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宗親:
大家好,很久沒有和大家聊對聯了。前次拙作《拋磚引玉,書一管之見》引起了一些宗親的關注,部分宗親對我進行了鼓勵。不才對各位的支持心存感激,因此萌生了繼續與大家一起學習研究楹聯寫作規則的想法。近日,不才因機緣巧合,偶得一幅對聯。試借評析此聯以解釋更多的屬對規則及技巧,也希望能藉此機會與對楹聯學問感興趣的宗親們共同學習,互相促進。有一點必須向各位說明的是,本文是上一篇文章的續作,因此不再重複解釋那些基礎的聯律詞彙。如果沒有看過我上一篇文章而對本文部分規則、詞語不解者,敬請點擊移步瀏覽。
聯文列之於下:
譜載御書,古往今來孝子賢孫無數;
祠銘先業,山環水抱層臺累榭有福。
一評對仗:譜對祠,皆為名詞。載對銘。載:載錄,動詞。銘:銘記,動詞。御書對先業,皆為名名式偏正結構。御書:皇帝書寫的字。御為名詞,意為皇帝,修飾後一個名詞書。先業:先人的事業。先為名詞,意為祖先,修飾後一個名詞業。古往今來對山環水抱,並列結構成語相對。古、今、山、水皆為名詞。往、來、環、抱皆為動詞。古往與今來,山環與水抱又分別構成句內自對。孝子賢孫對層臺累榭,並列結構成語相對。孝、賢、層、累皆為形容詞。層:重複的,累:重疊的。子、孫、臺、榭皆為名詞。臺:土築的高臺。榭(xiè):建在臺上房屋。層臺累榭:一層層高臺,一座座樓榭。形容房屋建築高下相間,錯落有致。孝子與賢孫,層臺與累榭又分別構成句內自對。無對有,皆為動詞。數對福,皆為名詞。
二論平仄:按照嚴格的對聯平仄評價標準,要考慮失替、失對、句腳平仄、仄起平收,忌三平仄尾等五個方面。第四條仄起平收實際上也是句腳平仄的內容。換言之,句腳平仄合規者不可能不仄起平收。但是仄起平收太重要了,它是楹聯界的一條鐵律,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一票否決」。如果一幅對聯沒有做到仄起平收,即使它的文辭再華麗,氣勢再宏偉,對仗再工整也不能算合格。正因為這條規則重要,所以特單獨列出。下面我們按照這五個方面仔細審視該聯。所謂失替、失對指的是我們根據對聯的聲律或語意分出節奏,每一節的最後一字叫節奏點。一句之內的若干節奏點上要平仄交替;而上下聯對應的節奏點上要平仄相反。如果沒有做到前者就是失替,而沒有做到後者就是失對。本聯按聲律與語意所分節奏相同,應為「譜載/御書,古往/今來/孝子/賢孫/無數;祠銘/先業,山環/水抱/層臺/累榭/有福。」全聯平仄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聯律只要求考察節奏點,比如山環水抱,這個詞語的節奏點在環抱二字,山水二字依律不論。現在我們將全聯節奏點平仄摘出得到「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可見,句中平仄交替出現,無一失替。同時,我們也發現上下聯相應位置的每對字的平仄皆相反。
在這點上,本聯已經完全合規且高於規則,因為聯律只要節奏點上的字上下聯間平仄相反。本聯句腳平仄採用馬蹄韻正格,「平,仄;仄,平。」(書,數;業,福。)自然也符合仄起平收。最後,上聯末三字孫無數(平平仄),下聯末三字榭有福(仄平平)並未觸犯三仄尾、三平尾之忌。
三釋意蘊:譜載御書,古往今來孝子賢孫無數;指的是北宋侍御史林悅向朝廷乞假回鄉掃墓。當朝天子宋仁宗對林悅的家譜很感興趣。在翻閱林氏族譜後,仁宗欣然揮毫題寫忠孝二個大字於譜書首頁,並賜御製詩二首。
其中有一經典詩句「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子孫賢。」這一詩句,本身對仗工穩,平仄合律,單列出來做對聯亦是絕佳。因而,閩林始祖祿公墓前牌坊及林氏大宗祠用聯即此句。本上聯則是將「古今無數子孫賢」融入句中。
祠銘先業,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指未來我林氏先祖的事業會被詳細載入族史,而族史又將保存於祠堂之中。因此,祠堂將成為我們紀念祖先,銘記族史的重要場所。另一方面指祠堂本身就是我柿山林氏先輩的事業載體之一。柿山林氏先輩在國康公、運悠公、亨溫公三代團總的領導下,節衣縮食,攻堅克難,自清鹹豐年間始,歷八十餘載方成。祠堂凝結了我一族先人之心血汗水,這一事業來之不易,需要今天的族人悉心維護,繼承。
山環水抱,又作砂環水抱,是一種風水格局。我們站在祠堂前,面向大門,可以看到祠堂左依苦竹窪,背靠鹽飛嶺。這山山嶺嶺在林氏宗祠背面形成群山環抱之勢。按理氣堪輿學說,柿山林氏宗祠為巳山亥向(背靠南偏東,門向北偏西),門朝田地,前方有一小江自西北方向流入,從東面流出。
清朝時,祠堂東側有道路通桃源。正前方道路東通中房,西通大院子。西側道路翻小二嶺通黃子塘。路在堪輿學中又被稱假水,被視為水的一種。這三條路形成弓弧狀,把祠堂包在裡面恰似玉帶纏腰。於是,整個林氏宗祠完全處於山與水的環抱之中。風水師有云:「山環水抱必有氣。」「山管人丁水管財,山水環顧有情,才為上等之地。」可見我們的先輩初修宗祠時,必是精心擇地,巧妙布局。
層臺累榭,指的是我們宗祠的祖堂、中堂、牌樓按三級臺階分布。祖堂地基最高,中堂其次,牌樓最低,從而次第有序。這既象徵我族世代傳承,也決定了地基之上的建築物高低相襯,錯落有致。
全聯,上聯用典,以仁宗皇帝御詩入句,以示我林氏門第顯赫,源遠流長,忠孝傳家,人才濟濟。下聯寫景,以風水布局為核心,說明祠堂處於福地,後裔必受福蔭。
四析技巧:一幅對聯,合規只是基本要求,僅有合規不足以成其為佳聯。所以,對聯創作者還要掌握許多綴聯技巧。本聯所用到的技巧為句中自對式當句對。「當句」,是指在上下聯各自的聯文中,一些字詞或句子與另一些字詞或句子各自成對。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有「於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之說。而句中自對式,即在一個分句中,兩個詞語(包括詞和詞組)以上自對,亦可稱詞語自對,是當句對的一種。當句修辭法,是古今聯家樂於運用的一種格式。它突破了對聯單純的上下聯對仗的局限,拓寬了對聯創作的思路,活躍了對聯字少意廣的表現形式。本聯中的古往今來、山環水抱,孝子賢孫、層臺累榭都應用了這一技巧。詳見一評對仗。
好的,各位宗親,我就暫時賣弄到這裡。楹聯知識煙波浩渺,我所掌握的不過滄海一粟。希望我的淺陋之見能激發起各位宗親對聯律規則與技巧的研究熱情,謝謝各位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