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故事:一副對聯,和「一幅」差很遠

2020-12-17 中國管科院德育中心

每當快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準備過年,似乎鞭炮、對聯這些東西就算是到了現在也是很多家庭在新年到來之前必須要準備的。點起一掛鞭炮,貼上一副對聯,似乎這個新年也會變得更加的熱鬧。

當你拿起對聯的時候,知道該用什麼量詞形容它嗎?這可不像是我們屋子裡掛的字畫,要用「一幅」來形容,而應該是「一副」。兩個量詞不僅僅是讀音上有差別,而且在意思上也根本不像它們長得那麼相似,都用在不同的地方呢!

【正字釋義】

副,讀音是 「fu」。在作為量詞講的時候,往往需要來形容成套的東西,或者是一對,一雙的。比如說對聯,需要有上聯也要有下聯,單獨的一幅不能算是對聯,因此成雙的用「副」來表示。或者是手套,也是要既有左手也有右手才行,因此也是用「副」。或者是我們平時下的象棋還有玩的撲克 麻將,因為這需要一整套才可以開始玩,所以也是用「副」。還有一種不是成套的可以用「副」來形容,那就是臉上的表情,比如說「一副笑臉」。

幅,讀音是「fú」。本來是用來形容布料的寬度,而在作量詞的時候,往往也是用來修飾布料之類的衣料。 當然,我們家中掛著的字畫也是用「幅」來表示的。

【正字案例】

在小學生作文裡面,有這樣一段描寫:「過年了,爸爸興致勃勃地在家裡寫起了毛筆字。 先是寫了一幅字掛在牆上,後來還覺得不過癮,又找來了紅紙寫了一幅對聯,左看右看,覺得滿意了才把它們掛在門口。」

我們能看到,這裡將「幅」作為量詞用了兩遍,先是用來形容字畫,後來又是修飾對聯,都是正確的嗎?事實上,後面的這個就不正確。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對聯需要用「副」來修飾。這要怎麼才能區分它們呢?

除了它們的讀音略微有差別,一個是二聲而另外一個是四聲以外,我們可以從偏旁上來分別。「副」 的偏旁是刀,在最開始它的意思就是用刀剖開。原來,古時候人們寫了契約都是用刀一分為二,兩個人各拿一部分,等到需要的時候在拼在一起證明。 因此,「副」指的就不是單個的物品,必須要是一對或者是一整套。

「幅」的偏旁是巾,因此一看就知道這是與布匹有關係的,一般是用面料或者是布帛,不過也會被用來形容書畫之類的,但是不成套。因此,一旦遇到一對、一套,就要用「副」,而不能用「幅」。

圖文來源:網絡綜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漢字與對聯
    對聯,雅稱「楹聯」,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漢字文化的獨特產物, 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
  • 新文化運動者叫嚷要廢除漢字,看到一副故意對不起的對聯,沉默了
    他們經過數十年的中西方文化對比,以及國內不斷暴亂,恐慌、復古等事件後,得出這樣一種結論:中國之所以落後、腐敗是因為舊的傳統文化在作祟;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樣頑固是因為漢字。由此,出現了一場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的狂潮。
  • 歷史上的趣味對聯之一,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卻蘊含深刻哲理
    提到對聯,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對聯算得上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影響力不可謂不廣。據相關資料記載,最早的一副文字春聯應該是公元964年,後蜀末代皇帝孟昶所作「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之後對聯的發展便一發不可收拾,文人騷客揮毫寫下了一副又一副的對聯,而且對聯的形式也越發的多種多樣,一些特別有意思的對聯形式也應運而生,比如說「重字聯」、「迴文聯」、「拆字聯」等等。不過今天文章的主角並不是它們,而是歷史上一條經典勸學的「同字異音聯」。
  • 一副對聯說了兩位歷史名人和兩個歷史故事
    黃庭堅曾為思賢橋留下一副對聯:「思賢橋,橋上思賢,德高刺史名留世;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馬淚沾襟。」這副對聯對仗精當,文辭巧妙。聯中引用了兩個歷史事。「德高刺史」指的是白居易,在其遭貶時,曾任九江刺史,頗有政績,後人建白公祠以祀。在九江他寫下了詩歌名篇《琵琶行》。
  • 中國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卻流傳千年至今無人超越
    對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種,一直到今天都被家家戶戶沿用,每逢新春佳節,就要在門楣上換上一副新的對聯已經成為人們沿用千年的習俗。新年新氣象,也體現在紅紙黑字的對聯上。他曾經和鄉野老農有過一次對聯過招,老農說道:「一擔重泥攔子路。」唐伯虎回:「兩岸縴夫笑顏回。」雖然通俗,仔細品品也非常有趣。對聯,在古時候也稱為楹聯,因為常常被雕刻或者貼在門前的楹柱上,故而得名。在史料中有關楹聯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五代後蜀主孟昶,他身為後蜀的末代皇帝,為人奢侈淫靡,倒是符合大家對於亡國之君的印象。
  • 世界上最古怪的一副對聯,只有2個字,卻好像畫了一幅畫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有不少精彩的對聯,很多對聯到了現在也依然為人所稱道,但是看別人對對聯好像很容易,到自己對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對聯既然能和古詩相提並論,說明學識不夠的一般是對不好的,所以我們看過這麼多的對聯故事,一般都是解縉、唐伯虎、紀曉嵐這些大才子,很少有目不識丁的。
  • 對聯也稱做楹聯,一副完整的對聯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對聯也稱做楹聯,一副完整的對聯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看過並且了解過不少對聯吧,大家也許並不是對其很感興趣,不過對聯可謂是一種日常用品了,有趣的對聯會令人願意去鑽研琢磨,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會出現對聯的身影,對聯也稱做楹聯,那麼一副完整的對聯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 歷史上有趣幽默的五則對聯,最後一個對聯,你能對得出來嗎
    我們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更是淵遠流長,而對聯作為我們中華語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更是將中國的語言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歷史長河中,也出現了好多關於對聯的有趣故事,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首先,再說故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對聯: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
  • 對聯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堪稱博大精深!
    把對聯貼在門上又叫春聯,是我國的一種獨特藝術,它主要將文學裡的詩詞和書法結合在一起,有時也將雕刻融合進來,比如某些石刻和木刻的對聯,中國藝術和種種美化和修飾,而對聯正好也只是一種美化和修飾的藝術。至今人間流傳蘇軾巧對的故事相當多,朱子全集所記載,朱熹題寫的對聯也不少,比如日月兩輪天地眼,讀書萬卷聖賢心,可能反映朱熹的哲學見解。
  • 鄭板橋遭遇人生冷暖,寫下一副對聯,老和尚沒敢懸掛悄悄賣掉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品味把玩,樂在其中。對聯文化傳承悠久,最早對聯又叫桃符和楹聯,後來慢慢被紙張墨寶取代。可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 15種趣味對聯,每種都妙不可言
    天心閣,閣落鴿,鴿飛閣未飛 水陸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異字同音聯 把一個或幾個字形、字義不同而讀音相同的字,分別安排在一副對聯內,這便是「異字同音」聯。
  • 一副對聯 一段鄉情-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重點...
    臨上車時,張定宇收到一個珍貴的禮物——同為確山藉的著名書法家臧新義為他送上自己精心創作的一副行書對聯"非大道方施小計,是真佛只敘家常"",以傳統文化向英雄傳遞敬意。臧新義對張定宇說:"傳統文化的真佛呵護眾生,武漢戰疫中您挺身而出、大愛無疆,是人民心中的真英雄!"
  • 一老人在門上貼了一副對聯,鄰居不明所以,十個女兒看後羞愧不已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我的百家號中國歷史得知道,每天小編都會給大家帶來有趣的事跡,喜歡的讀者寶寶可以關注我哦~今天要說的是古代有一老人在家門口掛了一幅不得了的對聯的趣聞。故事發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生活舒適,不愁吃喝。
  • 史上最神奇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網友: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成為了中國第一副春聯,也是最早的對聯。自此以後,對聯這種文學形式開始風靡於古代文人之間,古人分外喜愛這種「文字遊戲」,由此留下了許多神奇又有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喜愛對對聯的文人有很多,最出名的大概要屬蘇軾和佛印二人,在蘇軾撰寫的《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中,記載了許多他們創作的妙趣橫生的對子。
  • 他曾給茅房寫了一副對聯,至今都令人拍手叫絕
    唐伯虎為解秋香之難,便和華夫人謊稱把《唐寅詩集》帶在身邊是要時刻提醒自己不忘跟唐家報仇。聽聞華夫人便氣消了,於是同意唐伯虎成為華府的一名書童,賜名華安。從此,唐伯虎得以自由的出入華府,進一步接近自己喜愛的女人秋香。後來寧王帶著絕命書生到華府搗亂,被唐伯虎出手制止,最後經過幾番波折,唐伯虎終於獲得了華夫人的許可,娶到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秋香。
  • 在故宮中有一副對聯,多數人看後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外國人更懵了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副對聯常常被寫在兩根柱子上,所以,人們又叫它楹聯。世界範圍內,每種文化都有詩歌、繪畫等藝術,但是,對聯似乎是中國文化特有的產物。約在一千多年前,對聯就已經出現了,它被廣泛運用也不過才幾百年的時間。追本溯源,它的前身應該是桃符,古籍中有記載說,春聯就是桃符。
  • 《紅樓夢》:智通寺的一幅對聯,飽含人生哲理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我獨愛《紅樓夢》中詩、詞、楹聯,特別是黛玉的《葬花詩》"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還有就是智通寺門口的那一幅對聯。《紅樓夢》中第二回寫道:賈雨村忽信步至一山環水旋,茂林深竹之處,……,門前有額,題著"智通寺"三字,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曰: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雨村看了,……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鬥來的亦未可知,何不進去試試。
  • 新居落成,他寫了一副特別的對聯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簡 彪 歐陽菁菁) 最近幾天,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花垣鎮新寨村,村民石志和自力更生脫貧、建新房的故事在當地津津樂道,究竟都有哪些背後的故事!還得從一副對聯說起。在新寨村村民石志和新建的樓房前,對聯「安居樂業謝黨扶助恩、奮發圖強流汗建新樓」格外顯目,石志和說,這是幾天前在新居落成前,為了感謝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引導,自己有感而發,手寫的一副對聯。 花垣鎮新寨村村民石志和 石志和一家六口人,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新居落成前一直居住在老舊的木房內。
  • 絕妙對聯,道盡人生智慧
    這本來是一幅寓意美好的春聯,沒想到卻一語成讖。在第二年的965年,後蜀便被北宋所滅,孟昶也成了亡國之君。怎麼孟昶寫個對聯,就跟亡國扯上關係了呢?先說這幅對聯的上聯:新年納餘慶。後蜀亡國之後,孟昶被押解進京,宋太祖趙匡胤任命呂餘慶知成都府,呂餘慶這個人正好應了上聯的「新年納餘慶」。
  • 我的漢字故事:我和漢字的故事450字
    我的漢字故事:我和漢字的故事450字 2012-11-26 16: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