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如何對對聯

2020-12-22 長風雁雲

對聯俗稱對子。

網上看到很多人喜歡出對子,也有很多人喜歡對對子。看到有些人對的對子,我很想說幾句。

對聯是由古代詩詞中演化而來的。起源於桃符,五代開始流行,明清時期達到興盛;講究上下兩句格式工整。格式工整除了必須的押韻、平仄之外,還要講究兩句的詞性相同,詞意相對或相近,而且上下聯要相應成趣。

比如我們最基本的對句是小時候學的《笠翁對韻》: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對聯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才華。往往幾個字就濃縮了很多文化經典。歷史上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對聯的故事,最有名的是蘇軾。

蘇軾是才情並茂的官方大叔,常常所到之處都是學問。

一日蘇軾造訪好友佛印。開門的卻是一個小和尚,蘇軾就問:禿驢何在。

而小和尚也非等閒之輩,就立馬對上:東坡吃草。

小和尚的機智幽默躍然紙上。

一日蘇軾著便裝又去寺廟遊玩,寺廟內香火不旺,蘇大叔又是一個滿臉鬍鬚、衣衫不整的邋遢外表,他以為他自己是名人,會待遇很高;哪知去了之後,和尚有眼不識金鑲玉,勉強給他賞了一個座,並沏了茶。後來聊天過程中知道他是當地一名官員,就有一個年紀大點的和尚應酬,口語有了敬詞:請坐,敬茶;最後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蘇學士,便更敬畏了。待遇立馬成了:請上坐,敬香茶。最後和尚們懇請蘇大叔留下墨寶。大叔立馬寫了一幅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文化人不用吐髒字,罵人功夫卻是出口成章,順手捻來。蘇軾不動聲色的吐槽自己的遭遇,卻留下千古美談。

我們最熟悉的《紅樓夢》中的對聯特別多,比如太虛幻境中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智通寺的門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寧國府上房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賈雨村吟詩: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這些都是後來琅琅上口的上等對聯。

對聯的規則:上下聯字數必須一樣,上下聯不能出現重複的字;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就是要求平仄相對,(平聲,就是一聲;仄聲,就是二聲三聲四聲字)。

比如: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冬白頭。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為什麼下聯中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呢?

這要從音高上來講。

音高是指聲音的高低,它決定於發間體振動的快慢,音高變化最對體現的就是聲調,其中陽平就是音高值最高的。

平聲音的音高是最高的,這就是我們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需要注意的。要想讓孩子的名字被人叫響亮些,就要用平聲音字,而不是人們自己感受的去聲字。

作業:

1出一個蘇軾在杭州任知府時出的千古難對的對聯,求下聯

遊西湖,提西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湖。

2李廣將軍是漢代人們崇尚的武將,他射石的故事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唐朝盧綸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後人出了上聯: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求下聯

相關焦點

  • 教你幾條寫對聯的規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幅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浩長春」其中的納與餘換了位置,因此,雖合詩律,卻是不合聯律的。(4)關於平仄的古今音問題,在律詩中當按古音取,一般以《平水韻》作藍本。而在對聯中,除了可以按古音外,也完全可以按現在普通話的平仄取音。  2.組合律  對聯與律詩不同,對聯的句式比較隨意,除了五字和七字外,對聯的句式不拘一格。
  • 春節對聯怎樣區分上下聯,哪邊是上聯哪邊是下聯?看完提醒家裡人
    春節對聯怎樣區分上下聯,哪邊是上聯哪邊是下聯,千萬不要貼錯噢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要貼對聯的時候了,很多朋友拿著一副對聯這不知道哪張是上聯,哪張是下聯,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區分上下聯,以及對聯的正確貼法,一起來看看吧!
  • 如何才能寫出「像樣"。的對聯
    如今網上對對聯已尉然成風。但會對的聊聊無幾,知之甚少。如何懂得對對聯,必須懂得對聯的基本規則:一、上下聯字數要一樣,不能多不能少。上下聯的字不能相同(就是不能互相借用)。叫你對下聯的就不能借用上聯任何一字。對上聯的也是如此,也不能借用下聯的字。二、對聯詞性要相同(所謂詞性就是語法上所說的:動詞、名詞、介詞、助詞、謂詞、虛詞、形容詞、數量詞等)。
  • 對聯也稱做楹聯,一副完整的對聯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對聯也稱做楹聯,一副完整的對聯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看過並且了解過不少對聯吧,大家也許並不是對其很感興趣,不過對聯可謂是一種日常用品了,有趣的對聯會令人願意去鑽研琢磨,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會出現對聯的身影,對聯也稱做楹聯,那麼一副完整的對聯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 古今對聯大賞,讓人笑得噴飯
    炮鎮海城樓元代·平林遠岫圖在影視節目中,對聯也是多有出現的。比如周星馳的電影作品《唐伯虎點秋香》,其中就有一段對對子的橋段,可以說是整部電影的高潮了,最後對得人口中噴血。雖然劇情無釐頭,但劇中的對聯卻是讓人口齒留香,比如:十口心思,思家思國思社稷。八目尚賞,賞花賞月賞秋香。還有一句為人熟知詩詞對聯,也是令人驚嘆不已。
  • 對聯常識全解,了解對聯的身世和禁忌
    今年春節之前一直忙忙活活,到了年根還沒買到紅紙,最後決定偷個懶去買一副現成的對聯貼。當我走進商場以後傻了眼,一口氣看了十幾副對聯,很多竟然連起碼的平仄都是錯的。雖然文字寓意看起來都不錯,可是這些對聯貼在門上只怕會貽笑大方。最後實在沒辦法,買了一副文字內容不太喜歡,但是沒有硬傷的對聯回家。
  • 對聯,中華瑰寶,魅力獨特,如何創作和欣賞四字對聯?
    對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通俗地說,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貢院對聯品析:古代高考如何寫對聯?
    再說得明確點,即是:如果一副對聯,光是兩句大白話,做不到「雅」,那不能叫對聯,只能叫標語。如果一副對聯,沒有就事就題,放之四海而皆可,那不能叫「切」,也不是好對聯。好的對聯,要達到這兩個標準。這副對聯是乾隆皇帝御題。當然,有可能是翰林院的「兩腳書櫥」們捉的筆,但挺符合皇帝口氣的。知人則哲,出自《尚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觀國之光,出自《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以典籍對典籍,堪為雅切。上聯是寫給考官:搞政治要誠待英才,你們有關部門要慎重啊,能鑑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謂之明智。
  • 李嘉誠最喜歡對聯,上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邀下聯
    李嘉誠最喜歡對聯,上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邀下聯對聯文化,是中國傳承文化中,最經典的一種。句式短小精悍,卻囊括了很多的文學素養。所以,古人經常用對對聯的方式,來考驗一個人的文採。或者把對對聯作為一種娛樂項目,古人把對聯「玩兒」到這種地步,絕對是一種境界。
  • 如何創作和欣賞四字對聯?
    大佛寺四言聯對聯很簡單,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什麼詞對什麼詞,平仄相反,如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仄仄平平仄仄平
  • 聯林中的奇葩,對聯中的特例,中文對外語
    對聯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它也是中國古老文化之一。不管是婚喪嫁娶,不管是開業過春節,都會在門上貼一副對聯。尤其是在舊社會,凡是有點地位的人家,或者是商家店鋪,甚至一年四季都會在門口掛上對聯。他們的對聯,一般都是刻在木頭上的。
  • 教你如何寫好各種對聯!
     每天一堂公開課於8月25日(周四)晚上7點半開講《教你如何寫好各種對聯》的楹聯繫列課程,本系列課的講座,將以梁章鉅編纂的《楹聯叢話》,吳恭亨編纂的《對聯話》,以及嚴君復編纂的《古今聯語彙選》等前代著名聯集為藍本,選粹明清民國諸位楹聯大家的優秀聯作為講解題材。
  • 春節將至,如何寫好對聯有講究
    賣春聯那麼,春聯如何寫好呢,這裡面有講究。下面,夢筆生輝就簡單給大家普及一下寫對聯的常識。對聯就是指粘貼或懸掛在門框或亭臺樓閣柱子上的聯語,也叫楹聯、對子。中國寫對聯歷史悠久,傳承廣泛,對聯相傳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對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在民間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寫對聯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詞句語調平仄協調,字體對仗工整,這與中國詩詞創作有相似的地方。一般上下聯內容對應講究。讀起來朗朗上口,情景交融。
  • 史上「最懶」對聯,上下聯隻字未改,卻被評為千古絕對
    除卻我們比較熟知的詩句古文,對聯也同樣是古人比較愛好的一種形式。與作詩不同,對聯考驗的不僅僅是文採,同時還要有更多的思考,畢竟對聯非常的簡潔,能否用簡潔的話語書寫下完整的篇章,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國有一副史上「最懶」對聯,上下聯隻字未改,然而這幅對聯卻被評為千古絕對,讓人讀來不禁深思不已。
  • 春節貼對聯,10個人9個錯!早點提醒家裡人,今年千萬別再貼錯了
    哈嘍大家好,我是竅門姐,眼看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今天竅門姐給大家分享如何區分對聯的上聯和下聯以及對聯的正確貼法,一起來看看吧!春回大地千山笑,笑就是四聲,福滿人間萬民歡,歡就是一聲如果按照讀音還是區分不開,就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或者範圍的大小來區分,比如:辭舊歲是先,迎新春是後,範圍大小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後比如先是家家是小,再是國,國是大最後區分上下聯的位置,一般上聯在右,下聯在左,古人書寫是從右向左寫,而現代人是從左向右寫
  • 魏明倫:對聯應「申遺」 現在貼的多是順口溜
    對聯文化成了沒文化,亟待申遺保護  魏明倫:對聯不是標語口號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貼對聯本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之一,而今,滿街滿目的對聯,卻常常讓人不忍入目。對聯是中國文化中難得的瑰寶,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但是我們把它丟掉了。」魏明倫建議把對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來申報和保護。  貼對聯是為了闢邪  晨報:每到春節,中國人都要貼春聯,這個習俗是如何形成的?  魏明倫:春聯是對聯的一種,是從最初人們貼在門口闢邪的桃符、門神演變而來。
  • 你的名字也能被拆成對聯
    對聯,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在語文上來講為對偶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而後又發展為春聯、輓聯等形式。拆字聯則為對聯中獨特的一種,除了對對聯的對仗、平仄等基本要求以外,還要做到析字,也就是將漢字的字形拆離開來單獨解釋,並賦予其新的意義。
  • 如何寫好對聯書法?
    書寫對聯時,字佔一格,一般豎成行,橫成列,也可豎成行,橫不成列,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若取縱勢,則可加大行距,縮短字距,令行氣緊湊。也可放寬行距、字距,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勻停。 因其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體勢的動靜、流駐有較大的迴旋餘地,故又有行楷與行草之分行草對聯可利用字勢連綿,結體自由活潑的特點,章法上只求上、下聯整體均衡,氣韻貫通,彼此照應,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對稱,以便在整體基本對稱中儘可能形成參差、錯綜的章法變化,更好地發揮行草書的藝術性和表現力。
  • 對聯例話(6):對聯的平仄(中)
    對聯相當于格律詩的一聯,於是便承襲了這個傳統,所以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往往要求用仄聲,而下聯的最後一個字要求用平聲。一副對聯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一定要一平一仄,這是不能輕易動搖的原則。如果上下聯尾字全平或者全仄,對聯界的行話稱為「一順邊」。
  • 詭神詩話:對聯平仄該如何判斷?特別有趣的對聯平仄能否放寬?
    大詭:普通話取消了入聲發音,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分別對應一二三四聲,可以簡單認為一二聲是平聲,三四聲是仄聲,但在古詩詞和對聯創作時,多不用普通話作為判斷平仄的依據。小詭:那該用什麼判斷?小詭:對聯呢?大詭:對聯也可參照「平水韻」。小詭:如此一來,豈不是會限制很多人創作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