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操飛彈-日本櫻花式火箭特攻機

2020-12-23 網易軍事

2戰末期,日本研發出了人操飛彈」——櫻花式有人駕駛火箭飛機,該飛行炸彈由母機攜帶升空後,在距離海上目標數十千米處投下,然後靠火箭發動機作短暫推進,在進行一定的機動飛行後,俯衝滑翔到目標上空,最後以直接撞擊的方式與目標同歸於盡。


1945 年美軍在衝繩讀谷機場發現的櫻花11 型,隸屬 721 航空隊。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太平洋戰爭,不僅給周邊國家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巨大災難,也給本國人民帶來了難以抹去的創傷。到戰爭末期,為了挽回敗局,日本最高軍事當局曾誘騙和逼迫飛行員坐上所謂的特攻機、即「人操飛彈」——櫻花式有人駕駛火箭飛機,帶著炸藥,頻頻撞向盟國的艦船,欲與之同歸於盡。

筆者日前接觸到一些有關當年日本飛機工業的原始資料與書刊,經整理後,想和大家一起深入剖析一下這種極為特殊的飛行武器。

櫻花飛機的另一標準型號是 MXY7。也許盟軍見它恨之入骨,所以很快給了它一個「八格」(BAKA)的綽號,它似乎來自日文中的「蠢貨」一詞。

1944 年 8 月,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已是四面楚歌。為重振所謂「大和之魂」,日海軍 405 航空隊一個叫太田光男的少尉機務兵在受到德國 V-1 有翼飛彈的啟發後,突發奇想地提出了一條餿主意:希望能發明一種帶動力的滑翔炸彈。由於當時世界上的誘導裝置精度太差,所以採用人來操作它飛行。按太田的設想,該飛行炸彈由母機攜帶升空後,在距離海上目標數十千米處投下,然後靠火箭發動機作短暫推進,在進行一定的機動飛行後,俯衝滑翔到目標上空,最後以直接撞擊的方式與目標同歸於盡。飛行員一經起飛,就必須為天皇「玉碎」,別無選擇。因此說,自殺進攻的作戰方式不僅是非人道的,也是極其野蠻的。


櫻花結構圖。

太田的提案被當局視為至寶。作為頭等任務,試製工作在「空技廠」(海軍航空技術工廠)內全面鋪開。山名正夫技術中佐任主任設計師,協同者有三木忠直和服部六郎等多人。對於這種只使用一次的特種飛行器,按照海軍的要求,必須達到以下戰術技術指標:

① 有效載重中的 80% 必須是炸藥戰鬥部;

② 機頭為穿甲彈頭,引信的可靠性為 100%。

③ 為避開敵機攔截,飛行速度要儘量提高;

④ 為便於瞄準,飛機的穩操性能要好;

⑤ 飛機尺寸要小,且便於裝拆,並應適合在狹隘的地下防空壕中大量存儲備用;

⑥ 材料選用易取的木材和鋼材,加工要方便,製造工時不得高於常規戰鬥機的 10%;

⑦ 飛行儀表要儘量精簡。

空技廠在飛行機部長佐波次郎少將的指揮下,首先設計木質的機翼部分,期間,得到了茅崎工廠石橋實工程師的幫助。……由於工程進展神速,一個月以後(1944 年 9 月),原型機組裝竣工,暫名「空技廠一號機」,它成為後來各改型的原準機。不久,才又以東洋國的國花將其定名為「櫻花」,足見軍方對它的期望值有多高。

櫻花有一個直徑不變的圓筒雪茄形鋁合金結構的機身,這顯然大大簡化了工藝,它的表面採用承力蒙皮。一對展弦比極小的木製機翼安裝在機身下部,並採用與「彗星」攻擊機相同的高速翼型,翼上只有橫向操縱用的副翼,而沒有襟翼(僅教練機例外)。鋁合金制的H形尾翼擁有雙垂尾,這樣可以避開機身後流的幹擾。作為戰鬥部的前機身內充填了 1,200 千克炸藥,裝有多枚引信,確保以任何角度命中目標時都能引爆。機身的最前端是半卵形機鼻罩。因為座艙很靠後,所以它高高凸起在機身上。櫻花出於它特殊的用途,沒有配備任何武器和起落架(僅教練型有一個機腹滑撬)。作為批產型號的 11 型,在機尾品字形安裝有三臺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單枚推力 800 千克,由飛行員通過電氣控制逐個單獨工作,用於有限的機動飛行。

櫻花K-1 型。

1944 年 10 月,這架原型機在相模灣上空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投擲滑翔試驗。11 月,在鹿島海灘上作了首次(無人駕駛)撞擊地面靶標的實驗。1945 年元月,空技廠在相同空域以遙控方式對櫻花進行了飛行性能的測試。測得在 3,500 米高度的最大滑翔速度為 463 千米/小時,如果打開發動機助推,則可達 648 千米/小時。(接近大多數戰鬥機)

櫻花的生產同樣迫不及待,除空技廠以外,還委託日本飛機廠、富士飛機廠以及茅崎工廠同時開工。只有木質機翼,是由東北及北方地區的民間企業負責製造的。其間,還試製過鋼質機翼,但未獲推廣。上述單位先後製造出 155 架(份)的組裝另部件。

後來,經過轉產動員,霞浦第一航空廠也生產出 600 架(份)的組裝件。

然而,真正參加過實戰的只有和原型機基本同型的櫻花11 型,其他 8 種改型,要麼用於教練,要麼未實際投產。這些改型的簡況如下:

櫻花11 型(MXY7) 原型機及批產型,母機是「一式陸攻」轟炸機。構造特點祥情見前面所述,參數見本文附表。

櫻花K-1 型 單座無動力教練機,由母機空投。除了拆去發動機和戰鬥部,並在座艙前後各設一個配重水箱以外,同 11 型。由空技廠生產,1944 年 10 月它試飛於百裡原基地。

櫻花21 型 除將戰鬥部減重至 600 千克、母機改為「銀河」式轟炸機以外,基本同 11 型。

櫻花22 型 為解決續航距離過短的問題,在 21 型的基礎上換裝了一臺推力僅為 200 千克的「ツ-11」(讀作「茲-11」)型噴氣發動機。其實,它只不過是一種相當原始的噴氣發動機,即用一臺 105 馬力的「初風」 倒立四缸空冷活塞式發動機去驅動一臺空氣壓縮機而已。(這不禁使我們聯想到 1940 年問世的那架義大利卡普羅尼公司的「坎皮尼」號噴氣式飛機,它的動力裝置也採用了與此類似的原始噴氣推進構型。)由於空中無法點火啟動,所以「ツ-11」必須在母機起飛之前就開車,至投擲之前,所用燃油均由母機提供。於是,續航距離擴展到櫻花11 型的 3.51 倍。與此同時,其機尾保留了一臺 11 型上原有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以供應急時加速使用。為了與 「銀河」匹配,翼展縮短到母機主起落架橫距以內。1945 年 8 月 12 日,櫻花22 型作了處女航,但火箭發動機不慎提前點火,使尾翼撞到母機「銀河」的腹部,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原擬交由愛知飛機廠生產 50 架,後因終戰而作罷。

櫻花33 型 22 型的放大型,改用較先進的「ネ-20」( 讀作「奈-20」)軸流式渦輪噴氣發動機(原用於「橘花」式噴氣式戰鬥機,擁有 8 級軸流式壓氣機,其技術源於德國的 Me 262)。戰鬥部重 800-900 千克,續航距離延長到 278 千米,擬用「連山」式四發大型轟炸機為母機,但均為紙上談兵。

櫻花43 甲型 用 33 型改裝的專從潛水艇上彈射起飛的改型,因此機翼可以摺疊。為提高翼載,其鋁製翼稍飛行中可以拋棄,但沒有來得及研製,戰爭已經結束。

櫻花43 乙型 43 型的岸基改型,從山頭上的發射架上起飛,專事打擊近海水面艦隻。採用可摺疊全鋁合金機翼、可拋棄式起飛滑撬和「ネ-20」型噴氣發動機。計劃要求在 1945 年 9 月達到實用階段。為此,建設省曾跑遍各觀光點,將那裡的纜道索車通通拆下備用。足見當時日本鬼子對物資的貧乏已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

櫻花43 教練型 自K-1 改裝而來的雙座教練機,用於岸基彈射訓練。前後座艙分得很開,機尾僅裝一臺 68 千克推力的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1945 年初夏在神奈川縣的武山海軍陸戰隊機場試飛成功,僅此一架。

櫻花53 型 專靠母機牽引起飛的改型,從 33 型圖紙改來,但未及試製。

經過統計,空技廠共生產櫻花11 型約 155 架;22 型至少 1 架;K-1 型 45 架。而一空廠共生產 11 型約 600 架,總計 800 架左右。

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江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空艦飛彈夢碎:1944年就拿出樣品,卻鬥不過瘋狂的櫻花彈
    包括新式高速潛艇、噴氣式飛機等,日本都得到了納粹的技術支援。日本的「空艦飛彈夢」飛彈,尤其是空艦飛彈,能夠極大提升日本急需的反艦能力,所以成為了日本重點研發的裝備。不過,在飛彈發展方向上,一貫不對付的日本陸海軍也發生了分歧。
  • 日本遠程飛彈對著誰 計劃龐大射程覆蓋亞洲鄰國
    美國合眾國際社的報導稱,以日本人的邏輯看,「日本主要大城市都已經在朝鮮飛彈射程之內」,日本實施遠程飛彈計劃似乎是「別無選擇的」。令日本緊張的「還有中國軍力的增長,以及臺海潛在的衝突」。  合眾國際社12月4日發表《日本引發鄰國擔心》的文章稱:「當世人都在關注伊朗核問題、烏克蘭危機、伊拉克大選或阿拉法特接班人的時候,亞洲人最關注的卻是,日本又將成為一個軍事大國。」報導指出,日本提出的通過發展軍力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說法,亞洲鄰國普遍不認同。中韓等國普遍認為,日本一是應就戰爭罪行向亞洲各國道歉,二是只能發展自衛力量,而不應將注意力放到外部事務上去。
  • 日本88式岸艦飛彈現身國際水道
    最近日本NHK電視臺援引日本防衛省的話說,從11月1日開始的日本三大自衛隊「西南大演習」中,首次在衝繩縣宮古島部署88式岸艦飛彈,從而將衝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海域全部納入射程。  「扶桑魚叉」  從字面上理解,岸艦飛彈是指從岸上發射攻擊艦船的飛彈,亦稱岸防飛彈,通常配置在沿海重要政治經濟目標附近、關鍵島嶼和海上交通咽喉要道等地,是「由陸制海」的主要武器之一。
  • 從攔截飛機到攔截彈道飛彈:美國「標準」系列艦空飛彈發展史!
    近兩年來美國就向日本出售了多枚標準-3BlockⅠB攔截彈和標準-3BlockⅡA飛彈日本摩耶級驅逐艦就配備了標準-3海基攔截飛彈,該級艦的垂直發射系統為96單元的MK41,可以混裝「標準」-2ER BLOCKⅢA/B遠程防空飛彈、「標準」-3B BLOCKⅡA型海基攔截飛彈等。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下)
    日本駐德武官在獲知ME-163的存在後也相當感興趣,德國同意向日本轉讓技術,不過日本人也得拿諸如鎢之類的短缺物資來換。一架小飛機和一名飛行員換掉對手一群轟炸機和幾十號人是「很划得來的」。這完全就是把「秋水」改裝成有人駕駛的防空飛彈,用人來充當飛彈的導引頭,可見日本在戰爭最後期的瘋狂。這種「創意」和「櫻花」自殺火箭一樣,完全漠視士兵的生命,把人當做一個武器零件來用。如果真的爆發「本土決戰」,日軍很可能把這種做法付諸實踐。「秋水」的另一種改進型號明不少。
  • 美國「誠實約翰」核火箭,飛彈不行火箭來湊,還有個不要命的小弟
    1950年美國紅石兵工廠開始為野戰炮兵部隊研發一款能夠攜帶核彈頭的固體燃料火箭彈,年底具體項目由道格拉斯公司負責,火箭被命名為「誠實約翰」。雖然美國在洲際飛彈上發展不錯,但在50年代短程彈道飛彈發展卻不那麼給力,沒有拿出如「飛毛腿」飛彈這樣的武器系統, 因此發展「誠實約翰」多少有點救急的意思,先解決有無問題。
  • 美國「不務正業」的頂尖防空飛彈,「標準」反艦,「愛國者」反導
    防空飛彈是指由地面、艦船或者潛艇發射,以空中飛行器或者巡航飛彈為目標的專用飛彈。這種飛彈多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也可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和衝壓式噴氣發動機,以及火箭衝壓發動機。初期型號的防空型標準6防空飛彈是將美軍AIM120型空對空飛彈導引頭和標準2防空飛彈結合而成,射程高達400公裡,射高達到33公裡,後期的標準6則更換了新的雙推力火箭發動機,比早期型標準6更粗,更大限度的利用了美軍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的尺寸。
  • 日88式岸艦飛彈現身國際水道 或兼具對陸攻擊力
    最近日本NHK電視臺援引日本防衛省的話說,從11月1日開始的日本三大自衛隊「西南大演習」中,首次在衝繩縣宮古島部署88式岸艦飛彈,從而將衝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海域全部納入射程。從宏觀上看,部署岸艦飛彈遠非把飛彈發射車派到發射地點那麼簡單,它是個複雜的系統,其發射裝置與地面指揮控制、探測跟蹤、檢測發射、技術保障系統等構成岸艦飛彈武器系統,共同執行打擊任務。具體到日本的88式岸艦飛彈,就是日本1982年開始研發,1988年定型,1990年列裝的一種岸防飛彈。
  • 《下町火箭》和有關火箭的兩個細節
    原來這部日劇《下町火箭》的編劇就是2013年火到不行的勵志劇《半澤直樹》的池井戶潤,所以這兩部劇看起來一樣的勵志、一樣的熱血、一樣的欲罷不能。另外,給人很深印象的就是很多細節非常到位,比如寬叔經常吃愛吃的白糖糕吃得滿嘴白色,為了表現工作努力,衣服領子也特意弄得鄒巴巴的,為了營造大場面,還會特意把全體員工集中起來各種演講、各種忙碌,但也確實效果不錯,相比一般刻意節約人力成本的日劇,這部劇的場面在人數上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
  • 日本將開發飛彈瞄準釣魚島,並考慮購進射程可達中國、朝鮮的飛彈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方面18日表示,將開發新的反艦飛彈,這些飛彈可以瞄準衝繩群島附近的軍艦,包括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海域。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國西南島嶼周圍的安全環境已變得嚴峻。""我們必須以適當的方式對此做出回應。"共同社稱,日本首相菅義偉做出了首個重大防務政策決定,日本將購買可用於打擊朝鮮飛彈基地的空射飛彈,並在考慮或將購買其它打擊武器,比如可以打擊中國地面目標的巡航飛彈。
  • 日美將聯合打造低軌道飛彈防禦網絡
    參考消息網8月20日報導 日媒稱,日美兩國政府將共同打造由多顆小衛星探測、追蹤飛彈的體制。這些小衛星將在距離地面300到1000公裡的低軌道運行,負責監視和攔截飛彈。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19日報導,日美的方針是在距離地球更近的低軌道區域對新型飛彈展開探測和追蹤。
  • 新建4支飛彈部隊!日本封鎖中國艦隊計劃曝光,300枚飛彈最好準備
    繼去年日本自衛隊在衝繩縣宮古島新設約380人的警備部隊後,不久前,日本政府再次宣布,在宮古島新建4支飛彈部隊,包括岸艦飛彈部隊與防空飛彈部隊,目前,陸上自衛隊(以下簡稱陸自)已經在宮古島駐地舉行了4支飛彈部隊的成立儀式,標誌著駐島部隊將正式開展防衛活動。
  • 「攔截彈」的「新」角色——第三代「標準」系列飛彈(4)
    「標準」SM-3攔截彈第一階段(左二)與第二階段彈體外形對比示意圖2006年,美國和日本籤訂了諒解備忘錄,共同研發SM-3 blockIIA型攔截彈。在該型攔截彈的聯合發展規劃中,美國和日本共同承擔研製和飛行試驗費用,助推器均採用直徑為533 mm的火箭發動機,將進一步提升攔截彈的關機速度和射程,增強動能彈頭尋的靈敏度和軌控能力。在2007財年,美彈道飛彈防禦局啟動了該項合作研究計劃,完成了SM-3 blockIIA型攔截彈的系統概念評審。同時,美飛彈防禦局決定將對宙斯盾武器系統進行升級,以適應SM-3 blockIIA攔截彈的技術需求。
  • 日本愛國者3反導系統1日裝船開赴衝繩(圖)
    資料圖:4月1日大隅號運輸艦裝載愛國者3飛彈系統前往衝繩據日本NHK電視臺4月1日消息,為應對朝鮮即將啟動的衛星發射計劃,日本自衛隊1日已全面展開飛彈攔截準備工作4月1日上午,日本「大隅」號運輸艦裝載著「愛國者3」攔截飛彈從廣島海上自衛隊吳基地出港前往衝繩。外媒稱,美國也對日本表示將攔截朝鮮火箭一事表示支持。陸空飛彈部隊出港據報導,當地時間1日上午7時40分,裝載有「愛國者3(PAC3)」地對空攔截飛彈系統及陸上自衛隊飛彈部隊的「大隅」號運輸艦從廣島縣吳基地出港,前往衝繩縣宮古島。
  • 研發900公裡中程飛彈 日本又給美國「當槍使」了
    預算顯示,日本正計劃研發下一代戰機,來替代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2戰鬥機,此項費用達576億日元,較2020年度增長4倍。日本國產12式陸基反艦飛彈的改良研發費用,高達335億日元(約合21億人民幣)。這比日本防衛省在預算申請時提出的27億日元猛增了11.4倍。
  • 漢光演習第二日蔡英文視察臺軍飛彈發射 臺軍靶機尾焰引發森林大火
    據聯合新聞網6月5日報導,在今天的漢光實兵操演上,蔡英文視察臺灣空軍發射靶機時,靶機火箭發動機尾焰引燃了基地附近的草坪,造成基地附近山林失火,隨後軍方派出消防車救火,在撲滅火焰後演習繼續進行。 據《聯合新聞網》6月5日報導,「漢光演習」第二日的主要內容是演練臺軍空軍和海軍反巡航飛彈打擊,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蔡英文今天上午到屏東縣滿州鄉九鵬飛彈基地,視察飛彈射擊。在1小時的演習科目中,臺軍發射了臺灣「中科院」自製的天弓一型防空飛彈、天弓二型防空飛彈和美國「愛國者」二型防空飛彈,每個型號發射兩枚飛彈,均命中目標。
  • 二戰5大冷知識:日本自殺式載人飛彈,盟軍和德國王牌飛行員差距
    【冷知識之四】日本人發明了 「人工制導」的櫻花飛彈用於自殺式攻擊【圖4】櫻花自殺式反艦飛彈,炸藥裝在頭部,沒有起落架。在二戰末期,為了挽回戰爭頹勢,日本人研發出了一款名為 「櫻花」的人工制導反艦飛彈(飛機)。這種飛彈是真正的「人工制導」,它被掛於日軍戰機的腹部,在臨近目標艦隻的時候被釋放出去,由尾部的火箭提供動力,由中部駕駛艙內的日軍敢死隊員控制飛行方向,向目標發起自殺性攻擊。但據說它的效果並未達到預期,在戰爭期間只擊沉了三艘美軍艦隻。
  • 人類火箭發展簡史
    早在13世紀末到14世紀初,中國的火藥與火箭等武器技術就隨著蒙古西徵與絲綢之路,沿著印度與阿拉伯傳入了西方,在經過數百年的仿製與技術改良後,逐步誕生了近代火箭的前身。1805年,英國人「威廉.康格裡夫」利用對邁索爾戰役中繳獲的印度火箭進行技術改良,發明出了著名的「康格裡夫火箭」,而該火箭也常被人稱為近「代火箭的開端」。
  • 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有什麼區別?最全面的科普文來了
    目前主流的火箭(飛彈)發動機有兩種形式: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這也是很多人所津津樂道的內容,但他們的具體區別是什麼,各有哪些優缺點則是很多人所不能一一道來的。在這裡,機械知網給大家做一個小科普讓大家了解下這兩種類型火箭發動機的區別。
  • 自製火箭,擊敗火箭龍
    國外吃飽了沒事幹的人很多,對火箭的製作以及研發的人也很多,火箭成功上天的也多,我國現在的民間人士也緊跟步伐,在民間用自己的錢來做研發試射,雖然技術手段和工具沒有國家隊那麼強悍,但是也不應該小視民間的這些力量,畢竟所有的書本都是有先驅者寫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