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門前有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該怎麼對?

2020-12-19 羽觀史記

引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

很多人對於新年的印象,都在王安石的詩中,有爆竹、春風、桃符。爆竹還有春風都非常好理解,人們也都見過,而桃符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春聯。春聯其實也是對聯的一種,我們所說的對聯,又叫做楹聯或者對子,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之一。

一、 對聯的歷史

最早的對聯故事可以追溯到《山海經》裡面,在《山海經》裡面,對聯和王安石的詩中一樣,都稱為桃符,但是此桃符非彼桃符,他們是王安石所說的桃符前身。傳說在一座山的上面,長著一棵巨大的桃樹,樹上住著兩位老神仙。他們都把惡鬼吊起來給老虎吃,由於他們兩個人一人住一邊,所以一邊吊了一串的惡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桃符的前身了。桃符原來是用來鎮壓惡鬼的東西,可以保佑家宅的平安。

而最早有記載的對聯,則出現在三國時期。在一個鐵十字架上面鑄了「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隨著這種文化的流傳,到宋代的時候,對聯已經非常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了。除了過年的時候要貼的桃符,才子們也會根據周圍的景色等等來進行對聯的互相考校,對聯變成了一樁文人的盛事。

二、 關於對聯的故事

說到宋代的才子,就不得不提蘇東坡了。蘇東坡在民間的對聯故事也非常豐富,並且和他的和尚朋友脫不了干係。蘇東坡在黃州的時候,和自己的和尚朋友佛印一起在長江上面泛舟,日子好不快活。蘇東坡卻起了戲耍自己朋友的心思。他的手向左岸一指,卻不講話。佛印順著他的手看過去,發現河邊有一條小黃狗正在啃著骨頭。佛印看著蘇東坡的笑容,頓時悟了什麼。他順手就把蘇東坡送給自己的,親手提詩的扇子給丟到江裡面了。

蘇東坡見佛印反應如此迅速,和佛印看著對方,在舟上大笑起來。原來他們兩個用啞語對了一個聯子。蘇東坡指河上,意思是「狗啃河上骨」;佛印把詩丟下去,意思是「水流東坡詩」,倘若把河上換成和尚,把詩換成屍,就能夠理解他們的笑意了。蘇東坡和佛印其實就是兩個千年未有的大損友,他們的日常以戲弄對方為主,並且非常風雅,以對聯的形式出現就有好幾次了。

三、 關於廁所的對聯

像蘇東坡和佛印這樣的趣味對聯不可多得,更多的是帶著某種目的的對聯。正如上個世紀的時候,溥儀剛剛被趕下皇位,新的掌權人想要快速掌握政權,於是向下面下達了新時代運動的命令。

新時代,顧名思義就是要和舊的時代割離開來。幹什麼才能和舊時代割離開呢?山東一個縣長非常苦惱,他想要升官,但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舊時代是官員管理群眾,新時代要求造福群眾,怎麼才能算造福群眾呢?

那個官員撓破了頭,終於想出來一個好辦法,他要蓋公共廁所,為自己縣裡面的人提供上茅房的便利。縣長說幹就幹,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個縣裡面蓋起來了五個公共廁所。縣長非常滿意他們的工作效率,並且給師爺下達了命令,由於這五個廁所是縣裡面出資蓋的,意義非常不一般,要區別它和其它的廁所,所以每個廁所門前必須有一副對聯。

這可為難壞了師爺,人家寫對聯都是寫在大門口,還都是關於新年好的吉祥詞,你要給廁所寫對聯,這不是為難人嗎?這師爺也是個人才,說寫就寫,也不含糊。他的上聯一揮而就,寫著「來人不蹲就站」,而下聯應該怎麼對呢?師爺非常聰明地把上聯的答案給寫了上去,「去者非男即女」。

師爺把這幅對聯呈給了縣長,得到了縣長的誇獎,縣長覺得師爺寫的對聯非常精闢,而且符合主題,立刻就把它張貼在了公共廁所的門口,引來了許多的群眾,他們對著對聯互相交頭接耳。

結語

對聯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有關於祝福的春節對聯,還是文人雅士之間互相調侃的對聯,抑或是放在廁所門口的對聯,只要人有奇思妙想,這個對聯就一定能夠對出來,這也是對聯的迷人之處,老少皆宜。對於對聯這種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我們要加以保護和加以傳承,以豐富我國的文化底蘊。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副讓人害羞的對聯,上聯:天天新人鴛鴦被,下聯堪稱一絕
    說起對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就是在過年,或者是辦喜事的時候貼的,大多都是一些帶有祝福味道,比較喜慶的那些對聯,但其實對聯的用途有好多,形式也有很多種,比如在古代的時候,對對子的門檻比較低,上到才子下到百姓都可以對,而且在好多酒館店鋪門前都有對子,來顯示自己的招牌,這不在一個青樓的門前就有一副對聯,堪稱千古絕對呀,讓人看了不禁臉都紅了。
  • 一副對聯:上聯為「莫言路遙餘秋雨」,下聯你會對什麼?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一副對聯,這幅對聯是小編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感覺挺有意思的,所以想和大家一塊兒分享討論一下,我這裡呢,沒有下聯,只有上聯,希望大家可以對此精彩的下聯來。先來說說這幅對聯吧,這幅對聯上聯是「莫言路遙餘秋雨」。
  •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對聯文化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比如我們過年的時候就要貼春聯,這是我們的習俗,這春聯裡面的內容可講究了,一般好的對聯讀起來還是很押韻的。
  • 村霸門上被人貼上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挺高深
    在我國古代法律並沒有現在這麼健全,信息傳播也不快,很多人會仗著自己有點錢或者有點關係橫行一方。這種人可以說非常可怕,因為他幹的事情在法律上沒有規定,而且你告官府別人你也不管,所以許多就只能甘願受苦,而就算受不住難去跑到京城告御狀的人也沒幾個成功。
  • 對聯妙用,上聯「長長長長長長長」,下聯你來對
    其實對聯是很奇妙的,看似簡單,但是慢慢品味就會發現對聯遠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的,我們最常見的字或是詞,放在對聯裡,就會有很不一樣的意思,而且古代人特別喜歡貼對聯,不管是酒樓或是客棧,都會貼上一副寓意特別好的對聯,以期盼生意能越來越好,說起來,有一副對聯很特別,其實我們小時候就學過的一副對聯,上聯是:「長長長長長長長」,下聯是:「長長長長長長長」,不是我寫錯了哦
  • 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下聯該如何對?好對聯總讓人受益匪淺
    有一個成語叫吟詩作對,千百年來我們總把古詩詞奉為至雅圭臬,卻往往忽略了對聯的奇絕魅力,一副精巧的對聯,有時候更容易讓人拍案叫絕。對聯是一種對偶文學,精髓就在於一個「對」字,如何使上下二聯恰合得天衣無縫,使其在形式、結構、意義等方面都達到高度統一,這是一項絕活。由於身懷絕技的人不多,所以歷史上曾遺留下諸多「千古絕對」,今天小解就來介紹半副。
  • 對聯也稱做楹聯,一副完整的對聯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看過並且了解過不少對聯吧,大家也許並不是對其很感興趣,不過對聯可謂是一種日常用品了,有趣的對聯會令人願意去鑽研琢磨,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會出現對聯的身影,對聯也稱做楹聯,那麼一副完整的對聯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 經典對聯:上聯「門前東倒西歪樹」你能對出下聯嗎?
    對聯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說了兩個多月了,每次寫對聯總有很多讀者在評論。看到這麼多人評論心中也是非常高興,原來還有這麼多人在碎片化時代還能靜下心來看一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看對聯的時候收穫的不僅僅是傳統文化,還有內心的一些思考。
  • 上聯:「鑫森淼焱垚五行俱全」,下聯你該怎麼對?
    上聯:「鑫森淼焱垚五行俱全」,下聯你該怎麼對?春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意味著春天的開始,新的一年又來了,我們都知道春節,應該貼對聯,放炮竹,吃年夜飯,一家人聚在一起,感受新的一年的開始,舊的一年的逝去。對聯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同樣它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大家族中的一員,它代表著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彰顯著我國文化最燦爛的篇章,它受到了我國文人雅客的追捧,我國歷史上有很多文人非常喜歡對對聯,比如說我們都熟知的蘇東坡,唐伯虎等,他們可是對聯的高手,他們經常找人來切磋他們的對聯技藝。對聯的作用很多,不僅僅春節貼,其實還能夠用來調侃別人。
  • 火葬場掛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一般來說,上聯要貼在右,而下聯便貼在左,這與古人寫字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什麼場合什麼環境都有對應的對聯。火葬場掛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有」,大家猜猜下聯是什麼。一、遲早都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到今中國孕育出了不少的文化。文化的力量,能使人在這國度富有精神的生存。關於對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 經典上聯:「門前東倒西歪樹」,幾個下聯請鑑賞,不滿意算我輸
    經典上聯:「門前東倒西歪樹」,幾個下聯請鑑賞,不滿意算我輸中國對聯文化,傳承多年,古人對對聯不僅是文化的一種,更是娛樂項目之一。而現代,人們根本沒有閒情雅致,靜下心來對對聯。但是生活工作之餘,跟網友切磋一下對聯,還是很有趣的,偶爾舒緩一下緊繃的神經。古人和現代人的才華,沒有絕對的可比性,現代人有自己的方式。在古代,對對聯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現代,對對聯在喧囂的城市中,顯得更加有意境。今天看到一上聯,感覺很有意思,下聯更是讓筆者折服,請大神鑑賞,不滿意算我輸,有更好的下聯,請賜教。
  • 寡婦出上聯:年年難過年年過,路過的才子對出下聯,堪稱妙對
    但是想要對出一副好的對聯,還是需要幾分真才實學的。對聯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叫出句,通常都是別人以出題的方式給出,下聯也叫對句,一般是結合上聯的語法,然後對出下聯。對聯主要看意境一副好的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有序,上聯出現了名詞,那麼下聯也要以名詞對出,這樣才符合對聯的邏輯特點。當然,僅僅掌握了對聯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
  • 上聯「寡婦門前是非多,不去為好」,網友用光棍對下聯,有趣到爆
    對對聯,對中國人來說,頂級文豪對的,民間高手也對的。頂級文豪中擅長對對子的有北宋蘇軾,民間有不少蘇軾以對聯難倒遼國使臣的趣事。遼使有意為難宋臣,出了上聯:三光日月星。這個上聯將日月星都入了聯,而三光正是這三物的共同點。當時北宋滿朝文武都答不出來,蘇軾一笑對出下聯:四詩風雅頌。
  • 文人上聯:「舉杯未飲花前醉」,朋友巧對下聯,眾人讚嘆不已!
    文人上聯:「舉杯未飲花前醉」,朋友巧對下聯,眾人讚嘆不已!不知道大家對對聯這個傳統文化有沒有興趣。倘若不知道對聯,那對春聯應該有所耳聞吧。春聯最開始起源於蜀國時期出現的,當時皇帝心血來潮在自己門前寫下一副對聯來慶祝這個節日;之後也就慢慢地傳開了。對聯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其真正發展要到明朝時期。當時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以後,曾命令文武大臣必須在自己門口添置春聯,如果不按照旨意照搬,定當犯罪處理。我們知道朱元璋還有這微服私訪的習慣;每到一個地方都想去看看當地大臣的春聯,以此取樂。
  • 上聯:三五人可做千軍萬馬,下聯該怎麼對?
    今天小編再次給大家帶來一副對聯,這副對聯據悉也和清朝時期的乾隆皇帝有關,想想是和乾隆皇帝有關的對聯還真是不少呢。乾隆皇帝呢,覺得太過於文雅了,他覺得大家有可能看不懂,不得不說乾隆皇帝還是很親民的嘛。於是他就叫大臣們重新作對。大臣們苦思冥想之際,突然這時候乾隆皇帝想到了一聯,這上聯呢就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三五人可做千軍萬馬。
  • 火葬場門前一副對聯,上聯下聯都搞笑,看到「橫批」頓時瘮得慌
    對聯又稱楹聯,開始運用是在明朝時期,經常懸掛在樓堂宅殿的楹柱上,後來逐漸以「對聯」稱之。 對聯可以說得上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習俗,以前多是在春節時作為祈求來年平安幸福、生活富足的,但是逐漸演變著在任何場所都能出現,客棧、青樓等等都有。
  • 原創對聯。上聯:上對下聯,聯聯妙對
    上聯:上對下聯,聯聯妙對;下聯:???對聯的規則:1.上下聯字數相同;對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字數有多有少,但無論長短聯,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這是對聯的基本要求。2.詞性相對;就是說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的字或詞組的詞性要相同,即上聯不管是名詞、動詞、副詞或形容詞,下聯相應位置也應是同一詞性。
  • 一火葬場有一門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寫得有些滲人
    唐朝國風開放,文人墨客泛舟船上,如此良辰美景不作詩、對對子豈不可惜?於是無數絕美詩篇流傳了下來,供我們拜讀。作詩講究的是意境和心情,對對子看得也是當事人的才華,在中國歷史上對對子出名的有很多,像蘇軾、紀曉嵐等等,都是對對子的奇才。比如說紀曉嵐。當時俄國的一位使者來北京覲見乾隆皇帝。
  • 李賀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若作上聯,該怎麼對下聯?很有意思!
    因為這兩句詩實在是太有名了,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另外也可能會有一些讀者要迫不及待地糾正我「這是毛主席的詩句,不是李賀的。」如果您有這個疑問,請自行上網搜索《金銅仙人辭漢歌》。可是,請注意,我說的是對對聯,不是要你背詩詞。如果從對對聯的角度來說,這下聯該怎麼對了?
  • 棺材店上聯「不求門庭若市,顧得溫飽即可」,下聯看到的人都說好
    比如我們就會經常見到貼在店鋪左右的對聯,其中就有很多,比如說上聯是「紅梅獻瑞祝新店」,下聯是「瑞雪擁祥賀啟門」;還有的上聯是「看今日吉祥開業」,下聯是「待明朝大富啟源」,再比如其中一個上聯是「物華天寶萬事如意」,下聯則對「人傑地靈百業興旺」,這些對聯我們發現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仗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