶一直正常,就不需要進行抗病毒。小番健康提醒,轉氨酶是判斷抗病毒其中一個依據,最好結合B肝DNA,關鍵是否存在肝組織炎症或已有肝纖維化、肝硬化,如果已有肝組織學結論,即便轉氨酶正常,只要B肝DNA高載量,都應該立即啟動抗病毒。
為了找到肝組織炎症依據,也提倡年齡較大或超過35歲的B肝感染者,考慮肝穿刺。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及時早期抗病毒幹預肝炎進展。抗病毒藥物使用過程,常見的是慢性B肝患者自行服藥、自行停藥或漏服現象。小番健康提醒,現有核苷類似物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都是一線B肝藥物,耐藥發生率偏低,適合長期使用,短效抑制HBV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