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不可思議的拆字聯,一字對一聯!你的名字也能被拆成對聯

2020-12-19 百家號

對聯,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在語文上來講為對偶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而後又發展為春聯、輓聯等形式。拆字聯則為對聯中獨特的一種,除了對對聯的對仗、平仄等基本要求以外,還要做到析字,也就是將漢字的字形拆離開來單獨解釋,並賦予其新的意義。

最出名的拆字聯莫過於「二人土上坐,一月日邊明」了。上聯將「坐」字拆解成2個「人」字和1個「土」字。並將其重新組合成一句話;下聯則將「明」拆解成「日」和「月」並同樣配上合理的量詞和方位詞。而很多人並不知道,拆字聯除了五字聯還有七字,八字甚至十字的拆字聯。筆者名字中就有一個「明"字,不知道你的名字能否被拆成對聯呢?

五字拆字聯還有「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和「青瓷非次瓦,黃銅亦同金」這種對聯雖然寓意簡單,但是重要的是其將漢字拆開的獨特思路,合則成字,拆則成聯。七字拆字聯則有「古木枯 此木成柴,女子好 少女更妙」和「晃巖日光照山石,沙城水少皆成土」由於其字數相比五字聯更多,寓意也更為巧妙。

八字聯最廣為人知的上聯是「湖水古月 三景化影」下聯則為「荷草可人 青心怡情」八字聯由於字數較多,一般為拆兩字為半聯。如果有讀者名字叫湖影的話,那你就可以拿此對聯來代指自己。十字聯更有「凍雨灑窗 東兩點西三點,切瓜分客 橫七刀豎八刀」和「和尚和尚書詩 因詩言寺,上將上將軍位 以位立人」等巧妙的對聯。

作為漢字和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對聯用途廣泛,句式絕美,雅俗共賞。現代人應該將這種文化發揚光大,繼承傳統,而不是僅僅作為春聯使用。

相關焦點

  • 經典拆字聯,上聯:蠶為天下蟲,下聯才是經典所在,很少有人對出
    當前有很多娛樂節目喜歡讓嘉賓玩文字組合遊戲,將一個完整的字拆成了多個漢字,然後讓嘉賓在短時間內將其組合起來,其實這些文字都不是很難,只是由於中國的漢字有左右上下等組合方式,所以要將打亂的字在短時間組成一個字,確實是很考驗人。測字在中國隋代稱破字,宋代稱相字。
  • 【每周一聯】喜歡對聯的看過來,每周一聯來了!
    【每周一聯】喜歡對聯的看過來,每周一聯來了!王留聚的對句火候已相當純熟,無論是意象選擇還是情景描繪及表述上,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其中「霞」本身孕育著自然的千姿百態,而作者卻能巧妙地聯想到「紫焰」,並點化其流動性特質,進而聯通著「翠嵐」這一極具風雅氣息的詩歌意象,可謂是匠心獨到。飛寒的兩幅對句相當富有詩意,前者是想像的馳騁,人在大地仰望星辰,誰曾想星辰的「慧眼」竟也是在眺望人間?
  • 30副妙趣橫生的對聯(拆字聯),與君共賞!
    如果把中華文化比作一頂美麗的皇冠,那麼對聯必定是那皇冠上璀璨奪目的明珠。以下30副經典的千古絕對(拆字聯),值得你我細細品味,好好珍藏!1.上聯:一明分日月下聯:五嶽各丘山4.上聯:不正之風上下卡下聯:非車之輩彳亍行5.
  • 對聯總被一字不變抄襲,高手寫了一聯,後加4個字,讓抄襲者氣暈
    對聯源遠流長,民間流傳的趣味對聯數不勝數,這其中自然也有老百姓出於喜愛而改編的,但凡是能流傳下來的,總是被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就比如接下來,我們要聊到的這副對聯。雖然五爪子也上過學堂,讀過《四書》《五經》,但終歸在文學上的造詣比申紅臉差一些,每每寫出來的對聯總是比申紅臉家的遜色一些。久而久之,就成了五爪子的心病。後來呢,五爪子想出了一個辦法,即等到申紅臉家的對聯貼出來後,他就一字不落,照抄不誤,這樣一來,申紅臉在春聯上就再也不會佔到便宜了。
  • 千古拆字聯「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如何巧妙地接下聯?
    「對聯」作為一種趣味無窮的體裁,不僅體現出了漢字和漢語之妙,同時也彰顯了文人雅趣。 「拆字聯」作為對聯中的一種類型,仿佛更能凸顯「造字」的鬼斧神工,「拆字」又稱析字或離合。 它是將漢字的字形分拆開來,使它們形成另外的字或形,並賦予各自新的意義。
  • 老農上聯「鴻是江邊鳥」,這個對聯不一般,唐伯虎下聯讓人稱讚
    對聯在我國是一項非常有韻味的文學形式,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古代的文人都喜歡聚在一起對對聯,我國的歷史非常的悠久,在對對子上出現過很多搞笑的事情,說起唐伯虎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再怎麼也都看過那部電影,在裡面是一個非常有文化的青年,而且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吟出了很多著名的詩篇,電影中對對子那一段非常的搞笑,而且還會覺得好有文採,接下來咱們就來說說他對對子的故事
  • 歷史上的趣味對聯之一,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卻蘊含深刻哲理
    提到對聯,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對聯算得上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影響力不可謂不廣。對聯其實最初不是像現在大家熟知的這樣,對聯最早起源於桃符(中國古人在新年辭舊迎新之際,把「神荼」、「鬱壘」兩位門神的名字或者畫像寫在或畫在桃木板上,懸掛在門外,是謂桃符),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大家覺得這個桃符太過於單調,平淡無奇,於是就演變成在桃木板上書寫吉祥語,後來吉祥語又進一步演變成對偶的詩句,也就是對聯的雛形。
  • 經典拆字聯,「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下聯一個比一個絕
    中華漢字魅力無限,中華對聯趣味無窮,對聯能盡顯漢語之妙,拆字聯更是能凸顯「造字」的鬼斧神工。拆字,又稱析字或離合,它是將漢字的字形分拆開來,使它們形成另外的字或形,並賦予各自新的意義。再給大家來一個高級一點的拆字聯,上聯曰:品泉茶,三口白水;下聯道:竺仙庵,二個山人。還有一個拆字聯是我小時候看過的,特別有詩意,而且畫面感十足,這麼多年一直刻在我腦海裡,下面獻給大家一起學習下。
  • 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能讀懂的都是語言大師!
    說起對聯,中國人應該一點都不陌生。相傳,對聯就是古時候的桃符,用桃木刻畫掛在門前有闢邪的用處,最早的形象就是以唐代名將的形象為基礎,但是經過後來的演變,漸漸被文字所代替。
  • 古人有100種對對聯的方法讓你目瞪口呆
    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之: 王羲之如何防盜 一年除夕,王羲之家大門口對聯幾次貼出幾次被人揭走,王羲之心生一計,貼出一副對聯:
  •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10副對聯,千年後令人眼睛發光,拍案叫絕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10副對聯,千年後令人眼睛發光,拍案叫絕。第1副對聯:沼內種蓮,藕白花紅葉綠;田中插稻,秧青苗翠谷黃。這副對聯寫農家生活,惟妙惟肖,十分生動。上下聯都運用了眾多顏色的名詞,看起來畫面豐富,令人仿佛看到了一派田家美景。
  • 歷史上有名的拆字聯,甚至成為了千古絕對,無人能對出第二個下聯
    歷史上有名的拆字聯,甚至成為了千古絕對,無人能對出第二個下聯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一個上聯並不是說只有一個下聯存在的,它可以擁有很多的個下聯,就看哪一個下聯更能全面的匹配上聯了。古代的時候,人們都喜歡玩的就是對聯拆字遊戲,這不僅僅能夠活躍思維,還能鍛鍊對漢字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歷史上的拆字對聯,甚至還整出了一個千古絕對。首先,我們來講講包拯和公孫策玩拆字對聯的故事。包拯不僅僅是一個斷案如神的人,而且其才能也是非常高的。有一次,他來了興致便和好朋友公孫策玩起了文字遊戲。包拯首先出了了一個上聯,為:「十口心思,思國思家思社稷」。
  • 謎語對聯,上聯:「日落香殘,去掉凡心一點」,你能猜到謎底嗎?
    對聯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當時後蜀皇帝孟昶,在過年的時候做了一副對聯,我國的第一副對聯就是新春對聯,新年對聯的祖先地位也決定了現在春聯的地位。對聯產生以後,受到了人們的極大喜歡。對聯雖然短小,但是包含的內涵和學識一點也不少。
  • 古代「同音同字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能讀懂的都是語言大師
    也因此讓對聯的種類多樣化,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對聯,比如「重字聯」、「迴文聯」、「拆字聯」等等,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同字異音聯」。漢字包含了非常多的內容,漢字也是象形文字,集形、聲、義三者為一體,和其它文字有本質上的區別,而且內容是非常有意思的,由此還能衍生出相當多的文字遊戲。
  • 經典對聯:上聯「尖山坡上小下大」還沒人能對出下聯!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上深受才子佳人的喜愛。到了現在對聯雖然有沒落的趨勢。不過我們的生活中依然離不開對聯,比如說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而這個春聯就是對聯的一種。因此對聯的應用範圍非常廣,一般有自己寫的對聯,或者是他人出上聯自己想下聯這種就叫做比對子。
  • 史上最「懶」對聯,下聯和上聯一字不差,文人:千古絕對
    辭別主考官後,王安石連夜奔襲去了那富員外家,幸好那對聯還沒有被誰對上,於是王安石以主考官的下聯相對,最終引得美人對他一見傾心。一聯絕對,讓初出茅廬的王安石瞬間就走上了人生巔峰,也成就了歷史上一段關於對聯的佳話。
  • 經典對聯!上聯:「心上心下都忐忑」, 下聯十分有意思
    今天,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對聯的故事吧,對聯有很多種,簡單的我們都知道天對地雨對風,當然還有很多拆字聯,迴文聯,等等,今天,我們要說都是就是一個拆字對聯,十分有意思,首先說一個詞吧,這個詞很多人都了解,而且還是一首歌,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詞就是「忐忑」
  • 對聯的諷刺與幽默
    >貪生怕死請人斯門1949年4月1日,南京各大專院校舉行大規模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爭自由、爭民主、爭人權」示威遊行,遭到當局血腥鎮壓,致使學生死傷多人。有一位祝鳴元,便在此基礎上改了幾個字:戊戌八月,戊申十月我佛今年,我公明年意為你老袁從戊戌八月發跡,到戊申十月下臺;老佛爺今年命歸西天,你怕也熬不過明年了。
  • 神問答|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
    導語:我們的老師說是以前的學生出給他的,困擾他很久了關於「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2、以下觀點被434人點讚、並有387個交流討論:這種拆字聯對仗工整太難了,單蟲合起來是「蟬」字,蟬即知了,所以下聯要有一個能拆的字,這個字還要有個別名,裡面還包含了一個典故,即鳴蟲春生秋死,要完完整整對出來,實在是很有難度。我勉強對一個,堂前隹馬,哪馱青白普通人。隹,古同「巍崔」,高峻的意思,隹馬即駿馬。