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正時者為太陽曆,正朔者為陰陽曆,監管正時、正朔以及以禮發布時令者為政典,正時、正朔、禮、政典的總和為歷政。農耕社會,精密的曆法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應對四時氣候的變化,取得好的收成,古代多有歷政一說。早在夏朝時期,中國就開始使用太陽曆和陰陽曆,前者為正時,後者為正朔,而政典就是監管這兩種曆法並以禮發布時令。夏朝的歷政其實就是正時、正朔、禮、政典這四個東西的總和。
一、正時
正,立杆測影,杆直為正。杆子不直不能當圭,不立正就無法測影,就無法找到春夏秋冬的正中。
時,四時。太陽曆正時,正春、夏、秋、冬四時,如《堯典》所說:以殷仲春以正仲夏以殷仲秋以正仲冬。
太陽曆是根據日影的長短找到年與年之間的節點,日影最長時為冬至,日影最短時為夏至,日影中正時為春分、秋分。在歷史上,中華民族往往把年與年之間的節點定在冬至。找到了年與年之間的節點,四季的中點也就找到了,八節也就容易劃分了。原始的太陽曆是一年四季、八節。四季是春、夏、秋、冬。八節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古時候,村村寨寨都立杆測影,一個聰明的農夫憑立杆測影就能知道春種秋收。古漢字中就是杆字象形,苗族的蘆柱、天安門前的華表都是上古杆的遺存。如果管理天文曆法的羲和官玩忽職守,廢時亂日,耽誤了祭祀農時,影響到稅賦徵繳,實在是不小的罪過,《政典》是該管一管了: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
太陽曆正時,正春、夏、秋、冬四時,如羲和官誤時誤事,確實該殺!
二、正朔
朔,日月在空中有規律地會合叫朔。正朔,羲和官在正時的基礎上,依據對日月運行軌道的觀測,預先計算出日月相會的日期叫正朔。
我國天文學史的開拓者錢寶琮認為:經過了很長時期的對於月亮在天空中運行速度的研究,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發現了月亮速度變化的規律,已經了解從每一月的合朔到第二個月的合朔經過的時間不是相等的,每一個月的合朔時刻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也就是說,東漢時天文學家才能較準確正朔,在漢代以前準確正朔還是很困難的事情,更何況是夏代。由於陰陽曆初創,夏代的羲和官還沒有發現月亮速度變化的規律,也就談不上準確正朔。如西漢時期,正朔的準確率僅25℅左右,多把晦日(上月的最後一天)當成了朔日。如日食:
高后二年六月丙戍晦。七年正月已醜晦,日有食之,既,在營室九度,為宮室中。時高后惡之,曰:此為我也。明年應(師古曰:謂高后崩也。)平帝元始元年五月丁已朔,在東井。二年九月戊申晦,日有食之,既。凡漢著紀十二世,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朔十四,晦三十六,先晦一日三。
陰陽曆正朔,但,夏代的羲和官沒有能力準確正朔,要求準確正朔是強人所難。公元初的西漢遠不能準確正朔,更何況公元前兩千年前的夏代。
三、禮
禮,人君每月告朔於廟,有祭,謂之朝享。朔日卯辰時,日月當合於辰,皇帝率領百官迎接日月之會,祭祀祖先上帝,向天下發布農時令,督促百姓春種秋收,並傳達上帝的旨意徵收稅賦審查刑獄等,這就是告朔之禮,簡稱朔禮,與望禮合稱朔望之禮。朔禮進行中,如果遇到日食,還要舉行救日儀式。
朔禮的基礎是正朔。由於受科學技術的制約,古代的羲和官難以準確正朔,不能精確地捕捉到日月合朔的瞬間,見不到日月合朔的畫面,根本無法驗證日月合朔。
所謂日月合朔,指的是太陽和月亮在天球上處於同一經度,天文學上稱此時日月的黃經差等於零,實際上在合朔的時候,太陽、月亮、地球三者接近一條直線,此時位居中間的月亮,未被太陽光照亮的半面,正對向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存在。日月合朔是一個具體的瞬間,這一瞬間可能出現在農曆初一這一天從零時至24時之間的任何一個時刻。夏代的羲和官無法捕捉到日月合朔的瞬間。如:1998年12月19日,即農曆十一月初一(北京時間:日出:07:31 ,日落:16:52),日月合朔在北京時間6時42分;又如:1999年1月17日,即農曆十二月一日(北京時間:日出:07:34 日落:17:15),日月合朔在北京時間23時46分。這兩次日月合朔,一次在天亮前,一次在半夜,超出了中國的觀測範圍。在夏代,類似這樣的合朔都觀測不到,捕捉不到合朔瞬間也找不到觀測地點。
日月合朔時如果太陽、月亮、地球三者完全在一條直線上,出現月與日同經度又同緯度的天象奇觀,月亮遮擋住了太陽光,這就是日食。由於日月運行的軌道之間有傾角,每五次日月合朔才產生一次日食,初步估算,世界每年只能產生2.4次日食,中國每年所見日食僅有0.2次。就某一地區來說,日偏食是十年、數十年一遇,日環食是百年數百年一遇,就卯辰某一地來說,日食更是百年不遇。在夏代,由於捕捉不到日月合朔的瞬間,也就無法預測日食。
綜上所述,《尚書正義》所謂: 日月當合於辰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由於羲和官捕捉不到日月合朔的瞬間,見不到日月合朔的畫面,在周代,君不告朔是無奈的事,是可以理解的。
四、政典
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該條文適用於太陽曆,不適用於陰陽曆,適用於正時,不適用於正朔。如果依據該政典條文正朔,東漢以前的所有羲和官都得被殺無赦。
而先時、不及者,謂此曆象之法,四時節氣,弦望晦朔,不得先天時,不得後天時。這是《尚書正義》的孔穎達說的,孔穎達是依據唐代天文曆法水平說的,弦望晦朔超出了夏代天文曆法水平,是不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