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者叫嚷要廢除漢字,看到一副故意對不起的對聯,沉默了

2020-12-15 覃仕勇講史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後,積貧積弱,外加西方的殖民、侵略,中國固有的文化自豪感被打破,國人的民族自信心低落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許多志士仁人不斷反思國家落後的根本原因,投入到「救亡圖存」 的風雲運動中。

他們經過數十年的中西方文化對比,以及國內不斷暴亂,恐慌、復古等事件後,得出這樣一種結論:中國之所以落後、腐敗是因為舊的傳統文化在作祟;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樣頑固是因為漢字。

由此,出現了一場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的狂潮。

其中,趙元任提出過國語羅馬字方案,瞿秋白提出過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錢玄同則主張的直接借用世界語……他們的本質都是想用字母文字來取代象形會意的方塊漢字。

可是,漢語與漢字的錘鍊和傳承已經長達五千餘年,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意義豐富,又豈是其他字母文字可以代替得了的?

恰巧,竊國大盜袁世凱於1916年死了,有人給他寫了一副「輓聯」,上聯是:「袁世凱千古」;下聯則是「中國人民萬歲」。

字面意思就是:皇帝袁世凱死了,天下是人民的了。

這哪是什麼「輓聯」?分明就是嘲諷。

不過,這副不是輓聯的「輓聯」也不對稱,上聯五字,下聯六字。

有人奇怪地說:「上聯的『袁世凱』是三個字,怎麼能對得起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

周圍的人都笑了,說:「袁世凱本來就對不起中國人民啊!」

原來,這副對聯還通過字數不對傳遞了另一層意思: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就是這副不對稱的對聯,讓很多新文化運動者產生了反思。

對聯講究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創造。

由對聯折射出中國文化是何等的博大高深!

自古以來,只有別的國家、別的民族不斷來學習中華的文化,哪有中國文化自絕經脈的道理?

「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是一副故意對不起的對聯,歷史上,還有一副是外來民族學習華夏文明結晶出來的、千年來始終無人對得起的對聯,更顯出漢字的奧妙無窮。

北宋時期,北方遼國的皇帝和大臣都尊崇漢家文化,努力學習漢字。

其中一位大臣,熟讀中原書史,滿腹經綸,某次出使到宋都汴梁,要試探宋朝文士,在宋仁宗設宴款待席間,以助興為名,提出一個上聯徵對。

該上聯只有五個字:三光日月星。

這五個字平淡無奇,但聯而成聯,根本無可應對。

試想想,其前面已定位為「三」,後面緊跟「日月星」三種光源。按照數字對數字而且不能重複的常規,下聯必須對「三」以外的其他數字,但如若不是「三」,後面所帶的物品必然不是三個,則無法與「日月星」三樣物相匹配了。

所以,這位遼使的上聯一出,濟濟滿堂的宋朝大臣、學士全都犯了難,搔首揪鬚,索不出下聯。

眼看大宋的文採風流就要折戟落於下風了,幸好有人稱「文曲星下凡」的蘇東坡在場,只見他徐徐站起,朗聲大笑道:「這有何難!且聽我對的下聯——四德元亨利。」

蘇東坡的下聯出自《易經》,原文是「四德元亨利貞」六字,蘇東坡故意少說了一個字,以五字對遼使所出五字。

遼使由此哼哼冷笑,說:「四德乃元亨利貞,你這下聯少了一字。」

蘇東坡要的就是他這句話,立刻喝斥道:「住口!你身為使臣,連避諱之說都不懂嗎!」

原來仁宗皇帝名叫趙禎,貞禎同音,在當時都在避諱之列,任何人不可提及,不然屬於大不敬。

遼使頓時驚覺,惶恐無言,對聯之事,不了了之。

蘇東坡有急智,雖然在緊急間巧妙地應付過了遼使的刁鑽之對,但終歸是強詞奪理,回家後再思妥貼之對,畢生不得。

非但蘇東坡對不出,千年而下,無數文人騷客,仍無一人對得出。

可以說,「三光日月星」,乃是千古絕對。

以對聯之妙,反襯漢語言學文字的精妙高深,愈加使人生出崇敬而自豪之心。

相關焦點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嗎?是廢漢字?還是廢繁體和文言文?
    昨天,有畫說藝術發布了題為《一副對聯,讓那些叫囂要廢除漢字的學者沉默了,你能看懂嗎?》的文章,結果引來了很多網友留言批評,這些網友批評的理由基本有兩種:第一種說當時根本不是要廢除漢字,而是要廢除文言文倡導白話;第二種就是說當時廢的其實是繁體字,而不是要廢除漢字;第三種就只是因為文中說了魯迅先生也是支持廢除漢字的一員,就認為作者在詆毀魯迅先生。所以,今天,咱們再來重溫一下那段經歷了五六十年的新文字運動歷史。
  • 越南廢除使用上千年的漢字,過春節寫對聯,卻不敢用越南語
    我們現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年輕人,追崇於其他國家的文化潮流。比如什麼哈日族、哈韓族、現代年輕人並不知道的古代的事情。要是倒退幾百年,至於越南、朝鮮、韓國、這樣的國家,都是我們的番邦小國。都得受得我們的約束。如果說他們的皇家貴族有了孩子,按照規定就要把他們的孩子,進貢到皇都來進行「皇家教育」,說是教育,其實就是對小國的約束制裁。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或許我們很難想像,漢字廢除之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兒,但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中,廢除漢字運動確實存在,在當時有著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革新運動,在漢字幾千年的發展路途之中,這次運動堪稱史無前例,為此次運動「代言」的名人眾多,魯迅、劉半農、陳獨秀、譚嗣同與劉半農等人皆在其中。
  • 民國時有一段時間呼籲廢除漢字,那最後漢字是怎麼保留下來?
    在清朝滅亡之後,民國迎來了一次文化界百花齊放的所謂新文化運動,而在這一次新文化運動裡,我們民族一直依賴的漢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有很多民國的知名人物一度要求要徹底廢除漢字,大有恨不得把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都付之一炬的急迫感。
  • 漢字故事:一副對聯,和「一幅」差很遠
    每當快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準備過年,似乎鞭炮、對聯這些東西就算是到了現在也是很多家庭在新年到來之前必須要準備的。點起一掛鞭炮,貼上一副對聯,似乎這個新年也會變得更加的熱鬧。當你拿起對聯的時候,知道該用什麼量詞形容它嗎?這可不像是我們屋子裡掛的字畫,要用「一幅」來形容,而應該是「一副」。兩個量詞不僅僅是讀音上有差別,而且在意思上也根本不像它們長得那麼相似,都用在不同的地方呢!
  • 越南早已徹底廢除漢字,可他們寫春聯時,有一個漢字始終無法避開
    以漢字為例,它曾對韓國、日本和越南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度成為官方文字。可我們發現,越南和韓國都廢除了漢字,筆者重點來給大家介紹了一下越南廢除漢字的故事。越南在歷史上與中國頗有淵源,秦始皇徵服百越後,在這裡設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隸屬象郡管理。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自此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一部分。
  • 韓國廢除漢字,還嘲諷日本保留漢字,結果被網友懟
    這裡我們就要說道一場對於漢字的複製活動,漢字廢止就是漢字文化圈的這些國家做出的廢除或改革漢字,主張採用本民族的表音文字的運動。這場運動其實要說損失的,也只是他們而已。關於漢字的廢止,我們今天主要講述中日韓對漢字採取的不同的措施。
  • 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原來是這個意思
    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魯迅曾經在新文化運動的時期提出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可以說這個我們都很難以理解。其實這個口號,是魯迅在新文化運動期間說的,是在《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中的一句話。我們說實話不能只看這一句覺得很有歧義。應該放到當時的環境中去看。當時是新文化運動的時期,這個我們很熟悉。
  • 越南廢除漢字後依舊要寫春聯,可他們用什麼文字寫呢?
    越南廢除漢字後依舊要寫春聯,可他們用什麼文字寫呢?不知不覺2018年已經向我們揮手告別,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我們就要迎接全新的2019年了。中國作為亞洲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其自古以來傳承發展的春節,可是能夠影響其他亞洲國家和部分歐美國家的偉大存在。
  • 民族脊梁魯迅先生,為何曾經強烈要求廢除漢字?
    偉大的鬥士魯迅先生居然強烈要求廢除漢字?究竟是為哪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堅毅而勇敢的鬥士。他用自己的筆在暗黑的天空划過一道明亮的閃電,以自己的吶喊在萬馬齊喑的中華大地上激起陣陣驚雷。
  • 漢字與對聯
    對聯,雅稱「楹聯」,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漢字文化的獨特產物, 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
  • 越南不用漢字74年,春節改用拉丁文寫對聯,國人讀後不禁大笑
    說到越南,每個人都很熟悉,越南在過去幾年中發展相當不錯,通過發展旅遊業,吸引了許多遊客前往越南旅遊,越南的大多數旅遊業都依靠中國遊客,而且許多中國遊客尤其喜歡去越南旅遊,旅遊業的發展也為越南的經濟和就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越南不用漢字74年,春節改用拉丁文寫對聯,國人讀後不禁大笑。
  • 魯迅提議廢除漢字,羅素卻說:漢字雖有三大缺陷,也有一顯著優點
    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兩種語言特徵完全不同,漢字是意音文字(非正式說法為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英文是字母文字,區別在哪?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你不認識「碼」字,但認識「馬」,那麼第一次看到「碼」,你是不是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讀半邊,猜出這個字讀音?這種情況下,圖形符號既代表語素,又代表音節,這是英文不具備的特徵。
  • 越南廢除漢字多年,會寫漢字的越南人很少,但有一字越南人都認識
    去越南旅行的時候,中國人導遊介紹越南的時候,越南以前是中國的附屬國,每年都向中國進貢,而且說同樣的中文,寫漢字,一直受中國文化的薰陶,並且中國文化也傳承著,但是,到了1945年,越南人很有氣勢地開始了漢化運動,現在的越南人很少會寫漢字,但是有一個字,大部分的越南人都知道。
  • 胡志明上臺廢除漢字,春聯都用字母寫,唯獨這個漢字始終改不了!
    胡志明彼時的人們認為越南與中國可以攜手在漢語的路上走得更遠,出乎預料的是,越南領導人胡志明上臺之後就廢除了漢字。自此,越南全面廢除漢字,改為使用以羅馬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國語字。越南廢除漢字的決心極大,胡志明甚至在越南推行強制措施,在一年內,越南8歲以上的公民必須會讀、會寫國語字。如果一年後越南公民還不會讀寫國語字,他們將被罰款。
  • 世界上最古怪的一副對聯,只有2個字,卻好像畫了一幅畫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有不少精彩的對聯,很多對聯到了現在也依然為人所稱道,但是看別人對對聯好像很容易,到自己對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對聯既然能和古詩相提並論,說明學識不夠的一般是對不好的,所以我們看過這麼多的對聯故事,一般都是解縉、唐伯虎、紀曉嵐這些大才子,很少有目不識丁的。
  • 一副對聯引發的官司:鄰居被判書面道歉並賠償
    可一對街坊卻因一副對聯鬧起了矛盾,甚至還打起了官司…… 李叔和楊某是鄰居關係,兩家的門口緊鄰。2019年過年的時候,李叔在自家大門前張貼了一副對聯,上聯「事業順景千秋盛」,下聯「幸福家庭萬事成」,橫批「一帆風順」。 同年,楊某對自家房屋進行裝修,因房屋裝修兩家曾發生過矛盾。
  • 他是光緒皇帝的老師,憑一副對聯中狀元,北京大學創始人!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文人要想出人頭地,一般來說最公平也是最有效的途徑便是參加科舉考試,就像我們今天的高考一樣。通過了科舉考試,並且獲得了第一名的叫做狀元。但是科舉考試非十年寒窗苦讀不可,甚至是數十年才能成功,狀元就更是難得了。
  • 胡志明一上臺就廢除漢字,春聯書都改為字母,但這個漢字卻始終改不了
    文/胡志明一上臺就廢除漢字,春聯書都改為字母,但這個漢字卻始終改不了 我們都知道,漢字是中文的記錄符號,至今漢字已有六千年的歷史,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並且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也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一傳承並碩果僅存的文字。眾所皆知,自古中國周邊的國家便受中國所影響,自然而然便也受漢字所影響。
  • 民國時期漢字險遭廢除,多虧這師徒二人出手拯救,漢字才延續至今
    大家都知道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但是很少有知道,漢字曾一度差點被拋棄、被廢除!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一直處於「救亡圖存」的風雲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都低落到前所未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