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通票號出資整整10萬兩白銀後,只換回來一副對聯。不過喬家大院的創辦人喬致庸卻很高興,他還一個勁地說好。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喬致庸出生於1818年,他是山西祁縣人,也是大名鼎鼎的晉商喬家第四位當家人,人稱「亮財主」。其實喬致庸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是兄長把他撫養長大的,兄長執掌喬家經商的時候,想要自己的弟弟喬致庸走入仕途,沒想到喬致庸剛考中秀才,兄長就去世了,喬致庸只能棄文從商。雖然他是半路出家,不過執掌喬家生意後,喬致庸卻真正地將喬家的事業發揚光大了。「大德通票號」就由祁縣喬氏在中堂創辦的,它的前身是大德興茶莊,在四月正式改名為大德通票號。當然了,它也是喬家最大的票號之一。
可惜清朝末年,國將不國,大批銀子流向海外,喬致庸作為當時最富裕的商人之一,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習慣,在同治初年,耗費重金擴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喬家大院」。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在1756年開始修建,建成後,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規模宏大,足足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築面積達4175平方米,三面臨街,四面全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青磚牆,看起來壯觀極了。現如今的喬家大院內,依然展有5000多件珍貴文物,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並創下了世界級的名頭。
不過喬家大院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有物質財產,還有珍貴的精神傳承。這些在喬家大院的門聯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掛於明樓院一進院門樓的這副楹聯: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它的意思是:唯有積存厚德才是傳承家業的真道,處世立身沒有奇特的方法,只要依循直率真誠的本性。這也反應了喬家重厚道、講真誠、不欺不詐、不瞞不騙、以義取利的傳家與處世之道。
掛於明樓院三進院屏門上的一副楹聯:行事莫將天理錯,立身宜與古人爭。這幅楹聯是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書寫的,意思是:做事不要違背自然規律與社會法則,立身處世應當與古人爭賢。我們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把善、仁、信、義等天理內化於心,並真正身體力行,古代聖賢的美德才能得以發揚傳承。
掛於在中堂西南院正院門樓的楹聯: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它的意思是:讀書即使沒有成名,也會有高雅的談吐和品德。行善積德不求回報,自然能心安理得睡夢也香。看來,喬家人認為:以詩書修人品,以學問養心性,培養知書達理、深明大義的子弟,家族家業就會後繼有人。這種想法哪怕到今天,仍然是至高無上的真理。
不過這數十幅對聯,都沒有喬家大院大門上的那幅引人注目。只見喬家大院的大門上,有一幅鋥亮的銅板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讀起來很有道理,但它的內容和院內的數十副對聯一樣有意義,並沒有特殊到哪裡去,為什麼它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因為這幅對聯是大德通票號用10萬兩白銀,送給李鴻章一艘軍艦後,才換回來的。
清朝末年,李鴻章搞洋務,企圖以海軍的強大來帶動國家的富強,並積極組建北洋艦隊。可是清朝財政拮据,根本就拿不出錢來。李鴻章不願意就此罷休,他想出來一個籌錢的主意——通過民間渠道募捐籌款,尤其是那些有錢的富商們,更是他公關捐款的對象。
當時喬家的兩大票號——大德通、大德恆,它們處在極盛時期,仿佛是兩個大大的錢袋子,李鴻章怎麼可能不打喬家的主意?不過喬家的這兩大票號也很爽快,痛快地直接拿出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給李鴻章的水師購買了一艘軍艦。
喬家的票號大把地掏錢,實在是令人刮目相看,李鴻章很欣賞他們,就親手寫下了這副對聯。
喬家出了10萬兩白銀的巨款,才得到了一副對聯,聽起來是不是很吃虧?沒想到喬致庸看到這幅對聯後開心極了,連聲說好。畢竟聰明人都知道,「錢」對於喬家這樣的富商來說,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而「總理」給打的廣告——一副對聯,帶給喬家的可是更高的名聲和肯定。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