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小字繩權,號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黃庭堅與友人同遊江西九江甘棠湖,湖的長堤上有一座「思賢橋」。黃庭堅曾為思賢橋留下一副對聯:「思賢橋,橋上思賢,德高刺史名留世;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馬淚沾襟。」
這副對聯對仗精當,文辭巧妙。聯中引
用了兩個歷史事。「德高刺史」指的是白居易,在其遭貶時,曾任九江刺史,頗有政績,後人建白公祠以祀。在九江他寫下了詩歌名篇《琵琶行》。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琵琶亭建於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歷史,原在九江城西長江之濱,即白居易送客之處,但歷代屢經興廢,多次移址。
唐代元和十年(815年),詩人白居易由長安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翌年秋天,送客於潯陽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長江一段)頭,有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訴說身世,觸景生情因作《琵琶行》贈之,亭名由此而來,現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點。
聯中還引用了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司馬相如擅長琵琶,曾以一曲《鳳求凰》博得卓文君的愛慕。「情多司馬淚沾襟」語言幽默,更具情趣。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人,中國漢賦四大家,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被譽為賦聖、辭宗 。為求愛卓文君所賦《鳳求凰》流芳百世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評述「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