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門萬戶,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元日中的一首詩句,這是王安石對人們初一時候換春聯貼春聯時的景象描寫。
每到過年,貼春聯是每家每戶都會做的事情,它在我國的不僅是一個傳統的習俗,更是人們寄託美好祝願的方式。
所以人們很喜歡在自己的大門口貼上帶有吉祥寓意或者祝福的春聯,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從古至今有非常多的對聯,而且其中還有很多精妙的句子我們能夠朗朗上口,有這樣一副對聯,他也是非常的奇特。
這幅對聯雖然不是表達了美好的祝願,它的奇特之處在於上下聯全部是用一樣的字組成的,對仗十分的工整。
這副對聯上聯為「好讀書不好讀書」,下聯為「好讀書不好讀書」,這幅對聯的作者是明朝的徐渭。
徐渭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和軍事家,當時頗有才華的他在朝廷裡面做官,後來他發現了朝廷的貪汙腐敗的現象非常嚴重, 因為不能忍受這種黑暗,不願意與朝廷上的其他官員一起同流合汙,於是徐渭就辭官了。
後來的他隱居山林之中,開始研究他的文學,與藝術作伴。有人稱他為明朝的陶淵明,過起了「採菊東籬下」的自在生活。
他的這幅對聯上下聯都一樣,乍一看有些晦澀難懂,究竟是表達了怎樣的意思呢?
這幅對聯表達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小時候腦子是比較好用的,在這種情況下記憶力比較強,很適合讀書和學習,要是錯過了學習的黃金時期,那時候再想學習的話就比較困難了。
古代的文學家和詩人,他們在寫文章的時候特別講究用字用詞, 為了滿足自己想要到達的境界,可以說是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
也正是這樣才能為我們留下大量的文學作品和經典,在語言的斟酌上面,他們會一點一點的進項推敲,這種對文字和文學研究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並發揚光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僅有同音字,而且同一個字也有著詞性之分,不同的詞性也能讓人品讀出不同的意思。
在很多詩歌當中,一個字或者一個詞的不同就能讓整首詩歌的意境變得不一樣,或許是普通的亡國之景變成了悲涼壯闊之感;也許是普通的情意表達變成了少女懷春的害羞之情。
總之不同的詞語會帶來不同的效果。對於這幅對聯你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