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一幅對聯,繼續學習聯律規則

2021-02-06 柿山林氏宗祠復建理事會

各位宗親:

       大家好,很久沒有和大家聊對聯了。前次拙作《拋磚引玉,書一管之見》引起了一些宗親的關注,部分宗親對我進行了鼓勵。不才對各位的支持心存感激,因此萌生了繼續與大家一起學習研究楹聯寫作規則的想法。近日,不才因機緣巧合,偶得一幅對聯。試借評析此聯以解釋更多的屬對規則及技巧,也希望能藉此機會與對楹聯學問感興趣的宗親們共同學習,互相促進。有一點必須向各位說明的是,本文是上一篇文章的續作,因此不再重複解釋那些基礎的聯律詞彙。如果沒有看過我上一篇文章而對本文部分規則、詞語不解者,敬請點擊移步瀏覽。

      聯文列之於下:

      譜載御書,古往今來孝子賢孫無數;

      祠銘先業,山環水抱層臺累榭有福。

      一評對仗:譜對祠,皆為名詞。載對銘。載:載錄,動詞。銘:銘記,動詞。御書對先業,皆為名名式偏正結構。御書:皇帝書寫的字。御為名詞,意為皇帝,修飾後一個名詞書。先業:先人的事業。先為名詞,意為祖先,修飾後一個名詞業。古往今來對山環水抱,並列結構成語相對。古、今、山、水皆為名詞。往、來、環、抱皆為動詞。古往與今來,山環與水抱又分別構成句內自對。孝子賢孫對層臺累榭,並列結構成語相對。孝、賢、層、累皆為形容詞。層:重複的,累:重疊的。子、孫、臺、榭皆為名詞。臺:土築的高臺。榭(xiè):建在臺上房屋。層臺累榭:一層層高臺,一座座樓榭。形容房屋建築高下相間,錯落有致。孝子與賢孫,層臺與累榭又分別構成句內自對。無對有,皆為動詞。數對福,皆為名詞。

      二論平仄:按照嚴格的對聯平仄評價標準,要考慮失替、失對、句腳平仄、仄起平收,忌三平仄尾等五個方面。第四條仄起平收實際上也是句腳平仄的內容。換言之,句腳平仄合規者不可能不仄起平收。但是仄起平收太重要了,它是楹聯界的一條鐵律,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一票否決」。如果一幅對聯沒有做到仄起平收,即使它的文辭再華麗,氣勢再宏偉,對仗再工整也不能算合格。正因為這條規則重要,所以特單獨列出。下面我們按照這五個方面仔細審視該聯。所謂失替、失對指的是我們根據對聯的聲律或語意分出節奏,每一節的最後一字叫節奏點。一句之內的若干節奏點上要平仄交替;而上下聯對應的節奏點上要平仄相反。如果沒有做到前者就是失替,而沒有做到後者就是失對。本聯按聲律與語意所分節奏相同,應為「譜載/御書,古往/今來/孝子/賢孫/無數;祠銘/先業,山環/水抱/層臺/累榭/有福。」全聯平仄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聯律只要求考察節奏點,比如山環水抱,這個詞語的節奏點在環抱二字,山水二字依律不論。現在我們將全聯節奏點平仄摘出得到「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可見,句中平仄交替出現,無一失替。同時,我們也發現上下聯相應位置的每對字的平仄皆相反。

      在這點上,本聯已經完全合規且高於規則,因為聯律只要節奏點上的字上下聯間平仄相反。本聯句腳平仄採用馬蹄韻正格,「平,仄;仄,平。」(書,數;業,福。)自然也符合仄起平收。最後,上聯末三字孫無數(平平仄),下聯末三字榭有福(仄平平)並未觸犯三仄尾、三平尾之忌。

      三釋意蘊:譜載御書,古往今來孝子賢孫無數;指的是北宋侍御史林悅向朝廷乞假回鄉掃墓。當朝天子宋仁宗對林悅的家譜很感興趣。在翻閱林氏族譜後,仁宗欣然揮毫題寫忠孝二個大字於譜書首頁,並賜御製詩二首。

      其中有一經典詩句「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子孫賢。」這一詩句,本身對仗工穩,平仄合律,單列出來做對聯亦是絕佳。因而,閩林始祖祿公墓前牌坊及林氏大宗祠用聯即此句。本上聯則是將「古今無數子孫賢」融入句中。

      祠銘先業,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指未來我林氏先祖的事業會被詳細載入族史,而族史又將保存於祠堂之中。因此,祠堂將成為我們紀念祖先,銘記族史的重要場所。另一方面指祠堂本身就是我柿山林氏先輩的事業載體之一。柿山林氏先輩在國康公、運悠公、亨溫公三代團總的領導下,節衣縮食,攻堅克難,自清鹹豐年間始,歷八十餘載方成。祠堂凝結了我一族先人之心血汗水,這一事業來之不易,需要今天的族人悉心維護,繼承。

      山環水抱,又作砂環水抱,是一種風水格局。我們站在祠堂前,面向大門,可以看到祠堂左依苦竹窪,背靠鹽飛嶺。這山山嶺嶺在林氏宗祠背面形成群山環抱之勢。按理氣堪輿學說,柿山林氏宗祠為巳山亥向(背靠南偏東,門向北偏西),門朝田地,前方有一小江自西北方向流入,從東面流出。

      清朝時,祠堂東側有道路通桃源。正前方道路東通中房,西通大院子。西側道路翻小二嶺通黃子塘。路在堪輿學中又被稱假水,被視為水的一種。這三條路形成弓弧狀,把祠堂包在裡面恰似玉帶纏腰。於是,整個林氏宗祠完全處於山與水的環抱之中。風水師有云:「山環水抱必有氣。」「山管人丁水管財,山水環顧有情,才為上等之地。」可見我們的先輩初修宗祠時,必是精心擇地,巧妙布局。

      層臺累榭,指的是我們宗祠的祖堂、中堂、牌樓按三級臺階分布。祖堂地基最高,中堂其次,牌樓最低,從而次第有序。這既象徵我族世代傳承,也決定了地基之上的建築物高低相襯,錯落有致。

      全聯,上聯用典,以仁宗皇帝御詩入句,以示我林氏門第顯赫,源遠流長,忠孝傳家,人才濟濟。下聯寫景,以風水布局為核心,說明祠堂處於福地,後裔必受福蔭。

      四析技巧:一幅對聯,合規只是基本要求,僅有合規不足以成其為佳聯。所以,對聯創作者還要掌握許多綴聯技巧。本聯所用到的技巧為句中自對式當句對。「當句」,是指在上下聯各自的聯文中,一些字詞或句子與另一些字詞或句子各自成對。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有「於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之說。而句中自對式,即在一個分句中,兩個詞語(包括詞和詞組)以上自對,亦可稱詞語自對,是當句對的一種。當句修辭法,是古今聯家樂於運用的一種格式。它突破了對聯單純的上下聯對仗的局限,拓寬了對聯創作的思路,活躍了對聯字少意廣的表現形式。本聯中的古往今來、山環水抱,孝子賢孫、層臺累榭都應用了這一技巧。詳見一評對仗。

      好的,各位宗親,我就暫時賣弄到這裡。楹聯知識煙波浩渺,我所掌握的不過滄海一粟。希望我的淺陋之見能激發起各位宗親對聯律規則與技巧的研究熱情,謝謝各位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教你幾條寫對聯的規律
    例:「無為在歧路」,其中的「在」和「歧」的平仄對換了一下,看上去是不符合平仄相錯的規則的。但古人常喜歡在尾聯中用這樣格式。由於律詩中的尾聯是不對仗的,因此,這樣的規則就不能借用到聯律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幅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浩長春」其中的納與餘換了位置,因此,雖合詩律,卻是不合聯律的。(4)關於平仄的古今音問題,在律詩中當按古音取,一般以《平水韻》作藍本。
  • 對聯應以格律為先,還是追求內容立意?
    在百家號等自媒體上,很多朋友喜歡對聯,有人出上聯,有人對下聯,在出對接對之間,若是產生共鳴,自然會各自歡欣愉悅,若是牛頭不對馬嘴,甚至產生誤會,那便從此陌路了,那麼,對聯有什麼基本要求呢?接對聯是否能實現兼顧聯律聯意?
  • 鐵嘴評聯:2020年長沙高考考點對聯評析
    【評析】整聯採用4+7字句式,節奏鏗鏘有力,聯語氣勢恢宏。但「偉業」為偉大的事業,「鰲頭」指海裡大龜的頭,詞性結構完全不對,很明顯對仗不工。聲律方面上聯「後浪是舉」四連仄,下聯「群英其誰」四連平。詞性對仗和平仄交替是對聯最重要的兩個構成要素,本聯均違犯了最基本的規則。
  • 對聯和律詩對仗的異同
    作者:郭省非一、相同點聯律與詩律,就是對聯的對仗規則和律詩的對仗規則。(一)定義相同什麼叫對仗?《辭源》云:「詩賦等的對偶,也叫對仗。」只要稱得上是合格的對仗句,不管是聯是詩還是賦,都一定符合上述這些總的規則。聯律與詩律在總則上的相同,是對仗定義相同的必然延伸,為對仗質的規定性所決定。(三)本源相同有一種流傳很久很廣的觀點,那就是認為後蜀主孟昶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對聯的鼻祖。而這件事發生在公元964年,比律詩成熟年代晚了三個多世紀,所以由此推斷出對聯來源於律詩。
  • 看圖題聯(52副)《對聯研究》(第二十期)(總029期)
    按比賽規則,經評委評定:一等獎:33號,二等獎:16號和10號,三等獎:36號、38號和12號。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個別立意不夠理想,用詞不達意;二是個別對聯詞性欠工整,邏輯思維不連貫,上下聯不夠關聯;三是個別聯出現同義字或近義字;四是個別人審題欠認真,違反第三條規定,連續出現三個字同樓上相同。
  • 對聯和律詩對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文/郭省非 一、相同點 聯律與詩律,就是對聯的對仗規則和律詩的對仗規則。 (一)定義相同 什麼叫對仗?
  • 對聯例話(6):對聯的平仄(中)
    (6)對聯的平仄(中)朱英貴(本文刊載於《晚霞》雜誌2017年第11期)  一般說來,一副對聯要符合平仄的聯律,就應該遵守字節要平仄相間、對字要平仄相反、上聯末字要收仄和下聯末字要收平這樣四項基本原則這個出句看似簡單其實難度很大,因為第一個字是「三」,根據對聯規則對句要「文字相別」,首字就不能再用「三」了。可是後文又必須用三種事物來對「日月星」,首字不用「三」那又如何能概括呢?如果對句不說三樣事物,那麼上下聯的字數就會不相等,真是有些兩難。據說蘇東坡學士誤了上朝時辰剛剛趕到,聞知此聯後隨口對道:「四詩風雅頌」。遼國使者忙搖頭道:「不對,不對,你的下聯只有風雅頌三樣,怎麼叫做四詩?」
  • 看似複雜的對聯規則,這麼一分析,實際很簡單
    看似複雜的對聯規則,這麼一分析,實際很簡單。之前我們介紹了對聯的歷史,讓大家對於對聯的發展有了一定了解。想必看完後有不少人想要大展身手吧。但是問題來了:對聯是如何做出來的呢,我們怎樣作對聯才是正確的呢?所以今天就在這裡給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對聯的基本規則。
  • 極簡對聯規則:三句話15個字,輕鬆掌握對聯規則(含平仄對照表)
    有很多喜歡對聯的朋友。但是我發現,其中有不少的朋友雖然對的很歡,卻對對聯的基本規則,特別是平仄規則並不怎麼清楚。當然,其中有一部分朋友是願意學習平仄規則的,但可能一下子沒找到學習的地方。也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只要對得高興,句子意境有了就行,現代人誰還在乎那些平仄規則啊。
  • 漢字故事:一副對聯,和「一幅」差很遠
    每當快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準備過年,似乎鞭炮、對聯這些東西就算是到了現在也是很多家庭在新年到來之前必須要準備的。點起一掛鞭炮,貼上一副對聯,似乎這個新年也會變得更加的熱鬧。當你拿起對聯的時候,知道該用什麼量詞形容它嗎?這可不像是我們屋子裡掛的字畫,要用「一幅」來形容,而應該是「一副」。兩個量詞不僅僅是讀音上有差別,而且在意思上也根本不像它們長得那麼相似,都用在不同的地方呢!
  • 對對聯不能不「對」
    對對聯要做到「正確」就必須遵守關於對聯的「規則」。所謂規則就是指在特定的範圍內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如軍隊有軍規,工廠有廠規,學校有校規,即便玩遊戲也有個遊戲規則,否則遊戲怎能玩下去?對對聯要遵守的規則就是中國楹聯學會頒布的《聯律通則》。《聯律通則》是楹聯創作、評審、鑑賞在格律方面的依據,其內容豐富,層次明顯。
  • 長聯句腳平仄規律:傳統規則的瑕疵
    關於句腳平仄規律,目前比較流行的有三種說法:馬蹄格、朱氏規則和李氏規則。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問題。下面一一來說一下。馬蹄格又叫馬蹄韻,是由當代對教學泰鬥餘德泉先生總結提出的,應該算目前基層對聯界認同最廣泛的一套規律了,特別是在中國楹聯學會頒布的《聯律通則》中提到「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後,更是被部分以通則為指導的理論派奉為圭臬。
  • 對聯的特點和規則
    著名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其《漢語詩律學》一書中認為「『對聯』其實就是來自近體詩的對仗,不過『對聯』更趨向於工對。」《漢語對聯研究》一書給對聯如下定義「對聯是一種律化的、由一個絕對獨立成篇的對偶辭例構成的詩體。」可見,對聯和古代詩詞的對仗密切相關,但又有些不同。它有如下幾個特點:1. 字數相等:     上下兩聯的字數應當一樣。
  • 對聯的基本要求
    三、節奏相應,平仄相諧這是對聯格律的兩個聲律要素。節奏本是音樂術語,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等現象。在聯律中,則是指對聯語句中有規律的停頓現象。節奏相應,指上下聯在節奏的停頓上應當儘可能保持一致。如:漏盡-飛身-去;心空-及第-歸。
  • 《紅樓夢》:智通寺的一幅對聯,飽含人生哲理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我獨愛《紅樓夢》中詩、詞、楹聯,特別是黛玉的《葬花詩》"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還有就是智通寺門口的那一幅對聯。《紅樓夢》中第二回寫道:賈雨村忽信步至一山環水旋,茂林深竹之處,……,門前有額,題著"智通寺"三字,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曰: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雨村看了,……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鬥來的亦未可知,何不進去試試。
  • 寫好對聯,要遵守哪些基本規則?
    對聯從字面上解就是對仗的聯句。
  • 對聯創作的九大禁忌
    對聯的禁忌寫作對聯除了遵循六大要素外,大致還要注意一些個禁忌。5、忌四連平和四連仄按「馬蹄韻」對聯是「兩平兩仄」交替的規則,四言以上句,不論在哪個位置都不允許出現四字以上連續的平聲字或四字以上連續的仄聲字
  • 春節對聯哪家強,人工智慧對得狂
    (雷鋒網出品)對聯傳統源遠流長,一幅寫春聯的需要極高的文學素養,不僅要求平仄齊整、意境對稱,還要表達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由於對傳統文學的生疏和缺乏對對聯的練習,對對聯變得不容易了。
  • 春節對聯哪家強,人工智慧對得狂!
    (雷鋒網出品)對聯傳統源遠流長,一幅寫春聯的需要極高的文學素養,不僅要求平仄齊整、意境對稱,還要表達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手機打開喲:https://aichunlian.cctv.com/?這也就是說對聯繫統的水平直接依賴於機器翻譯系統的發展歷程。機器翻譯的最初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949年,那時的技術主流都是基於規則的機器翻譯, 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直接根據詞典逐字翻譯,但是這種翻譯方法效果確實不太好。
  • 認識對聯━━聯律通則及解讀
    《聯律通則》解讀第一章 解讀《聯律通則》(修訂稿)的第一章,即基本規則部分,主要是闡述了聯律構成的基本要素。作為對立統一、和諧完美、構成特定而完整意義的一個有機整體,對聯上下聯語之間必須做到"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對立、形對意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