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也稱做楹聯,一副完整的對聯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2020-12-23 小小論

對聯也稱做楹聯,一副完整的對聯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看過並且了解過不少對聯吧,大家也許並不是對其很感興趣,不過對聯可謂是一種日常用品了,有趣的對聯會令人願意去鑽研琢磨,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會出現對聯的身影,對聯也稱做楹聯,那麼一副完整的對聯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一般是這樣的,會有一個人出一句上聯,然後會由另一個人接出下聯,不過這並不是簡單的接出來就可以,這個上下聯都是有很多講究的,在上下聯之間必須要有相似的意境,有平有仄,句式也必須工整,而上下聯的意境是可以互壓的,比如上聯壓下聯,下聯壓上聯,如果下聯的意境可以壓過上聯的話,這個對聯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對聯,因此,所謂的千古絕對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想要對出這樣的對聯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我們國家幾千年的歷史中,出過了不少的千古絕對,其中會寫對聯的文人也是非常多的,他們大多是寫對聯的好手,文採一流,比如著名才子唐伯虎,他的名字我們應該都耳熟能詳吧,大家可能不知道,他在對聯界可也是非常出名的,他的筆下造就了許多千古流傳的對聯。令人驚訝的是,有一副對聯竟然是唐伯虎專門為廁所寫出來的,而這副對聯流傳甚廣,直至今日仍被人們所傳揚,這副對聯的內容是這樣的,上聯是:「且看客官多情,甘解衣帶終不悔」,下聯是:「莫道此物無用,化作春泥更護花」,讀了之後才懂得其中妙處,真不愧是才子啊,唐伯虎能寫出這樣的詩句真是實至名歸,只是寫一個廁所而已,都能想出這樣的好句子,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這裡我們還會說到一個即有趣又有才的對聯,我們且看這句:「周瑜看小橋流水」,這是一句上聯,這裡的「小橋」指的就是小喬,周瑜大家都知道,和三國美人小喬是一對璧人,三國名士周瑜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小喬可謂是亂世佳人,容貌傾城,他們二人配在一起可真是一對神仙眷侶了,這一句上聯把二人的名字都嵌在其中,而且並不突兀,且讓人覺得妙不可言,同時引用了「小橋流水」這個經典,實在是高。

上聯是有了,下聯該怎麼配才更好呢?這句上聯在網絡上流傳開後,有一位網友便給出了一句下聯:「嫦娥遇后羿射日」,嫦娥與后羿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是聽說過的,這是民間流傳最廣的神話故事之一,后羿射日與嫦娥奔月也是膾炙人口的成語了,這句下聯對的算是極妙的了,不止這一位網友,其他網友也紛紛試著對下聯,比如這一句:「元帝惜昭君出塞」,元帝與昭君也是非常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了,元帝放昭君出塞,結果看到了昭君傾城的容顏之後卻覺得不舍,這些句子全都巧用歷史典故,把神話和文學巧妙融合在一起,這二位網友可見也是極有文採的。

大家若也有興趣的話,不妨都來試一試,看看能產生怎樣的奇思妙想。

相關焦點

  • 真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
    真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字少,內容短,卻蘊藏著大含義。每逢過年中國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討個吉利。那個時候有很多很多的文人,他們都喜歡靠對對聯來展示自己的才華。中國的對聯文化真的很神奇,有時候一副對聯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但是有時候對聯也是非常難的。不僅講究字數相同,對仗工整,平仄相符,而且還講究意境。今天小編帶來的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真正的千古絕對,至今無人對出,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
  • 春節家家都要貼對聯,你知道我國的第一副對聯,出自哪裡嗎
    對聯,也稱楹聯,俗稱對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對聯體裁短小,以工巧嚴格的對仗、悠美和諧的音律為特點,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在陶冶人們的情操的同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梁章鉅在我國對聯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僅因為他一生寫出了許多對聯佳品,更重要的是他在對對聯做了大量的搜集和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巧對錄》等對聯專著,給後人留下了關於對聯的極其珍貴的史料。
  • 貢院對聯品析:古代高考如何寫對聯?
    再說得明確點,即是:如果一副對聯,光是兩句大白話,做不到「雅」,那不能叫對聯,只能叫標語。如果一副對聯,沒有就事就題,放之四海而皆可,那不能叫「切」,也不是好對聯。好的對聯,要達到這兩個標準。李漁並不是科班出身,明末時參加鄉試並未中舉,後來就進入了清朝,就開始遊戲人間了,不大可能為貢院寫對聯。也許只是他名氣大而已。在對聯領域,作者著作權不像詩詞那麼分明,張冠李戴常常有之。
  • 聯海行舟手記之對聯的起源、張貼和標點
    宋朝時候已經出現了壽聯和輓聯,而元代,對聯錄載的卻不多。到了明朝初年,由於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提倡,對聯得到了一次大的普及。「春聯」這個名稱,就是朱元璋提出來的。據《簪雲樓雜說》記載,朱元璋建都金陵(今南京)後:「除夕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於是,每年的春節,家家戶戶都貼上春聯。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俗。
  • 對聯,中華瑰寶,魅力獨特,如何創作和欣賞四字對聯?
    對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通俗地說,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經典對聯有特色,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對聯!
    對聯由於其字數不限,內容不限,想像無限的特點很受古代段子手的鐘愛,於是就有了回文對,諧音聯,缺字聯,反諷聯等等。但對聯用得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門前,也就是各具特色的楹聯。在古代,楹聯也是很代表格調的象徵,文人墨客出沒的地方,即便是草廬,那也是蓬蓽生輝。就連寫出《陋室銘》的劉禹錫也說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因此,一副水平高深的楹聯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文人相繼而來。
  • 杭州靈隱寺一副對聯,已懸掛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助其走出困境
    這本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基本的聲韻格律,這些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其實也是對聯中必須符合的基本對仗原理。對聯在古代也稱楹聯,因為其最早是貼在房屋的楹柱上,故而得名。《楹聯叢話》中記載,對聯最早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有一年新春之時,他為了祈福國家興旺人民安康,在宮殿的門上寫下了兩句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流傳千古,點醒無數世人
    「鷓鴣清怨,聽得見,飛不回堂前,舊楹聯紅褪墨殘誰來揭。」一句《千百度》的歌詞通過意向的堆疊,向我們描述了物是人非的衰敗景象。其中的「楹聯」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對聯,我們印象中對聯就是春節時用來賀迎新春的,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
  • 怎樣寫對聯?掌握這幾個點,過年寫一副好對聯
    對聯,也叫楹聯、楹貼,俗稱對子。對聯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學形式,是由對仗的詩句演變、發展而形成的。對聯是人們對新年寄語、美好祈願、修身勉勵的一種生活方式。寫對聯記住以下幾基本點,就可以上手寫一副好對聯:一、對仗:對仗的要求有幾個特點:首先字數相等,無論是幾個字還是幾百個字,都要求上、下聯的字數一樣;其次,詞性相同,即上、下聯對應的字詞性要相同
  • 大德通票號出資10萬兩白銀,換一副對聯,為何喬致庸一個勁地說好
    大德通票號出資整整10萬兩白銀後,只換回來一副對聯。不過喬家大院的創辦人喬致庸卻很高興,他還一個勁地說好。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歷史上有趣幽默的五則對聯,最後一個對聯,你能對得出來嗎
    我們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更是淵遠流長,而對聯作為我們中華語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更是將中國的語言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歷史長河中,也出現了好多關於對聯的有趣故事,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首先,再說故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對聯: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
  • 火葬場門前一副對聯,上聯下聯都搞笑,看到「橫批」頓時瘮得慌
    對聯又稱楹聯,開始運用是在明朝時期,經常懸掛在樓堂宅殿的楹柱上,後來逐漸以「對聯」稱之。 對聯可以說得上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習俗,以前多是在春節時作為祈求來年平安幸福、生活富足的,但是逐漸演變著在任何場所都能出現,客棧、青樓等等都有。
  • 談古話今說楹聯:一副楹聯帶出一個節日
    王飛說,作為學者與書家的何紹基,因為這副對聯,在草堂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王飛說,杜甫的仁愛和民本思想,歷來都受到推崇,他的這些思想在草堂的名聯中也得以展現。  楹聯是一座城市歷史底蘊、文化品位、文明程度的體現。一副名聯往往能讓人聯想到一個城市。成都是中國楹聯的重鎮,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更是成都楹聯的富礦區,要尋訪成都的名聯就不能不到草堂。
  • 漢字與對聯
    對聯,雅稱「楹聯」,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漢字文化的獨特產物, 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
  • 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
    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避邪,畫門神像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 對聯寫作第九講:對聯格律及馬蹄韻一 .
    1,字數相等:      我們剛才講過,對聯的上下兩聯的字數要相等,也是對聯最基本的要求。經中國楹聯學會第五屆第十七次常務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的《聯律通則(修訂稿),在第一章基本規則第一條中明確規定:「字句對等。一副楹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也就是說,只要上下聯字數相等,不論多少字數均可。
  • 10種趣味對聯,妙趣橫生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也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妙趣橫生的對聯。
  • 對聯例話(6):對聯的平仄(中)
    那麼有無例外的特殊情形呢?偶爾也有「上聯平收下聯仄收」的特例,但這種變格甚少。例如,以聯話家常舉的「海山仙館」對聯為例:海上神山仙人舊館 這是一副為「海山仙館」撰寫的嵌字聯,這副對聯由於在上下聯的一首一尾嵌入了「海山仙館」四個字,不宜於倒過來上聯說「仙館」下聯說「海山」,所以就出現了「上聯平收下聯仄收」的情形,實屬無奈,情有可原。
  • 楹聯詩詞知識 | 對聯的平仄
    有爭論,有人主張應用古四聲,因為 自古以來就是古四聲,應該承接傳統;有人則認為應用新四聲,理由是文 學應為現實服務,語音變了,對聯也應隨語音變。中國楹聯學會頒布的《聯 律通則》(修訂稿)第八條指出:「判別聲調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詩 韻》舊聲或現代漢語普通話的今聲『雙軌制』,但在同一聯文中不得混用。」 這是非常正確的,所以得到幾乎所有聯界人士的贊同。
  • 氣勢磅礴的高考對聯
    2020年高考即將來臨,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孝感高中)的高考對聯新鮮出爐了!孝感高中的高考對聯連年有但連年不一樣,氣勢磅礴的高考對聯成為一些喜歡對聯人士的收藏品。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