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懶的對聯,上下聯全一樣,卻從未被超越

2020-12-19 歷史來揭秘

對聯作為中華民族歷史的文化瑰寶,自古至今深受各個階層文人的喜愛。因為對聯而引發趣事也是數不勝數,曾經就有一副對聯堪稱「千古絕對」,也被稱為是歷史上最懶的對聯,上下聯一模一樣,一字不差。

這幅對聯出自明朝著名的畫家徐渭,徐渭自幼就在書法、畫畫、軍事、政治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是當時當之無愧的全才。而在徐渭晚年的時候,為了教育自己的後代,他寫下一副對聯,被後人稱為最懶的對聯。

上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下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乍一看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是錯誤的對子,怎麼能上下聯完全一樣呢?其實這對聯是沒有什麼問題,之所以能這樣寫,也是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關。上聯是:「好(hǎo)讀書不好(hào)讀書。」下聯是:「好(hào)讀書不好(hǎo)讀書。」

「好」字的發音不同,包含的寓意也就不同,這個對聯的整體含義是:不要因為年少無知就耽誤了讀書的好時光,書到用的時候就會覺得學得少了,年老的時候重新讀書,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雖然對聯讀起來拗口,但是也確實足夠經典,一直沒有被超越。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懶」對聯,上下聯隻字未改,卻被評為千古絕對
    除卻我們比較熟知的詩句古文,對聯也同樣是古人比較愛好的一種形式。與作詩不同,對聯考驗的不僅僅是文採,同時還要有更多的思考,畢竟對聯非常的簡潔,能否用簡潔的話語書寫下完整的篇章,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國有一副史上「最懶」對聯,上下聯隻字未改,然而這幅對聯卻被評為千古絕對,讓人讀來不禁深思不已。
  • 南京明城牆上最霸氣的一副對聯,上下聯共32字,專家一致稱讚!
    現在常看到的一些對聯,能夠吸引人眼球的無外乎是這樣兩種現象,一個是傳統意義上的好聯(妙聯),文學性比較高,體現在它的對仗、平仄以及意境。另一種是奇聯,廣泛體現在比如字數、多音字等,最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
  • 一幅巧妙的對聯,上下聯全部一樣,表達的意思耐人尋味
    所以人們很喜歡在自己的大門口貼上帶有吉祥寓意或者祝福的春聯,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古至今有非常多的對聯,而且其中還有很多精妙的句子我們能夠朗朗上口,有這樣一副對聯,他也是非常的奇特。這幅對聯雖然不是表達了美好的祝願,它的奇特之處在於上下聯全部是用一樣的字組成的,對仗十分的工整。
  • 對聯上下聯,怎麼分左右,有什麼訣竅
    對聯上下聯,怎麼分左右,有什麼訣竅文/@成長新視點對聯,也叫楹聯,是中國傳統文化體裁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對聯,出自古代詩歌,又屬於一種獨立存在的文化表現形式。對聯有上、下聯和橫批,具體類別分門聯、春聯、堂聯、壽聯、婚聯、喪聯和開業聯等。古代讀書和寫字習慣,是從右朝左的順序,從這個理解就是右邊為上、左邊為下。為此,對應到對聯上、下聯的區分左右來說,就是上聯為右,下聯為左。一、對聯的來歷。春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 對聯上下聯的9種邏輯關係
    >上下聯在形式上平行並列,語氣一致,上下聯分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說明同一個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題的稱為並列關係。此類對聯,濃筆重彩。形象鮮明,但如果處理不當,會有單調和重複累贅之弊。 二、連貫關係 上下聯按時間順序敘述連續的事件,或者按意義上的承接關係構成,稱連貫關係,關聯詞多用「已又」、「才又」等。
  • 對聯,你會區分上下聯嗎?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但許多人在貼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並不能清楚區分上下聯。那如何正確區分上下聯呢?按音調平仄區分講究平仄,這是絕大多數對聯的特點。那麼,什麼是平仄?具體來說,就是上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一般是仄聲,即漢語拼音音調的三、四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平聲,即漢語拼音的一、二聲。
  • 用「長」字組成的奇特對聯,上下聯完全一樣,文人:堪稱經典
    在古代娛樂水平受限,文人比拼內力途徑單一的情況下,對對子倒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也正是因為此,歷史上才得以留下數不盡的經典對聯。 乾隆年間,有一個叫做秦大士的人,此人自幼便聰明異常,10歲能寫詩文,23歲高中了舉人,38歲成為了清朝開國以後的第43位狀元。
  • 中國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卻流傳千年至今無人超越
    在古代歷史上還有不少在對對子上有所造詣的文人,比如我們熟知的風流才子唐伯虎就是其中一位。唐伯虎為人性情放蕩不羈,雖然在熒幕上的形象有所誇大,但是也不算空穴來風。他曾經和鄉野老農有過一次對聯過招,老農說道:「一擔重泥攔子路。」唐伯虎回:「兩岸縴夫笑顏回。」雖然通俗,仔細品品也非常有趣。
  • 中國史上最奇特的對聯,上下聯一字不差,看過的人卻說:千古絕對
    在古代民間傳說中,有兩個名叫「神荼」和「鬱壘」的神仙,相傳他們能夠去兇闢邪、制服惡鬼,故而人們都習慣將他們的畫像花在紅紙上,然後張貼在門口,寓意萬邪不侵。其實神荼和鬱壘就是俗稱的「門神」,他們的畫像就是最初的「桃符」,後來人們又逐漸形成了在桃符上寫吉祥話的習俗,從而產生了如今家家戶戶張貼的對聯。
  • 過年什麼時候貼對聯?對聯上下聯怎麼區分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人們曾用「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來評價春聯。貼春聯,是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要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 歷史上最奇葩的對聯,上聯與下聯一字不差,專家評價:千古絕對
    古代慶祝理髮店開業,會送上「雖是毫髮生意;卻是頂上功夫」作為祝賀的對聯,勉勵他人努力讀書時,通常會用:「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比一些勸學詩更有韻味。按照字數多少,對聯可分為短聯、中聯和長聯,十字以內為短聯,百字以內為中聯,一百字以上的對聯是長聯。通常來說,對聯的上下聯字數相同,否則不僅達不到對仗工整的效果,看起來也非常彆扭。
  • 對聯順口溜「平平仄仄」讀一遍就能懂,看看你家上下聯貼反了嗎?
    對聯順口溜「平平仄仄」讀一遍就能懂,看看你家上下聯貼反了嗎?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有很多漢字甚至有多個音調,在組成不同的詞的時候發音上也會有區別。音調不僅在組詞發聲的時候有所不同,在對聯上也是頗為注重音調,對聯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段會有另外的稱呼,比如過年的時候就會被稱呼為春聯,在上了年紀的人做壽的酒席上就稱呼為壽聯,在結婚的場合就被稱為喜聯。
  • 考點對聯解讀 對聯成為湖南高考的重要配角和獨特文化
    格律上除個別對聯外,其他對聯的「六要素」都把握得很好,即上下聯字數相等、內容相關、對應位置詞性相當、句式結構相同、句意節奏相應、音節節點位置平仄相諧。像長沙市一中徐國鴻老師這樣堅持撰寫高考考點對聯很多年,對聯質量不斷提升,實屬不易。鄭鐵峰也表示,有些高考考點對聯仍然有一些瑕疵,如音律尚需調整、聯意尚需升華、對仗尚需精煉等,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求精。
  • 春節對聯怎樣區分上下聯,哪邊是上聯哪邊是下聯?看完提醒家裡人
    春節對聯怎樣區分上下聯,哪邊是上聯哪邊是下聯,千萬不要貼錯噢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要貼對聯的時候了,很多朋友拿著一副對聯這不知道哪張是上聯,哪張是下聯,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區分上下聯,以及對聯的正確貼法,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三幅對聯,堪稱千古妙對,至今無人超越!
    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三幅對聯,堪稱千古妙對,至今無人超越!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乘著一葉扁舟,在文學的汪洋之中談笑風生,吟詩作賦,一篇又一篇的錦繡華章橫空出世。其中對聯文化有著言簡意賅,雅俗共賞,簡單易學等特點,受各級階層人群的普遍喜愛。後通過歷代文人騷客的繼承發展,儼然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載體。千百年來,擅長對聯的文人墨客層出不窮,很多對子更令人拍手叫絕,每次品讀之餘,都撫今追昔,感慨萬千。
  • 史上最「懶」對聯,下聯和上聯一字不差,文人:千古絕對
    辭別主考官後,王安石連夜奔襲去了那富員外家,幸好那對聯還沒有被誰對上,於是王安石以主考官的下聯相對,最終引得美人對他一見傾心。一聯絕對,讓初出茅廬的王安石瞬間就走上了人生巔峰,也成就了歷史上一段關於對聯的佳話。
  • 2020年鼠年春聯大全七言加橫批 對聯上下聯怎麼分左右|2020年|鼠年...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鼠年春聯大全七言加橫批 對聯上下聯怎麼分左右 在過新年的時候,許多家庭都會在門上張貼春聯,當然,2020年鼠年新年也不例外。最常見的春聯一般是七言和十一字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2020年鼠年春聯大全七言加橫批,順便來說說2020年鼠年春聯帶橫批   原標題:2020年鼠年春聯大全七言加橫批 對聯上下聯怎麼分左右     在過新年的時候,許多家庭都會在門上張貼春聯,當然,2020年鼠年新年也不例外。
  • 中學語文教師寫出"史上第一長聯" 上下聯各817字
    ,長達1634字,上下聯各817字,全聯引經據典,將當地歷史、人文融會其中,讓人嘆為觀止。 關鍵詞:語文教師;遠望;對聯;劉心武;字長 作者簡介:     語文教師寫出「史上第一長聯」 上下聯各817字   日前,懷遠一中的語文老師周遠望,為當地荊山上的望淮樓寫了一副對聯
  • 春節貼對聯如何區分上下聯?上聯貼左邊還是右邊?春聯貼法看這裡
    雖然現在能寫對聯和福字的不多了,大多都是印刷工廠批次性的流水線印刷,個性化略顯不足,但工藝和紙張上卻更加的精美,這也是算一種彌補和進步吧。不過提起對聯,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對聯的上下聯怎麼分呢?上聯究竟應該貼在門的左邊還是右邊呢?
  • 明朝有幅「懶」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改,卻成千古絕對流傳至今
    每到過年過節,中國人為了慶祝節日就要在家門口貼對聯,對聯起源於何時,學者都被搞糊塗了,明清學者中有的說是南北朝,還有的說是五代時期,大學士紀曉嵐就是持這個觀點的人,對聯不是隨便亂寫寫就可以的,它講究平仄相對、詞性相對、內容相關、字數相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