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歸鄉
兒時的年味
在母親貼窗花開始
五顏六色的紙
載著全家的幸福吉祥
歡天喜地的從在窗框中央出發
伴著,父母親的嘮磕和笑聲
在濃濃的年味中越來越滾燙
如今早已把貼窗花
關在了身後,關進了永恆的窗框中
嘮嗑和笑聲伴著流光數載
已落花成泥
老房子偶爾迴響起
青春的年華
年味在日漸暗淡的民俗中消失
一地的思念被冬風吹起
天空飄動著雪花
作者簡介:王晶,筆名空谷幽蘭,四川綿陽人,現居山西應縣。喜歡寫作,有作品發表在《星星詩刊》《朔風》《瀘州文學》等刊。
劉文虎
夢鄉
先寫白登山
再畫桑乾河
濃淡相宜
潑墨於守口堡的邊牆和牛羊
我是在夢中回家的
思鄉的感覺
無人能懂
心 獨自在靜夜裡趕路
雙手抓著被窩的褶皺
穿過田間地頭
行走在同太路上
時光的白駒好快
當我醒來
一場新雪茫茫
而故鄉 依舊
作者簡介:劉文虎,生活在朔州的陽高人,平時喜歡寫寫畫畫。
李日清
歸鄉
電話就不要多打了
現在我耳朵背,聽不見更多的聲音
食物少拿些,肚子容納不下
裡面的風暴還沒有散盡
還是趁年關之時,記得回來
回到這個溫暖如初的家
還想聽聽你們嘰嘰喳喳的模樣
或者捶捶背,揉揉肩
或者燙燙腳,講一下新鮮事
其它就沒有惦念的
也無關緊要,只要你們都活蹦亂跳
比什麼都行。視覺,聽覺都在緩慢下滑
只要有感覺,摸著下輩的個頭一個比一個高
作者簡介:李日清,筆名,梨桃。懷仁人。作品散見《詩刊》《星星》《詩潮》《綠風》《山西文學》《黃河》等刊物。
趙進榮
歸鄉
一定有一個人
是你今生最難忘的
一定有一個地方
是你此生最留戀的
我想
那一定是母親一定是故鄉
夕陽下了
有母親的瞭望
炊煙起了
有母親的飯香
我們在那寬厚的胸懷裡
享受歡樂 放任憂傷
如今我遠嫁他鄉
回歸
成了我日日夜夜的念想
作者簡介:趙進榮,筆名木同,山西省應縣人,一個喜歡文字的女子。
書生
心鄉
一
青春,零星的片斷
在泛黃的相冊裡
越翻越沉,綠蘿般垂下來
生命如此嬌嫩
卻又始終延伸著
不知所往
哪裡是歸途,心的原鄉
串起曾經的執著和缺席
像大海託著太陽,冥冥之中
我為某種力量奮不顧身
磨損的天賦,冬草般
仍蠢蠢欲動
待雪融冰消時,春天的契機
唱起譁啦啦的旋律
二
並非急於尋找
地圖上熟悉的路線
日曆上的數字
不在同一個經度
蕭索的心祈禱
飛機隆隆碾過的風雲
祥和,也散發著漂泊的味道
秋暮的我,追著青春的少年
每一程的起落
他的白天黑夜
我的黑夜白天
心掛兩頭,一頭在天涯
一頭在期許
作者簡介:書生,原名郭躍勝,朔州山陰人。懷著平靜的熱愛去喜歡文字。
萱草
歸鄉之一
歸心似箭。看見遠處的洪濤山脈
就知道故鄉越來越近了
那時,只有高高的山上
才有紅豔豔的山丹丹
在墨綠的柏油叢和山草間
她們仿佛是大山的女兒
嬌妍美麗,芳芳自然
我們都會小心翼翼地
採擷幾枝
移栽到庭院中——
已忘其枯榮
在山上如果看見一些小的巖洞
我們從來不敢妄動
那是鷹或鷂子的窩巢
它們就住在裡面
我們只是充滿好奇和遐想
山嶺上到處生長著一種綠色的
像濃縮版的香蕉一樣的植物
酸酸的,微微甜
給我們充飢解渴
我們叫它酸窩窩
我們玩的不知天高地厚
忘了回家
那時,母親正焦急地四處尋找我們
找到了,不免一頓含淚的訓斥
每年深秋,父親總是要從大山上
一次次背回
一大捆一大捆的山油棕
燒暖每個陰冷的日子
山還在,人已古
一直以來我對故鄉的大山
都懷有高高的敬意
充滿深深的懷念
山草葳蕤,鷹鵲翻飛
石苔紅繡,暗生雲彩
越來越近的故鄉
讓我的心如一枝掛滿溫暖的羽箭
歸鄉之二
大雪落滿山坡
淹沒了回家的路
我不想踏雪尋梅
這裡沒有梅花傲雪
我只想快點回家
大雪落滿屋頂
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護佑著一個家的溫暖
炊煙嫋嫋
訴說著歲月的歡喜和憂傷
一場在秋天裡長大的雪
還像個孩子
輕輕地,掛在母親的身上
摩挲著母親的白髮絲
再拌個可愛的鬼臉
撒嬌地在陽光下跑失
一會兒,母親佝僂著身子
總是要擺動掃帚
從家門口掃出一條溫暖的小路
一直延伸到我的腳下
因此我總能找到回家的路
心有多遠
路就有多遠
再遠,我也能回到
母親的心口
作者簡介: 彭仲紅。筆名萱草 。朔州懷仁人 。煤海一滴,青草一棵。熱愛文學和詩歌,閱讀歲月,聆聽世界。
王文英
故鄉
總是膜拜——
草莖和樹根的子孫
身體裡流淌著大地的瓊漿
蔓延開去的衣衫站立起來
如翡翠潤澤一方。慈悲地
灌注鐵鍬柄
洋鎬把的光陰
回眸北風獵獵,黃沙
封堵。農屋的薄木門輕喲
三丈六尺高的城牆啊
匍匐成黃沙丘的蒼涼
七十餘年揮舞春秋
鄉親的脊背不知疲倦
小老楊卻以彎曲的姿態
抵禦大風和乾旱撕扯龜裂
在遮天避日的風沙裡
默默咀嚼艱澀
簫聲過後,人間慈悲
來自一張張鐵鍬的婉轉音律
踏遍山梁與溝壑,在荒蕪貧瘠的大地
植下,一簇簇生命的顏色
冬去春來,綠色播撒下的種子發芽了
黃沙漸息兇狂的吼聲
草與樹涅槃成一幅圖騰
於鄉親,心中的花開了
一簇綠就是麥浪十裡
無論老人,或少年
作者簡介:漠上花開,本名王文英,熱愛詩歌與小說寫作。作品散見於網絡及紙媒。
寒潮
歸鄉
每一個人到後來,都會擁有一列自己的列車
它載著你去遠方,載著你回家
回家的路越來越長,你的列車越走越慢
往往是你昏昏沉沉,它便「悠」地一下到了一站
回去的路熟知你的一切,會時不時地喚醒你
列車的過道,從這頭可以望到那頭
整個回家的路上,你都挪不動一步
可列車卻載滿了你的喜悅,像極了一生
你依窗而坐,不停的擦著列車的玻璃
把眼裡一切擦亮的過程,像極了一生
下一站就可以回家了,想法溫暖著旅程
像極了一生
怎麼也看不清走到了哪裡
怎麼也找不到守望的身影
悲傷會時不時蒙住眼睛,捂住心口
一條回家的路,像極了一生
作者簡介:寒潮,本名帖海東,山西應縣人,自由寫作者。
唐雅婷
年節:懷念一位詩人
原點和終點
只是一個點
官道梁的孩子重新回到官道梁
當詩人返鄉
從土壤裡長出來的詩歌漫山遍野地開放
沒有人知道抵達終點後的下一步攻略
是升級到另一個時空隧道?
抑或
只是終結
一顆晨露挨著另一顆晨露
不過是為連成一朵晨露
萬物生與滅
只在轉眼
誰能記得一位勤奮踏實生活過的詩人
在人間曾用全身心放牧過他的良善
把吻過的好詞語交還
把花蕊裡的禪音交還
把山塬上的沙棘交還
把圪針叢裡的酸棗交還
把流動草香的羊群交還
把星光日月山川悉數交還
還剩什麼?
原點和終點
只是一個點
作者簡介:唐雅婷,朔州人。「小雅為你讀詩」公眾號與喜馬拉雅FM創辦者。出版有詩畫集《春天自你而來》。
侯曉輝
歸鄉
他鄉遊子,
漂泊的思緒,
在年尾遊蕩,迴旋,
思一方寸土。
嫋嫋炊煙氤氳了夕陽,
籠罩了鄉野。
遠方,
是母親的呼喚,
是父親的念想。
是一份愛的惦念!
我,
是一隻丟失的大雁,
此時,追尋著母愛的方向,
瞭望,在瞭望…
思念在這個冬季,
越來越長!
作者簡介:侯曉輝,筆名微足墨語•輝。應縣人,現居內蒙古興和。自由寫作人,有作品刊登在《應縣文藝》等。
趙培義
歸鄉
我常想
惴著思念的情愫
伴著風兒吹響的快樂口哨
奔向魂牽夢縈的家鄉
石柱山下的小村莊
我早已將你揉進我的心房
無論身處海角天涯
你永遠是我心頭的牽掛
站在任何一處山崗
眺望心中的那個遠方
高聳入雲的石柱山
你令多少峰嶺汗顏
啊!家鄉
無論何時想起你
我的心房總是格外的敞亮
我的心永遠不會在繁華落盡時孤獨彷徨
作者簡介:趙培義,朔州市應縣人。自由職業者。作品散見於網絡刋物平臺發表。
山竹
歸鄉
有人說,回不去的才是鄉愁
那我的不算
這兩字固定地鐫刻在心靈的錶盤上
當它嘀嘀噠噠越來越響
我知道
又該啟程了
沿著光陰的河逆流而上
扯出一個畫面
山道彎彎
爺爺背抄著手,長長的旱菸鍋一下一下
扣著後背,小花狗的短尾巴
一搖一搖亦步亦趨
小孫女一高一低的辮子
一跳一跳
定格
登上山巔
讓故鄉曠野無遮無攔的風
吹遍心靈的角角落落
帶走以前的一地雞毛
再進入以後的一地雞毛
作者簡介:山竹,本名馬豔琴,山西省作協會員,《朔州作家》公眾號編輯。
李春蘭
歸 鄉
在故鄉 ,一草一木都是鄉親
向日葵舉起金色的陽光
古柏述說著衷腸
我時常夢見晨光裡的河水 繞過村莊
草地上的牛羊
捲起無際的春色
布穀鳥飛過頭頂
一隻畫眉在時光中彈唱
父親在蘆葦裡拔開風
尋覓露下來的陽光
母親坐在小凳子之上
用針線把花布縫好
然後喊道 :蘭 ,快來試試新衣
作者簡介:李春蘭,朔州人,詩歌入選多種版本。
李嘯洋
大寒貼
小寒,大寒。陰曆送走最後一程暮色
後半夜,村口的樹被風撼響,
揪起房簷的茅草,像拔下
父親活著那年的白髮。
老房子留下木方、煙囪和泥磚
依然沉默地抱在一起。
碗筷都已睡去,只有鐘錶醒著
蒙著灰塵。翻開壁櫥,母親陳年的毛衣
和幾十年前結婚時的舊棉花
黑壓壓垂下來,壓住我的記憶
蓬鬆。是風,是風。是風讓
堂屋裡坐不穩一束燭光
樹根呼吸著大地的靈魂
一株榆樹佝僂,過早地預言
衰亡。早於問號、嘆號和血色的雙唇
臘月的雪熨平村子的皺紋
白色把接踵而至的黑暗擦的刺眼
老街像植物一樣存活,它們對壓來的
空氣沒有挑剔——再也看不到了,看不到
喜鵲追逐喜鵲,雲追著雲,雨追著雨
河邊的柳樹被風拉成一道瘦弦
寒冷的人朝它舉起斧子
江湖傾倒出童年攢下的鹽
父親和民謠都含滿淚水
作者簡介:李嘯洋,山西右玉人,筆名從安。小說、詩歌、劇本等見於《中國作家》《花城》《詩刊》《星星》等。
吳光德
歸鄉
一
歸去來兮,我的魂,在故裡。
萬水千山,那一樹斑斕記憶,如星辰入海,定格永恆。長卷浩蕩,丹青著墨,那山,那水,那一方天,一方土,一隅遼闊,深夜入夢。
歸去來兮,遠方,有鳳來儀。
大風起。
二
是什麼,讓淚水朦朧雙眼?
是什麼,讓血脈緊緊相連?
是千年老樹的盤根錯節;是皇天厚土的滄海桑田;是那一片飄飛的雲;是那一滴甘甜的雨;是穿過山巒的風;是淌過心田的一涓細流;是窯洞上空的嫋嫋炊煙;是來自遠古洪荒深處那一聲深情呼喚;還有幾代人揮也揮不去的沉重方言。
有語曰:故土難離,吾魂歸兮,葉落尋根,夢回故裡。
我說,我本就在,談何別離。
三
看一樹梨花泛白、桃花漸紅;觀丁香滿院、桂花弄影,皚皚白雪中那點點殷紅,孤芳不自賞,喜鵲落高枝。
有物名山,有水為源。
有路,曰歸期……
作者簡介:吳光德,男,山西平魯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山西作協會員,現為中國唯美詩歌原創聯盟副理事長,《作家新視野》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央視生態環境頻道《生態環保進行時》欄目組採編。著有短篇小說《圓鎖》中篇小說《二娘》長篇小說《雁門刀客》《讓我們忍住眼淚》等。
羅學玲
念鄉(外一首)
滿山的橘子,像掛著的汽笛
葉子跳動的音符
仿佛濤聲描摹長江兩岸的四季
我只能在照片中看你
還有瓦片上炊煙的清香
村口曾經等待的瘦瘦影子
鄉音和月亮一起擠滿淚花
鋪灑在望鄉路上
沿著霜色,懷揣籍貫
將童年和青春一起裝進老屋
在雁北小鎮,夕陽蕩起漣漪
回憶碼頭
深冬,滿坡桔紅
風在中午挽著波浪奔向岸邊的鄉音
喊著我的乳名
暖陽像媽媽的笑容
召喚越來越近
拋錨在甲板和濤聲之上
只有母親張開的雙臂堅定
腳邊的保溫杯,橘子
紅紅的成了石梯上的風景
呼吸與呼吸相融
雙唇啟動的詞語像激動的浪花
深淺的皺紋在媽媽的臉上集合
仿佛,江邊接踵而來的問候
掏出親切
傾瀉出攢著的期望
作者簡介:羅學玲,一個漂泊的峽江人,偶爾喜歡用文字寫寫鄉愁。我手寫我心。
崔萬福
歸鄉
一個人,要吞下多少光陰
走在回家的路上
歸鄉,像一匹野狼
我的視線繞過塵土的瀰漫
鄉路的彎曲
和四方的田地
所閃現的是:父親在村口伸長脖子的眺望
母親拖著聲調喊我的乳名
三大爺開口逗樂李家的二丫頭
村口的電線桿
比遠處的青山還高大
這一切,如同二叔打鐵爐裡抽出一塊火紅的生鐵
放進水中,發出吱吱的聲響
一錘子下去定了形狀,成為故鄉唯一的特徵
歸鄉,也是一場飢餓
說不出滋味,每年都想回去
路途中發出一陣喘息
作者簡介:崔萬福,男,山西省朔州市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學會會員。在《詩刊》《星星》《詩選刊》等全國各地報刊發表詩歌多首。出版散文集《生命的跋涉》、詩集《新詩匯》《春耕酒》《暮晚》《足音》等。現為《新詩刊》雜誌主編。
魏洪紅子
歸鄉
凍傷了 遠方回家的人
他的體內堆滿了積雪
他沒有進村
也沒有點燃一聲犬吠取暖
他在村口徘徊了多久
向覆雪的草垛發起無數的心跳
他喝乾了滿天的星光
醉倒在最後一盞燈的陰影裡
破廟前 有他一雙距寒冷
最遠的鞋印
和一堆死去的菸頭
作者簡介:魏洪紅子,原名魏洪,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從事教育工作。在各類報刊發詩。作品入選多種選本,多次獲獎。
李建強
藍頭巾
老樹,
拐杖在麻雀窩下,停駐,
她等眺望才捨得翻起的褶皺,
在東山腰間樂開了花。
藍頭巾在風中搖擺。
黃昏,夕陽打到河床,
路順著蜿蜒,自西向東,
與冰結成霧燈。
客車發動機聲驟停,
猛醒,
整年的顛簸驟停。
東山腳,
笑蹣跚著迎來,
藍頭巾在風中搖擺。
作者簡介:李建強,筆名李貳百,山西應縣人。編劇,作品以現代詩歌和劇本為主,偶有獲獎。
郭劼
歸鄉
小時候
歸鄉
是山牆邊塗抺著的紅色
迷漫了久別時的塵土
裹住
探出院外張望的老樹
還有倦臥著隅角的黑狗
撒歡的吠歌
長大後
歸鄉
是母親的叮嚀
和著河水的九曲迂迴
託舉著花布兜裡的希翼
出嫁前
歸鄉
是縱橫著歲月的褶皺
父親遠送時鼻腔冒出的澀煙
點燃了兒眼角的淚
現在
歸鄉
變成了夢中永遠的呢喃
飄動的車轍
碾壓倒那蓬顫抖的衰草
消融在
暮色的山風中
作者簡介: 郭劼 ,神頭二電廠人 ,喜愛文字,願用文字,點亮生活。
張志愛
歸鄉
臘日泛濫經年的相思
一條綿長的鄉路
一首牽腸的心曲
生活如同漂泊的小船
汗水點亮城市的風景
每當月色灑滿床前
窗外的輕風聽到過無數的嘆息
車輪滾動著遊子的相思
鐵軌震顫著故鄉的生息
星辰是媽媽思念的眼睛
激動抑制著瞌睡
等待那聲呼喚的溫馨
無論碩果纍纍
還是一無所獲
都急切擁抱那片心中的土地
街上沒有矯健的身影
不見孩子們嬉鬧
斷牆的斑影下
幾隻濁眼眺望山路
仿佛期待喚醒年輕的記憶
老屋的燈光值得信賴
大鍋的熱氣
暖暖的土炕
舒緩了流浪的血脈
找回了失去的自己
這是一個村莊特有的專制
允許帶走你的身體
卻牢牢抓住生命的真諦
作者簡介:張志愛,懷仁市商場拼搏,喜愛文字,用文字邂逅生活。
王舜濤
歸鄉
匆匆地,我
把遊子遠方的夕陽
裝進歸鄉的行程
品讀詩經的《四牡》,沒有
絲絲兒遠古的感傷
高鐵穿過雲朵
奔向故鄉慈母遙望的笑容,我
把最美的糕點,酒,他鄉的特產
還有我創造的輝煌
裝進歸鄉的禮盒
用朝陽最耀眼的那樣束霞光蓋著
帶給久別的親娘
離開燦爛的城市之夜
走進斑斑駁駁老房的晚上
竹林搖曳,野菊散芳
鄉親們有秋水的目光,我
一遍,又一遍
撫摸兒時故鄉那溫暖心房的臉龐
往事如泉
點點滴滴的晶瑩
在母親顫顫巍巍的老繭上流淌,我
讀著母親用汗寫下的日記
一頁一行
月光薄輝鋪面
映著我童年的過往
明靜,是故鄉的夜
跳蕩,是少年的志向
那縱橫交錯的小路,蜿蜒,悠長
仿佛,我兒時小小的腳印還在,夥伴
在有洞穴的老黃粱樹下
笑聲朗朗
與夏夜的蟋蟀組成一個泥土的交響
青梅竹馬的相思
在久別的情懷裡如盛夏清涼般的汩汩流泉
匯成一道浪漫的奔放,夢想
稀釋了都市的那些不願流連的喧囂
靜謐了,鬧市熙熙攘攘
啊
故鄉,這不是思念的眺望
這是在您溫暖的身旁
泛黃的小學書包,還有
小貓釣魚的故事
從來沒有離開過我遠走異鄉的行囊
珍藏,總是是故鄉的模樣
啊,故鄉
朝夕惆悵的我,歸來了
一步,一步,捧著你
慈母般甘甜如泉的乳汁,
沉醉在老院中央
夜夜的甜,最是那歸來後
兒時的夢鄉
作者簡介:王舜濤,原中共廣元市委黨校分管教學科研的副校長,廣元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廣元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正縣級調研員。國民經濟管理學講師,哲學高級講師。工作期間,先後入北京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進修學習。專注於中國傳統文化哲學,西方當代哲學研究。
溫秀麗
歸鄉
仰起頭看著
那棵歪脖子樹上的鳥巢
那麼多枝椏和陽光一起託著它
像手掌更像無數的根莖
千絲萬縷地隨風一起搖晃
我緊緊靠著這棵樹
一片枯葉和陽光一起落下來
我感到自己變得蔚藍
眼前棲息著數不清的光芒
一頭牛甩著尾巴悠閒地出現在南渠梁
和舊時一樣,我著急地擺了擺手假裝是它的舊相識
兩隻喜鵲繞著我飛了三圈
終究還是漠然地離去
我是它們眼中的客
已經失去了舊時模樣
這樹,這巢,這牛和鳥
是我打開鄉愁唯一的缺口
我和它們心裡都有一個故鄉
很想唱一首歌替我說出愛和思念
擔心變了調的口音
讓孤獨更無依
我把這棵樹抱了又抱
飛起的塵土有多少,內心的灰暗就有多少
有人突然喊我的乳名
阻止了那麼多的悲傷和惆悵
作者簡介:溫秀麗,在《詩刊》《星星》詩刊等全國各地刊物上發表近百萬字,出版詩集《只如初見》《提燈的人》。從事編輯工作。
唐依
忘言
兒時回家的路
兩邊有整齊的白楊。
那時候,冬日安靜
河口收緊。
年長後就很少回去
一些人事漸漸消失
那些空曠。縮緊脖子的風。
給母親打電話
問她蒲公英是否有一顆隨處安放的心
問她北方的空有多空
母親啊。
河流一念結冰。
直挺的白楊,兩三隻麻雀下,
一個人就夠。
作者簡介:唐依,男,生於八十年代,寫詩,做茶。省民盟盟員,山西文學院第六屆籤約作家。
韓春芳
歸鄉
且把歸鄉的情懷從光陰裡放出
曾以雄鷹展翅之態飛出大山
卻如燕子飛去飛來依戀舊簷
在他鄉,思念住在一朵白雲裡
信箋,是報喜鳥、問音書
哀愁,拋給風才不被遣返
定下歸鄉的日子
心歡快、急切的欲生出彩翼
不,太慢
想白羊峪穿越遠古的神鵰
先於那個日子來接我
在月夜馱著所有的傾述和包裹回歸
歸鄉,使人治癒
歸鄉,勇氣再生
歸鄉,與親人共暖
歸鄉,漸與榮耀無關
歸去歸來,兩鬢斑斑已如霜雪
村漸新,漸新、漸陌生
歸來歸去,就成了客
山,拐著道兒進去
灰著臉被喊出
失落與理解交替
嫁出去的女兒
掬著淚也能念出故鄉的千般好
歸心依舊
作者簡介:韓春芳,筆名,南壺月,故鄉,大同市廣靈縣南村鎮上白羊村,現居懷仁市。多為古體詩詞和散文作品,初學現代詩。
創傷
歸鄉
小巷
被
攻陷
世俗的年味
入侵浮華若夢的城
思念在徘徊中委曲求全
誰
在裸奔
誰總是行色匆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青春
被
歲月絞殺
折戟沉沙的夢
取捨成敗中繳械投降
把
自尊
裝入行囊
夕陽下暗渡陳倉
向著夢想升起的地方
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回歸
作者簡介:創傷,網名世外桃源,山西應縣人,平時喜歡抄抄寫寫,嚮往夢與遠方,座右銘:貧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康國
歸鄉
其一
我歸心似箭
披星戴月
從黑夜走到白天
松花江水寒成冰
劃地成牢
山海關陡峭
橫臥燕山,心生膽怯
索性化成一隻白狼
穿行在科爾沁的雪原
默默潛行
其二
奈曼的北風
胡楊為我餞行
我漠然回顧腳步不停
在敖漢的群峰間追逐南飛的歸鳥
追逐落日的餘暉
追逐一峰過去的又一個山峰
狂奔著,一路狂奔
狂奔過翁牛特的孤嶺,只剩下風聲
狂奔過克什克騰的夜
月亮照著無垠的雪
攪亂了一片寧靜的白銀
其三
錫林郭勒的寒冷
攔不住初升的太陽
就像桑根達來的寒冷
攔不住我的狂奔
她也索性用雪
在連綿的群山間結成長長的白練
在天地間託起潔白的哈達
供養靜默的長生天
其四
商都過了是集寧
黃土坡上的皚皚白雪換成了一片片的羊群
羊倌哼唱著爬山調
莜麵窩窩羊肉湯
小妹子呀想君郎
狂奔中
一片片的羊群忽而散開
在山坳,在山腳,在坡上,在背陰
分不清哪裡是雪,哪裡是羊
我吞咽著口水
假裝不理會
繼續狂奔
其五
得勝口已過
再往南
便是故鄉
狂奔一千裡路上有一千個風景
一千個風景留不住一顆羈旅的心
回家的路哪怕綿延一百萬米
再往前走一步
那便是又短了一米
作者簡介:老K,原名康國。紀錄片導演,攝影師,詩歌愛好者,詩歌作品常發表於各網絡平臺。
李秀蘭
歸鄉
(一)
南中國,粘稠的夢裡。用盡全力
都吐不出一個水泡
我只能躲進故鄉——
一場風暴的中心,呼吸
(二)
走多久了?那一年到這一年
正好半生。走多遠了?我還看得見
窯洞上飄出的那縷炊煙
不是在早霞邊,就是在落日旁
已經是天涯海角,仍覺得不夠遠
仍盯著一片消失的帆影發呆
(三)
被光陰販賣到海邊的孩子
依然夢想著
在波濤之間栽種故鄉的莜麥
時光的子彈緊追著
依然繞不開一片胡麻花
作者簡介:李秀蘭,文學藝術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