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

2020-12-17 小卷貓說音樂

真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字少,內容短,卻蘊藏著大含義。每逢過年中國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討個吉利。那個時候有很多很多的文人,他們都喜歡靠對對聯來展示自己的才華。中國的對聯文化真的很神奇,有時候一副對聯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但是有時候對聯也是非常難的。不僅講究字數相同,對仗工整,平仄相符,而且還講究意境。今天小編帶來的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真正的千古絕對,至今無人對出,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

第一幅

上聯:寂寞苦寒窗空守寡

此對是宋詞女李易安守寡後,多方仰慕才名或覬覦其家財而強要提親做媒。於是,詞女怒而出對:寂寞寒窗空守寡。這幅對聯乍看之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低俗。但是你深刻的揣摩一下,你會發現內容十分精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下聯呢?

第二幅

上聯: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這幅對聯是王安石想要試一試蘇軾的文採,便在一次蘇軾的交談中,王安石出了一個上聯「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蘇軾雖然才華橫溢,是吟詩作對的高手,結果聽了這一上聯後,卻一籌莫展,到死也沒想出來。

第三幅

上聯:前中山,後中山,前後中山葬鐘山。

「前中山」是指明代開國將領徐達,而「後中山」自然指的是中山先生了。對聯中的這兩位都是開國功臣,但是至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夠對出下聯來。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過去五千年浩瀚史海中,更是留下了無數光輝燦爛的文化財富。而在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上聯一:畫上荷花和尚畫這是一個迴文聯,既可順讀,也可倒讀,不僅它的意思不變,而且頗具趣味。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幅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幅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但是在我們的歷史上,其實也存在很多經典的對聯,那就是千古絕對了。而且有一些對聯,至今都還沒有人能夠對出來的。 1.
  • 對聯也稱做楹聯,一副完整的對聯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對聯也稱做楹聯,一副完整的對聯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看過並且了解過不少對聯吧,大家也許並不是對其很感興趣,不過對聯可謂是一種日常用品了,有趣的對聯會令人願意去鑽研琢磨,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會出現對聯的身影,對聯也稱做楹聯,那麼一副完整的對聯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 歷史上的奇葩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專家評價:千古絕對
    對聯也根據字數分成三類,十字以內的是短聯,百字以內的是中聯,百字以上的叫長聯,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中聯。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副非常奇葩的對聯,雖然它的下聯和上聯的字數一樣,可是卻不和一般的對聯一樣,講究詞性相對、平仄相符。或許是因為這副對聯的別有新意,能讓世人在細品之後明白其中的深意,這副奇葩的對聯居然在百年之後被專家稱為千古絕對。
  • 歷史上最奇葩的對聯,上聯與下聯一字不差,專家評價:千古絕對
    但是,歷史上有一副最奇葩對聯,上聯與下聯一字不差,讓人感到不解,懂行的專家稱讚道:千古絕對!此對聯出自徐渭之手,徐渭究竟是何人,在什麼情況下寫出如此令人嘖嘖稱奇的對聯呢?因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影響,江南四大才子之名如雷貫耳,作為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更是無人不知。
  • 歷史上最著名的3副對聯,堪稱千古絕對,到現在都沒人能對出下聯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對聯一直是中國文化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對對子一方面技能表現出人的博才多學,另一方面也比較考驗人的才思敏捷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對出來的。
  • 歷史上有名的拆字聯,甚至成為了千古絕對,無人能對出第二個下聯
    歷史上有名的拆字聯,甚至成為了千古絕對,無人能對出第二個下聯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一個上聯並不是說只有一個下聯存在的,它可以擁有很多的個下聯,就看哪一個下聯更能全面的匹配上聯了。古代的時候,人們都喜歡玩的就是對聯拆字遊戲,這不僅僅能夠活躍思維,還能鍛鍊對漢字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歷史上的拆字對聯,甚至還整出了一個千古絕對。首先,我們來講講包拯和公孫策玩拆字對聯的故事。包拯不僅僅是一個斷案如神的人,而且其才能也是非常高的。有一次,他來了興致便和好朋友公孫策玩起了文字遊戲。包拯首先出了了一個上聯,為:「十口心思,思國思家思社稷」。
  • 史上最經典的三副對聯,一副副堪稱千古絕對,令人看後大呼過癮
    ,節律對拍等,因此,若想得到一副經典絕佳的對聯,不僅需要天時地利,更需要人和,而今日,筆者便帶來了3副非常經典的千古絕對——一、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下聯:孔明明明明事理當你看到這幅對聯時,是不是感覺有點看懵了,還別說,筆者第一眼看到這副對聯時
  • 盤點歷史上那些趣味燈謎及千古絕對,你知道幾個?
    而經過十分長久的發展,直到南宋鮑照作"井"、"龜"、"土"三個字謎,並以<<字謎三首>>收入他的詩集後,才有了"謎"字一稱.。到了宋代,隨著發展,人們逐漸的將謎條繫於五彩花燈上,供人猜,這時候燈謎便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 歷史上很絕妙的7副對聯,千古絕對,值得收藏!
    歷史上很絕妙的7副對聯,千古絕對,值得收藏!1、林放文章超構筆;夜光杯酒不來香。此為許傑挽當代報人趙超構聯。4、司雨澤者如此之多,地上禾苗嘗苦旱;到秋潦後沛然而下,座中香火算無靈。自古甘肅多旱,常有祈雨之舉,然乾旱終不避免。作者認為,「甘肅山高川狹,陰寒凝閉,沉鬱不開,陽氣不易宣揚,故難於致雨,而且往往致冰雹發生,人們無計可施,只有年年祈神,此乃不得不為之舉動耳」。
  • 春節對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王羲之各添了3個字,成為絕對
    比如選拔才子,有的主考官就會出一副上聯,而考生需要在短時間內對出下聯,這種即興應對,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才學和敏捷度。還有的才子運用對聯直抒胸臆,借著對聯來歌頌祖國的山河壯麗,或者針砭時弊,甚至帶有暗諷詼諧的味道。現如今對聯文化蔚為大觀,尤其是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上春聯,貼春聯的習俗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成為中華兒女血液中流淌的一部分。
  • 堪稱千古絕對的5副對聯,文採構思都很好,讓人拍案叫絕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說起千古絕對,大家可能首先想到就是「煙鎖池塘柳」這一個上聯,而下聯則是眾說紛紜,有「燈深村寺鐘」、「炮鎮海城樓」、「深圳鐵板燒」等。 其實歷史上有眾多絕妙對聯,也是堪稱千古絕對的,只不過並不為大家所熟知。
  • 歷史上最懶的對聯,上下聯全一樣,卻從未被超越
    對聯作為中華民族歷史的文化瑰寶,自古至今深受各個階層文人的喜愛。因為對聯而引發趣事也是數不勝數,曾經就有一副對聯堪稱「千古絕對」,也被稱為是歷史上最懶的對聯,上下聯一模一樣,一字不差。這幅對聯出自明朝著名的畫家徐渭,徐渭自幼就在書法、畫畫、軍事、政治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是當時當之無愧的全才。而在徐渭晚年的時候,為了教育自己的後代,他寫下一副對聯,被後人稱為最懶的對聯。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流傳千古,點醒無數世人
    其中的「楹聯」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對聯,我們印象中對聯就是春節時用來賀迎新春的,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在秦朝時期的桃符其實是對聯的前身,而對聯最早出現於五代時期,根據《蜀檮杌》記載,公元964年,後蜀皇帝孟昶在自家的門板上寫上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以表示對新的一年國家興旺的期盼。可惜的是第二年,後蜀就被宋朝滅了,不過他的這一行為卻開啟了寫對聯的先河。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成為經典,點醒很多世人
    對聯的對仗規則對聯講究對仗,而且發展到如今種類繁多,最常見的就是諧音聯、迴文聯、數字聯,當然每一種對聯都有不同的難度。一般來說,普通的對聯要求讀起來朗朗上口,如果能引發人們深刻的思考,就有機會成為千古絕對。其實對聯是講究對仗規則的,最主要的就是要平仄協調。
  • 史上最「懶」對聯,下聯和上聯一字不差,文人:千古絕對
    辭別主考官後,王安石連夜奔襲去了那富員外家,幸好那對聯還沒有被誰對上,於是王安石以主考官的下聯相對,最終引得美人對他一見傾心。一聯絕對,讓初出茅廬的王安石瞬間就走上了人生巔峰,也成就了歷史上一段關於對聯的佳話。
  • 史上「最懶」對聯,上下聯隻字未改,卻被評為千古絕對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從古至今所留下來的文化瑰寶,是我們今天一筆巨大的財富,而這筆財富似乎也數之不盡。國家與時代的發展離不開人類,人的存在,讓這個地球開始擁有了生機與活力,讓這個世界也開始有了改變,而國家與社會同樣因為人的存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歷史上最懶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改,卻成千古絕對流傳至今
    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戲曲家,書畫家,軍事家。在當時與楊慎等人並稱為「明代三才子」。 其少年時屢試不第,考上了秀才就再也沒有上過舉人了。周邊早傳「傷仲永」之意。幸好後來的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得到了胡宗憲的欣賞,成為他的幕僚,開始參與時政並出謀劃策。一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軍事才能漸漸顯露。
  • 千古絕對,上聯:「春風十裡,不如你」,網友下聯太經典了!
    對聯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這麼長的時間積澱,對聯文化已經在我國發展成熟。對聯是伴隨著在春節的美好祈福產生的,最早被刻在桃木上,桃木最大的功用就是闢邪,對聯原本是做桃符來用的,發展到後來就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聯發展史中有很多千古絕對。
  • 明朝有幅「懶」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改,卻成千古絕對流傳至今
    中國第一副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由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所寫,可能是因為對聯才剛剛誕生,孟昶沒有嚴格按照對聯的講究來寫,「慶」和「春」的詞性並不相對,一個是動詞,一個是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