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懶」對聯,下聯和上聯一字不差,文人:千古絕對

2020-12-17 以墨傳

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歷史上有一個趣聞,北宋慶曆年間,年僅20歲的王安石赴京趕考,路上曾遇上一富家員外以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走馬停步"徵集下聯來為女兒招婿,王安石因著急赴考只嘆無緣離去了。會試時,主考官十分屬意他,於是出了一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校考他,王安石電光火石間以路上所見的那一聯相對,因此得了主考官的青眼。

辭別主考官後,王安石連夜奔襲去了那富員外家,幸好那對聯還沒有被誰對上,於是王安石以主考官的下聯相對,最終引得美人對他一見傾心。一聯絕對,讓初出茅廬的王安石瞬間就走上了人生巔峰,也成就了歷史上一段關於對聯的佳話。

對聯文化

對聯又稱對子、對偶、春聯、桃符、楹聯等,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一般被人寫在紙上或者刻在竹片木頭上,是一種講究對仗工整,平仄韻律的對偶語句。

"千門萬戶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對聯在歷史上活泛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它就起源於桃符,文獻記載最早出現在秦朝,當時主要是由駢文和律詩兩種文體組成,後來在發展中受到各個時代流行文化的影響,先後衍生出古詩體、散文句式、仿詞曲句等。

對聯中最大的群體應該是春聯無疑,春聯起源於春貼,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為期盼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無厄無災在立春日貼的寫著"宜春"的字帖。最初記載的春聯相傳是由五代後蜀主孟昶所作,他在寢宮門板上的桃符上寫了一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至此春聯也在民間流傳,成了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一環。

對聯它的文學性在於對仗是也,與所謂的"太極生兩儀"有異曲同工之妙,意為世間之事物皆分為陰陽,此起彼伏且又相輔相生。這種陰陽伴生的觀念深存於古人接人待物,四季茶飯的平淡生活中,所以作為傳承他們文化的載體對聯對於對仗的要求也是非常之高。

最"懶"對聯

古往今來因對子出名的奇聞軼事數不勝數,喜歡對對子的名人也如過江之鯽,詩興所至之際所作幾多,那些滄海遺珠讓幾百年後的我們仍舊忍不住謂嘆高妙。

對聯強調對仗工整,即格式十分嚴苛,除此之外前後兩句內容上還要有很強的關聯性,且音律要協調。這麼說起來想要成就一副好聯實屬不易,因此歷史上還有不少流傳至今卻依然只有上聯的絕對。

這麼嚴苛的作對條件下,歷史上居然出現了一副下聯與上聯全無二異一字未改的對聯,更讓人驚異的是這對聯還被奉為千古絕對,據查閱這副最"懶"對聯是由明代著名畫家徐渭所作的一副教子聯,聯題詞道:"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

這對聯講的是年少青蔥肆意風流的時期是最適合用來讀書的,自己卻不喜歡讀書。等到了年邁體衰老眼昏花之際,才清楚的認識到讀書的好處,這時候想要好好讀書卻阻礙頗多了。記得不知曾經在何處看過這麼一句話,千萬不要在最適合奮鬥的時候選擇安逸,我也時常這樣告誡自己。

文化價值

歷史是一網細紗,將文化的糟粕篩去,留下的都是由前人不斷錘鍊推敲而出的文化精髓,對聯在華夏這片文明的沃壤延續千年,在它的基礎上,還衍生出了很多其他的文體,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對聯不是高深莫測晦澀難懂讓常人一見便束之高閣的東西,它以三三兩兩幾句簡單的語言就足以表達出淳樸而入世的道理,正因為它的平易近人,因此它也被用來記載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一飯一蔬,一瓢清水,生活就這樣貼近自然。

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我們可以從這些遺留的對聯裡窺探出歷史不曾流逝的一角,過去的民生百態是怎樣光景。對於研究歷史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從這裡切入去探尋歷史上人民的生活習俗,在不同時代人民的生活狀態。依靠對聯中蘊含的信息,我們可以填補空乏正史中所沒有記錄的關於古人生活的細瑣時光。

對聯作為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古典文化之一,潤物無聲地沁入進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脊梁中,增強了我們對於祖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將禮義二字根植於我們的心上。同時對聯在全球經濟共享化的今天,已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被外國友人知曉,這無形中促進了他們對於我國文化的認同感。

結語

直至今天,對聯仍然無比地貼近我們的生活,年節前後,家家戶戶還是會準備好嶄新的對聯,在熱鬧嘈雜歡慶的爆竹聲中,將往年的對聯換下,大紅的對聯掛在門兩邊,無形中將氣氛推向高潮,我看到這些對聯時,總是忍不住抬頭將對聯完整的朗讀一遍,末了嘆一句寫的真好。

說到這裡又忍不住嘆一句,如今時代發展的太快了,傳統文化好像沒有像的時代一樣成為讀書人的標杆,而是漸漸的被束之高閣了,這就是科技高度發展帶來的弊端。想要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我們這一代人還需停留下來沉澱自己的內心。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奇葩的對聯,上聯與下聯一字不差,專家評價:千古絕對
    古代慶祝理髮店開業,會送上「雖是毫髮生意;卻是頂上功夫」作為祝賀的對聯,勉勵他人努力讀書時,通常會用:「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比一些勸學詩更有韻味。按照字數多少,對聯可分為短聯、中聯和長聯,十字以內為短聯,百字以內為中聯,一百字以上的對聯是長聯。通常來說,對聯的上下聯字數相同,否則不僅達不到對仗工整的效果,看起來也非常彆扭。
  • 史上最神奇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網友: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成為了中國第一副春聯,也是最早的對聯。自此以後,對聯這種文學形式開始風靡於古代文人之間,古人分外喜愛這種「文字遊戲」,由此留下了許多神奇又有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喜愛對對聯的文人有很多,最出名的大概要屬蘇軾和佛印二人,在蘇軾撰寫的《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中,記載了許多他們創作的妙趣橫生的對子。
  • 歷史上的奇葩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專家評價:千古絕對
    對聯,則是其一,因為對聯有著雅俗共賞的特點,所以一直深受各個階層人民的喜愛,在各種各樣的場合裡,都能見到對聯的存在。對對聯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字數相同、對仗工整。對聯也根據字數分成三類,十字以內的是短聯,百字以內的是中聯,百字以上的叫長聯,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中聯。
  • 明朝有幅「懶」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改,卻成千古絕對流傳至今
    中國第一副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由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所寫,可能是因為對聯才剛剛誕生,孟昶沒有嚴格按照對聯的講究來寫,「慶」和「春」的詞性並不相對,一個是動詞,一個是名詞。
  • 明代「最懶」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卻成千古絕對流傳至今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的藝術形式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據史書記載,我國最早的對聯出現在三國時期,江西廬陵曾出土了一尊鐵十字架,其上寫道: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聯也變得愈發精妙,若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絕對瞧不出箇中奧秘。
  • 歷史上最懶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改,卻成千古絕對流傳至今
    受此刺激的徐渭精神瀕臨臨界點,行事也是愈發的狂放不羈起來,後來在嘉靖四十五年(光源1566年)又恍惚間遇到自己的妻子與一和尚歡好,還未來得及多想就直接發瘋拿起刀斧殺死了妻子,被判入獄。 隨後幸得友人多方疏通關係,才免於死刑獲得大赦。出獄後的徐渭精神愈發不穩定,極其討厭權貴不肯與之為伍。
  • 「懶」出新境界:對對聯,上下聯竟然一字不差,被譽為千古絕對
    不得不說,紀曉嵐不虧為才子,這下聯可以說對得相當巧妙了,對仗工整,意思通順,而且還順帶拍了乾隆的馬屁,讓人讚嘆。雖然這幅對聯對得好,但還稱不上奇,在歷史上,有一副對聯可以說是對得相當奇,因為對下聯的人對出的下聯,跟上聯是一模一樣的,這人也是懶出新境界了。
  • 最經典的千古絕對,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網友: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成為了中國第一副春聯,也是最早的對聯。自此以後,對聯這種文學形式開始風靡於古代文人之間,一直到如今仍充滿生機與活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 歷史上喜愛對對聯的文人有很多,最出名的大概要屬蘇軾和佛印二人,在蘇軾撰寫的《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中,記載了許多他們創作的妙趣橫生的對子。
  • 歷史上最懶的對聯,上下聯全一樣,卻從未被超越
    對聯作為中華民族歷史的文化瑰寶,自古至今深受各個階層文人的喜愛。因為對聯而引發趣事也是數不勝數,曾經就有一副對聯堪稱「千古絕對」,也被稱為是歷史上最懶的對聯,上下聯一模一樣,一字不差。這幅對聯出自明朝著名的畫家徐渭,徐渭自幼就在書法、畫畫、軍事、政治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是當時當之無愧的全才。而在徐渭晚年的時候,為了教育自己的後代,他寫下一副對聯,被後人稱為最懶的對聯。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幅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幅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對聯最神奇的地方,那麼就是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所以說,對聯對於很多人來說,覺得這是非常難的文化,尤其是對於外國人來說,簡直就像是天書一般了。
  • 史上「最懶」對聯,上下聯隻字未改,卻被評為千古絕對
    除卻我們比較熟知的詩句古文,對聯也同樣是古人比較愛好的一種形式。與作詩不同,對聯考驗的不僅僅是文採,同時還要有更多的思考,畢竟對聯非常的簡潔,能否用簡潔的話語書寫下完整的篇章,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國有一副史上「最懶」對聯,上下聯隻字未改,然而這幅對聯卻被評為千古絕對,讓人讀來不禁深思不已。
  • 千古絕對!上聯:「鑫森淼焱垚五行俱全」,下聯你該怎麼對?
    千古絕對!上聯:「鑫森淼焱垚五行俱全」,下聯你該怎麼對?春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意味著春天的開始,新的一年又來了,我們都知道春節,應該貼對聯,放炮竹,吃年夜飯,一家人聚在一起,感受新的一年的開始,舊的一年的逝去。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過去五千年浩瀚史海中,更是留下了無數光輝燦爛的文化財富。其中對聯文化有著言簡意賅,雅俗共賞,簡單易學等特點,因此廣受各級階層人群的普遍喜愛。後通過歷代文人騷客的繼承發展,儼然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載體。
  • 千古絕對!上聯:「騎青牛出幽谷,老子姓李」,下聯太經典了
    敏兒今天繼續帶領大家來講一講對聯故事,提及對聯,敏兒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且大家心中也一定有著自己的千古絕對,比如敏兒就喜歡「白石巖下古木枯」、「煙鎖池塘柳」,等等絕妙對聯,而「且看客官多情,甘解衣帶終不悔;莫道此物無用,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些對聯值得我們來探討的。
  • 千古絕對!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千古絕對!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下聯真是太經典了!我們知道,古代沒有電視、ktv等,沒什麼娛樂活動,一般也就只能喝個小酒聽個說書,有錢的人還能在家聽個奏樂看個歌舞。但是理想是豐滿的,古代文人通常喜歡賞個菊花或梅花,在賞花時候吟吟詩,借花抒發抒發內心的情感,好花好酒沒有好詩怎麼行,於是就興起了做對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千古絕對!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下聯真是太經典了!對對聯是個很多意思的事情,但對對聯有時也不是那麼容易,對聯講究押韻,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只有使用合適的韻腳才能將對聯完美的對出來。
  • 千古絕對!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各省網友下聯太經典!
    千古絕對!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各省網友的下聯太經典!中華文化上下傳承了五千年,直到現在都多世界各地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四大發明的出現,更是推動了整個歷史的發展進程。在這其中,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
  • 李白喝多寫一上聯,酒醒後卻對不出下聯,從此上聯成絕對流傳至今
    相傳他年少時和當時的劍聖裴旻學習過劍術,還見識過公孫大娘的劍舞。有人說《俠客行》中:「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說的就是李白自己本人。 而李白對於喝酒更是有著巨大的愛好,傳聞在公元762年,62歲的李白喝醉了酒,踉踉蹌蹌的想要去水中撈月,卻沒想到失足掉入水中淹死。當然這一說法只是傳聞,而李白真正的死因專家推測或許和他常年飲酒,導致的肝硬化有關。
  • 中國有名的三幅對聯,千古絕對,至今沒有人能給出最完美的下聯
    從古至今,有許多非常好的句子和對聯。但是有沒有那種古人寫出上聯,直到現在都沒有人能夠完美地對出來的對聯?那是一定會有的。尤其是現在我們要講述的三對千古絕對,你不妨試一試,能不能給出一個精彩的答案。第一句:煙鎖池塘柳。
  • 日本人挑釁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我國小夥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畢竟,我國還是有許多美景以及特色文化,具有不一樣的吸引力。不得不說的是,隨著我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各方面水平顯著提高,很多人已經不滿足於在國內遊玩。每年的放假休息時間,很多國人會選擇到別國去遊玩,並且購買大量的東西。眾所周知,日本向來以旅遊而聞名世界,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國人到日本欣賞美景,比如,櫻花,富士山等。
  • 千古絕對!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機智網友巧對下聯實在高明
    文/趣談歷史點滴千古絕對!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機智網友巧對下聯實在高明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作為獨特的文化形式——對聯,從三國時期開始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聯特點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這也是中華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分為很多種,有同字異音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也有異字同音聯:無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除此之外,還有頂針聯,疊字復字聯,同偏旁部首聯,諧音雙關聯等等。然而,在文人手中,還有藉助諧音損人不帶髒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